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青news||叶里依:多绕几个弯没关系,青春,本来就是一场探险的旅行



个人简介


叶里依

第三课堂创始人兼CEO

美国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硕士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顿商学院学士


斯坦福大学Freeman-Spogli国际问题研究所SPICE E-China中国唯一特别顾问

任“巴菲特对话”学生代表,并主导成立了斯坦福“CGCP学堂”,曾供职摩根士丹利、国际非盈利组织,拥有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飞行员执照,6年飞行经验。




做自己喜欢的事,多绕几个弯没关系


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会因为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而忘记自己本来想要追求的目标,毕竟每个人在迷茫时都会习惯于追逐大众定义的“成功”。但是生活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成功也应该有不同的定义。而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无论我们绕了多少弯路,最终都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成功之道。在这条路上,我们也总会遇到几位对我们影响很深刻的“人生导师”,带我们走出迷途。


本科生涯一帆风顺,在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YU Stern)读书的叶里依聪慧过人勤奋刻苦,GPA接近满分。命运总是眷顾有所准备的人,她在大三那年收到了商学院邀请,顺利进入NYU Stern的荣誉学院。在那里她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导师Michael Spence教授。教授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除去诺奖光环,Spence教授先后求学,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他曾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九年的校长职位,也曾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担任过六年的院长。而第一次和Spence教授碰面开会的叶里依正在读大三,刚结束了她在Morgan Stanley投行部门的实习。受Spence教授背景的影响,叶里依的本科毕业论文就研究了“全球价值链的迁移与东亚经济体的发展”,也让她对自己原本的规划产生了疑虑。按计划,叶里依应该毕业后继续在投行工作两三年,然后申请读MBA,这是好多Stern优秀的学长学姐们选择的路。



图为纽约大学



但是,作为唯一被Spence教授辅导毕业论文的本科生,叶里依听到了不少教授年轻时的故事。Spence教授本科时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哲学专业,但临近毕业时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太可能找到收入不错的工作。出于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和父母商讨后,教授决定继续进行学术深造。后来,他成为罗德学者去了牛津大学读硕士,再后来去了哈佛大学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告诉叶里依,这一路没有看上去轻松,也没有新闻采访里描述的那么顺利,他绕过很多弯,有两次差点从哈佛退学


当正式拿到投资银行的offer后,叶里依又去和教授聊天,因为她觉得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是好像又不太是自己当下最想去做的事。教授没有正面给出答案,但回复了说,只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绕个弯没关系(“It is alright to detour”)。这让叶里依豁然开朗,有了勇气去改变原本的规划。也许正像教授那番话中所言,“青春,本来就是一场未知的旅行,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是合适自己的,也许迷茫和绕圈都是常事。"



保持谦虚和持续学习的状态


巴菲特先生每年会在全美Top 10的商学院里邀请学校里的优秀本科学生去他的家乡Omaha,与他沟通交流,共进午餐。作为纽约大学商学院荣誉项目的学生,叶里依也接收到了这个幸运的邀请。出发前,荣誉学院里的同学们都提交了自己想问巴菲特先生的问题,叶里依的问题被选中,于是她有了现场向巴菲特先生提问的机会。用叶里依的话说:“我觉得我的问题有点傻,没想过会被选中。可能大家觉得问题好玩,毕竟巴菲特当天会面对一大帮严肃的商学院学生,都想给别人专业成熟的印象。我记得大家提交的问题好多都是关经济、股票方面的。可能有个傻气的问题说不定让大家都记忆深刻呢。


叶里依的问题是基于巴菲特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大致是“值得投资的公司应该具备一个特性:让一个白痴来管理也会运作得很好”。于是,叶里依提问巴菲特先生“在您看来,Berkshire Hathaway是值得投资的公司吗?您现在放心交给一个白痴管理吗?您能说服您的股东吗?”叶里依表示都不太记得巴菲特具体的回答,她还写邮件问了当时和她一起去参会的同学,大家也都不记得了。但是,她印象很深刻的是巴菲特先生对学生们表现出的谦逊和幽默,这让本来在数百人面前提问巴菲特这件让所有年轻学生都会有些紧张的经历变得轻松有趣。


叶里依后来拿到了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的硕士录取信,开始了自己在美国西海岸的求学之路。在去斯坦福之前,叶里依仅知道自己本科论文导师Spence教授曾担任斯坦福商学院的院长。但是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教授的杰出贡献和地位是在第一次去商学院上课时,发现有一栋楼竟是以教授的名字命名。让她感触良多的是Spence教授从未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教授平时与学生沟通几乎从未提到过自己的成就,更多的是去讨论学生的问题和计划。用叶里依自己的话讲:“和Spence教授已经认识8年了,现在我也会常常向他汇报我生活工作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么久以来,Spence教授都是以非常谦虚真诚的态度来待人接物,无论是面对我这样的学生,还是在接受国际组织的采访。这一点对我个人的学习、工作、社交都有很深的影响。”


无论是与巴菲特先生的短暂会面还是与Spence教授的长期交流都让叶里依在20出头的年纪就立志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愿意尝新学习的态度。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都争先恐后去表现、甚至夸大自己的成就,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谦虚和持续学习的态度就是十分宝贵的能力。



图为叶里依与Stern商学院荣誉项目的同学

在巴菲特先生请学生吃饭的餐厅前合影




人生不设限-6年的持证飞行员


叶里依的丰富精彩的履历里还有一栏让人难忘。2020年标志着她成为持证飞行员的第六个年头。在考取飞行执照之前,飞行员需要学习了解空气力学、气象学、航空电子学等各个专业的知识,也需要熟悉飞机的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更重要的是,飞行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在飞行中,飞行员不仅要与控制塔对话,周围飞行员保持交流,还要保证自己不要偏离航线。


图为叶里依开飞机载朋友飞过旧金山金门大桥


无论是准备的过程,还是飞行的经历,对叶里依而言都是在扩宽自己的边界。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她加入了学校的飞行俱乐部。虽然也预料到俱乐部里男生会更多,但是当发现除了自己还有一个女生时,叶里依还是有些惊讶。后来和那个女生变成朋友后,叶里依才知道这个女生也是因为她的男朋友在斯坦福的飞行俱乐部才一起加入了。后来叶里依就退出了斯坦福的这个飞行俱乐部,加入了另一个美国的志愿者组织,向女性宣传普及飞行知识以及帮助一些美国职业学校的女生探讨飞行作为职业的可能和规划。这让叶里依觉得很开心,因为既可以巩固自己的飞行知识,又可以帮助更多女生来学习参与到一项长期被男性主导的一个领域


图为叶里依开飞机低空飞过早晨6点的斯坦福校园


的确,我们不应该对年轻的生命设限,所有的探险和挑战都是成长中宝贵的历练。当我们战胜了挑战和困难,更该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去给更多的人带去正面的影响。




关于现在和未来

叶里依现任第三课堂创始人兼CEO。第三课堂与斯坦福大学CGCP联合组织了第一个顶尖高校官方对中国学生开放的中英双语线上写作竞赛平台,而这个写作竞赛对于叶里依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她觉得自己在求学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节点,不论是联系重要的教授、争取投行的面试机会、申请学院里的奖学金、招募同学加入自己的项目,都离不开逻辑清晰的写作表达。第一次叶里依写信给斯坦福CGCP表达自己想把写作竞赛引入中国,并且打造一个全面辅助学习和交流的竞赛平台时,她收了斯坦福CGCP非常正面的回复和积极的鼓励。


2020年初,因为“斯坦福CGCP学生写作竞赛”的优秀表现,叶里依成为斯坦福大学Freeman Spogil Institute (FSI,国际问题研究所),SPICE e-China中国唯一特聘顾问。她说她很荣幸能成为SPICE e-China的特聘顾问,她也鼓励更多优秀的中国高中同学能鼓起勇气来申请这个项目,开启自己和斯坦福大学的奇妙故事。



图为FSI在斯坦福大学Encina Hall的办公室和SPICE Logo


当问到叶里依能不能给学弟学妹们什么独门秘诀时,她说道:“那真没有!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在迷茫困惑中一路打怪升级。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会想,长大后这些挣扎会消失,但其实只要你在思考变化,迷茫困惑就会是常态,要学会拥抱、利用好这种状态。每个在自己领域或者跨领域作出成绩的人(我自己还差太远)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经验分享大家,可以去听,但是也别盲从。个人背景不同,时代机遇也瞬息万变,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去学习优秀前辈们身上的品质会比照搬照抄“秘诀”靠谱得多。”


诚然,优秀的人有不同的理由和秘诀,优秀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参考答案。当你越来越优秀的时候,可以有能力使很多普通事情都变得更有意义,给更多人带去正面的影响。同时,正如叶里依所描述的谦逊温和的学界泰斗和商界大鳄,我们在青年时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这些榜样的优良品质,潜心修练自己的“内功”。不要担心自己不是标准化的“优秀”,积极思考,不断拓展和创新。因为,时间是年轻同学们的朋友,不用担心自己会绕弯,稍微绕一绕也没有关系,因为精彩的人生本来就不该是短跑比赛,看谁最快到终点,而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奇妙旅行。


世青News简介

世青News是世青创新中心旗下的青年访问栏目。我们通过采访杰出青年代表向大众,特别是新一代青年传递”全球化视野,青年化视角“的理念,从而鼓励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国际视野,推动跨代际对话和行动的创新型项目。目前,我们已经讲述了超过50个青年故事,采访对象涵盖了《奇葩说》辩手,《最强大脑》选手,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青年领袖,青年创业者,青年学者等。项目曾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活动周上进行展示。往期采访

如果你有故事想要分享,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讲故事”,让有趣青年被更多人发现!


撰稿 | 张迪 周颖

采访 | 林天舒

排版 | 张曦静



近期招募

每一次分享,都值得「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