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唐诗人往事丨22: 陆羽 一茶一世界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温柔与缱绻,家国与天下,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以诗明志。千年后的我们,独坐尘嚣,遥想当年的风云际会,胸中自是百转千回。


“诗言志”“词缘情”,诗词里表现出诗人词家们高尚的爱国情操,飞扬着他们的凌云壮志,记载着他们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本套音频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用典细致、旁征博引,讲述盛世唐诗背后的精彩故事,展开唐朝诗人的风貌图景,带你梦回大唐,感受跨越千年的不老诗心。


不懂诗者人生,何以解盛世唐诗之真意?




陆羽

此前介绍过的诗人,无论家世显赫或卑微,总还是有个家世背景的。


陆羽却例外,他是个随河水漂流的弃儿,连生身父母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有好心的僧人将他收养在寺庙里,他却偏偏执念着血缘天伦,不愿意在出家的禁欲生活里做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人。


陆羽的人生是以逃亡为始终的,也许是因为他太恐惧被抛弃的滋味,所以宁愿自己主动跑开。他从收养他的寺院里逃走,与优伶们混在一起,在戏台上插科打诨,博人一笑。那时候人们发现这个孩子虽然相貌丑陋,还有点口吃,却实在有过人的喜剧才能。假如那时候的演艺事业能有今天这般发达,陆羽很可能会成为一代谐星。


当然,他的成就一定不止于此。


他是一个爱学习、爱归纳的人,很有理论家的潜质。


搞笑演出期间,他凭着在寺院里接受过的那一点极粗浅的文化教育,写下了一篇题为《谑谈》的万言长文。那时候的演艺界人士属于社会底层,即便再如何有名有利,也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陆羽以理论专著大大露了这么一手,这简直令同行们心生敬畏了。


这样的人才,想不崭露头角都难。


喜剧演员陆羽毫无悬念地得到了提拔。那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官府任命陆羽来做优伶们的老师。在普遍歧视演艺圈的那个年代,这个任命属于矬子里拔将军的明智之举;而作为一名毫无家庭背景的无志青年,这份差使也实在是一个不错的营生。


但是,陆羽又逃走了。


不吃已经到手的官饭,这对于底层青年来说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


也许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陆羽身上文艺青年的忧郁气质渐渐压过了滑稽天性。他不愿再绞尽脑汁逗人发笑,只想找一处风花雪月的小资场所,望着头顶的白云或脚下的溪水发发呆,然后关起门来读几本闲书,找三五好友聊天喝酒。


今天常有人说纳兰性德那样的生活是小资的典范,其实那是贵族式的闲雅,陆羽才真正算得上小资的始祖。


苕溪发源于天目山,注入太湖。溪流两岸多有苕花,秋风起时漫天散如飞雪。再难找出另一个地方比苕溪更适合陆羽的气质,而逃亡后的他果然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此时的陆羽,已经从一个善于戏谑的优伶摇身变成了一名高洁优雅的隐士。虽然貌丑和口吃照旧,但似乎一切都不同了。


陆羽的苕溪生活具有行为艺术家的表演风范,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常常旷野独行,长久而忘情地吟诵古诗,往来徘徊,直到月亮落下山去,他便一路号啕着回家。人们将他比作楚狂接舆,就是以狂歌笑话过孔子的那个楚国人。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里,陆羽培养出了后来使他名垂万世的独特爱好:喝茶。


唐人的喝茶习惯和今人大不相同,那时候几乎把茶当药来喝——


不是冲泡,而是熬煮;不是单单煮茶,而是要把茶混合着葱、姜、盐、陈皮、薄荷之类的东西一起熬煮,所以煮出来的东西不叫茶水而叫茶汤。


那时候煮进锅里的茶也并非如今天这样的茶叶,而是茶饼(今天就只有普洱茶仍然保持着茶饼的传统了)。假如我们乘坐时间机器回到唐朝接受茶汤的款待,我们一定觉得那是一种有中药味道的奇怪饮料,无论如何也不是茶。


直到宋代才从煮茶变为点茶,而我们今天的喝茶方式其实是晚到明朝才确立下来的。陆羽虽然被公推为茶圣,但到底还在煮茶的传统里,哪怕是他亲手烹制的一碗茶汤,在今天看来也是有点令人望而生畏的。


无论如何,陆羽第一个发现了茶的纯粹之美。


一碗好的茶汤,意味着更多地发挥茶的本味,少用五花八门的作料来干扰它。


当然,富于小资趣味的茶圣当然不只是一个仅会雕琢滋味的大厨,他讲究茶、水、火、器四者的完美配合,使从煮茶到饮茶的一整套流程成为一场娱人娱己的行为艺术的表演。而陆羽也继续发挥了自己那理论家的天赋,总结煮茶要领,写作《茶经》三卷。


正是因为有了陆羽的这些努力,当时的人们才渐渐兴起了喝茶的风气。


那个时候靠隐居成为名士的人有很多,但还没有靠煮茶成为名士的。陆羽作为史上第一位煮茶名士,难免会遭遇一点尴尬。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就任宣抚使,听说陆羽的名声,便派人召他前来。陆羽穿着乡下人的衣服,提着全套茶具来到衙门。然而李季卿在欣赏过茶圣亲手烹制的茶汤妙品之后,做了一件在今天看来似乎该做的事情:


叫来奴仆付给陆羽三十文茶钱。


朝廷大员并不白吃白喝,这种廉洁自律的操守很值得鼓励,但陆羽是以士君子自居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给钱就等于不给面子,就等于将自己只当作一名卑贱的茶贩子看待。何况三十文买茶倒也不失厚道,但茶艺又哪里是区区三十文就可以买下的!这位李大人不但低看了自己,也实在是个不懂风雅的人哪。


自尊心大受挫伤的茶圣回家之后写了一篇《毁茶论》,痛悔自己失身于茶道。


古代社会讲究尊卑秩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要说山野村民陆羽,就算是有官职在身的名画家阎立本,也因为画家身份而被皇帝当作下人呼来喝去,以至于私下叮嘱子孙千万只要读书,不要学艺。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里,陆羽所感受到羞辱倒也不是缘于李季卿的故意为难。他的《毁茶论》幸好也只是一时的激愤之语,否则中国人喝茶的口福恐怕要推迟许多年了。


陆羽会著书,会写诗,士君子的基本素养一样不缺,而能否得到士君子的平等对待就要看机缘了。古时画师(如顾恺之)、琴师(如董廷兰)、茶师(如陆羽),哪怕是一代宗师,难免也要仰人鼻息地过日子。陆羽后来投靠了鲍防,正如董廷兰投靠房琯一样。


陆羽的诗写得潇洒,只是在社交场合与人联句最多,独立创作较少。


可见诗歌于他而言既不算是什么艺术创作,也不是抒发心志或排遣苦闷的工具,只是社交技术之一种而已。在少量独立成篇的作品里,《歌》是最像陆羽本人的: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


这首诗文辞淳朴到了极致,简直有点像大白话了,但闲云野鹤的气质若非这般朴实无华的修辞则不足以传达。他羡慕的只有水,因为他的生命只是茶。


陆羽名字考陆羽,字鸿渐。陆羽是个弃儿,不知父母是谁。稍稍长大之后,他用《周易》为自己占卜,占得的爻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大意是说大雁落到了地面,它的羽毛可以供礼仪之用),于是命名自己姓陆,名羽,字鸿渐。小说《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名字常被认为是取自和陆羽一样的爻辞,其实《周易》渐卦有“鸿渐于陆”的爻辞,还有一条“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大意是说大雁落到了地面,丈夫外出不归,妇女有孕而未能生育。是这条爻辞,而非陆羽那条,应当才是方鸿渐名字的来历。


大唐诗人往事丨01:王绩 贞观盛世里的不合作者
大唐诗人往事丨02:王勃 青春即是终生
大唐诗人往事丨03:杨炯 从未亲历边塞战争的边塞诗人
大唐诗人往事丨04:卢照邻 灵丹妙药的受害者
大唐诗人往事丨05:骆宾王 不曾观光的观光客
大唐诗人往事丨06:宋之问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大唐诗人往事丨07:沈佺期 唐代律体诗之始
大唐诗人往事丨08:杜审言 大唐自恋第一
大唐诗人往事丨09:刘希夷 著作权的代价
大唐诗人往事丨10:陈子昂 富二代的生命悲歌
大唐诗人往事丨11:张若虚 孤篇压全唐
大唐诗人往事丨12:张九龄 名相柔情
大唐诗人往事丨13:王之涣 流行歌曲竞赛的胜出者
大唐诗人往事丨14:孟浩然 不尴不尬的世外高人
大唐诗人往事丨15:崔颢 酒色财气里的转型
大唐诗人往事丨16:王昌龄 细节决定成败
大唐诗人往事丨17:王维 亦诗亦画,亦官亦隐
大唐诗人往事丨18:李白 一个从不肯脚踏实地的天才
大唐诗人往事丨19:杜甫 深谷中的俯瞰者
大唐诗人往事丨20:高适 赌场豪侠客
大唐诗人往事丨21:鲍防 被遗忘的诗坛宗主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