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观察 | 韩林涛:翻硕论文研究课题如何到企业中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舜禹环球通Transphere Author 韩林涛

思想是一切的答案,

我们是奔赴未知的探索者。


🖊

译界前沿/

不惮细碎、踮起脚尖、贤者云集——舜禹有幸邀请到了业内不同身份的人物,将他们的思考付诸文字。


希望这里能够成为连接语言人的一方仰望星空之地,立足前沿并保持深度,包容并蓄且去伪存真。我们在此驻足,聆听君子之声,擦拭初心,而后整顿前行。


◁ 韩林涛


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高级翻译学院,担任本科翻译(本地化方向)专业负责人、翻译专业硕士(本地化管理方向)负责人、中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在校主讲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术语学、翻译项目管理、计算机辅助翻译、数据库原理、翻译与本地化实践、翻译项目管理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语言智能技术、翻译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长期致力于探索“翻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之道。著有《译者编程入门指南》。


上一期与大家探讨了机器翻译挑战下译员发展路径(相关链接👉韩林涛:译员可以在人机共融时代有更好的发展本期与大家分享翻硕论文研究课题如何到企业中去。

——韩林涛


王璐:MTI设立的初衷是培养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但目前较多的MTI论文还是引用翻译理论比较翻译优劣的模式。如何选题、研究才能写出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践报告或论文?


(注:MTI,一般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的全国专业学位教育。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韩林涛:对于这个问题,我想顺着上一期的最后一段说起——语言服务行业的岗位众多,翻译岗位似乎处于最核心的位置,是生产力的源泉,所以高级翻译人才理应为翻译岗位而培养,所研究的自然是翻译岗位需要的。矛盾也自此产生。


1)谁来指导翻译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


2007年翻译专业硕士设立,翻译专业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自然需要至少一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参与指导。在高校,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需要拿到博士学位或者是副教授职称,且有至少两篇核心期刊文章发表(不同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


虽然有这样一条标准,但不同学校的执行情况不一。在翻译专业硕士设立早期,许多已经是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副教授本身并不了解语言服务行业,也并不了解实际翻译岗位的问题,所以指导毕业论文依然是按照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来指导学生。


有些学校的硕士生导师不够,又不可能短期内立刻有人能评上,所以没有导师资格的老师也会以第二导师的身份参与指导,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可能又无法严格执行。


有些学校认为既然是应用型的翻译人才培养,完全可以聘请企业高管或者资深译者来担任兼职导师,但这些兼职导师往往更不知道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为何物。于是学术论文写作渐渐与企业实际需求所背离。


2)毕业论文是如何写出来的?


翻译专业硕士正常而言是每年的9月份入学,从9月份到1月份上课,次年3月份到7月份上课。如果是两年制的翻译专业硕士,次年的10月份完成论文开题,第二年的3月份完成论文终稿,5月份-6月份完成论文答辩。实际论文写作的时间大概是四个月的时间。


一篇毕业论文一般有五章,第一章可以是前言或绪论,讲讲论文背景以及所研究论文是如何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第二章谈谈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前人都做了哪些相关的研究,国外的人研究了啥,国内的人研究了啥,所以第二章往往是文献综述;第三章就是讲讲在前人基础上自己准备怎么解决问题,会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或问卷调查,因此看一个人的论文怎么解决问题先看这个人论文的第三章,看完就知道这篇论文有没有研究价值;第四章则是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价,所以看第四章能知道作者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第五章就是结论,将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结论系统的描述一下,说说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一下未来。最后是参考文献和附录。


一篇论文最核心的部分是第三章和第四章,但第一章和第二章十分关键,翻译专业硕士论文解决不了企业实际问题的源头其实也在此。校内的硕士生导师不知道企业实际的问题是什么,校外的兼职导师知道问题在哪儿,但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上面这种看似比较八股的文章来。而学生呢,10月份开题的时候往往是研二或研三课程刚刚结束还未进入企业实习的时候,根本没有机会去企业挖掘实际的问题,所以开题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那10月份要开题怎么办?自然就是因循旧例和旧理,导师说那就用一套已有的翻译理论来指导一下新的翻译实践工作吧。这个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你翻译一篇5万字的作品,确保此前从来没有人翻译过,也不一定是企业实际的翻译任务,也不一定是别人掏钱拿给你翻译的,完全可以是你自己感兴趣的;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结束之后你肯定有不会翻译的或者翻译错误的,那翻不出来肯定有原因吧?用翻译理论来指导,帮助你分析一下错误成因,最后你再总结总结自己的翻译经验和教训,展望一下未来自己应当如何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这套模式之所以会被批评,就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国外的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学生翻译出好的作品来。外人不相信,其实有些导师也不相信,学生更不相信。谁翻译谁知道,明明是翻译完之后才写的论文,学生没觉得翻译理论在自己翻译过程中起到了什么帮助,都是为了写论文而去学习的翻译理论。


但其实不然,翻译理论是有其优点的,不能全盘否定,很多翻译理论本身就源于实践。比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就是尤金奈达在《圣经》翻译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不是自己凭空造出来的。他认为在翻译时完全呈现原文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如果形式上不能对等,那可以从功能上对等。按照这样的说法,我们生活中许多翻译案例都可以这样处理。许多人批评这种理论的应用可能是觉得:“你不说我都懂,这还用你说?”只是批评的人不知道类似的理论其实还有不少,都是通过理论发展进行了形式化的抽象总结,实际上是有指导意义的。


只是,企业解决问题似乎看重的不是翻译理论,更多时候是工业实践、商业理论,一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不在于用的理论好不好,而是在给定时间、质量、成本三个环节的相互制约下,译者怎样才能产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作品来。事实上,与前面的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另一个翻译理论也希望翻译作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是目的论。简单来说,你的译文可能为了原文而进行了再创作,确保功能和原文一致,但却忽视了译文是给目标读者看的,过分重视原文功能的再现可能会影响目标读者的需求,所以目的论更加重视译文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说这个并非是为了科普翻译理论,我自己研究的也不深,但是想借此说明翻译理论与企业翻译实践之间的隔阂远比大家想象要深,毕业论文的写作既要符合学术写作规范,又要满足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问题,实际上是很难很难的。

 

3)既符合学术规范又满足企业所需的论文就写不出来吗?


当然写得出来,但学校和企业都要敢于创新。


我觉得首先要端正态度,学生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写毕业论文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是在实践中解决的,学生首先要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所需,再通过自身所学,解决企业所难,整个过程与毕业论文写作并没有直接关系。


正如我前面所讲的的一般毕业论文的五章写作模板,这实际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模式。当企业遇到一个问题时,学生需要先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再通过文献综述去看看别的企业都是如何解决的,并通过自己的尝试去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看看问题解决的效果,并向自己的老板汇报成果。这不就是前面论文写作的五章对应的内容吗?只是在企业里面解决问题,不一定非要写出来,而是应当做出来;有些问题解决了,但也可能是因循旧例,没有创新性可言,没有必要写出来。


这个态度端正起来了,学校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好了,企业勤于选人敢于用人把学生放在合适的岗位去解决问题,那这个环节就衔接好了。


其次,我认为学校和企业要敢于共同打破学术论文写作的模式,有些问题企业可以早早抛出来给学校,也就是所谓的“横向项目”,企业出钱拿给学校,以课题的形式招标,哪些学校愿意协助企业解决,就把钱给哪些学校,支持和鼓励师生合作,让学生一引入研究生阶段就能接触到实际的问题,没有必要得到第二年的10月份才开始选题,完全可以早点选题早点行动。学校在论文写作中把好学术关,企业在写作过程中做好协助,学生实际参与,甚至可以多人合作共同完成。


这个时候,学生论文写作可能会跳出翻译这一个主题,会有更多有意思的话题冒出来给学生和老师去探索,形式也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这个时候写出来的论文才真是写在祖国大地上。

 

4)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吗?


我不敢说一定能实现,我也不敢说一定实现不了,因为在北语高翻,至少有一些同学还是能够写出让老师和企业都满意的论文的。我们虽然难以打破现有的制度,但做了一些调整,比如一部分学生可以在7月份之后就去企业实习,然后在企业选题,10月份开题时就选择企业的问题来解决,开题答辩时我们也通过请崔启亮老师、王华树老师、王立非老师等对行业和学术都非常了解的老师来协助学生梳理思路。学生的第二年基本上都在企业实习,实际写作尽量放到实习结束之后,将论文当作是给企业的“投名状”,看看企业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是不是满意,然后我们再来看怎么修改论文才更符合学术规范。


如果说问题,那肯定还是在于师资,学校的导师是否愿意去了解企业的需求,是否愿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是否愿意创新论文写作的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是否愿意带领学生写那种符合企业需要的论文;也得看企业,试问有多少企业能够拿出来那么多的岗位和问题给还在学校读书但未来将有可能不会留下的学生?


翻译专业硕士发展到今天,过快的规模化发展虽然让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宏观环境的变化却也压缩了不少企业的生存空间,许多企业希望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和管理上的问题,甚至是财务的问题和人力资源的问题,而翻译的问题恐怕只能采取“吃现成”来解决。


总的来说,翻译硕士论文写作是个讨论不完的话题,解决的路径很多,我自己是希望能够结识更多的企业,送更多的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践,让学生在实习中产生兴趣,协助企业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并把问题解决的过程用流畅的外语呈现出来,能做到这样就足够了。


需要特别补充的是,2021年8月20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公布了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北京语言大学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自主增设“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获得批准,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对语言服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语言服务是与翻译学、翻译硕士处于同等位置的学科,在国际语言服务的框架下,重新探讨如何写出既符合学术规范又满足企业所需的研究生论文就更有想象空间了,因为学生可以从“翻译”视角跳出来,站在“语言服务”的视角来思考如何解决语言服务企业的实际问题。



-END-


转载编辑:Young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往期回顾】

行业动态

公益讲座 | 李长栓:我的翻译搜索之路

资讯 |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举行智能翻译实验室第一次发起单位代表会议

2022年国内招收翻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博导名单汇总

赛事 | 2022年“中外传播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

行业动态 | 翻译学SSCI期刊ITT推出“翻译技术教学”研究专刊

行业观察

翻译研究 | 肖志清:图书翻译项目驱动的译后编辑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行业观察 | 舜禹环球通:什么是持续本地化?

行业观察 | 黄友义:如何突破中外文化差异,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行业观察 | 李长栓:机器翻译取代人工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行业观察 | 曹首光:从译员到开发者,我对机器翻译的几点思考

精品课程

翻译“搜而不得”?专家带你来攻克

实习就业

招聘快报 | 麦考瑞大学招聘翻译技术教师

招聘快报 | 五菱汽车招聘英语口笔译员,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招聘快报 | 一者科技招聘运营实习生+英文编辑实习生

招聘 | 陕西省外事办招聘英语、俄语翻译

招聘 | 网易有道漫画翻译

技术干货

干货 | memoQ的翻译编辑器

技术科普 | Tampermonkey油猴:浏览器插件之王

书籍推荐 | 一部不止于技术的神经机器翻译“百科全书”

干货 | 写论文必须要知道的7个网站

行业技术 | 如何运用Twinslator进行翻译并获得数据资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行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