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码煤炭企业(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池光胜 高文君 债券池 2023-01-15

摘要



■公司简介:重要省属大型能源集团,股权结构稳定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主要负责煤炭开采、煤化工、钢铁冶炼、发电、物流贸易等业务。公司于2004年2月由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四个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等共10个煤炭企业联合组建,并于2006年重组,重组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当前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均为陕西省国资委。


■经营业务:煤炭业务为主,延伸三条产业链,多元化布局

1、煤炭业务:资源丰富,盈利集中于陕西煤业1)公司拥有丰富的优质动力煤资源,2021年可采储量203.09亿吨,核定产能18115万吨/年,为全国第二大地方煤企。陕西省铁路建设相对滞后,公司煤炭以公路运输为主,但随着浩吉铁路的开通,公司铁路运输占比已升至2021年的49.7%,省外煤炭销售占比也提升至53.9%。公司煤炭产销率稳定,2021年长协占比高达94%左右。2)2017年起煤价大幅上涨拉动吨煤毛利明显改善,但横向来看,在省内煤炭销售竞争相对激烈等原因下,公司吨煤毛利并不高。2021年省外销售占比上升及煤价大幅上涨,吨煤毛利升至316.6元/吨。3)煤炭资源集中于陕西煤业,贡献了超60%的煤炭产量。陕西煤业是公司唯一的煤炭上市子公司,持有65.12%的股权。2021年末,陕西煤业可采储量86亿吨,集中于陕北矿区和彬黄矿区;原煤产能达1.39亿吨,占公司全部产能的76.7%,产量达1.36亿吨,占公司全部产量的64%。产量贡献主要来自陕北矿区,占陕西煤业原煤产量的70.9%、公司总产量的45.9%。2021年末,陕西煤业资产负债率为38.2%,处于较低水平;净利率为22.2%、ROE为29.4%,盈利能力较强,是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板块。除陕西煤业外,公司其余煤炭业务集中于蒲白矿业、澄合矿业、韩城矿业和榆北煤业旗下。但蒲白矿业、韩城矿业和澄合矿业均位于渭北老区,资源逐渐减少,煤炭产量也不高,且存在债务负担较重、盈利能力偏弱等问题。

2、非煤业务:延伸三条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布局。1)煤化工公司涉及化肥、煤制甲醇制烯烃、煤制油、焦化和盐化5个领域,产能利用率、产销率普遍较高。煤化工采取市场化定价,基本为先付款后到货结算的方式,为“一票制”和“两票制”相结合。前5大销售客户结构相对稳定,但占比不高,客户集中度偏低。2018年以来,煤化工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主要化工产品盈利较强,但甲醇持续亏损。截至2022H1,公司主要在建煤化工项目包括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和天元公司660万吨/年粉煤分质利用示范项目,未来化工产能将大幅扩张。2)钢铁:公司煤焦钢产业链成熟,生铁、粗钢、钢材产能分别为996万吨、1000万吨、1060万吨,钢铁产能较大,产能利用率、产销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6年以来,钢铁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但毛利率仍处较低水平。公司钢铁业务集中于陕钢集团,持股比例为91.47%,2021年资产负债率81.9%,净利率0.2%、ROE为2%,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偏弱。3)电力:公司以火力发电为主,截至2022Q1,公司可控装机容量为7785兆瓦时,权益装机容量5235兆瓦时。电力毛利率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2016年起公司电力板块盈利持续偏弱,2021年电力毛利率仅0.9%。公司电力板块集中于10家发电厂,其中全资子公司仅2家,但装机容量相对不高,分别为600万兆瓦时、40万兆瓦时;8家为控股子公司,其中长安益阳发电装机量达1960兆瓦时,公司持股比例达97%,发电量占公司的35.5%,其余7家控股比例普遍在50%-60%之间,可控装机量普遍不大。4)多元化布局:公司还涉及了施工、机械制造和运输等板块,收入占比较小,但盈利相对较强,近年来毛利率基本在20%以上。此外,公司通过陕西煤业积极投资新能源领域,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经股权投资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驭能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公司。


■信用资质:2021年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改善。

1、盈利能力:煤化业务集中贡献,但少数股权分配利润较大。2016年起,煤炭、化工产品量价齐增,煤炭毛利率快速提升至60%以上,钢铁板块盈利也明显改善,电力板块盈利减弱但对整体影响不大,公司毛利率快速修复。2021年煤炭、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快速上升至24%。近年来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均明显下降。但利润贡献集中于上市子公司,亏损板块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债转股背景下2017年以来少数股权占比高达70%,导致少数股东分配利润规模较大,2021年公司少数股东损益达233.2亿,占净利润比重超85%。

2、偿债能力:短长期偿债能力均有所改善。2018年以来有息债务保持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达10.7%,主要源于长债及永续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短债规模则为有序压降,短长期有息负债比也由2016年的110%降至2021年的仅36%,债务期限结构明显改善。短债规模下降及货币资金大幅增长,2017年起公司短债偿还能力明显改善,货币资金/短债上升至2021年的94.8%,经营性净现金流对利息支出的保障倍数也基本保持在3倍左右。资产负债率呈小幅下降,2021年末降至73.6%,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3、融资能力:2021年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性现金流大幅净流出。2018-2020年融资成本持续改善,但2021年财务费用大幅增长,融资成本大幅上行148.7BP至5.8%。2020年以来,公司融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1年高达92.7亿,为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公司授信额度充足,剩余额度/有息负债为50.3%,2021年资产受限率上升至7%。


■债券表现:2022年以来估值持续下行

截至目前(2022年8月8日,下同),公司共拥有3家发债平台,债券余额合计为1524.3亿,陕煤化、建设机械分别为1504.3亿、20亿,陕西煤业当前无存续债。1)从一级发行来看,2021年以来,陕煤化、建设机械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805亿、10亿,平均发行期限分别为2.9年、2.8年,加权平均发行成本分别为3.8%、4.1%。陕煤化2021年以来发债规模较大,发债久期较长,但发行成本持续下行,2021H1、2021H2、2022H1、2022Q3发行期限分别为2.1年、3.7年、3.1年、3年,发行成本分别为4.2%、3.8%、3.7%、3.2%。建设机械发债成本则明显高于陕煤化。2)从二级估值来看,我们筛选了陕煤化、建设机械存续债中剩余期限相近的2只公开债进行对比,陕煤化估值明显低于建设机械,二者利差当前在230BP左右。从估值变动来看,建设机械2022年以前未发行公开债,而陕西煤业最后一只公开债于2021年4月到期,我们筛选了陕煤化、陕西煤业剩余期限相近的2只公开债,对其2020-2021年的债券收益率走势进行对比,2022年以来则主要观察陕煤化、建设机械的估值走势。2020年1-10月期间,陕煤化、陕西煤业债券收益率整体先下后上,陕煤化估值持续高于陕西煤业,二者信用利差走势趋势性收窄。2020年11月初,永煤违约冲击下二者估值快速上行,但优质煤炭资产集中于陕西煤业,永煤事件对陕西煤业的债券估值影响持续性较小,18陕煤01到期收益率于11月中下旬开始修复,并于12月中旬恢复至冲击前3.4%左右的水平,随后持续快速下行。而陕煤化中债估值直至12月中旬达到高点后才缓慢下行,且修复速度也相对更慢,直至2021年3月到期前才恢复至违约前水平,而19陕煤化MTN002直至2021年7月才恢复至冲击前水平,随后震荡下行。2022年4月以来,陕煤化、建设机械债券到期收益率均大幅下行,二者利差也由4月初的230BP小幅收窄至220BP左右。

 

■风险提示:信息搜集不全面,公司盈利不及预期等。



正文



1公司简介:重要省属大型能源集团,股权结构稳定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主要负责煤炭开采、煤化工、钢铁冶炼、发电、物流贸易等业务,是陕西省重要的大型省属能源集团。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当前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均为陕西省国资委。2004年2月,陕西省政府将原省属的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四个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等共10个煤炭企业联合组建,成立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6月,陕西省政府将陕西煤业集团与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化工集团、陕焦化工的国有股权合并,重组组建陕煤化。组建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仍为陕西省国资委,持股比例为100%,当前无改变。


2经营业务:煤炭业务为主,延伸三条产业链,多元化布局

2.1. 煤炭业务:资源丰富,盈利集中于陕西煤业

2.1.1.省内最大煤炭企业,吨煤毛利相对不高

公司拥有丰富的优质动力煤资源,为省内最大的煤炭企业。公司煤炭资源集中于渭北、彬黄和陕北三大矿区。渭北包括铜川、蒲白、澄合和韩城,主要煤种为贫煤、瘦煤和少量焦煤,由于开采时间较早,煤炭资源已经逐步减少。2010年陕西省确定了“稳定渭北、积极建设彬黄、重点开发陕北”的开发战略,渭北老区后续将作为公司煤化工园区和产业培育基地,逐步将煤炭生产重心向彬黄和陕北新区转移。彬黄包括彬长矿区与黄岭矿区,其中彬长矿区位于咸阳市彬县、长武县,主要生产高挥发份不粘煤及长焰煤;黄岭矿区位于延安黄陵县,主要生产高挥发份气煤、不粘煤。陕北新区位于榆林市,主要生产长焰煤、不粘煤,陕西省政府已明确将公司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南区的唯一开发主体。截至2021年末,公司煤炭资源储量300.45亿吨,可采储量203.09亿吨,全资及控股生产矿井33座、参股矿井5座、基建矿井4座,核定产能18115万吨/年,地方煤企中产能仅次于山东能源,为全国第二大地方煤企、省内第一大煤企。


受制于陕西省铁路建设限制,公司煤炭以公路运输为主。陕西省铁路建设相对滞后,省外铁路运输中,东出唯一通道为国家能源集团的专用线神朔铁路,将神府煤田的煤炭外运,陕西省以资源换运量的方式与国家能源集团达成协议,国家能源集团为公司提供1500-2000万吨运力;南运通道主要依靠西延线,将黄陵、榆林、神木地区的煤炭运往黄骅港,年输送能力仅约300万吨。铁路运力不足,2018年以前公司煤炭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运输占比在40%左右。2019年10月浩吉铁路正式投运,设计年运输能力2亿吨,由内蒙古始发,途经陕西、山西、河南到达“两湖一江”煤炭调入区域,解决了公司煤炭跨省南运的瓶颈。公司铁路运输占比上升至2021年的49.7%。受浩吉铁路开通影响,公司近年来省外煤炭销售占比也有所提升,由2018年以前的40%左右增至当前的53.9%。


公司煤炭产销率稳定,长协占比较高。公司煤炭资源丰富,早在2010年煤炭产量就已经突破了亿吨,随后产能持续扩张,2021年原煤生产首次突破2亿吨,达2.1亿吨,产销率保持在98%左右的较高水平,2021年降至89%左右。公司销售客户集中于电力、化工及冶炼行业,煤炭销售以长协为主,2019-2020年长协占比在70%左右,2021年上升至94%左右。


2017年以来,煤价大幅上涨拉动吨煤毛利改善,但整体水平仍不高。2016年起,伴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改善,公司煤炭价格快速上涨,带动吨煤毛利由2016年的不足百元增至2018年的167.2元/吨。2019-2020年煤炭价格略有下降,叠加吨煤平均成本小幅上涨,吨煤毛利降至136.3元/吨。2021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煤炭销售均价突破600元,带动吨煤毛利大幅增长132%至316.6元/吨。但横向比较来看,动力煤煤企中,公司吨煤毛利整体水平并不高,主要源于公司煤炭主要销往省内,但陕西省内煤炭资源丰富,竞争相对激烈,且公路运输成本偏高、和铁路运煤存在竞争劣势,导致煤炭板块整体盈利不高。


2.1.2. 煤炭资源集中于陕西煤业,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公司煤炭运营主体包括陕西煤业、蒲白矿业、澄合矿业、韩城矿业等多家子公司,其中超40%的煤炭资源集中于陕西煤业,贡献了超60%的煤炭产量。


陕西煤业成立于2007年,由公司联合控股子公司铜川煤业、韩城煤业和澄合煤业以煤炭主业经营性净资产,联合三峡集团、华能开发公司、陕西有色、陕鼓集团四家战略投资人以现金出资共同发起成立。2010年11月,铜川煤业、韩城煤业和澄合煤业将合计持有陕西煤业34.7%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公司。截至目前,陕西煤业是公司唯一的煤炭资产上市运营平台,公司共持有陕西煤业65.12%的股权。陕西煤业主要煤种包括长焰煤、不粘煤、弱黏煤等优质动力煤,目前拥有红柳林、张家峁、柠条塔、小保当一号、二号五对千万吨级矿井。截至2021年末,陕西煤业煤炭储量149亿吨、可采储量86亿吨,资源集中于陕北矿区和彬黄矿区,可采储量分别为60.5亿吨、23.1亿吨,渭北矿区当前仅2.4亿吨煤炭储量。2021年,陕西煤业原煤产能达1.39亿吨,占公司全部产能的76.7%,产量达1.36亿吨,占公司全部产量的64%,产能利用率为97.8%。产量贡献主要来自陕北矿区,2021年原煤生产9628.8万吨,占陕西煤业原煤产量的70.9%、公司总产量的45.9%;彬黄矿区产煤3780.8万吨,渭北矿区产煤836.9万吨,占公司总产量的18%、4%。陕西煤业各矿区原煤产销率均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渭北老区资源逐渐减少、煤炭质量不高,销售均价明显低于彬黄矿区及陕北矿区。2021年末,陕西煤业总资产1854.1亿、总负债707.9亿,资产负债率为38.2%,处于较低水平;营业收入为1522.7亿、净利润为337.4亿,净利率为22.2%、ROE为29.4%,盈利能力较强,是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板块。


除陕西煤业外,公司其余煤炭业务集中于蒲白矿业、澄合矿业、韩城矿业和榆北煤业旗下。蒲白矿业、韩城矿业和澄合矿业均位于渭北老区,资源逐渐减少,煤炭产量也不高,2020年原煤产量普遍在500-700万吨左右,澄合矿业、韩城矿业当前仍各自有300万吨/年在建产能,后续产能将小幅扩张。但三家子公司普遍存在债务负担较重、盈利能力偏弱的问题,蒲白矿业、韩城矿业已连续多年亏损,澄合矿业2021年也由盈转亏。



2.2. 非煤业务:延伸三条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布局

2.2.1. 煤化工:产业链布局较全,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煤化工产业链完善,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均较高,但客户集中度偏低。公司布局煤化工领域较早,当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涉及化肥、煤制甲醇制烯烃、煤制油、焦化和盐化5个产品领域,拥有焦炭产能450万吨、兰炭570万吨、甲醇110万吨、尿素152万吨、磷铵22万吨、烧碱80万吨、聚氯乙烯110万吨。公司煤化工产能利用率普遍较高,除兰炭外,其余化工品2021年均在100%以上,产销率也基本在99%的较高水平。煤化工产品主要销售给采购商,部分销售给消费企业,采取市场化定价,基本为先付款后到货结算的方式,销售方式为“一票制”和“两票制”相结合。前5大销售客户结构相对稳定,但占比不高,2019-2020年前五大销售客户占比不到10%,客户集中度偏低。


2018年以来,公司煤化工板块盈利能力整体持续改善,主要化工产品盈利能力较强,但甲醇持续亏损。2012年以前,公司煤化工板块持续扩张,营业收入快速上涨,收入占比也持续上升,毛利率基本处于2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3年起,煤炭景气度下降,传统煤化工产能明显过剩,公司主要化工产品销售价格集体腰斩,拖累煤化工板块毛利率快速下降至2017年的不到10%。2018年以来,供给侧改革下煤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煤化工板块盈利能力改善,2021年毛利率上升至17.1%,但较2010年的近40%仍相对较低。分产品来看,公司主要化工产品毛利润占比相对平均,焦炭、兰炭、尿素、聚氯乙烯、油品、烧碱2021年毛利润均在10亿以上,且盈利能力持续较强,其中尿素、烧碱毛利率较高,基本在30%、70%以上,是公司化工板块盈利的主要来源;其次为聚氯乙烯、焦炭、兰炭、煤制油,毛利率在15-20%之间;2019年以来,甲醇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公司甲醇产品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煤化工业务集中于陕化集团,盈利能力较强。公司煤化工业务主要集中于陕化集团,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62.44%,另一大股东为西安国创新能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37.56%。公司煤化工产能集中于陕化集团,陕化集团资质相对较强。2021年末,陕化集团总资产为1236.3亿、总负债为715.5亿,资产负债率为57.9%;营业收入为754.8亿、净利润为63.4亿,净利率为8.4%、ROE为12.2%,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公司在建煤化工项目较多,未来产能将迎来大幅扩张。截至2022H1,公司主要在建煤化工项目包括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和天元公司660万吨/年粉煤分质利用示范项目。1)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煤化工在建项目,位于陕西榆林,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榆林化学负责建设运营,预计总投资约1022亿,共包括27套工艺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主要有 1,500 万吨煤炭中低温热解、560 万吨甲醇、180 万吨乙二醇、200 万吨聚酯、200万吨烯烃及以此为中间原料的下游产品。项目分两期四阶段进行实施,目前一期一阶段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设已经完工并组织试生产,总投资为269.3亿,截至2021年末累计投资252.3亿,2022年投资17亿,预计2022年投产。2)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位于彬县新民塬化工园区,由陕化集团负责建设运营,预计产能为30万吨乙二醇,总投资54.5亿,截至2021年末累计投资51.5亿,已经开始试运营。3)660万吨粉煤分质利用示范项目,为公司转型升级项目,由天元化工负责建设运营,可年产提质焦粉368万吨、焦油56万吨,同时生产LNG、LPG等产品。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为60万吨/年粉煤分质利用项目,总投资4.35亿,于2018年3月动工建设,已经打通工艺流程,产出合格产品,目前运行稳定;二期项目为600万吨/年粉煤分质利用项目,总投资80.3亿。


2.2.2. 钢铁:产能较大,但盈利能力偏弱

公司钢铁产能较大,产能利用率、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公司煤焦钢产业链成熟,生铁、粗钢、钢材产能分别为996万吨、1000万吨、1060万吨,钢铁产能较大。钢材产能集中于生产棒材,为700万吨,线材、带钢分别为260万吨、100万吨。公司钢铁产品产能利用率、产销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2016年以来,公司钢铁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但毛利率仍处较低水平。2010年起公司开始重组陕钢集团,2013年陕钢集团并入公司报表,钢铁产能纳入公司。但2013-2015年期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铁收入虽持续增长,但成本也快速增长,盈利较弱,2015年钢铁板块为净亏损。2017年起,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明显改善,公司钢材销售价格由此前的不足2000元大幅上涨至3400元以上,销量也明显改善,量价齐增下钢铁板块盈利能力快速走强,毛利率较2015年的-2.1%快速上涨至2019年的9.3%。2019年起,钢铁板块盈利能力有所弱化,2021年毛利率降至5.2%。


公司钢铁业务集中于陕钢集团,盈利能力偏弱。公司钢铁主要运营主体为陕钢集团,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91.47%,另一大股东为陕西有色,持股比例为8.53%。2010年起公司参与陕钢集团重组,2013年完成重组纳入公司报表。截至2021年末,陕钢集团总资产393.8亿、总负债322.5亿,资产负债率81.9%;营业收入649.4亿、净利润1.3亿,净利率0.2%、ROE为2%,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偏弱。


2.2.3. 电力:火力发电为主,盈利持续偏弱

公司以火力发电为主,近年来发电量有所下降。公司以煤矸石发电厂为主,通过建设矿区配套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和瓦斯发电。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可控装机容量为7785兆瓦时,权益装机容量5235兆瓦时。2018年以前,公司发电量持续上升,2018年发电量达288.5亿千瓦时,较2015年的216.1亿千瓦时大幅增长33.5%。但2019-2020年,公司发电量明显下降,2021年再度上升至253.5亿千瓦时。


电力毛利率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2016年起公司电力板块盈利持续偏弱2012年以前,公司电力板块收入规模较小,且原材料成本较高,电力盈利偏弱,2011-2012年电力板块持续亏损。2012年,公司与华电、大唐、华能等电力集团合作,重组整合燃电厂,发电量大幅提升,电力收入快速增长,叠加同一时期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电力板块盈利能力明显改善,毛利率迅速上升至2015年的22.6%。2016年起,煤炭原材料成本价格持续快速上升,电力板块盈利能力迅速恶化,毛利率降至2017年的仅0.5%。2019年-2020年,公司控制发电量,盈利小幅改善,毛利率2020年上升至6.8%。2021年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但为完成保供发电任务,公司发电量较2020年明显上升,导致电力板块盈利再度弱化,2021年电力毛利率仅0.9%。


公司电力板块集中于10家发电厂,但权益比普遍不高。公司电力板块集中于10家发电厂,其中全资子公司仅2家,分别为府谷能源和长安电力华中发电有限公司,但装机容量相对不高,分别为600万兆瓦时、40万兆瓦时,2021年发电量占公司比重分别为11.5%、0.2%。8家均为控股子公司,其中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装机量最大,达1960兆瓦时,公司持股比例达97%,发电量占公司的35.5%;其余7家控股比例普遍在50%-60%之间,可控装机量普遍不大,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装机容量分别为1200兆千瓦时、960兆千瓦时,其余多数在600兆千瓦时左右。


2.2.4. 多元化布局:其他业务收入占比较小,但盈利相对较强

公司业务布局呈现多元化,除发展煤焦化、煤焦钢、煤电三条完整的产业链外,还涉及了施工、机械制造和运输等板块。


施工板块主要由陕煤化建设负责,2015年以来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毛利率相对较高。公司施工及劳务板块主要由陕煤化建设负责运营,负责矿山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程建设。2012年以前公司施工板块收入持续增长,毛利率持续改善。2013年后收入连年收缩,盈利能力也逐渐弱化。2016年起收入再度增长,盈利能力也出现改善,2021年毛利率增至24.9%。


机械制造主要由西安煤机和陕西建机负责,2018年以来盈利能力逐渐改善。机械制造板块主要由西安煤机和陕西建机负责运营,产品包括煤矿机械、工程机械、民用机械等。2013年以前,公司机械收入占比稳定在3%左右,2013年后机械板块收入规模持续下降,由2013年的20亿降至2016-2017年的13亿左右,盈利能力也明显弱化。2018年起,公司机械板块经营出现改善,营业收入快速上涨至40亿以上,毛利率上升至20%以上。


运输业务主要为煤炭运输,2018年以来毛利率有所弱化,但仍处较高水平。公司运输业务主要为铁路运输,服务于公司煤炭运输,全资和控股铁路448公里、在建铁路24.6公里、代建80.6公里。目前已经建成的铁路项目包括榆横铁路一、二期工程,设计运能2000万吨/年;红柠铁路工程,设计运能3000万吨/年等线路。2013-2016年间,公司运输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盈利能力也持续弱化。2017年起,运输收入快速扩张,营业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7亿上涨至2021年的28.3亿,毛利率也重回20%以上的相对高位。


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主要由陕西煤业负责。根据陕西煤业2021年报披露,按照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方向,建立了投顾模式,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行业优质资产,梳理出了涵盖四大维度、22条赛道、细分100+细分领域。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经股权投资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驭能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公司。2021年1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上海开源思创投资有限公司发起成立陕西开源雏鹰股权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计划认缴出资总规模为10亿,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不超过6亿,涉及投资企业的相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



3信用资质:2021年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均明显改善

3.1. 盈利能力:煤化业务集中贡献,但少数股权分配利润较大

公司盈利能力主要受煤炭业务驱动,煤化工板块贡献也较大,2016年以来毛利率持续改善。公司盈利主要来自煤炭及煤化工板块,合计贡献超90%的毛利润,2012年以前,公司煤炭业务规模较大,毛利润占比超75%,毛利率基本在50%左右的高水平,化工板块盈利也较强,毛利率基本在20%以上,在煤炭、化工高盈利拉动下,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40%以上的高位。2012年起,经济增速放缓、周期行业产能明显过剩,煤炭、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尽管电力、建材等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但毛利润贡献较小,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快速降至不足10%。2016年起,供给侧改革效果持续显现,公司煤炭、化工产品量价齐增,煤炭毛利率快速提升至60%以上,钢铁板块盈利也明显改善,电力板块盈利减弱但对整体影响不大,公司毛利率快速修复。2021年,煤炭、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快速上升至24%。


2013年以来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均明显下降。2012年以前公司期间费用率保持在18%左右的较高水平,其中管理费用率高达10%以上。2013年起,公司管理费用规模基本不变,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小幅上升,但在钢铁板块并表以及电力板块重组的推动下,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期间费用率被动下行至2016年的不足12%,管理费用率降至4.6%左右,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也小幅改善。2017年起,行业景气度改善下,管理费用率在职工薪酬调增下小幅上升至5%左右,销售费用率小幅上行,财务费用率稳定在4%上下,期间费用率降至10%。


利润贡献集中于上市子公司,亏损板块持股比例较高,导致少数股东分配利润规模较大。公司盈利来源主要来自煤炭板块,而优质煤炭资产集中于上市子公司陕西煤业,少数股东分配利润规模较大,其他煤炭运营主体及钢铁板块盈利偏弱,导致2012-2015年行业景气度下行期间,少数股东侵占利润现象明显,归母净利润连年为负。2017年以来,行业景气度明显改善下,公司控股权较高的钢铁、化工板块和其他煤炭企业盈利出现改善,‍陕西煤业盈利大幅提升,推高归母净利润由负转正,但债转股背景下公司少数股权占比高达70%,少数股东损益超百亿,而归母净利润不足10亿。2021年,公司少数股东损益达233.2亿,占净利润比重超85%。


3.2. 偿债能力:短长期偿债能力均有所改善

2018年以来公司有息负债持续增长,但期限结构持续改善。2015-2017年,公司短债规模基本不变,长债持续下降,带动有息债务稳中有降。但2018年起,伴随着公司业务持续扩张,有息债务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末为3395.4亿,复合增长率达10.7%,主要源于长债及永续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短债规模则为有序压降,由2017年以前的超千亿降至2021年的约900亿,短长期有息负债比也由2016年的110%降至2021年的仅36%,债务期限结构明显改善。


2021年公司短长期偿债能力均明显改善,但资产负债率仍相对较高。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16年以前在短债规模较大及现金流较弱的拖累下,公司短债偿还能力不强,货币资金/短债不足30%。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较小,对利息费用的覆盖倍数较低。2017年起,公司短债规模下降,货币资金持续大幅增长,短债偿还能力明显改善,货币资金/短债上升至2021年的94.8%,经营性净现金流对利息支出的保障倍数也基本保持在3倍左右,2021年进一步上升至3.5倍。长期偿债能力方面,2015-2016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80%左右的较高水平,2017年债转股后公司少数股权大幅增长89.7%,带动资产负债率降至71.6%,2018年长债规模扩张下资产负债率再度上升至75.2%。2019年起,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2021年末降至73.6%,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3.3. 2021年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性现金流大幅净流出

2021年公司融资成本明显上升,融资性现金流大幅净流出。2016-2017年公司融资成本持续上行,利息支出/有息债务较2015年的3.9%大幅上行至2017年的5.7%。2018年以来,融资成本持续改善,但2021年财务费用大幅增长44.4%至超190亿,融资成本大幅上行148.7BP至5.8%。2020年以来,公司融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1年高达92.7亿,为历史以来最大规模。


此外,还需关注公司的潜在资金获得能力,备用流动性方面,公司授信额度充足,截至2022Q1,授信总额4397.6亿,未使用授信1828.2亿,剩余额度/有息债务为50.3%。资产受限方面,2020年以前公司受限资产规模不大,资产受限率基本在2%-3%之间,2021年受限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资产受限率上升至7%。

    

4
债券表现:2022年以来估值持续下行

截至目前(2022年8月8日,下同),公司共拥有3家发债平台,债券余额合计1524.3亿。其中,陕煤化为最主要发债平台,主体评级为AAA、隐含评级为AA+,存续债余额为1504.3亿;建设机械为控股子公司,主体评级为AA+,隐含评级为AA,存续债余额为20亿;陕西煤业为控股子公司,当前已无存续债。


从一级发行来看,陕煤化2021年以来债券发行呈现出成本下行的特征,建设机械发行成本明显更高。2021年以来,陕煤化、建设机械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805亿、10亿,平均发行期限分别为2.9年、2.8年,加权平均发行成本分别为3.8%、4.1%。陕煤化发债规模较大,共发行了40只债,集中于中票、短融及永续债。2021年以来,公司发债久期较长,但发行成本持续下行,2021H1、2021H2、2022H1、2022Q3发行期限分别为2.1年、3.7年、3.1年、3年,发行成本分别为4.2%、3.8%、3.7%、3.2%。建设机械发债规模较小,分别于2021年10月发行一只3+2期5亿私募债,2022年4月发行一只2+2+1期5亿公司债,2022年7月发行3只3年期ABS,合计金额10亿。建设机械的发债成本明显高于陕煤化,于今年4月发行的2+2+1期公司债票面利率达5.5%,陕煤化同期发行的3+N期永续债发行成本仅3.7%。


从二级估值来看,陕煤化债券估值明显低于建设机械,2022Q2以来二者信用利差呈收窄态势。我们筛选了陕煤化、建设机械剩余期限相近的2只公开债进行对比,分别为19陕煤化MTN002、22建机01,当前剩余期限分别为1.87年、1.67年。陕煤化中债估值明显低于建设机械,当前分别位于2.63%、4.82%附近,信用利差在230BP上下,主要源于公司机械建设业务资质明显弱于煤炭业务。从估值变动来看,建设机械2022年以前未发行公开债,而陕西煤业最后一只公开债于2021年4月到期,因此我们筛选了陕煤化、陕西煤业剩余期限相近的2只公开债18陕煤化MTN001、18陕煤01,对其2020-2021年的债券收益率走势进行对比,2022年以来则主要对比19陕煤化MTN002、22建机01的估值走势。2020年1-10月期间,陕煤化、陕西煤业债券收益率整体先下后上,陕煤化估值持续高于陕西煤业,二者信用利差走势一波三折但趋势性收窄,10月末利差已由年初的60BP左右收窄至20BP附近。2020年11月初,永煤违约冲击下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但由于优质煤炭资产集中于陕西煤业,永煤事件对陕西煤业的债券估值影响持续性较小,2020年11月中下旬18陕煤01到期收益率上行至3.71%的高位后开始修复,并于12月中旬恢复至冲击前3.4%左右的水平,随后持续快速下行。而陕煤化中债估值直至12月中旬达到高点后才缓慢下行,且修复速度也相对更慢,直至2021年3月到期前才恢复至违约前水平,而19陕煤化MTN002直至2021年7月才恢复至冲击前水平,随后震荡下行。2022年4月以来,在信用债小牛市以及煤炭行业景气度持续较高的背景下,陕煤化、建设机械债券到期收益率均大幅下行,二者利差也由4月初的230BP小幅收窄至220BP左右。


相关报告

    

1、解码煤炭债系列

解码煤炭债(一):发债煤企初探

解码煤炭债(二):发债煤企债务变迁


2、解码煤炭行业系列

解码煤炭行业(一):煤炭行业全景

解码煤炭行业(二):“双碳”目标下,发债煤企的转型之路

解码煤炭行业(三):资产重组后的六大煤炭集团

解码煤炭行业(四):如何看发债煤企“母弱子强”?

解码煤炭行业(五):全面拆解煤企成本端


3、解码煤炭企业系列

解码煤炭企业(一):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解码煤炭企业(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