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唐闸,中国近代工业梦开始的地方

刘伯伟 方志江苏
2024-09-22

唐闸古镇 许丛军摄

唐闸古镇,是一个与传统江南水乡不同的近代工业重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称其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这里至今仍保留着自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来的工业生产遗存、大生系统企业厂房、商业街、运输系统、自建民居等40余处。2018年,大生纱厂工业遗产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唐闸镇是中国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的近代工业历史遗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更是中国近代实践实业救国之梦的典型。



本文系“方志江苏”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媒体及公众号转载烦请获得授权




寻梦——大生纱厂的“化茧成蝶”




唐闸,又称“唐家闸”,介于内河(通扬运河)外江(长江)之间,通扬运河(古运盐河)穿镇而过。据《通州直隶州志》记载:明成化二十年(1484),通州知州郑重于通扬运河的唐家坝上叠石造闸,名曰“唐家闸”,唐闸的名称亦由此而来。


通扬运河将唐闸镇一分为二   许丛军摄


唐闸之所以成为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还得从张謇先生说起。张謇(1853—1926),南通海门人,光绪二十年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始人,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中国民族工业四大实业家之一”。光绪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条约明确日本人可以自由在中国内地设厂办企业。此时的张謇敏锐地感受到日本的野心,把帝国主义资本的渗透视为“心腹之患”,明确提出“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鲜明主张“实业救国”。随后张謇借“经理通海一带商务”之职,招集商股,准备在通州筹办纱厂。


大生纱厂早期厂房

现江苏大生集团 数字化纺纱车间


在看透晚清政府腐败无能、仕途救国无望后,张謇辞官回乡,全身心投身于实业救国的艰难事业,在家乡探索地方自强自治,以期“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以雪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张謇为实现他的实业救国,以梦想为方向、以实干为动力,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布满荆棘的创业之路。


张謇将“首站”选择在唐闸开办纱厂,取《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把工厂命名“大生纱厂”。两代帝师翁同龢也为大生纱厂题了一副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大生资本集团的序幕由此打开。




左图:两代帝师翁同龢为大生纱厂书写的对联

右图:两院院士吴良镛题词


大生纱厂筹办。张謇选择在唐闸办纱厂,不是偶然,而是其慎重思考的结果。这里交通便利、毗邻水源:唐闸的江、港、河形成优良水运骨架,为其赢得地理优势;唐闸距通州城仅十余里,古来就是通州通往北方、贯通江河的水陆门户;镇西河岸的陶朱坝,当时仍是个荒蛮之地,土地资源廉价。这里临近产地、人力充沛:通州素以棉产著称,唐闸一带尤以种植优质黑籽大陆棉擅名,棉花力韧丝长;周边农村有以家庭手工织布为副业的、拥有娴熟手工纺织技术的农民;通州土布名扬四海,原料和市场先天优势俱佳。股份制企业的探索。


大生纱厂从光绪二十一年底开始筹办至光绪二十五年4月投产,“首尾五载,阅月四十有四”。在这44个月中,大生纱厂的招股集资历经曲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大生机器纺纱厂股票


《南通市港闸区志》“1895专记”记载:筹办大生纱厂之初,仿行西法,以股份制形式吸引民间资本,采取金融融资的方法在通州、海门、上海招股集股。光绪二十三年8月,张謇领用南洋商务局旧机器2.04万锭作为25万两官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且不介入厂务。这就决定了大生纱厂的民营资本属性。同年,“大生机器纺纱厂股票”开始发行,署名“经理通州纱厂张季直”,张謇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商股;与此同时,大生纱厂在唐闸镇陶朱坝破土动工,建造厂房。光绪二十五年春,大生纱厂终于在唐闸建成。


1915年大生纱厂外景

现大生纱厂外景


光绪二十五年5月,大生纱厂正式投产出纱。次年全年纯利11.89万两,每股除官利外可分红22.9两,较优厚的红利分配,为大生纱厂吸引了更多的民间资本,并因此撬动了唐闸近现代工业的平稳开局。至民国10年(1921),竟创下连获厚利21年的发展奇迹!大生纱厂在唐闸的兴建,带动了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为唐闸和南通县城的近代工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逐梦——实业救国的民族复兴梦




随着大生资本集团的拓展壮大,拉动了近代工业文明的产业链。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普及,拓宽了唐闸人的思想格局,扭转了传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飞跃,奠定了唐闸人务实奋进的作风,促进了唐闸文化教育和科学文明的普及提高,实现了唐闸从落后的农耕社会,进入先进的工业社会的重大社会变革。棉铁企业是先导,以棉纺织为主导产业,包括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和金融贸易等产业链,围绕大生纱厂陆续兴办了各种轻、重工业企业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崛起为工业区后的唐闸全景


工业体系。光绪二十八年4月,利用大生纱厂所出的棉籽榨油,创建复兴面粉厂、广生油厂。同年,利用广生油厂下脚油脂制造皂烛,创设大隆皂厂。光绪二十九年,建阜生桑蚕染织公司。光绪三十年底,再设立懋生房地产公司,收购唐闸附近的地产,建设厂房等各类用房。光绪三十一年2月,筹建资生铁冶公司,铁厂、冶厂建成后,公司对外合称“资生铁冶厂”,为大生企业制造设备和机件。光绪三十四年,大生纸厂建成,为纱厂提供包装等产品。民国5年,创办通明电气公司。同年,利用大生纱厂多余电力,创办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民国6年,建通燧火柴厂。民国7年,建唐闸大储一栈打包公司,用于原棉检验及打包。民国9年,建恒益明油米厂。




左图:20世纪初的复兴面粉厂

右图:20世纪初的广生油厂实验室


教育事业。光绪三十一年,创办第一所中国人的私立育婴堂——唐家闸新育婴堂,“婴非徒育而已,道必以教而事非可躐进”,这是张謇“母教育”以及慈善事业的发端。民国元年4月,创办纺织染传习所;次年,在唐闸建设新教舍改名“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1918年8月25日,美国《新贝德福周日标准报》对“唐家闸纺织专门学校”进行长篇报道。民国2年,办镀镍传习所。民国7年,建私立敬儒高等小学。




左图:1906年的唐家闸新育婴堂

右图:1918年8月25日,美国《新贝德福周日标准报》关于唐家闸纺织专门学校的长篇报道


民生设施。光绪三十一年,以大生纱厂出资为主,共筹资1.89万两,修筑“港闸路”,路宽二丈八(8米),全长5.2千米,是江苏省近代第一条民营公路。民国3年,建造横跨通扬运河的大桥——大洋桥,木质结构,宽4米,长12米,极大方便了河两岸的交通往来。同年,在大洋桥东建设南通第一座公共园林——唐闸公园和全国第一所职工医院——大生职工医院。民国8年,张謇发起成立闸北房地产公司,在高岸街一带购地建造标准的工人住房,至民国9年,相继建成老工房、南工房、东工房、西工房,共计420间。


20世纪初的唐闸大洋桥畔街市一角


商业街。通扬运河将唐闸镇一分为二,逐渐形成沿河两岸的单面街——河东街、河西街,以及延伸开来的西市街、兴隆街、复新街、泽生街。工厂、工房和主要商业街道都集中在河西,机关、仓储、学校、医院相关设施及民宅分布在河东。唐闸街道多以工厂命名,街随厂兴,厂兴街荣,共同创造了唐闸的繁荣景象。


《唐闸街景图》局部


张謇最初的梦想就是“实业救国”。当时的唐闸镇可谓是马路通衢、桥闸井然、工厂林立、新楼耸峙,学校、工房、商贸、储运皆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齐备的工业布局与繁忙的水运交通,促使唐闸成了苏北地区最大的花、纱、布、油粮、竹木加工基地与市场集散中心、通海交通的枢纽要冲。据《南通县图志》记载,1920年,唐闸镇在商贸盛景时期,有居民达万户,常住人口近5万。《江苏实业志》记载,当时的唐闸“有商店800家之多”。张謇在短短30多年间,以唐闸为基地,以大生纱厂为母体,逐步建成具有69个企、事业,总资本达3000万元的庞大的民族资本集团,形成了轻纺、重工、棉垦、交通、水利以及包括教育、慈善在内的完整独立的工业集团体系。


大生集团代表性历史遗存:大生纱厂公事厅及张謇铜像


张謇等人在创办大生资本集团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以大工业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工农商协调发展的乡土经济发展路线”,使得大生纱厂在清末时期恶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挣扎着发展起来,成功地走到今天,成为125岁的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大生资本集团是中国最早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民营企业集团,近代南通的辉煌因张謇的大生资本集团的崛起而形成,也因此实践着张謇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梦。





筑梦——盘活“工业文明活化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传承了百年历史的工业老镇历经风雨,依旧精神矍铄地屹立在通扬运河之畔,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包括大生纱厂、复新面粉厂、资生铁冶厂、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储堆栈以及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唐家闸工人子弟小学等一系列近代工业遗存;百年历史的东工房、老工房、高岸街等工人住宅区;通扬运河两岸的近代商业和储仓建筑群、传统民宅建筑群,以及医院、戏院、公园、码头、菜场、船闸等全套社会生活历史景观。从工业遗产的完整性来看,唐闸工业遗产几乎囊括了国际上对工业遗产界定的全部内容与价值指标。




左图:大生码头  王俊荣摄

右图: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旧址


唐闸的工业遗产是一座物质与文化富矿,也是一个“工业文明活化石”。近年来,唐闸古镇恢复修建“汤家巷风貌休闲区”“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旧址”“新民巷”“复兴巷”“渡口巷”“北市街商业街”等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打造文创和旅游产业,真正把“工业文明活化石”盘活盘出新花样,让现在的人们能够更好地走近历史。


钟楼

许丛军摄

建于民国4年,原是大生纱厂门楼。钟楼外观砖红色,高12米,共5层,下面的拱门就是当年工人上下班的通道,四周钟面标刻罗马数字。如今,作为唐闸地标,百岁高龄的钟楼仍在发挥作用,整点一到,钟声振振。


大生码头牌坊

建成于光绪三十三年,是大生纱厂的轮船码头。码头为四柱三门式,柱子的两边是石鼓,顶棚为飞檐式。张謇题字“大生马头”的“马”内含深意:马没有石旁,意喻大生是一匹活马,生命力旺盛;马下只有三点,意喻大生是一匹卧马,另外一只脚藏在身下,祈福财富永驻。2019年,大生码头获评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


高氏红楼

位于唐闸河东街33号,建于民国8年,是原大生纱厂股东高安九的故宅。红楼为西班牙风格的3层砖木结构住宅楼。清水砖墙,多坡红瓦坡顶,顶楼四面各开3扇凸肚窗,上筑三角雨厦,形成多边角楼。一身红衣的她,已成为唐闸最具民国风的一张名片。


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遗址

光绪二十九年,张謇与沙元炳议设“通州大达小轮公司”(即大达内河轮船公司),主要开发苏北地区内河运输业,是近代苏北地区航运业的重要枢纽。公司现存唐闸北川桥畔老办公楼一座,为两层西式楼房,共8大间,中有6间设面街铁艺凉台,整体保存完好。


汤家巷民居院落

以汤姓大户命名的汤家巷建筑群,坐落于通扬运河与闸港河桥交汇的河弯处,沿河岸有民居200多间,粉墙黛瓦,幽巷曲径,小楼花墙,参差有致。它们映衬在众木苍翠之中,尽显唐闸古镇风貌。


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

位于唐闸1895广场西侧,在原南通油脂厂基础上进行修缮保护性改造,旧时的工厂现已成为文化、创意融合的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是工业与文艺潮流的结合。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蕴藏着历史的味道,漫步在园区内,仿佛穿梭在时光机中。





历经旧日工业化进程的唐闸,依旧展现着“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的历史沉淀:是“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伟大实践,是“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生动写实,是“历史教育的课堂与民族精神的丰碑”,更是民族资本在救亡图存、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宝贵财富。唐闸,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筑就属于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END


文字编辑:余晓辉

美术编辑:沈洁

作者:刘伯伟

简介:刘伯伟,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南通市地方志办年鉴编纂处一级科员。喜欢地情,热爱生活,相信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往期精彩回顾





01. “中国茧都”富安镇|江苏名镇名村

02. 千年银杏树 苏北“小秦淮” | 江苏名镇名村:官湖镇

03. 湖“光”山色  宜居“福”地 | 江苏名镇名村

04. 十里梅林、万亩竹海 | 江苏名镇名村:洪蓝

05. 生态与文明,镇湖的精美“双面绣”

06. 金波玉浪溪似锦 吴韵越风最江南

07.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08. 五彩栟茶的千年蝶变|江苏名镇名村

09. 神州水乡第一镇|江苏名镇名村

10. 大国津渡 芳甸瓜洲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2500~50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顾问/吉  祥  审稿/沈萌溦   刘佟军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如需转载、烦请获得授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方志江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