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命不同价”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又有最新答复了

烟语法萌 2020-02-22


陈美辰同志:


您寄来的《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之疑问》(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解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问题,《人身损害解释》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同时,本解释第三十五条又对有关数据标准的依据做了明确,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有关人身损害赔偿民事案件赔偿标准的确定应当适用上述规定的内容。


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地方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有关赔偿标准的差异自然会越来越小甚至趋同。同时,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审判实践中对于本条规定当然也要遵循。


感谢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大力支持。


2019年10月10日

以上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



阅读链接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现因同一侵权行为致害的受害人因户籍不同而获得的死亡赔偿费相差巨大的情况,因受害者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不同,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赔偿标准间的差异很大。2003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以2011年为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65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925元,据此计算,城乡居民死亡赔偿金可相差近四倍。


在中国目前的侵权类案件中,工伤事故案件、医疗事故案件及交通事故案件占到很大比例,其中不少涉及到伤残、死亡赔偿问题。“同命不同价”一直是公众极为关心的话题。



中央明确人身损害赔偿要城乡“同命同价”

新华社5月5日全文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


摘录《意见》的部分内容如下:

(十七)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做好城乡社会救助兜底工作,织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做好困难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


最高院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


〔2005〕民他字第25号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罗金会等五人与云南昭通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旅客运输合同纠纷一案所涉法律理解及适用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标准。

本案中,受害人唐顺亮虽然农村户口,但在城市经商、居住,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有关损害赔偿费用应当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


2006年4月3日


     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的基本思路

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均坚持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该类人员的基本认定思路,即被侵权人的户口虽然在农村,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主要收入来源地为城镇的,在两个条件同时符合的情况下,在计算赔偿数额时均坚持按城镇居民的标准进行赔偿。



部分法院不苛求该类人员于城镇居住时间需达到一年以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该省公安厅、司法厅、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及深圳监管局印发的《关于广东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纪要》中,除了通行上的满一年居住证、暂住证外,对于该类人员有下列情形的:“3.经营者为受害人的工商营业执照;4.城镇房屋权属证明;5.备案劳动合同;6.社保证明;7.连续6个月以上的银行工资流水;9.在城镇就学的证明”,即使未满一年的,对于该类人员也按城镇标准认定。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也有类似的突破,甚至明确“(2)农村居民在城镇工作未达到一年,未办理居住证、暂住证手续,但已经办理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手续,可以按照主要收入来源地原则,适用城镇标准确定赔偿;(3)农村居民在城镇办理了居住证、暂住证,在城镇居住的时间虽未达到一年的,能证明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城镇的,适用城镇标准确定赔偿”。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于“2、受害人与用工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且已购买养老保险的;3、受害人系在城区购买商品房且已办理房产证的所有权人或户内同住家庭成员的”,均只需要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该类人员即可按城镇居民标准赔偿。


部分法院不苛求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在两个条件只符合其一时也按城镇居民标准认定。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除上述的(2)(3)外,对于“(5)农村居民系城镇用人单位派驻在农村工作的人员,并按规定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其主张按照城镇标准赔偿,应当支持;(6)外地(含外省市)单位派驻在本地工作,工资由外地用人单位发放,并按规定参加了当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赔偿权利人,可以选择本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标准”,在特定情形下,对于仅满足一个条件时,也认定按城镇居民标准进行赔偿。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此处也有突破,对于即使未满一年,居住城镇或收入来源于城镇中,在符合其中一个条件下,且证据力较为权威的特定情况下,也认定按城镇居民赔偿标准。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于经常居住地在农村,在主要收入来源于城镇的农村户口居民,也同样按城镇标准赔偿。


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受伤的,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做法。

《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该法律条文仅对于多人死亡案件中死亡赔偿金进行认定,对于受伤致残的情况并未确认,而部分法院在此有进行部分突破,即在同一案件的被侵权人中既有城市居民又有农村居民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统一的赔偿标准,不再苛求仅有在死亡的情况,才适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如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因同一事由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受害人既有城镇居民又有农村居民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按城镇居民的标准确定”,另外,广东、江西、河南、重庆、广西、山东高院等都做出了类似的规定。


        往期文章:最高法:政府行为导致违约的,能否免除违约责任?


        往期文章:一次讲清楚:“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法律效力吗?


        往期文章:物权法与法官裁判思维的相关问题


        往期文章:【颠覆性】最高法裁决:当事人未提供送达地址但其他案中有确认地址的,法院可按该地址送达


   本号法律支持:姜效禹,山东烟台人,从事法院工作十六年辞职,现山东智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微信号:sdyt86,立足烟台诚交各界好友。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