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涂良川 |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叙事

涂良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9-23

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作者简介 



涂良川,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原文刊登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年第五期第1至第9页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

哲学叙事




摘要

 Abstract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开创的现代化道路,蕴涵着中国解决现代性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意味着,其文明形态的创新不仅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而且从根本上变革着当代人类现代化的文明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先进的政治文明、全面的社会文明、系统的发展文明和实践的憧憬文明展开哲学叙事,既是以其实践的可行、民族的创造和时代的自觉引发情感共鸣、政治共情和文明共存,更是以“人类文明新形态”表征的哲学观念和文明理念。学理地揭示、理论地表达和思想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叙事,既是我们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文明性的理论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

键词

Key words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叙事;思维方式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其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政治创造的文明成果;其二,中国式现代化在创新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有着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类追求;其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以实践的可行性,又以民族的创造性,还以时代的自觉性,在情感共鸣、政治共情和文明共存中,使“人类文明新形态”口口相传、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哲学观念。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开创的特色道路、形成的政治智慧、展开的文明特质,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实现的中国的现代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造中贡献给人类文明的现代化新范式。因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且是以中国实践和中国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西方原发现代化的难题、时代性地激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性地升华了中国的实践智慧。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历史的逻辑、现实的逻辑和人类的视野在踏实肯干与实践创新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以政治的高远、社会的文明、发展的创新和文明的共生,解释和说明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智慧、政治思维和哲学理念。这一哲学叙事的逻辑,使中国式现代化从道路与经验升华成思维与理念,使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文明憧憬落实为共生逻辑与生存体验。即说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又是以中国实践创造出来的全新的哲学观念。

一、先进的政治文明与主体力量的激活

现代之为现代,既是以“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为前提的时代,更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时代。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把主体力量的激活和主体发展的实现作为核心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以建构先进政治文明的方式来表达现代历史中现代化的这一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先进政党领导的事实,使其以“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实现了主体力量的全面激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意味着其以有效的方式保障了现代主体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表明这种现代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又推动时代的主体实现路径。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历史的唯物主义把握,既指导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又激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力量。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候,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与实践逻辑直观面对现代性难题,因为“马克思提供了有关资本主义现代最早的和最完整的描述之一”;另一方面则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真正源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历史使命的实现历程中,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理想追求与精神禀赋中”。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洞见了西方原发性现代化的难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其民族自觉与历史自觉科学地判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向。或者说,因为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类性和政治先进性,使其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一方面使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规定,另一方面使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的现代化新道路”。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开创了全新政治文明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中国方式,而且是从变革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上开创全新政治文明的方式。就现代化本身而言,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以现代化逻辑重建物质生产的时候,也重建了精神的生产,更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基础上建构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文明,建构了“‘现实的历史’的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然而,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政治文明的全新建构开始,改变了现代“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从根本上重置了物质生产的逻辑、精神创造的逻辑和政治发展的逻辑。因为,中国共产党首先就改变了现代化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自发性,以无产阶级政治的先进性与民族复兴的政治自觉性来完善保障生产的制度、推动创新的体制、集聚精神的力量;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政治规定性,既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真正使“现实的历史的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又确认了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更表明了基于具体的历史语境的主体创造、主体确认和主体生成才是有活力、有未来的现代化之路。这种发展方式使得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得到了保障和促进,人民的主体能力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和激活,创造了“人的主体能力迸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先进政治文明保障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自觉所使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内置了先进的政治理念、正确的政治判断和高远的政治追求。现代历史是以现代人自己的活动来规定自我和现实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把握住了这一事实。由资本主义推动的原发现代性及其政治文明,形成宰制人的社会关系,其“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维系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制度所宣扬和强调的政治价值不是“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本质的判断与批判,使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在“第二大历史形态”的语境中,创造适合中国实际的政治文明,使工人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唯有如此才能够首先从制度层面避免与解决原发性现代化政治文明的问题。这既是达到黑格尔对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构想使“主体之特殊性的法权,是寻求自我满足”的前提;又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实现“每个人的梦想”和“共同富裕”的保障。因此,面对西方原发现代化制度保护、政治推动的“巨大的不平等为特征的社会”和“财富、权力、资源和生活前景权不均衡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重思政治的基本原则,建构了社会主义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富裕与公正的观念,开创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社会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正是这一政治文明的创立,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全新的活力。因为,这一政治文明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政治文明;所以,无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规划,还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政治实践,本质上都是以先进的政治文明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政治文明从根本上激活了现代化的主体力量。现代化不仅要以社会整体的方式为每个个体自由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而且还要使每个个体作为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参与现代化之中。唯有为每个个体的现代化提供条件和每个主体都自觉地参与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才能真正持久且有活力。中国共产党深谙现代化的这一重要特质,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操作上和价值追求上都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作为开创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原则。其一,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政治原则,既是对现代化主体的政治肯定,又是对现代力量的政治激活,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规定,旨在凝聚最广泛的主体力量和激发最强大的创造力量;其二,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社会主义制度,旨在“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其三,中国式现代化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政治担当,既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历史责任、民族自觉和道路自信,又给予中国式现代化镜鉴原发现代化、开创自主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其四,中国式现代化以先进的政治文明校正了西方现代化物质进步政治退步的“现代化”成效,确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创新与努力的历史意义,为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再接再厉的踔厉奋发提供了历史自信。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先进的政治文明是对“为了什么人的现代人”“依靠什么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怎样的现代化”的回答,使表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真正尊重了主体、实现了主体和激活了主体。这表明由先进政治力量领导的现代化以其独特的政治创新正视了现代化的双重性,既充分尊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又具体地尊重了现代人的权利与利益。这样的现代化既是以先进的政治文明对现代文明物化的政治校正,又是对现代性冲突的政治解决,更是以政治肯定的方式承认人的现代化本身。

二、全面的社会文明与生存体验的升华

中国式现代化是脚踏实地、直面人根本需求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创新性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创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既使社会运行的逻辑、人存在的逻辑和历史进步的逻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更是真正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来实现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地将人现实的生存体验升华为验证社会文明的标准,提出“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方面重置了现代化社会文明建构的逻辑,另一方面也重构了校准社会文明的价值原则,再一方面也使人现实的活动及其逻辑得到形而上学的确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以全面的社会文明解决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等重大难题,并真正以“人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来校准与发展社会文明。

第一,“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判断社会情态发展社会文明的现代化。面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和人类文明跃进的事实,如何使中国真正进入现代化并开创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化,是巨大的理论与实践难题。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文明。因为“从国情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根本上内置了现代化社会文明的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人民生存与生活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的文明规定性都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解放生产力,充分地发展物质文明;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发展方法,提升思想、丰满价值发展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扬弃西方原发性现代化的抽象普遍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文明。或者说,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来建塑社会文明的现代化,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就不相信抽象的普遍性、原发的绝对性。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从国情出发”不仅现实地标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质,更是以中国式的现代文明扬弃与消解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诸多局限性与问题。因为,从国情出发,说到底就是从中国人生存与生活的现实前提、真切体验与真实追求出发。这一方面在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视域中将生存体验升华为文明的形上原则,真正表征了“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另一方面,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中真正实现民本与民主。这既使人民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建设主体,又真正使人民至上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式现代化特别重视社会整体文明性的提升与个人生存生活文明化的辩证统一。这不仅要从现实上保障与改善民生,而且应从未来上开创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的可能;不仅改变了社会文明的现代逻辑,使人民主体及其生存与生活真正成为社会文明的主体,而且升华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文明智慧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中国选择。

第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实生存体验判断与校正社会文明的现代化。这既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理解、把握、规范与校正现代社会文明的思维原则与价值逻辑。其一,生存体验上升为现代化的形上原则,既符合自启蒙以来对人、对现实、对世俗生活关注的一般逻辑,又真正为现代化的社会文明找到了归宿与落脚点。“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存体验,是内含人社会本质、主体特质、个性追求和全面发展的生活需要本身的。这是以人的方式对现代社会文明物化原则的一种根本性校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因此,在历史中生成的美好生活需要,就不是不可实现的虚幻现实,而是现实可达的非现实存在。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既是既有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表征,又是现实社会文明发展和创造的引领。或者说,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内容和形上本质,使中国式现代化在进行社会文明建设时,必须“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防止两极分化”。其二,生存体验的形上升华,不仅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明的民族性,而且以中国人的生存体验从逻辑上内置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明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如果依据西方原发现代化的逻辑,那么美好生活就必然是少数服务于多数、落后屈从于先进的一部分的美好生活。因为,资本主义的原发现代化虽然“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呈现了其社会文明的历史进步性,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呈现出其社会文明的自反性悖论。中国式现代化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置为社会文明核心原则的时候,就是从民族自身的生存体验来看待现代化社会文明的意义与价值。从满足美好需要的方式而言,不是借助于剥夺与转移,而是立足于创造与发展;从衡量美好需要的尺度而言,不是依赖于支配的独大,而是表达为和平的共进;从美好需要的涵盖内容而言,不是一国人的美好,而是世界人民的美好。显然,这既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明建构所立基的美好生存体验是“现实的历史的人”的生存体验,是全体人民的生存体验,更是因为生存体验本身升华为社会文明原则本身就是对西方现代社会文明二元论思维的根本超越。

第三,“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历史唯物论升华生存体验、从而协调社会文明的现代化。这一方面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明的实践道路,另一方面则创造性地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社会文明的指导与引领,真切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一,升华生存体验使之成为社会文明的规定性,是对人双重性的现代尊重与历史肯定。如果社会文明不尊重人的本性与本质,很难说其真正具有现代性。但是,如何尊重、以何尊重却更是难题。中国共产党把“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规定,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以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方式规定了社会文明的面相,并提出:“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生存物质性的唯物主义肯定——因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又是对生存精神性的唯物主义揭示——因为人是“全面的生产”“自觉类本位”的存在,精神生活的文明程度是其自由与解放程度的历史表征。其二,生存体验升华为社会文明的基本尺度,真正激活了历史唯物论的辩证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统一既葆有社会文明各要素发展的张力,又呈现社会文明历史性的侧重。这是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文明发展原则性的把握。因为,面对深度技术全面化与深度全球化的事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基于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五位一体”的布局、“五大文明”协调的战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辩证统一的顶层设计。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发性现代化建设社会文明的自发性与单向度问题,使社会文明既真正保障人的现代化是“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又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性升级与更迭现代化的文明类型,“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新定义‘现代化’内涵的开端”。

因此,全面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实践逻辑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真正使人们形下的生存体验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上规定。中国式现代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现实的生存与生活,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创新回答了事关文明形态与人发展关系的问题,真正回答了“为何建设现代化”“如何建设现代化”和“以何标识现代化”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难题。

三、系统的发展文明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现代化发展难题既是现代化本身所固有的,又是被现代化历史和模式所强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现代化文明的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比如“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供给侧改革”“统一循环大市场”,以历史辩证法与发展辩证法重塑了引领社会发展的理念;比如“两个协调”“三个着力”“五个文明”等,以系统观念布局了发展的实践,使创造物质财富充裕、精神财富丰满和价值文明丰润的现代化发展更具有文明性与现代性;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念等。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形成的系统观念的发展文明,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以历史和辩证的思维来直面现实,以实践和价值统一原则来改造现实,以人类和民族的追求来推进现代文明。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发展文明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直面发展难题、探索发展道路和建构发展理念。

第一,系统的发展文明对中国式现代化向何处去的回答,内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思考发展、实现发展和坚持发展的思维方式和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系统观念来辩证地看待发展中的问题,是从思维逻辑的整体上对系统论的坚持,因为系统观念不是在机械加总的逻辑中来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而是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有机论来实践地面对发展问题的暂时性、发展阶段的过程性、发展目标的引领性与发展成效的总体性。其二,中国式现代化以系统观念直面现代化的发展难题,不仅科学地处理了人与自然、整体与部分、历史与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而且真正从思维逻辑上变革了发展模式单一性、发展原则机械性和发展校正抽象性等发展性难题。当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来解决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以系统工程来推进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开放性”“随机性”“非线性”“发展性”“动态性”的系统观念来“通过历史看现实”、以世界历史的整体来推动中国的繁荣与进步的时候,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直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语境、现实处境与未来场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现代系统中的现代化,只有以整体性的意识、协同性的智慧、发展性的态度和环节性的理智,才能够真正调动推进现代化的发展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抽象设定的现代化,而是像人类创造历史一样,“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发展文明,就突破了单一化的普遍性、碎片化的抽象性和地域性的推广化的发展思维,真正在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中来思考、实践和创新发展。

第二,系统的发展文明所坚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实践地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维。文明的规定性不仅体现为形态的具体性,而且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形态,就是系统的发展文明呈现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其一,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发展文明创新性地统合了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人民个体高质量生活、经济新发展格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发展整体谋划上真实贯彻了创新思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创新思维的系统发展,不仅开创了解决发展难题的实践智慧,而且能够全面地调动发展的动力。其二,中国式现代化以协调的发展理念真正使社会整体的发展成为系统工程,深度激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中国式现代化在系统观念指导下统筹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城乡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等难题。这既是对现实发展难题的唯物主义判定,又是对现实发展可能的系统敞开,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思维的中国创新。其三,中国式现代化在人与自然统一的系统中解决了其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难题,建构了人与自然共生的共在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表明,人类既“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又必须以共生共在的思维方式展开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其四,中国式现代化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置于世界整体的系统中来考虑,以开放的发展理念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条件,真诚地向世界贡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文明。在此我们就不强调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性,仅就深度全球时代的经济发展依赖化与社会发展一体化而言,共在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解决现代性冲突、实现全球繁荣的发展思维。因此,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系统的发展来葆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呈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就十分必要。“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其五,面对原发现代化发展的“资本”“个人”“民族国家”等现实难题,中国式现代化以系统地发展建构了社会主义的共享发展理念,变革了必然造就发展分化的转移、控制思维,建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享思维。现代化的生存逻辑本质上是深度依赖、相互交织和共进共退的逻辑。这是因为,现代化的时代是“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的时代。所以,系统的发展文明所坚持的共享理念,既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理路,又是献力人类文明的发展思维。

第三,系统的发展文明不仅现实地解决发展的难题,而且将系统观念提升为思考发展文明的思维方式。“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它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其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发展本质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瞻性思考。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中国式现代化认同既有发展形态和实践的客观性,其体现出来的辩证性“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只能以前瞻性科学判断辩证地涉及、批判与超越。所以,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所坚持的发展实践,还是追求的发展理念,都包含着对人类现代发展文明及其社会历史效应的前瞻性判定与现实性规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发展文明不仅包含着对人类现代既有成果的客观把握,而且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念与方法论的科学判断、现实地确定贯彻前瞻性思考发展的原则:以先进政治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基,以中国实际为语境和以人类发展为追求,等等。其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发展是全局谋划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文明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中以所有制创新、分配制度创新和运动逻辑创新来实现经济的全局发展,而且意味着社会发展也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全局着手来创新体制机制,更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发展文明本身就是全局谋划的成果。这是因为,全局谋划的系统思维,超越“僵死的事实的汇集”的机械论、二元论和经验论的思维逻辑,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全局之中来谋划发展之事。其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在整体性推进中呈现了独特的文明性。前文所述的社会文明就是整体性推进的极佳范例,而且整体性推进更是意味着系统的发展文明是真正基于实践思维的发展文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实践地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基于社会生活整体来推动发展。因为发展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整体,那么自然就具有人类社会和历史的文明性,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一直坚持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发展和为人类整体繁荣的发展,不仅产生了影响当代人类的生态文明观、经济发展现、国际政治观等重要思想,而且正在从根基处建构着整体推进人类发展的系统思维。

因此,坚持系统观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文明,不仅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效卓著、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影响显著,更是在从根本上改变与建塑着认识、思考和创造现代发展的理论视角、思想方式和实践方法。其对于原发性现代化发展观念思维方式的校正与超越,不仅为现代性发展难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而且从根本上推进现代性发展的文明性。

四、实践的憧憬文明与文明理念的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开创出来的现代化道路,是贡献给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在于其以历史辩证法踏实地处理了民族与世界、现实与憧憬、承继与创新等关系,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映现出独有的实践智慧和文明理念,更是表达了在深度全球化时代建构人类文明理念的世界性与人类性。一方面,通过“两个结合”使实践智慧与文明智慧统一成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原则和方法论,使憧憬文明本身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实践性与价值性;另一方面,通过“命运与共”的文明思维,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建构具有整体性历史意识”,这既激活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文明理念的建构,又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变革文明理念建构,对存在其中的狭隘与对立、先进与落后、支配与服从、国内发展和国际共享的统一中表达出对文明发展样态的尊重与对未来发展的看重。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理念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的指导,又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时代表征,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命运”作为思考单位,以“与共”作为建构原则,既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落到实处,又使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建构文明和憧憬文明的新路径。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原发现代化由资本推动,它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也基于资本增长的逻辑与资本政治的本性,将整合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的“虚幻的共同体”宣扬为现代共同体一般形式和最终方式。但是,现代历史未必就是资本创造、发展和兴盛的历史,而是人类社会真正现代化的历史。因此,“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通过自己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达了历史的这一必然性,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不仅使落后的积贫积弱的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而且还以其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一方面,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情境、现实语境与未来憧憬,现代历史必然是“两种社会制度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制度并存、甚至是相当长时期共处的社会形态”,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基于自己的实践智慧与思想创新提出人类命运共体就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尊重、对中国现代化经验的珍视和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珍爱。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生成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既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成果,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性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其在融合先进政治文化、发展文化和社会文化中,回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呼唤。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仅正确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而且真诚地回应了人类现代化的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生成的中国方案、走出的中国道路、凝练的中国精神,真正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上直面了人类现代历史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内在相联的事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不仅总结与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的文明性,而且更是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原发性现代化破裂关系、孤立文明和分化存在文明理念的超越,既为现代文明破除抽象统治指出了方向,又为人类的整体发展给出了方案。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以现代化的实践变革了人类文明理念建构的哲学思维。人类的现代文明由资本开创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其带来物化的异化与文明退化又产生了文明的悖论。因此,整个现代化的历史都一直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性的批判与校正。但是,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从历史站位上避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退化的问题。其一,中国式现代化以顺应历史潮流和推进文明进步的意识,重建了憧憬文明发展的哲学思维。从本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依然是一项在过程中实践并展开的伟大事业。然而正是在这实践中展开的伟大事业正在重塑人类文明的哲学思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不仅坚持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而且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以“类”的整体性思维来考虑人类文明的现实与未来。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刻画、规范现实和憧憬未来都一直坚持“社会性”的原则,而且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以“命运与共”的哲学思维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思考。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才必然有既真实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又真诚地面对国际与人类整体的问题,提出了诸如“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人类发展共同体”“人类人文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或者说,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地憧憬文明本身不仅是从现实问题入手来直面现代文明的问题,更是基于哲学思维创新建构了人类文明的全新理念。其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命运与共”的思维方式,超越了西方原发现代性的物化思维考量人类文明的方式,为人类未来的繁荣提供全新的文明理念。在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一直以承认差异、共同发展的理念来推进人类文明的共进,“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不仅全面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观念”“和谐理念”现代性地转化成了把握历史进步的方式与逻辑,而且更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全面坚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统一性和发展性。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以历史的自觉与人类的担当“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是以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辩证统一来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判定世界历史的情势、“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形态,无论是实践的基点,还是过程,抑或是追求,都没有离开对“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与追寻。在命运与共的文明憧憬中,中国式现代化以“类思维”超越了“物种思维”,“并以此为引导,促进人与人之间、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的自觉联合,推动自觉的‘类主体’的生成”。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以“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践地憧憬人类整体发展的文明愿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原发性现代化的“文明冲突论”,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天下情怀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直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面对原发现代化“零和博弈”“赢者通吃”“普遍一致”“霸权当道”的西方逻辑,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以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意味着: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世界历史的规律来憧憬人类文明的愿景。“从宏观历史看,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发展既不是划一的,也不是同步的”。因此,无论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还是人民整体的现代化都必须尊重与观照这一事实。以和平发展的方式使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推进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好的选择。从现代历史的格局来看,和平发展,不仅是“人类努力的方向和世界历史的归宿”,而且是突破资本制造利益冲突固有本性冲突的利器,还是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支配-从属”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的现实道路。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就是基于历史的规律来实践地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根本问题。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理念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愿景。和平发展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现实的实践和内在的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美其美”的文化思维、“美人之美”的文化融合、“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和“天下大同”的文化意境,既是中华现代文明形态立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憧憬人类文明愿景的文化思维,它既塑造了中华民族稳定的文明理念,又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与包容、自立与自信、守正与创新、内求与外借等重要品格。因此,“和合”的文化基因、“和平”“和睦”“和谐”的文明理念,从根基上拷问了西方现代化“受到特定决策者或特定参与者集团的某种预先倾向所影响或左右”的逻辑,是真正将人类的和平发展和繁荣共生作为理想的文明愿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真正所指。

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表征人类现代文明真正超越“物的依赖关系”向着人“自由全面发展”迈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文明形态的创新与创造推进了这一进程,基于先进的政治文明、全面的社会文明、系统的发展文明和实践的憧憬文明展开了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描绘。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又是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给世界和人类的文明智慧。

注:图片源于vcg.com

华中大社科学报

欢迎您的关注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