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医生,背后故事竟然这么精彩和坎坷

Mark Xie Hanson临床科研 2022-04-09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有三位,他们分别是
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M.D., Ph.D.(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双学位), 来自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儿科医生,医生科学家;
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爵士,M.D. (英国剑桥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肾病科医生,医生科学家;
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M.D. (美国杜克大学), 美国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肿瘤科医生,医生科学家。


成果:
发现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方法。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how cells sense and adapt to oxygen availability".


这一成果正广泛应用于贫血、癌症、中风、感染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中。
(细胞氧感原理在代谢,运动,免疫反应,呼吸,贫血,肿瘤,中风应用广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三人都是临床医生

其中美国的格雷格·塞门扎是儿科医生,是美国最典型的医生科学家,从读医学院开始就有区别,是7-8年制的M.D./Ph.D.双学医。这类学生全美每年只招生670名左右,却撑起了美国临床科研的半壁江山。

美国也有八年制医学教育吗?看了实例,我被彻底震惊了


英国的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是肾病科医生,他科研之路也是一帆风顺,在剑桥大学获得M.D.之后,他很早就拿到基金资助,从而集中精力在偏基础的科研上面。

但美国的威廉·凯林的临床科研之路走来却非常坎坷。
他是肿瘤科医生,只想从事最喜欢的临床工作,却为了解决临床问题而最终发展成为一位医生科学家,并兼医生、科学家、生物制药公司创始人于一体

威廉·凯林的成长对于从事临床科研的中国医生最有借鉴价值,所以我们就深挖了他的材料,也由此给M.D.背景的医生科学家画像。
谨呈现给正在临床科研中挣扎前行的中国医生们。
(来源:www.nobelprize.org)



威廉·凯林的早期教育简历


学士学位:
威廉·凯林于1979年在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获得了数学和化学学士学位;

医学博士学位:
一心想当医生的他,于1982年获得杜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M.D.)。

住院医师培训:
毕业后,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做内科的住院医师;

专科培训:
随后,威廉·凯林申请到在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DFCI)肿瘤专业的专科培训。

走上科研之路
威廉·凯林的专科培训要求完成科研培训,但其早期科研之路却非常糟糕。
直到他遇到大卫·利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教授,在那里他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中取得了成功。

成为医生科学家:
1992年,威廉·凯林在DFCI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他研究了遗传性癌症形式,特别是希佩尔-林道病(von Hippel-Lindau, VHL),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易感性综合征。
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医生,威廉·凯林敏感地从VHL病找到切入点,他发现,VHL病会导致遗传性突变家庭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急剧增加。
此后的工作都是围绕着VHL蛋白展开。


威廉·凯林目前的职务

威廉·凯林,医学博士(M.D.),目前是哈佛医学院教授、布莱根妇女医院资深医生。
(图片来源:哈佛医学院网站)



威廉·凯林的其他职务


威廉·凯林博士也是两家生物制药/技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他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生物技术Tango疗法公司的创始人之一。Tango Therapeutics主打开发癌症的分子靶向药物。
威廉·凯林博士还参与了创立Cedilla治疗公司,后者正在开发通过靶向肿瘤驱动蛋白来治疗癌症的药物。

此外,他还在另外两个制药公司担任重要职务
威廉·凯林博士是美国礼来公司董事会成员,礼来是美国最著名的制药公司之一。



威廉·凯林博士也是美国Agios制药公司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Agios在美国中小制药公司中备受瞩目。

诺奖得主的悲催往事


威廉·凯林在大学时与实验室研究的初次接触很糟糕,“ deciding as an undergraduate that research was not a strength of his”。
他回忆道:“实验室给我的感觉很糟糕”,“所以当时我认为,做医生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在做肿瘤科专科培训期间,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威廉·凯林不得不进行两年的基础研究。就这样,他阴差阳错地回到了实验室。
而实验研究对他的考验却远未结束。在威廉·凯林开始工作后不到4个月,所在的实验室竟然关门。
“我的人生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迹象,告诉我实验室的科研生活不适合我。”,威廉·凯林在事后回忆说。

但因祸得福。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先驱之一的大卫·利文斯顿教授收留了威廉·凯林。在其实验室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威廉·凯林的职业规划。

作为医生,在能同时接触癌症患者和一线癌症治疗的情况下,威廉·凯林意识到“对这些患者来说,最终的希望还是来自对癌症分子机制的精准理解,以及由这些知识转化成的有效疗法。”
最终他的研究落脚在VHL病这一遗传疾病上。VHL患者会在肾脏、肾上腺、胰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位置生出肿瘤。威廉·凯林注意到,这些肿瘤都生长在血管丰富的部位,而且它们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的产生。这些特点都表明,氧气可能在它们的生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分子层面,威廉·凯林发现VHL蛋白参与缺氧诱导因子(HIF)的标记从而抑制它。
从此,诺奖的大门徐徐开启。此后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VHL蛋白展开。
2002 年,威廉·凯林成为哈佛医学院的教授。

2010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盖尔德纳国际奖。

2016年,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2019年,威廉·凯林获得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威廉·凯林的经历,却将激励一代代医生投身于临床科学研究。

编后记:
笔者希望这个梳理对大家深入了解临床医生的科学研究历程有清晰的认识。也正如我们一直倡导的:医生的最大资源是临床病例,而遗传病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时间匆忙,文章中的疏漏和讹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
希望这篇文章成为对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临床医生的一个激励!



本期编辑:Henry。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加入Hanson临床科研群,更欢迎您申请群主。
联系微信:healsan。加好友,并备注姓名+专业方向

Hanson临床科研,由中美学者共同维护。主要推送临床课题设计思路和论文撰写规范,

分享临床科研知识,
搭建美中交流合作平台

几位朋友读了觉得不过瘾。请看扩展阅读,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看。
【2019年10月学术交流】M3型毒蕈碱受体之别构位点激动剂在促胰岛素分泌和作为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扩 展 阅 读

我为什么劝人学医?

调查了上百名赴美访问学者,我发现了美国临床科研之所以高效的最大秘密

美国医生不需要做科研?你又被忽悠了...

这个全美国每年只招670名学生的专业,却撑起了美国医学研究的半壁江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