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现在网上“人均姐妹”?

敏敏 水萝卜 壹读
2024-08-31
继“小姐姐”一词后,“姐妹”成了当下最流行的称呼。
打招呼时,如果对方是女生,那直接“嗨,姐妹”,对方是男生也没关系,那就是“男姐妹”;发帖子分享日常,标题是“姐妹们,我发现……”;被博主种草了什么东西,直接在评论区说“姐妹,求链接”;不管什么商品,带货主播们三句不离“姐妹们”。
图源:毛毛姐抖音带货账号截图
“姐妹”这一称呼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为什么现在“全网姐妹”?
“嗨,姐妹”
“姐妹”的流行,离不开“集美”的爆火。
2020年,一网红主播将“姐妹”说成“集美”,并用此来称呼自己的粉丝。其庞大的粉丝量使“集美”在网络风靡一时,甚至成为2020年度排名第一的网络热词。
“集美”的爆火,使得不少网友关注起了其“真身”:姐妹。既然“集美”可以用来称呼别人,“姐妹”又有何不能呢?也因此,后来“集美”逐渐消失在互联网上时,“姐妹”被网友们赋予了新的活力,成为新的网络打招呼语。
抖音上#我和我的集美们话题量超100亿 图源:抖音截图
抛开网红的“助力”,“姐妹”一词的出现也是顺应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日常生活中,怎么称呼女性友人可是一门学问。叫女士太正式,叫小姐有歧义,叫美女则可能显得轻佻,叫姐妹刚刚好。这得益于“姐妹”一词的两个特点。
首先是有一定的语义模糊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称呼词带有较为明确的“等级属性”。在社会语言学中,人际关系可分为“权势关系”和“一致关系”。其中,权势关系是控制性的,而一致关系是平等的。像是称呼他人的全名或是直接用“喂”或是“诶”作为开场时,便是一种权势关系的体现。而用“姓氏+职业”当作称呼,便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表现一致关系的体现,虽然并不是很亲近,但至少不会冒犯到他人。
“姐妹”恰好也是一致关系称呼,它自带的语义模糊性——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可以是姐妹,使得人们可以无须考虑对方的年龄与职业就喊姐妹。当然,这更适用于你不知道对方身份,且没有明显线索表明对方身份的社交情境,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匿名聊天时,如果已经知道对方是职级更高的领导,还喊人家姐妹,可能就会唐突了。
此外,“姐妹”有正向的感情色彩。
称谓是有表情功能的,这一观点由李明洁教授提出,指称谓者对于被称谓者的喜爱、好感、厌恶等,会通过称谓表现出来,例如“老王”和“姓王的”就是具有完全不同感情色彩的两种称呼。“姐妹”一词原本是亲属称谓,有“姐姐和妹妹”之意,所以其感情色彩是正向的和友善的,与陌生人交流时使用此称呼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甚至于,即使弄错了对方的性别,误对男网友喊了“姐妹”,对方也不会感受到冒犯。
不过,虽然“姐妹”这么好,但古代的人却不能随意互称姐妹,因为早先的姐妹和我们现在说的姐妹,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此“姐妹”非彼“姐妹”
其实在古代,“姊妹”比“姐妹”更流行,甚至“姐妹”都是由“姊妹”衍生而来。
“姊”与“妹”连言的情况,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代,“姊妹”主要有四种义项:一是指有着亲属关系的姐姐和妹妹;二是指关系亲近的同辈女性;三是泛指兄弟姐妹;四是指妓女。
“姐妹”出现得要稍晚一些,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此时“姐妹”还是“长幼”的意思。
但或许是因为“姊妹”的流行,“姐妹”在隋唐之前的存在感很低。隋唐之后,“姐妹”在一些文人的作品中出现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在隋唐时期,“姐妹”的主要义项是合指姐姐和妹妹或是偏指姐姐或妹妹。隋代的《八朝穷怪录》中有“慎迹藏心,无使人晓,即姐妹每旬更至,以慰郎心”,其中的“姐妹”便是合指姐姐和妹妹。此时的“姐妹”仍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同辈女子。
宋代以后,“姐妹”的含义逐渐跳出了血缘关系的限制,可以用来泛指关系亲近的同辈女子,此时“姐妹”成了非血缘关系的拟亲属称谓,这个用法和我们现在对“姐妹”的用法就有些相似了。
在元代的话本中,这种用法就非常常见。如《全元曲》中有“相公既有前妻姐姐在家,何不将我凤冠接取到来,同享荣华,愿为姐妹”。
在《红楼梦》中,也多次出现了“姐妹”的这种用法,如第九十四回中:“紫鹃道:‘我今儿瞧了瞧姐妹们去。”“黛玉道:‘敢是找袭人姐姐去么?’”这里紫鹃所说“姐妹”指的就是贾母的丫鬟鸳鸯。
再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姐妹”指代女性之间有着深厚情谊越来越常见。不少文学作品中都可见此词义的“姐妹”。
比如在《金粉世家》中:“秀珠叹了一口气道:‘……我决不能再认燕西先生作朋友。我们还是姐妹,以后你有事,你尽管到我这里来,我决计不登金氏之门了。’”这里的“姐妹”一词就表现了二人之间的情谊。曹禺的《日出》中顾八太太的台词中也有过类似的意思:“白露,我们是好姐妹,你在四爷面前替我给他说说,在电影公司再给他找个事。”
虽然“姐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姊妹”的表意负担,但是“姊妹”在元明清时期,仍然压了“姐妹”一头,在使用的频率上远超“姐妹”。
图源:参考资料[4]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是“姐妹”遍布全网而不是“姊妹”呢?“姐妹”是啥时候实现弯道超车的呢?
根据BBC语料库显示,20世纪50年代后,“姐妹”的使用频率就已经远超“姊妹”了。
图源:参考资料[5]
并且和“姐妹”的含义逐渐增多不同,“姊妹”现在的含义已经不像古代时那么丰富了,只剩下了亲属称谓的用法。这或许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后,全国推广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的,而“姐妹”恰恰是在北方的方言中出现较多的。以北京作家老舍为例,在其作品中,“姐妹”出现26次,而“姊妹”仅出现10次。在张恨水等南方作家的作品中,情况恰好是相反的,即“姊妹”多,“姐妹”少。
图源:参考资料[5]
“姐妹”一词就像前些年的“老铁”一样,有着浓烈的时代烙印,同时也反映着现代年轻人的语言使用方式的变迁。
如果下次不知道如何称呼他人,不妨称一声“姐妹”。
参考文献:
[1]刘钖. 网络时代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以“姐妹”为例 [J]. 新楚文化, 2024, (09): 88-90.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9.027.
[2]王山山. 人际语用学视角下对新兴称呼语“姐妹”的探究 [J]. 今古文创, 2024, (13): 122-12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3.037.
[3]张利红,段绪. 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探究——以“2019年十大流行语”为例 [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7 (03): 85-90.
[4]黄宇宇.称谓语“姐妹”的语义泛化及动因分析[J].神州,2021.(22):150-152.
[5]曾丹.“姊妹”和“姐妹”的历史演变及方言调查[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08):54-57.

作者:敏敏 水萝卜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敏敏

点击进入
「哎呀我兔商店」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为什么奥运会第三名是铜牌,不是铁牌或铝牌?

点击图片阅读 | 全红婵等运动员身上贴的“胶带”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壹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