查看原文
其他

走出这12个常见的理解误区,你才是真的懂“气候变化”!

玲珑伙伴 自然之友
2024-08-24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


写在前面


无论是“百年一遇”的郑州大雨,还是今年夏天全国多地持续的爆表高温,以及在冬季反常盛开的桃花……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都在提醒着我们:“气候变化”正在甚至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极端天气、碳达峰、碳中和、人均碳排放量等“相关名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这些名词背后的意义你知道吗?你又是否真的了解“气候变化”?本期玲珑计划伙伴专栏中三位玲珑伙伴将通过我们常见的“专有名词”为大家盘点12个关于气候变化常见的误解,这12个问题会帮你成为更懂“气候变化”的绿色公民,作出更合适的行动。


图源:网络


作者:玲珑计划三期伙伴 My Little Earth小组

成员:张蕾 林希颖 何雨璐


12个关于气候变化常见的误解


1.温室气体等于二氧化碳?我们应该把它全部清除掉?

2.极寒天气频发,为啥还说全球变暖呢?

3.地球本来就有变暖或变冷的时候呀!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并没有影响。

4.森林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碳汇,我们只要多种树就可以解决气候问题。

5.全球气候变化目前还没达成共识呢!

6.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只是西方政治家的阴谋?

7.迈向“3060”双碳目标是指我们要在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

8.气候变暖会让我国东北地区的粮食增产,不用担心粮食安全?

9.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迄今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10.郑州大雨之类的“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只100年发生一次!

11.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我们无法逆转此趋势!

12.应对气候变化是政府的事情,与我无关?



说到气候变化,我们有哪些常见误解?


误解1:温室气体等于二氧化碳?我们应该把它全部清除掉?


事实:温室气体不止有二氧化碳,而且它对地球温度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温室气体除了有常听到的二氧化碳(CO2),还有一部分为水汽(H2O)。《京都议定书》里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增温能力也不容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甲烷、氧化亚氮和卤代温室气体(PFCs、CFCs等)对总有效辐射强迫(ERF)增长贡献极大[1]


温室气体在自然界中本就存在,像给地球“盖了一床被子”,通过“温室效应”(吸收红外辐射,阻止大量热量外溢)使我们地球处于适宜温度,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地球只有约-19℃,而非现在的15℃。


温室效应示意图


误解2:极寒天气频发,为啥还说全球变暖呢?


事实:极寒天气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通过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和极端值两方面反映。气候的极端值变化,使得气候不稳定性和波动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和强度增强。全球变暖是全球气温平均值增加的表现。而极寒天气是气候极端值的变化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以我国的极寒天气为例,正是因为全球变暖,北极快速增暖,使得地球北极与赤道的温差减小,气压梯度减小,原本像“围栏”一样“圈”住北极的冷空气的纬向西风环流减弱,“圈”不住极地的冷空气,导致其向波动而向低纬侵入产生寒潮。


北极涡旋南下示意图


误解3:地球本来就有变暖或变冷的时候呀!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并没有影响


事实:已有科学证据确切地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


虽然地球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着或温暖或寒冷的时期,但是已有科学证据证明人类活动毋庸置疑地影响了气候变化。IPCC报告用科学模型预测了有人类活动(棕线)与无人类活动(蓝线)的近百年全球气温,结果显示,包含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外强迫的气温变化模拟(棕线)才符合实际观察到的现象(黑线)。也就是说,单纯考虑自然因素是无法解释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只有加入了人类活动影响,才能够完整解释气候变化。


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的变化及其归因模拟试验(引自IPCC AR6决策者摘要图SPM.1,周天军老师翻译)


误解4:森林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碳汇,我们只要多种树就可以解决气候问题


事实:森林固碳不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若保护不当,森林甚至有可能从宝贵的“碳汇”沦为另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源。


诚然,森林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造林并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万灵药。森林固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各种自然扰动可能会让森林从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变成释放二氧化碳的碳源,比如森林大火就会将固定的碳重新释放。此外,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种树,在原本并非森林的地方(比如草原)种树可能会适得其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小贴士

碳源、碳汇是什么?


碳元素会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自然界。碳源指的是向大气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如毁林、煤炭燃烧发电等。碳汇恰恰相反,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比如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土壤碳汇及海洋碳汇等。


误解5:全球气候变化目前还没达成共识呢!


事实: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2021年一项对88125篇气候相关研究的新调查显示,超过99.9%的同行评议科学论文同意,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造成的,确凿程度已达到“黄金标准”。2021年IPCC最新发布的《2021年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报告,以“毋庸置疑”这一极其肯定的语气,指出了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毋庸置疑,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都发生了广泛而快速的变化。”



在国家层面,我们的策略与行动是怎样的?


误解6: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只是西方政治家的阴谋?


事实:中国政府是国际气候公约的主要推动者和积极的参与者。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中国政府都是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都是第一时间签署、第一时间通过生效,我们一直是最主动的好学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在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图源/刘金梅


误解7:迈向“3060”双碳目标是指我们要在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


事实:我国的目标是:“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指出,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我国自主减排的决心很大,要力争提前达成减排目标、提前履行承诺。


新华社-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2]


误解8:气候变暖会让我国东北地区的粮食增产,不用担心粮食安全?


事实:气候变暖可能使一些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北扩,但整体上却可能加剧粮食安全风险。


气候变化可能会使东北地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上界北移,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体来看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较大。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仍然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洪涝、高温热浪等自然灾害强度和频率大幅增强,这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好影响。例如,长江流域在梅雨期过后经常出现高温伏旱,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旱情有加重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极端降水导致的涝渍害的频率和强度将增加,造成作物生长不良、严重减产等危害。


误解9: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迄今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事实: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虽然不是最高,但已经从2014年起超过欧盟。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每年的碳排放无论总量还是人均都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碳排放量也一路飙升。中国的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在2005年超越美国、升至全球第一[3];2018年,全球新增排放中有27.8%来自中国[4]


根据今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2022排放差距报告》(图2),我们可以观察到从2014年前后开始,中国的人均碳排放虽然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但已经超过了欧盟国家。可见,“排放总量大但人均排放低”的描述已经不适用于中国。更多补充信息见BBC2014年9月报道[5]。但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中国的排放量大部分是工业生产相关,里面包含了大量出口货品中隐含的排放,真正来自本国居民消费、能源使用的排放平均下来相对还比较低。二是,中国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大城市,尤其一线城市的人均排放水平很高,拉高了中国的人均碳排放值。


翻译自《2022排放差距报告》(正文第8页)[6]


误解10:郑州大雨之类的“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只100年发生一次!


事实:“N年一遇”是一个概率概念,不代表某个特定时间段必然发生的次数。


通俗来讲,“N年一遇”并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每隔N年才会发生一次”,而是“平均每N年发生一次”。比如,“百年一遇”是极值分布中重现期为100年的通俗说法,即这种极端事件每年发生的可能性是1%。对于“百年一遇”的正确理解是:在当前的气候状态下,一年内该水平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为百分之一。今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对明年极端事件是否发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类似的“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未来可能越来越频发。



应对气候变化,普通人可以有所作为吗?


误解11: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我们无法逆转此趋势!


事实: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立刻采取行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虽然气候变化的事实让我们沮丧,但是摆烂心理不可取!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我们,也是为了我们子孙的未来。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在科学上仍然存在可能性,这种紧迫情况不应让我们陷入绝望,相反,它应该推动我们立刻采取行动。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都应该在气候临界点到来之前,尽最大可能的努力,避免错失实现1.5℃目标的机会。


误解12:应对气候变化是政府的事情,与我无关?


事实:应对气候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是最前端的减排方式。


尽管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但所有的生产其实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其中70%的排放直接来自于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节约和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是最直接有效的减排措施。IPCC第六次会议第三工作组的报告指出:“需求侧的管理可以在2050年前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40%-70% [7]。”


参考文献:

  1. IPCC.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M/OL].

2021[2022-11-08].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Full_Report.pdf

2 网址: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22/c_1126527652.htm

3 World Bank Data,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EN.ATM.GHGT.KT.CE

4.UNEP,

https://www.unep.org/explore-topics/climate-action/what-we-do/climate-action-note/state-of-climate.html?gclid=CjwKCAiA9qKbBhAzEiwAS4yeDa9tskY9YeAP58TouZClBypYKcfogtUA78PZKIf5DEXw8FJKh5t4gBoCS0gQAvD_BwE

5.网址: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29239194

6.网址:

https://www.unep.org/zh-hans/resources/2022nianpaifangchajubaogao

7.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第142页原文:

The indicative potential of demand-side strategies across all sectors to reduce emissions is 40-70% by 2050


延伸阅读


🔹 你了解“遛地”吗?今年遛地可真不容易!

🔹 多年后,孩子们会不会以为桃花是冬天开的?

🔹 极端天气在预警,透支生态的代价人类付不起

🔹 这个夏天你被“蒸”还是被“烤”了?高温热浪是谁的锅?

🔹 从土到食:为了餐桌安全与食物品质,我们要了解什么?做些什么?


+ + + + + 



合作伙伴


特别致谢


感谢能源基金会、北京险峰公益基金会、社区伙伴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对本项目的支持和对公民气候行动的大力支持




相关阅读


▶ 32/223:“玲珑计划”第三期来啦!欢迎有料的ta们闪亮登场(上)

▶ 32/223:“玲珑计划”第三期来啦!欢迎有料的ta们闪亮登场(下)

▶ 重磅招募!玲珑计划第三期来了,关注气候变化的你别错过

▶ 从可可西里到气候变化,什么是我们坚持行动的意义?

▶ 玲珑计划线下共修营回顾 | 每一个 行动都有意义!关注气候变化的ta们终于见面啦

▶ 愿我们的行动像水,滋养彼此和更多人的日常:玲珑计划一期毕业参访回顾

▶ 奔现成功!是什么让伙伴和导师们的心紧紧相连:玲珑计划二期线下参访回顾

▶ 学习、观察、思考,在气候变化下的沙漠农场:记玲珑计划伙伴阿拉善参访



—END—



动动手指 点亮星标

I want a sta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自然之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