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睿思 | 郭英剑:一所大学,何以“伟大”?

作者介绍: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英剑 教授

一所大学,何以“伟大”?

作者:郭英剑

(本文选自《大学与社会:郭英剑高等教育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出版,第507-509页


谈到大学,在中国,我们有“名校”之说;在美国,则有“顶尖大学”或者“最好的大学”的说法,更有“常青藤盟校 (Ivy League)” 这样“顶尖大学”或者“最好的大学”的代名词。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人们询问名校“何以有名”,还是询问“顶尖大学”抑或“最好的大学”到底“好在哪里”,所触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大学的“品质”问题。如果把这个涉及大学的“品质”问题,变换成一个中美双方都能够使用,大致意思也应该一致的说法,那就是:一所名校或曰顶尖大学,何以“伟大”?而对这样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界都需要探讨的问题。

 

2010年7月1日,英国著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简称THE)杂志,以《感触伟大》为封面文章题目,探讨的问题就是,“是什么造就了一所伟大的大学”。其主打文章为《伟大的未知数》,同时配有编者的推荐文章《领袖:寻求卓越时的关键词》。在我看来,文章所体现的主要思想理念,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语境下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大学之“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伟大的未知数》一文的作者是英国班戈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格里艾姆·哈珀教授,他从2001年开始进行一个全球性的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试图回答的问题就是:“是什么造就了一所伟大的大学” (What makes a great university)。

 

在哈珀教授看来,对上述问题必须要捕捉到“伟大” (great) 的精髓所在。当然,我们都知道,目前流行的寻找“伟大的大学”的方法,可能就是去查各类高校排行榜了,但这暴露出来的问题至少有两个:其一,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学之间的比较太难了,这就是为什么现有的排行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来自高校内外各种非议和责难的原因。其二,现行的排行榜,注重的是各种数据,虽然也体现了成功、卓越、志向等等因素,但唯独缺乏(好像人们也没有兴趣去追问)大学中的学者究竟在全球范围内为专业、学术界、社会与国家都做出了哪些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珀教授说,如果要问大学何以“伟大”,首先就要找准正确的方向,否则就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人们常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去尝一尝。为此,哈珀教授在10年时间内造访了全世界五大洲的众多一流高校,重点集中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经过访问和观察,他发现,人们在谈到高校何以“伟大”时,最容易谈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出色、学术水平高端、校园漂亮、建筑古老而优美等。但问题是,这样的因素——哪怕是一所大学涵盖了所有上述因素,是否就是一所大学被称为“伟大”的原因所在呢?

 

在历经10年潜心研究后,哈珀教授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大学学术研究的水平高低最为人们所关注,但大学的理想更为重要,因为正是理想,使一所学术机构(an institution) 成为了一所大学 (a university)。

 

这话听上去很抽象,但在我们了解了哈珀教授这“理想”背后的两个关键词,或许就能明白他所说理想的具体内涵了。这两个关键词是“追求”和“知识”,而在这两个关键词背后,蕴含着两个观点:第一,“追求”不仅应该居于大学理想的核心地位,还应该居于个人和高等院校实际行动的核心地位;第二,大学应该成为“知识的栖息地”——即知识能够得以推进的地方,它一半是物质的,另一半则是精神的,是学者和学术界对创造、探索的一种信仰和观念。

 

在此基础上,哈珀教授指出,“一所伟大的大学的品质所在,不会偏于一物,也不会只求一能,而是诸多人类活动的组合、重要理想的集合、各种人类力量的融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唯有拥有伟大理想的大学,才能成为伟大的大学。

 

那么,反观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形,我们至少可以问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的大学是“知识的栖息地”吗?学者们是否普遍持有对创造、探索的信仰和观念?其次,就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大学中的学者还在追求理想吗?或者他们还在教学生追求理想吗?学生又是否还存有理想呢?再次,我们当下的大学“名校”中,有没有能够称得上既不偏于一物,也不单求一能,而是“诸多人类活动的组合、重要理想的集合、各种人类力量的融合”的大学呢?

 

如果对上述三个问题,我们所能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中国当下还没有世界一流高校,也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

 

当然,为此,我们也不必感到沮丧——

 

因为,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不是也已经找到努力的方向了吗?!



注释

该文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9月29日“经济与教育”专栏。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学者睿思 | 郭英剑:上什么样的大学,并不决定你的未来

学者睿思 | 郭英剑:别再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学者睿思 | 郭英剑:人文学科能否为毕业生带来“经济价值”

学者睿思 | 郭英剑:教学中学生的“责任”何在

学者睿思 | 郭英剑:大学教学究竟有多重要?

学者睿思 | 郭英剑:技术改变人文:人文学科的一场革命

学者睿思 | 郭英剑:哈佛校长:人文教育对培养领导力“不可替代”

学者睿思 | 郭英剑:语言学,属于传统的人文学科吗?

学者睿思 | 郭英剑:科学与人文何以互为需要

学者睿思 | 郭英剑:高层次人才等于科技人才

学者睿思 | 郭英剑:网络化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来上大学

学者睿思 | 郭英剑:人文教育关乎大学的本质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