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靖研 郭福春 吴金旺|疫情下“UGC社区型”高职教育线上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策略

靖研等 中国高教研究 2021-09-15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9.19

摘 要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教育首次推行大规模系统性线上教学,全然不同的教学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剖析借鉴互联网虚拟学习社区成功经验可为创新线上教学设计提供可行路径。研究发现,UGC型虚拟学习社区快速发展得益于以用户为中心,激活用户社会属性、释放线上社区组织动能。依此机制,构建“UGC社区型”高职教育线上教学模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重塑线上教学形态,通过创设社会性氛围-推动社会性行为-深化社会性认知三个阶段实施线上教学,激发学生社会属性、促进线上教学成效。该模式试图为疫情下线上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案,也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活动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线上教学设计;UGC社区;社会属性;高职教育;疫情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教育体系全国范围系统性大规模线上教学帷幕。高等职业教育于20世纪初启动教育信息化,但尚未出现纯线上教学形式,疫情下大规模系统性线上教学暂无成熟可借鉴经验。其中教学活动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关乎教学成效,尤其需要重点关注。

  一方面,以正式教育体系为主导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持续推进,但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不够,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较低,疫情下线上教学设计参考价值有限;另一方面,以非正式教育互联网平台为主导的虚拟学习社区,如知乎、得到等知识问答社区,在User Generate Contents(即“UGC”)理念指导下,用户规模日益壮大,高质量产出不断涌现,成为学生们业余学习主要阵地。虚拟学习社区的快速发展为大规模系统性线上教学掌握学生需求、契合网络环境设计教学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基于疫情下线上教学设计背景情境,剖析借鉴UGC学习型社区学习组织形式与运营机制,探索构建“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试图为疫情下线上教学提供参考方案,同时促进信息化在教学设计层面的应用创新。

一、线上教学设计需要开拓新思路

  教学设计理念最早由加涅博士在其著作《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融合运用科学心理学和教育论,开辟了通过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成效的教学实践新时代。疫情下线上教学设计缺乏具体指导、尚无成熟可借鉴模式、且时间紧任务重,对线上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新要求。

  1. 线上教学设计缺乏具体指导。焦建利等专家归纳整理了各级院校发布的疫情下在线教学方案,其中高职院校大多采用网络在线课程和网络直播教学方式。两类教学方案着重学生组织、教学形式、教学资源、师生联系、技术平台等安排部署,缺乏对于教学活动设计的具体指导。线上教学由于学习环境、信息呈现、互动反馈等载体变化,与线下教学存在巨大差异,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并不完全适用于线上教学。疫情下线上教学应避免单纯将线下课堂搬到线上,注重结合网络学习特征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传统课堂集中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发挥互联网学习自主开放的学习优势。

  2. 线上教学设计尚无成熟可借鉴经验。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方面,陆续发展出微课教学、基于在线平台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等形式,但尚未出现纯线上教学形式,疫情下线上教学设计尚无成熟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时,远程教育、课外培训等由于学习受众、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与正式教育体系存在较大差异,线上教学方案并不完全适用。如参与远程教育的学生有学历需求,兴趣培训的学生有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表现较好。疫情下线上教学需要开拓新思路,根据高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兼顾学习环境,创新线上教学设计。

  3. 疫情特殊情境要求教学设计通用易行。疫情事起突然,时间紧任务重,全面实现线上教学已属不易,教学设计需考虑到教学资源储备、在线平台功能、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适用范围等,进行通用易行的设计构思;同时,基于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偏单一等特征,现行线上教学方式受限于师生一对多交互,教师难以同步回应个体差异化学习需求,学习延展性与深入性不够等现状,互联网虚拟学习社区群体互助式学习方式可能更适用于高职学生线上教学。

  综合来看,大规模线上教学设计尚无适用可借鉴经验,而UGC学习型社区较为契合高职学生需求,教学活动设计中组织、资源与功能要求不高,可为疫情下线上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一条参考路径。

二、UGC学习型社区创新机制剖析

  “UGC”,即用户生成内容,由摩根斯坦利分析师Mary于2005年提出,是一种用户与互联网新型互动方式。UGC学习型社区是基于UGC理念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获得了广大用户认可,推动了互联网学习生态扩大与繁荣。剖析UGC学习型社区理念内涵、模式机制,有助于构建符合学生需要、与互联网环境相适宜的教学活动模式。

  (一)UGC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思想

  UGC伴随着Web2.0概念兴起而发展,用户从以往单纯下载内容,变更为下载与上传并重。200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总结了UGC三大特征:公开性、创新性、非专业性。用户生成内容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UGC型社区在Web2.0提供的产出便捷、高效互动基础上,有效激发用户生成内容积极性、唤醒释放虚拟社区组织活力。UGC理念也逐渐从日常社交渗透至专业问答、新闻舆论、在线商业等领域。豆瓣、微博、知乎、喜马拉雅、抖音等应用平台,是UGC型社区在国内发展典型案例。其中,知乎、喜马拉雅是学习型平台成功代表。UGC型社区快速发展反映了互联网发展新时期人们对于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第三方视角信息的探知需求,满足了互联网用户个性化、多样化分享表达需求,是“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激活用户社会属性促进了UGC学习型社区快速发展

  张志新等综合以往学者相关研究,定义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学习组织。虚拟学习社区根据组织者不同分为正式教育类与非正式教育类。正式教育类虚拟学习社区由远程教育机构主导,非正式教育类虚拟学习社区由专业爱好者组建。UGC学习型社区属于非正式教育类虚拟学习社区,没有明确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汇聚专业、非专业学习者针对共同关注话题进行交流探讨。

  专业学习论坛是UGC学习型社区初始形态,知识问答社区、付费知识服务是UGC学习型社区发展较为成熟的表现形式。其中,“知乎”是知识问答社区典型代表,自2011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2018年12月,知乎官方宣布?用户数突破2.2亿。《知乎用户刻画及媒体价值研究报告》显示24岁以下青年占比24%,在校青年是知乎平台核心用户。“得到”是付费知识服务平台典型案例,采取“UGC”+“OGC”(Occasion Generate Contents,职业用户生成内容)模式,提供高效知识学习服务。“得到”成立于2016年,短短4年间用户数超过3000万。两类平台快速发展,反映了社会群体对UGC学习型社区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运营模式的肯定认可。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了UGC学习型社区激励机制与发展策略。刘佩等采取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领袖”和活跃分子对高质量产出具有正向效应;王哲结合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指出感知愉悦度和感知信任度促进了用户平台依赖。纵观现有研究,平台通过奖惩措施、运营机制激活用户社会属性,满足用户在虚拟空间社交、互助、尊重等社会性需求,从而释放了虚拟社区组织动能,促进了高质量产出动态循环。平台通过技术支持降低内容生产成本也为社区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激活用户社会性属性是UGC学习型社区快速发展根本驱动力。UGC学习型社区激活用户社会属性具体途径为:①通过用户间信息交互满足用户社交需求,如平台提供主题帖留言、用户间私信等功能,方便用户间互动社交;②通过集体评价形成虚拟社区价值排序满足用户尊重需求;③通过互助利他满足用户自我实现需求,如知乎平台高赞回答提高了用户知名度。从而,UGC学习型社区突破了Web1.0时代人机交互局限,激活了用户在互联网空间社会属性,获得飞跃式发展。

  (三)UGC在教学领域应用停留在资源生成阶段

  基于UGC理念在内容产生、知识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学领域也展开了相关实践与探索。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针对用户生成学习资源进行了多角度研究,探索了用户生产性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策略、驱动因素、多样化资源对学习成效的正向作用。赵丽首次突破资源视角,提出学习同伴的作用不仅在于生成共享资源,还应在适当的教学活动指导下促进智慧共生。综合来看,基于UGC理念的教学相关应用多集中在教学资源生成、个性化推荐、知识管理服务等方面,关于运用UGC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的实践较少。


三、“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构建

  (一)可行性分析: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活动是教育信息化内在要求

  “以用户为中心”是UGC理念的中心思想。教育活动的用户是学生。在教学领域,罗杰斯于1952年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教育理念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变革,涌现出俄罗斯MES 课程(就业能力模块组合)、美国CBE 课程、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教学实践。基于UGC理念构建线上教学模式合乎教育发展趋势。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信息化教学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要求开展创新教育示范,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基于UGC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符合教育发展要求。

  疫情防控背景下,基于UGC理念构建“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产出学习成果,以成果输出引导学生注意力和关注点,有助于化解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同时,通过借鉴UGC学习型社区激活用户社会属性内在机制,增强学生间交互合作,能有效弥补在线教学师生一对多缺陷,为发挥开放式学习优势、促进学习深入性提供了可能。此外,“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对规范性数字化教学资源依赖较少,无需集中挤占在线教学平台带宽容量,契合了疫情期间大规模系统性线上教学特殊情境。

  (二)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社会属性

  “以学生为中心”是UGC学习型社区运营基本思想。激活学生社会属性是UGC学习型社区发展原生动力。王兴兰通过分析388份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问卷,发现社会交互关系、认同感对用户生成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宋慧玲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165份大中专院校师生用户对MOOC、知乎、果壳、维基等代表性虚拟学习社区相关问卷调查数据,提出重视感知交互性建设、设计智能化交互服务环境和交互激励政策是提高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构建“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还应借鉴UGC学习型社区运营经验,通过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要素系统性激发强化学生社会属性、增强学生间交互,以激活线上课堂组织活力。

  (三)模型构建:构建UGC社区型课堂塑造社会性属性生发环境

  “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由教师、学生、平台三部分构成,在UGC型学习社区基础上增加教师变量。在此构架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与平台支持辅助学生产出学习成果。

  学生是“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中心对象,在课堂中根据教师指导进行探究讨论、协作共享,产出学习成果,达成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目标。教师通过搭建框架引导主题学习,支持协助学生产出学习成果。平台承担技术支持角色,为教师、学生展示内容、产出成果提供线上场所,同时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教师和学生内容产出成本。

  学生社会属性激发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之间,参照UGC学习型社区,学生通过社交、互评、互助等行为展现社会性属性;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教师通过支持、激励、评价等方式强化学生社会性属性感知。在此形态中,学生之间内生出类似UGC学习型社区社会属性,教师则通过激励措施、评价机制等调节促进学生社会性属性,形成线上教学背景下社会性属性生发环境。

  不同的是,在UGC型学习社区,用户自主形成松散型组织,在互联网长尾效应下积淀优秀产出保障学习成效;“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需要考量时间因素,因此,课堂中教师不仅承担搭建框架、辅导支持、激励强化职责,还需要督促评价单位时间产出,以保障教学实效。如此一来,“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得以发挥网络学习自主协作优势,同时通过教师督促检查单位时间学习成效,有助于促进疫情下线上教学成效。

四、“UGC社区型”线上教学实施策略

  UGC学习型社区因满足了互联网用户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实现了突破式发展。“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借鉴其运营机制和发展策略,通过设计、实施、评价三阶段逐步推动学生社会性行为,循环强化学生社会性属性。

  (一)设计:组建学习共同体创设社会性氛围

  环境是行为产生的外在条件。“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共同学习任务、制定小组学习规则创设社会性学习氛围,为推动社会性行为奠定基础。线下课堂由于学生集聚在同一物理空间内,天然具有了社会性氛围。线上教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营造社会性氛围。

  UGC学习型社区通过去权威化、去中心化,促成主题学习者形成自愿协作共享组织,进而通过虚拟组织激活了用户社会属性。在正式教育中,类似组织被称为学习共同体。不少学者从课堂实效、师生协作、职业技能培养等视角论证了学习共同体在职业教育中的正面价值,并分析了学习共同体在远程网络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出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模式。可见,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线上教学创设社会性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

  结合上述分析,在“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设计阶段,教师负责设计学习任务、制定分组规则,学生进行团队组建、任务分工,形成具有一致学习目标的线上学习共同体。据此安排,学生具有了组织内及组织间社会属性,奠定了学习过程中社会性行为表现基础。同时,疫情下打破物理间隔组建小组团队,有助于发挥组员鼓励督促作用,促进线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实施:鼓励协作探究推动社会性行为

  “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引入社会要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推动社会性行为产生与发展。课堂中,学生协作互助学习是课堂主要构成内容,教师处于支持辅助地位。

  具体来看,教师通过明确目标、引入情境、介绍方法搭建学习框架,过程中答疑解惑支持学生学习;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协作、共享等开展协作探究,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同步实现社交与助他等社会性属性需要。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督查学生学习进展,关注小组合作成效,正向激励推动学生社会性行为。小组协作探究方式有效推动了学生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社会性行为。

  课堂实施需注意学习目标可及,背景素材促思考,学习方法相适宜,就势发挥网络学习优势。①学习目标可及是实现小组协作探究的基础,是催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根本驱动力。线上教学可考虑到教学环境变化、师生适应性等情况,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可及性。②背景素材促思考,推动学习深入延展。疫情期间相关报道为主题学习提供了大量丰富可深入讨论延展的学习素材。③学习方法相适宜,即教师结合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④就势发挥网络学习优势。网络开放式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知识技能补缺拓展提供了优渥土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发挥网络学习开放性优势,达到因材施教效果。

  此外,“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小组内成员交互为强交互,人数较少可通过QQ群、微信群视频等实现;师生交互、组间交互为弱交互,对平台承载功能技术要求较低,适用于疫情下大规模系统性线上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特殊情境。

  (三)评价:建立多维评价深化社会性认知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尊重需求反映了社会个体对于社会评价与认可的需求。“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深化学生社会性认知。

  学生在评价阶段展示学习成果,开展自评互评形成学生维度评价。教师从专业角度进行师评,结合学生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果,进而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效,并总结提高学习所得。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回顾反思,比照优秀成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成效。社会性认知在评价反馈过程中被强化。疫情期间开展组内评价,有助于突破物理间隔局限,促进线上空间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协作共享。

  总体来看,“UGC社区型”线上教学在第一阶段创设社会性氛围奠定社会性行为基础,第二阶段社会性行为构成多维评价体系评价依据,第三阶段多维评价深化了社会性认知。进而,社会性认知进一步深化巩固社会性氛围。三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转化,循环强化学生社会属性,激活线上空间社会关系,激发线上教学活力,助力促进线上教学成效。

  综上,研究者借鉴UGC学习型社区运营机制,拓展“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共同体基础上,加入社会性属性推动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形式,构建了“UGC社区型”线上教学模式,并提出设计-实施-评价三阶段实施策略。然而,囿于实践限制、平台功能调试成本偏高等原因,模式在小组划分策略、同伴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与论证。

作者

靖 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信息与互联网金融学院讲师,浙江杭州 310018

郭福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校长、教授,浙江杭州 310018

吴金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信息与互联网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杭州 310018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9期第104-108页

栏目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zggjyj1985

投稿平台:https://editor.cahe.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