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厦大哲社版学报 厦大哲社版学报 2021-09-2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总第261期)


目    次


内容摘要


唯物史观:恩格斯的独特贡献与历史效应

张有奎,林雅玲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唯物史观反对思想观念统治现实生活世界的神话学,乃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创立、捍卫、深化和传播方面有独特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小提琴手”。这种贡献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独立地走近唯物史观,影响了马克思的思想形成,并与马克思共同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他在论战中捍卫、在捍卫中深化唯物史观,深入阐发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反对经济决定论和教条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误解;三是他在唯物史观方面的理论遗产深刻影响了苏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第二国际之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恩格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


重访青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考察

周嘉昕

南京大学  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摘   要:《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青年恩格斯初步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形成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该文在《德法年鉴》发表后对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后来被马克思誉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它的写作直接服务于青年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其有关私有财产的批判中折射出恩格斯仍然受人本主义方法的影响,有关价值和土地问题的理解仍然受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庸俗化阐释的影响。《大纲》中价值概念背后的生产问题的发现,对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具有启发意义。恩格斯从国民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劳动和资本对立关系的分析)走向对工厂制度和工人阶级状况的考察,发现了经济事实这一现代世界的决定性历史力量。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工业和动产的分析),把握了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内在关联,开始意识到人本主义自身的理论困境。尽管在具体理论道路上略有差异,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走向唯物史观的新的理论起点。

关键词:青年恩格斯;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论我国高等教育学体系的特殊性

邬大光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

摘   要:高等教育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学科之一,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科。厘清高等教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反思高等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对认识高等教育学的“特殊性”以及建构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需要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特殊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特殊性、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的特殊性和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特殊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考察

赵婷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库恩的范式理论因关注科学研究的实际发生过程而凸显了其社会特性。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考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及其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西方高等教育研究不是从教育研究中分化出来的,而是源于社会实践变化的新兴研究,期间经历了批判性研究和调查研究盛行阶段,到今天以政策研究和多学科研究为主。概括起来,高等教育研究主要有三种范式,即理念范式、行动范式和多学科范式,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的不同,因此其研究范式的特点也不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跳出学科和研究领域之争,从自身学科范式特点出发进行学科建设。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研究范式;学术共同体


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

王建华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摘   要:当前高等教育学的知识生产面临四重困境。一是方法论的冲突,二是价值取向的矛盾,三是话语体系的错位,四是技术环境的变迁。面对方法论的冲突,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要避免“方法决定论”,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方法。面对价值取向的矛盾,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要从当下的实践出发,对于具体的高等教育问题给出原理性的解释而不只是提供政策建议。面对话语体系的错位,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需要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出发,提炼出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并建构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理论体系。面对技术环境的变迁,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重建应以知识的创新和创新知识的生产作为新的学科合法性基础,以推进智能社会中的高等教育革命。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知识重建;方法论;价值取向;话语体系;技术环境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提出、对话和源流

李枭鹰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

摘   要:2020年正值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提出40周年。借此之际,阐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提出背景、运用法则和适用范围,廓清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交流对话的议题、焦点、立场和观点,辨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源流,意义特殊而重大。这一方面有助于客观把握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来龙去脉和系统论证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夯实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根基、增进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自信、助推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高等教育;理论源流;理论根基;理论自信;理论体系


“文章四友”及其政治、文学考论

胡    旭,林    静

厦门大学  中文系

摘   要:“文章四友”是初唐后期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群体,形成于武周天授元年九月到天授三年正月。虽然他们诗文兼善,但这个称号主要还是来自文的成就。崔李苏杜的排名,源于一种与声律相关的语言习惯,而非年辈、地位及文学成就等其他因素。“文章四友”主要凭借文学才华,在武周时期仕途大盛,忠于武则天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之事,并因之而与“二张”、武三思等过从甚密,他们的政治倾向事实上已经背离了李唐政权。“文章四友”很大程度上属于御用文人,在庙堂文学的创作方面颇有成就,他们主导的宫廷诗风,对近体诗格律的最终形成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李峤、杜审言在这方面的实际作用,甚至超过“沈宋”。“文章四友”绝非浪得虚名,都有足以奠定自己文学地位的经典作品,但长期的台阁生涯及侍从身份,导致他们日渐缺乏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不少作品内容苍白,思想贫乏,这是他们不为后世所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文章四友;政治倾向;文学评价


修辞、语境与叙事策略

——新移民文学抗战叙事的史料化倾向与意义建构

程国君,刘雪娥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摘   要:近些年,新移民作家的抗战叙事常常用大量的史料入文,文本呈现出明显的“史料化”倾向。这种倾向是作家进入历史的一种可能途径和方式,也是新移民作家在跨文化书写语境中吸纳和融合多元文化的表征。其在营造真实的历史叙事质感、造就各具特色的创作风格的同时,也体现了新移民作家的叙事声音和价值立场。而且,这些史料的运用与新移民文学抗战叙事的意义生成也具有内在契合性——它使新移民文学抗战叙事更注重开掘个体生命受难和人性拷问的向度,突破了抗战叙事单一的国族话语立场,既呈现出可贵的创新魅力,也为海外华文文学叙事提供了颇多启示。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抗战叙事;史料化倾向;意义建构


论美国对拉美三国与台湾当局“断交”的干涉

——一种“新门罗主义”下的霸权护持分析视角

李   鹏1,2,谢银萍1

1. 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院

2.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摘   要:在当代国际社会中,霸权国虽处于体系顶端但仍有护持霸权的本能,其维持霸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遏制“崛起国”来保持双方的相对权力差距,“非武力干涉”由此成为霸权国时常采用的手段。2017年以来,拉美三国(巴拿马、萨尔瓦多、多米尼加)与台湾当局“断交”事件引发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国会的粗暴干涉。以结构中单元互动进程所引发的压力作为自变量,对美国干涉拉美三国与台湾当局“断交”行为的生成机制进行剖析可以发现,美国干涉行为的实质是美国在拉美地区“霸权护持利益”与美拉关系、中美关系两组结构性矛盾交织互动的结果,不仅会危及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也无助于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美国;拉美三国;霸权护持;台湾;“新门罗主义”


人生:“文学是人学”命题

不可或缺的维度和要涵

——以“人生主义”的两岸演绎为证

朱双一,吴思捷

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院

摘   要:新时期以来,“文学是人学”命题广获接受,文学表现人性及其与现实社会、时代政治无关的纯艺术观点盛行。然而梳理相关理论概念的建构论争史,可知此类观点与长期形成的文坛基本共识——文学通过人生描写以表现人性——颇有距离。周作人基于人类进化观点建立了融合兽性和神性的人性观,以“人间本位主义”、记录研究“人生诸问题”等表述,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并将传统的“人生主义”视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木本水源”。夏济安、夏志清兄弟将周氏“人的文学”理念传衍到台湾,提倡从新旧过渡时期的道德演变中展现复杂人性,主张以捕捉描写“人间的冲突悲苦”作为衡文准则,明确反对以审美形式、艺术性等作为评价标准。梁实秋的人性论具有两个版本:在台湾影响正面的“人生三境界”说与周作人相似,将人性定位于兽性与神性之间;早年与左翼作家争论而抛出抽象人性论,则暴露了梁实秋畏惧工农运动的阶级立场和悖离时代语境的思想弱点。相似一幕也曾在台湾文坛重演。上述过程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宝库,其启示包括:“文学是人学”仅强调“人性”是不够的,须将“人生”描写作为其最主要的内涵和不可或缺的维度,如此才能趋近文学的本质规律,也切近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关键词:人生;人性;周作人;梁实秋;夏志清


论中国-东盟自贸区与共建“一带一路”

王    勤,赵雪霏

厦门大学  南洋研究院

摘   要:2010年1月至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运行了十个年头。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近十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区域一体化的贸易与投资效应日益显现。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内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带动以中间产品为特征的价值链贸易,吸引区域生产网络型投资,由此成为“南南合作型”区域一体化形式的成功典范。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它创造了区域互联互通、引领基建、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的综合效应,并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


修宪与缅甸政治演变:路径与方向

林达丰a,b,范宏伟a,b

厦门大学  a.东南亚研究中心,b.南洋研究院

摘   要:缅甸现行宪法于2008年由当时执政的军政府历时十五年起草颁布,该法赋予了军方特殊的政治地位。2011年,缅甸民主化转型之后,缅军只是表面上退出了政治,缅甸进入了军政“双头政治”的格局。2019年1月,缅甸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启动修宪,试图改变这一局面。然而,这一努力不出意外地在2020年3月遭遇失败。修宪本质是如何处理军人在缅甸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问题。军人在缅甸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来自尚未完成的民族国家建构困境,有长期、深厚的历史根源。2008年宪法实际也是缅甸独立60年发展史、近半个世纪军人执政历史的逻辑结果和延伸。民盟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主张通过渐进、协商的方式修宪。此次修宪更多是民盟为了应对2020年11月大选的策略,以恢复、强化选民对民盟民主化改革意志的信心和决心,打击和分化军方-巩发阵营。

关键词:缅甸;民盟;巩发党;缅军;修宪


世界银行纳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李    成1,施文泼2

1. 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

2.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摘   要:纳税营商环境是营商环境体系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导致纳税遵从成本的各种税收制度的集中反映。世界银行所构建的纳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全世界普遍公认的客观评价标准之一,但在实践中也有局限性。该纳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所涉及的指标关注于纳税申报系统的优化、申报流程以及税制的简化、企业实际税收负担、退税事项以及税收争议处理,但未能关注到税收优惠、时间成本、各国国情差异、中介市场发展程度、企业家自身素质差异等。同时,在世行的纳税评价指标体系下,各个指标对纳税排名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当前我国正处于“减税降费改革”的关键时期,就纳税营商环境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可采取提升企业主税收意识、建立标准操作纳税时间模型、界定纳税服务半径以及创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评价体系等措施全面优化我国的纳税营商环境。

关键词:纳税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纳税服务;纳税遵从


从税收营商环境到营商环境中的税收

江红义1,李    敏2

1. 海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国家税务总局  纳税服务司

摘   要:近年来,我国税务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推出系列举措,可是这些辛勤付出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的纳税指标所显示的绩效存在一定背离。其原因在于纳税指标仅指狭义税收营商环境,而广义税收营商环境则是指营商环境中的税收,即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除了办理施工许可证与获得电力两个一级指标以外,其余各一级指标无不涉及税收相关内容。只有对税收营商环境做出狭义与广义理解,才能有效提升关于营商环境及税收营商环境的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税务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进而抓住优化营商环境的要点所在。

关键词:税收;营商环境;税务机关;世界银行


数字人文视阈下的比较文学可视化研究

冉从敬,何梦婷,黄海瑛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扩展,数据技术与人文学科的深度交流催生数字人文的诞生。比较文学在长期发展中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较少使用定量方法。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数字人文在比较文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已得到充分的验证,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方法的引入将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鉴于此,可引入数字人文对比较文学领域展开研究,对研究主题、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以可视化方法展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比较文学领域研究主题呈现大致以文学翻译、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为三大核心领域扩展延伸;研究热点以比较文学这一主题为发轫,文本批评、互文性、民族主义、文学融合等系列新热点以时间线性方式逐步演化产生;领域作者之间关系紧密,具有明确的核心作者群;重要文献具有不断突破欧洲中心主义、侧重翻译与世界文学的特点;国际力量上,重镇仍在美国,同时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也发展迅速;国际合作上,美国、中国、巴西国际合作态势明显,新兴研究国家仍主要以国内作者合作为主。

关键词:数字人文;比较文学;可视化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文学研究

——量化方法在中西文学研究中的比较

李    天

厦门大学  中文系

摘   要:从早期人文计算的单纯量化研究,到数字人文背景下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文学研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数字人文在英语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在英语古典文学研究中,文学数据库的庞大与检索技术的成熟,使其研究方法突破传统的风格辨析与著作权判断,呈现出多样化与大跨度的特性,并能与读者接受结合,发展出互联网时代特色。中国古典文学也显现出跨学科(如GIS等)特性,但受制于语言契合度与技术发展,在研究方法上仍有待开拓。

关键词:量化分析;数字人文;人文计算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谫论

高立伟,何    苗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的中国方案,也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需要秉持的根本理念。为应对全球卫生安全危机,公共卫生从单一国家治理经由国际卫生有限合作走向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由于受到理念共识相异、集体行动意愿缺乏、全球民主失衡、经济发展赤字、信息与技术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面临重大挑战与困境,亟待改革完善。为此,推进治理理念革新、坚持经济共享发展、构建公平正义、互嵌融合的治理机制、强化信息与科技合作等是改革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方案



欢迎转载传播,转载请标明来源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刊采用线上采编系统

投稿网址:https://xdxbs.xm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