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杀小队》游戏的剧情,怎么连它的成人版电影都比不过?

怪物马戏团 BB姬 2024-05-01


怪物马戏团 | 文


《自杀小队:杀死正义联盟》,就是一坨狗屎。



实际上,这游戏没这话说得那么不堪,虽然它的Metacritic玩家评分只有3.8,但毕竟在Steam的好评率有82%,说明许多买了游戏的玩家,其实挺喜欢它。


怎么变81%了


然而大量给差评的人,都是潜在玩家,他们本该在游戏一发售就冲去送钱,现在恐怕等游戏变成厕纸赠品,他们都不会再来了,所以游戏销量惨淡。


我完全没资格站在媒体角度评价这游戏,因为作为蝙蝠侠老粉,我看了太多蝙蝠侠训练的桥段,让身体有了一种本能的防御机制,会让我在接触到这种东西的一瞬间,就爆发出绝对主观的攻击性,体内残留的客观视角比这游戏编剧的智商还少。



因为《自杀小队》的剧情极为匪夷所思,蠢到了粉丝们虽然早就得到泄漏情报,但都不敢相信的地步。在游戏中,玩家要控制小丑女为首的反派团体自杀小队,把正义联盟的主要角色全数杀死,也就是闪电侠、蝙蝠侠、超人和绿灯侠等。


这完全不是问题,正义联盟团灭不止一次了,而且有时漫画故事比这游戏还蠢。比如狂笑之蝠与多元宇宙之母的宇宙级对战,竟是拿着比例严重失调的星球肉搏,把DC漫画的科学水准拉回中世纪。



然而,这游戏中,剧情竟没反转,没有暗线,也没有重启,这群反派真一个个杀死了大家熟悉的英雄。而且处死英雄的方式超级随便,别说什么悲壮退幕了,有些角色死得甚至像你在三流游戏中期打死的无名小BOSS——所召唤的小兵。


最离奇的是,制作组Rocksteady竟然还不断提醒玩家:你正在阿卡姆蝙蝠侠的宇宙中。你杀死的这个蝙蝠侠,就是Rocksteady十年前开创的,被誉为超英游戏天花板的“阿卡姆三部曲”的主角。



阿卡姆三部曲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于哪怕蜘蛛侠游戏现在如火如荼,许多人也依旧认为它是站在前者肩上的后续者。的确,很多非超英游戏的战斗方式,都是参考这三部曲制作的。



这已经不是高尔夫球杆敲死乔尔的问题了,是先出三部高质量《最后生还者》,再来一部烂作把所有角色像小丑般处死,简直就是高尔夫锦标赛啊。


雪上加霜,这游戏还是阿卡姆蝙蝠侠的CV凯文·康罗伊的遗作,凯文叔是众多姥爷粉心中,最好的蝙蝠侠CV。他的履历可不只有几部游戏,实际上从90年代那部特别出名的蝙蝠侠TV动画起,他就在为各种蝙蝠侠配音了,光是配过的蝙蝠侠不同系列,就超过60种。



然而在《自杀小队》中,蝙蝠侠的死法尤其窝囊,不止有种航空母舰被过期鞭炮炸翻的美感,死前还要被折磨得浑身是血,沦为人体实验对象,与之相比,高尔夫球杆都温柔得像那个没拒绝你表白的小学同桌。



接着,这破游戏还要打上一个“致敬凯文·康罗伊”的字幕,并在宣传阶段隐藏各种英雄的命运,拼命用Rocksteady的老母和凯文遗作的名号宣传,让人合理质疑这是在搞邪教献祭。



但可能这游戏最大的罪,就是它献祭了这么多,却连个像样的故事和玩法都搞不出来吧。身为所谓的“持续性服务游戏”,它似乎没搞懂持续性是建立在“服务”上的,亦或者这玩意儿弄错了登场地点,误认为自己的市场不是Steam,而是某个地下SM窑子。


所以这游戏应该叫:《Rocksteady自杀小队:杀死正义联盟粉丝》。



说了这么多前情提要,该步入主题了:每次我遇到特烂的剧本,就会说它像毛片开头的剧情,然而《杀死正义联盟》的回旋镖抽肿了我的脸——这游戏的剧情,还不如正义联盟的毛片。


现在介绍毛片史上的传奇系列:Axel Braun的超英成人模仿作。



在2017年,毛片界诞生了一部杰作:《正义联盟:成人版》。那年正是院线版《正义联盟》上映之时,乔斯·韦登为了2000万美金,毅然为华纳背锅,把扎克·施奈德的原片剪得像五个小学生接龙写出来的大学论文。



电影广受恶评,粉丝等待几十年的《正义联盟》电影成了六傻逗笑喜剧现场直播,这事催生了两个东西:《正义联盟:导演剪辑版》,以及《正义联盟:成人版》;在IMDB上,前者评分7.9,而后者,则有8。



别看这8分只有90多人打分,含金量可不低,因为一般这种电影的IMDB评分都在5到6分左右。之所以有这分数,是因为大家发现这成人版的剧情编排,竟比院线版更符合粉丝胃口。


当时《正义联盟》被华纳强剪到2小时,让粉丝破口大骂,因为就连《正义联盟:成人版》都有2个半小时,而且其中1个多小时都是正经剧情。



它的剧情大概是说,英雄们曾合力化解了一场危机,并为此付出惨痛代价,超人失去了女友露易丝,姐姐卡拉也离开地球。这使得蝙蝠侠、超人和神奇女侠三巨头分崩离析。


然而忽然,绿灯侠得知达克赛德即将入侵地球,他找到神奇女侠,想重启英雄合作,并组成真正的正义联盟。可神奇女侠发现蝙蝠侠已经退役,而超人为了回归正常生活,每天躲在乡村喝氪石蒸馏液,以压制超能力。



于是超级英雄们一边要面对自己的心魔,一边还要防范入侵中的达克赛德,以及暗中使绊子的卢瑟。最终正义联盟得以组建,却在临近出征时,发现前来拜访的超人已经黑化,加入了达克赛德的阵营;随后,未完待续。



为什么这剧本会广受好评?因为它对漫画迷展示了极高的尊重——听着荒诞,但的确如此。


首先,剧本中的正义联盟,是粉丝熟悉经典配队,而非电影版里,因为各种前作问题,要么抹除绿灯侠这种重要角色,要么空降闪电侠和钢骨。


卢瑟


而且各个角色塑造鲜明:比如退役的蝙蝠侠和猫女一起生活,猫女会为了阻止神奇女侠拖走蝙蝠侠,去威胁女侠。蝙蝠女侠的设定则还原了漫画里复仇与暴力的气质,甚至连女同身份也还原了——许多在主流电影里被抹去的角色,都得以出场,角色也不会被黑化、丑化,或塑造得像个白痴。



然后,角色的行为逻辑也符合原作。比如蝙蝠侠退役,是因为和猫女组建了家庭,他见证超人失去露易丝,才谋生保护爱人的想法。但就算如此,他也依旧每日维持锻炼,还偷偷监控隐居的超人;当他复出时,也没有立刻重出江湖,而是先尝试把蝙蝠装备继承给年轻的闪电侠。



不会真正退役,永远留有后手,这才是符合蝙蝠侠的人设,完全不是院线版《正义联盟》和《自杀小队》游戏里的模样。


布鲁斯韦恩的日常训练.avi


反观超人,则有一段慢慢被压力击垮的塑造,内心戏甚至有些复杂。他没有被露易丝的死压垮,但当他试图回归正常生活后,心智却分裂了,因为他一边看着外界的灾难,一边又必须漠视它们。丧偶导致的自我质疑,和天生的共情把他撕裂,同时他每天都担心能力失控,引发浩劫,这结合每天饮用的氪石水,让他的判断力在各个方向上失衡。



这个超人黑化的过程,同样比院线版《正义联盟》和《自杀小队》游戏里那种莫名其妙的黑化要有说服力得多。


此外,演员们的演技其实不差,有时甚至能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毛片。蝙蝠女侠亦正亦邪的气质、姥爷穿上战衣后的伪装音、闪电侠的快速口吃,纷纷都被还原。



而且,它在一些细节上,甚至比各种真人版还要讲究。比如绿灯侠的手套是原版白色,不是真人版的绿色;绿灯侠的飞行速度、闪电侠从戒指里弹出战衣,然后飞速穿上等原著粉们津津乐道的设定,全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它们在当时的主流作里都是被忽视的。


真 言 套 索


最后,剧集还有种不尴尬的幽默感。它了解的不止是原著,还有原著粉的同人文化。所以它有许多圈内梗,比如绿灯侠用戒指变出欧派和闪电侠打趣,或是神奇女侠用真言套索逼迫对方表白,以及那个经常被吐槽的事:闪电侠用戒指弹出战衣穿上后,原来的衣服去哪儿了?



所有这些尊重粉丝,不瞎改的态度,让《正义联盟:成人版》大获成功。实际上成功的不止有这部电影,Axel Braun拍过所有超英电影的成人版,这些作品的剧情还是连续的,有时连续性甚至比它们模仿的主流作品还强。


在欧美,这种讽刺类模仿作,有一定版权赦免权


他曾在成人电影大奖AVN中,史无前例地夺得三次最佳影片,这第三次得奖,正好就是成人版的《自杀小队》。



成人版《自杀小队》的粉丝服务度,同样爆杀《自杀小队》游戏。



Rocksteady好不容易凑齐正义联盟的各大主角,做的事却是让他们全变成二流反派们的垫脚石(在正义联盟的反派中,自杀小队名气只有二流),这事已经够迷惑了。


更迷惑的是,它竟还去除了小队中人气第二高的冰霜杀手;就连成人版《自杀小队》,都知道把这个经典角色还原。



此外,《自杀小队:成人版》的反派是小丑,这比打正义联盟合理了太多。游戏的设定,让无数UP吐槽敌我双方无论从咖位还是战力都极不对等,像街头混混打泰森,过程还毫无以弱胜强的战术感。



成人版《自杀小队》中,台词处处埋着资深漫迷的梗,比如小丑在见到叛变的小丑女哈莉后,问她“鬣狗们怎么样了”。这一是指小丑的两只鬣狗,虽然一直由哈莉饲养,却属于小丑,是他对小丑女PUA的一个象征,所以哈莉觉醒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营救它们;此外,还指小丑女自己的新鬣狗,她为它取名叫“布鲁斯·韦恩”,因为她认为韦恩很性感,这也是小丑在暗指蝙蝠侠。


小丑你头发颜色……


Axel Braun拍过的很多成人版超英,都不是敷衍了事的作品。这些电影有原创配乐,剧本经过数次修改,预告片学到了漫威DC套路预告的神韵:在DuangDuangDuang的音效和大场面交替轰炸后,祭出片名,然后停住音乐,来上几句三流俏皮对话。


很神奇,Axel Braun的作品许多都在其模仿作前上线,而它们都能避开那些主流作品踩中的雷点。比如在他的毛片版《蜘蛛侠》里,是有黑猫和女蜘蛛侠的,而不是一个小帅哥跟着钢铁侠屁股后跑。



他还会拍一些粉丝希望改编的老作品,比如1976年的经典跨界漫画《蜘蛛侠大战超人》,用毛片的方式还原其中各种经典场景,封面也参考老版漫画绘制。



有时,他的宣传语直接就是:我们有种拍那些大公司不敢碰的经典超英CP!


Axel Braun的成名作,是2010年的《蝙蝠侠:成人版》。不同于随后贴合热度的《黑暗骑士:成人版》,它模仿的竟然是60年代的经典蝙蝠侠情景喜剧,其中演员的服饰、口音、布景,乃至胶片风格都还原了60年代肥皂剧的质感,把当年的毛片界震撼到哑口无言。



你敢信?这电影甚至有个原创片头,风格契合60年代的《蝙蝠侠》剧集,结尾处的悬念式对白也还原了经典,许多段子水平不低,单独截下来,你甚至不一定能分清它和原版。




这作品成了2010年最受欢迎的租聘录影带,也正是它开创了成人版超英电影的辉煌十年。


根据Axel Braun的采访,他的一部电影只有一周左右的拍摄时间,除了演员外,剧组还不到十人,预算也没多少。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总是尊重粉丝,而且总是把粉丝的诉求放到商业考量前。


《正义联盟:成人版》的剧本,修改过3次,所以是3.01版


听着像商业公关的客套屁话,对吧?但还真不一定,Axel Braun可能比你想得更传奇。


实际上,Axel Braun是个心理学博士,他成功的不止有超英成人片,各种流行IP,都被他成功改编过,而且经常因为忠于粉丝的诉求,被拿来当成嘲讽大公司翻车作品的武器。



这些IP范围极广,从星战到权游、迪士尼公主、终结者……光研究世界观都够呛。


更离奇的是他的出身:他是Lasse Braun的儿子,这人是毛片史上的传奇人物,有传记和纪录片。Lasse Braun是贵族出生,老爹是外交官,他从小就致力于一件事:让毛片文化得以进化,以登上主流舞台,让这种文化不再是过街老鼠般的地下娱乐:人人表面唾弃,又人人夜里偷窥。


左:Lasse


Lasse Braun一生桀骜不羁,从小就一堆骚操作,比如用父亲的外交车牌打掩护,把美国毛片走私到意大利。后来他读了米兰大学的法律系,但在写博士论文时,因为涉及毛片文化的思想太过先锋,导致其论文作废,Lasse Braun一气之下放弃学业,彻底拥抱自己毛片战士的身份:就像海明威所言:当一个作家,就要投身于生活的洪流之中。



顺带一提,这论文后来被一个丹麦议员翻译成了丹麦语,间接促成了1969年丹麦情色行业的合法化。


成年后的Lasse Braun火力全开,他一边在70年代拍摄高成本毛片,加入艺术手段,一边撰写有先锋文学色彩的情色书籍。漫长的人生中,他曾被天主教、警察和民众驱赶,但也真的逐步推进了欧洲审查制度的改革,有三部电影还在戛纳放映过。


荷兰,以他冠名的纪念电影院


一些人认为,因为其对电影审查制度的影响,Lasse Braun已经成了研究主流影史时绕不开的人。


而最后,Lasse Braun退役的原因正是:他对美国的毛片行业彻底失望了,他厌倦了现代毛片唯商业至上的原则,以及随之而来的粗劣制造——直到他的儿子继承其事业。



而Axel Braun真的改变了一些东西,他的《蝙蝠侠:XXX》像特么,毛片界的《泰坦尼克号》一样横扫AVN大奖,他也成了史上拿奖最多的毛片导演。去年,指导33年的Axel Braun退役了,但是猜怎么着?他的儿子,Rikki Braun,继承了老爹的衣钵。


从左到右:爷父子三代


所以,在主流作品改编愈发不在意粉丝和原著的今天,大家发现了一把讽刺的巨剑:当大厂挥霍上亿美金,拿着精打细算的商业计划,把前作主角变成反派和小丑,将原著角色毁得一干二净时;一个毛片导演,都比他们更懂得尊重粉丝的重要性——这地上地下的两条故事线,简直走出了一部极为可笑的讽刺剧。


不是说这些毛片真有多牛逼,大家只是想找个支点大骂一句:“看到了吗,Rocksteady,你们憋了9年的破剧本,还不如一个毛片导演在9天里拍出来的东西看得让人舒爽”——类似的话术,可以放在近年的无数电影与游戏上,从《少女前线2》《女绿巨人》,到《虐杀原形2》《三体动画》……名单长得都快赶上Axel Braun那500多部指导片单了。


高高在上的创作者们,该低头看看现实,然后知耻啦。



-END-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