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06-09

宏观经济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

夏杰长 刘诚 ·3·

双向FDI与中国区域创新

李金永 薛军 冯帆 华攀 ·14·

产业经济

制造业服务化、技术路径选择与高质量发展

余东华 胡亚男 ·28·

地区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邵传林 ·42·

金融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赵 芮 曹廷贵 ·6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压力的溢出效应———兼论重大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马亚明 王若涵 胡春阳 ·77·

区域与城市经济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如何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侯伟凤 田新民 ·93·

金融集聚视角下区域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成效——基于长三角六大都市圈的实证及比较

陈若愚 霍伟东 张莹 ·112·

企业管理

高新认定、要素市场发展与企业创新产出

陈艺灵 陈关聚 ·130·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

夏杰长 刘 诚

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正好与数字经济在时间上吻合。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未来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两者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辨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即“做大蛋糕”;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分散化、城乡协调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均衡性增长,即“分好蛋糕”;数字经济还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及促使数字基础设施更充分和均衡,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然,数字经济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尽可能扬长避短,从而事半功倍地推动共同富裕事业持续稳健前行。

双向FDI与中国区域创新

李金永 薛 军 冯 帆 华 攀

双向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区域创新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5—2016年面板数据,在厘清双向FDI影响区域创新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双向FDI与中国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弱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2)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贸易促进效应”和“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对区域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受限于投资结构仅能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促进区域创新;(3)中国双向FDI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和是否为资源型城市层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文章的研究结论可能为推进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启示。

制造业服务化、技术路径选择与高质量发展

余东华 胡亚男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内在要求,将对制造业技术路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解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的内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能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产生了创新效应、反馈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制造业技术路径的转换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服务型要素的嵌入,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及时转换产业技术路径,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区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邵传林

本文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与地区营商环境数据相匹配,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地区营商环境影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营商环境改善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营商环境分指标的检验结果显示,除政务营商环境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化营商环境、金融营商环境指标和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均正向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营商环境改善对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影响,更有助于弥补较差的公司治理结构给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就行业异质性而言,地区营商环境改善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低创新型行业、非管制型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高融资约束行业、高外部融资依赖行业、高契约密集型行业和高市场竞争型行业更显著。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赵 芮 曹廷贵

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金融化对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以及渐进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且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将经济不确定性纳入研究框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扩大金融化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因企业所有权和所属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对于低创新强度的国有企业和 非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扩大金融化对其渐进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创新强度的非国有企业和高新 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则会扩大金融化对其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长期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而短期金融化的影响则不显著。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压力的溢出效应——兼论重大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马亚明 王若涵 胡春阳

本文基于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月度数据,使用CRITIC熵权法构造金融压力指数,并分别从城投债利差和相对发行规模两个角度测度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TVP-VAR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对金融压力的溢出效应,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压力始终具有较强的解释效力,并且基本上呈现正向影响;第二,2008—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压力溢出作用的主要源头为债务利差的波动,2016年以来则转变为债务规模的提升;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与偿债风险对金融压力均具有正向冲击作用,整体冲击力度高于前期数次重大突发事件。因此,“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阻断其向金融部门的传导路径,切实打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如何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侯伟凤 田新民

本文构建研发增长模型分析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从理论上证明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之后利用中国284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能够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在支出后的第3期才会有所表现。(2)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主要通过增加科技知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且作用渠道为促进技术进步,而教育支出主要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且作用渠道为提高技术效率。(3)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全要素生产率介 0.916 2和1.083 4之间时,地方政府科技支出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至 1.083 4时,提升作用将发生跳跃式上升;教育支出具有相似的门槛效应特征,相应的门槛值分别为0.931 7和1.232 0。(4)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教育支出规模作为基础,当教育支出规模高于178 59 9.295 0万元时,科技支出才会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金融集聚视角下区域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成效——基于长三角六大都市圈的实证及比较

陈若愚 霍伟东 张 莹

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技术扩散的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并比较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六大都市圈技术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显示:上海大都市圈金融集聚促进技术扩散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机制,宁波都市圈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和信息传递机制,苏锡常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作用机制全面且成效显著,南京和合肥都市圈内技术扩散成效不显著;从金融子行业集聚来看,银行业集聚在各都市圈技术扩散中起主导作用,证券业集聚对苏锡常和杭州都市圈的促进成效突出,保险业集聚的技术扩散成效不显著;在各都市圈中心城市构成的Z字型辐射带域中,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对所处都市圈的技术扩散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高新认定、要素市场发展与企业创新产出

陈艺灵 陈关聚

本文利用2008—2019年高端装备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背景,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效性的边界条件以及中国四大经济区政策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在中东部地区政策效应较强,且对这些地区国有及非国有企业正向激励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对认定政策有效性影响不显著,资本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显著增强政策效应(东北地区除外);所有制的调节作用主要依赖于资本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随着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技术或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提高,认定政策更能提升非国有企业创新产出,而东部的企业在各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对认定政策的反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为缩小认定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rem.cueb.edu.cn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推荐列表●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