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青News | 郭楠:新媒体浪尖的 “江湖中人”

世青创新中心 世青创新中心 2022-04-24



郭楠

中国传媒大学2011级新闻学毕业蓝鲸财经新媒体副总经理鲸浑水自媒体业务负责人专注新媒体行业培训的浑水课堂


     

初生牛犊“闯江湖”


蓝鲸浑水,2015年时还叫“浑水自媒体江湖”,郭楠在这里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新媒体行业的江湖录,也采访了一个又一个新媒体行业的英雄人物。但走到这里之前,她就像武侠小说里每一个初入江湖的小侠客一样——直率、莽撞、风风火火又跌跌撞撞,不知前路何方,只管披荆斩棘。
2014年,大三暑假,郭楠开始有了想要自食其力的想法,于是她在58同城上找了一份对于当时的大学生来说报酬还算不错的兼职——“演唱会销售”。虽说有这样一个官方正式的名头,其实工作内容就是在工体和五棵松门口卖应援物和周边。摊主夫妇一共雇了十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每人负责一个摊点。在这十几个人中,郭楠成了“销售冠军”。那时扫码支付还未出现,她与这些来看演出或比赛的游客聊天、砍价,能成功卖出东西的过程,这给她带来了快乐,“这工作还挺解压的”。
在步入大四后,她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简历的单薄,她立马找了两个实习同时进行。决定了毕业后直接工作,便在两份实习结束后直接开始寻找正式工作。想到什么就去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风风火火的直率性格给那时候的她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也给她留下了些许遗憾。

面试跑了几十家公司之后,郭楠进入了东方卫视当时的一档时尚节目《时尚汇》做编导。面试她的是当时的主编,“我觉得我们主编很厉害,这个是我当时选这家公司一个比较重要的理由。我一直有一种想要跟师傅的心态,然后尤其是像传媒行业,其实师徒的这种传承,我还是比较认可这种说法的。如果有师傅带你,你能学到很多东西,在工作过程中,你也会更心悦诚服一点。”对彼时的郭楠来说如同师傅一般的主编,在第一次上机(上麦做现场导演)时,却没有选择郭楠,而是选了另外一个差不多年龄,但相对更加沉稳的男孩。在更加长大一点后,郭楠才明白,情绪不过于外放,不过于情绪化,才能够被赋予更多的职责。


(郭楠在《时尚汇》棚内工作)


《时尚汇》的主编离职后,郭楠也跟着离职了,“我感觉当时我太小了,我觉得没有人带我就没有安全感,想找到前辈做榜样跟着做”。于是她跳到了另一家做财经收藏的节目,面试见过制片人后。“我觉得我又找到了一个心悦诚服,能够在他的带领下去工作的人”。
200天编导的工作经历,让她从一个生手入了编导的门。她热爱这种“把想法变成作品的成就感”,也热爱这段经历。然而当她看到节目组里30多岁的编导和20多岁的编导都在做一样的工作时,她开始考虑转行。她渴望的工作是应该一阶一阶有进步,有提升的。2015年8月的一天晚上,她的同学给她打来了电话:“有一家传媒机构在找人,前景非常好,你要来试试吗?”她果断答应了。在确定自己手里的片子都完成之后,她立刻办理了离职。
“当时离职的时候,我们制片人其实还挺不舍得的,我感觉她可能有点伤心,就是感觉我对你挺好的,你为什么还是要离职。如果现在的话,可能就会处理得更好一点。”


全力以赴,未来未知


年轻的郭楠不断地摸索自己的方向,但每一次的尝试,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全力以赴。
在“演唱会销售”之前,郭楠还做过某薄荷糖的促销。她整日地站着,一边想着这时间成本如果做些别的事情,会不会有更高收益,一边观察来往的顾客。“就看他们的购物车,如果购物车里有一些相对“中产消费”,或者非必需的商品,比如都是大米,有25一袋,有100块一袋,如果顾客车里是一百块一袋的,就上去问问他要不要尝一尝我们的新品;如果购物车里是菜或者生活必需品,那他感兴趣的概率就不大。有时候遇到一些出来玩或者约会的情侣,去问他们,他们也会买。”这样的策略无疑是有效的,原本20盒的日销量在她工作期间被提高到了100盒。
面对两份同时进行的实习,她都主动提出了“愿意加班”,甚至会主动找领导“要活儿”。“我觉得眼前的这些东西是能够为以后做铺垫,要不然的话你到大四了你还不努力,到时候找工作的时候还是会更辛苦。”其中的一份实习是在第一财经市场部,当时第一财经有一个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比赛,郭楠负责项目支持。她主动提出在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做颁奖仪式的落地。于是,她回到学校,和当时的领导一起拜访学生活动的负责人,最后牵线成功。在活动筹备时,活动效果又成了新的顾虑,郭楠又提出在现场设置一些小奖品,最后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入职编导行业,郭楠承诺面试她的主编“不会的我会努力学,会的我会尽所能做到最好”,“带着一点朴实的、不想负于人的江湖义气”,她努力做到了。作为“技术渣”,她天天跑到后期的屋子里去找后期的大哥学技术,拿本子记快捷键。那时候,她观察到工作多年的人给自己划定的分数线是60分,只要做到60分就可以了。但她不服输,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决心要做到100分。那年春节,她一个人跑到公司去剪片子,整个园区几乎没有人,一开始会有点害怕,但剪着剪着发现自己越来越熟练,兴奋就压过了恐惧。“我现在27岁了,我也没有特别明确我想要做什么。”但全力以赴却是她走好每一步的唯一态度。


(郭楠在第三届蓝鲸年会上)


如今的郭楠,在蓝鲸已经工作五年了,从团队初建到如今业务不断拓展,她被推着适应了许多新的工作内容。从开始的采访撰稿,到如今大大小小活动的落地推广,每一项工作都带给她不同的满足感。
郭楠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风口,她筹备了半年,争取了所有能争取的渠道资源,只希望这次不要错过。


站在浪尖,不时回望  


朋友圈对于2015年前的郭楠来说可有可无,她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生活,一年发的朋友圈可能只有一条。但在进入蓝鲸,进入新媒体行业之后,她发现朋友圈已经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朋友圈,你可以告诉你潜在的合作伙伴: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们之间可能达成的合作。这些信号通过朋友圈发出,也通过朋友圈获得反馈。
朋友圈成为了她工作的记录,也成为了深夜里失眠时回忆过往的载体。复盘、反思成了她的习惯。每一段经历、每一次尝试,在她这里都意味着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每一次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0点的工体南门,吵吵嚷嚷、讨价还价,学的是与人沟通和发掘客户。200天的编导历程,从春节的空荡园区到潘家园的走访观察,从技能小白到成功出师,在这个有江湖气的行业,郭楠凭借自己能吃苦熬大夜、脑筋灵活出活儿快、热情开朗爱交友的特点,如鱼得水,顺风顺水。
从编导江湖跳出,又一次进入新媒体的江湖,“侠客”郭楠开始了她的新征程,也开始了她的新成长。新媒体是正站在时代浪尖的行业,而郭楠在蓝鲸浑水的工作使得她又站在新媒体的浪尖。她看着新媒体行业不断发展,看着蓝鲸浑水不断成长,自己也在不断更新。

初入蓝鲸时,郭楠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拍《我与微信的故事》(首部内容创业者纪录片)。彼时的郭楠连什么叫做新媒体都不知道,查了好几宿的资料。从这部片子,到后来的“浑水自媒体江湖”的江湖录,再到现在的新媒体峰会,一篇篇的稿子,一次次的活动落地,她见证了许多新媒体人的故事,也见证了新媒体行业的转变,也在反思与回顾中发现了自己的成长。


(郭楠主办的行业峰会工作会场照)


做媒体行业,很容易在采访过程中产生落差感。“就是会觉得我22岁的时候,我采访的厉害的人是26岁,到了我27岁的时候,我采访的特别厉害的人,甚至是23岁” 。明明做媒体这个行业更能感受到这个行业风口,到底是为什么没有办法抓住机会?
在开始之前,她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用一种批判的视角去评估,甚至于列出存在的几点风险。她认为这样的心态阻碍了她的进步。她开始有意识地去克服这样的想法。
“这种友好让你感觉他很认真地在对待你的作品,或者对待你的问题,或者是很认真对待这个人。”这是几位新媒体前辈带给郭楠的感受。她从他们身上学习,从自己身上反思,开始转变自己的人际交往状态。一开始的大大咧咧、直言不讳,后来的过分客气,再到如今的礼貌但直接,她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交方式。这些前辈们馈赠的“礼物”,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给自己的后辈。各种宣讲、课程、分享,郭楠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帮助更多的后起之秀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新媒体江湖中,站在浪尖的郭楠,不时回望。义气、纯粹、果敢的“江湖气质”,锻造出的意气风发却又温柔克己的新自我。



青年寄语


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后,不要被所谓的职场潜规则影响,也不要太花费精力在所谓的人际交往上,这些都不是真正重要的。专业技能才是最重要的,专业技能既包括工作本身的素质,还包括职场的沟通,能够做到基本礼貌就可以了。
一开始的时候手上没有重要的工作是很正常的。因为越是重要的机构或者是部门,越不敢把一个重要的活交给一个新手,你要证明自己。无论是通过把每一件交到你手上的小活做得很好,还是说主动找领导去讲,说“我现在手上的活已经完成了,然后我想再帮您去分担一些工作”,你要主动去提。不要怕吃苦,吃苦耐劳是很重要的品质。


撰稿 |杨晓倩采访 |杨晓倩排版 |王文涵



世青News简介


世青News是世青创新中心旗下的青年访问栏目。我们通过采访杰出青年代表向大众,特别是新一代青年传递”全球化视野,青年化视角“的理念,从而鼓励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国际视野,推动跨代际对话和行动的创新型项目。目前,我们已经讲述了超过50个青年故事,采访对象涵盖了《奇葩说》辩手,《最强大脑》选手,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青年领袖,青年创业者,青年学者等。项目曾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活动周上进行展示。往期采访
如果你有故事想要分享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讲故事”让有趣青年被更多人发现



项目推荐


   每一次分享,都值得「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