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作2┃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2:写作品梗概

习作2:写作品梗概


课文内容





图文详解






习作例文



环节一:创设情境  确定书目

一、回顾名著,交流体会
本单元我们阅读的名著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为何?在你以前读过的书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何?
二、回忆内容,整体回味
《_____》这部作品主要写了________(主人公)_______(起因),_______他(她)(怎样做)________(结局)。表现了(展现了)_________(人物形象)。    
【回顾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为练写梗概奠定基调。



环节二:借助例文  提炼方法


一、自主交流,倾诉难点
怎么写作品梗概?你觉得最难在哪儿?
二、比较例文,辨析异同
1.浏览课文梗概和原作品,按要求完成下表。
(1)根据《鲁滨逊漂流记》作品梗概的段次和事件,找出原作品相对应的目录,填入下表(见表1)。
(2)找出《鲁滨逊漂流记》作品梗概的过渡语段填入下文表(见表1)。
2.结合表1,比较课文梗概和原作品,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异同?为何?
先个人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预设:
相同:主题不变,人物形象不变,脉络不变,主要情节不变。
不同:(1)字数减少——原作品10万字,梗概近千字。


表1:


(2)章节减少——原作品29个章节,梗概只有8段。
(3)内容减少——留下了鲁滨逊荒岛生存、重建家园,防范野人、救出“星期五”的内容;简化了在荒岛前的内容;删去了回故乡后和旧地重游的内容。
(4)语言精练——大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连段成文——过渡自然,形成篇章。
(6)人称变化——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鲁滨逊”。
三、归纳方法,提炼要点
1.小组讨论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2.全班交流并归纳出写作品梗概的方法并填入表1。


写梗概四字诀“理、筛、炼、连”


“理” 理清脉络,理解要点

“筛” 筛取重点,筛去枝叶

“炼” 凝炼内容,锤炼语言

“连” 连段成文,连贯通顺


3.比较异同。
写作品梗概和缩写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学写作品梗概是小学生第一次练习,难度较大,因此,此环节开始的自主交流主要是先了解学生写作品梗概的难点,然后借助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原文对照,帮助学生发现并提炼写作品梗概的要求和方法,为迁移运用奠定基础。和缩写的比较,则是联结已有的语文经验,同中求异,从而让学生对写作品梗概的目的和方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环节三:运用方法  构思梗概


一、厘清脉络,理出要点
浏览自己拟写梗概的作品目录,围绕作品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理”出要保留主要情节的章节,并把相对应的目录序号填入下面表格。


二、筛取重点,列出标题
自主浏览保留章节的内容,找到主要情节中的重点段落,并列出小标题,填入下表。


三、问题引导,概括内容
1.尝试概括。
围绕主要人物的主要情节所列出的重点段落的小标题,选择一两个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成几句话。
2.问题引导。
小贴士一:用简明的语言回答以下这三个问题,就可以了。
作品主要人物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矛盾、冲突等)?他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样例:《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片段一: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回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思考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防范野人——概括了三个章节)
A:问题+想法+做法
问题: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
想法: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回来吃掉他。
做法: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
B:问题+想法——想法+做法
问题+想法: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
想法+做法
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思考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片段二:
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就吃光了,他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自己想办法找食物。鲁滨逊偶然把船上带来的很少的麦子撒在围墙里,不久就长出了嫩芽,后来还结出了十几个穗子。(播种麦子)
C:问题+想法+做法+结果
3.练习概括。
选择一处最精彩的章节练写。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写梗概“理、筛、炼”三要点迁移运用的重点环节。在围绕主要人物找准作品的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列出小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概括出重点段落。小贴士一用问题支架和三种句式组合法很好地解决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重点内容的难点。】



环节四:锤炼语言  保持连贯


一、自主起草梗概
在作文纸上起草初稿。


小贴士二:描述性语言改叙述性语言。
叙述就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因此叙述性语言简洁、朴实。它主要对人、事、物,是什么(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的叙述。描述就是形象地叙述。因此,描述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它对人、事、物,是什么(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怎么样的描述。改的方法主要是:
保留“是什么”(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去掉“怎么样”。
A:去掉修辞语句。B:去掉修饰语句。C:去掉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D:对人物语言的直接描写改为转述。
样例: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村里的居民聚集成一堆,向河边走去,迎接那两个坐在一辆敞篷车上回来的孩子,车子由那些欢呼的居民拉着,前后左右还围着许多人。迎接的人也跟的欢呼。——《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概括为:村里的人们迎接找回来的孩子。(谁?做什么?)
小贴士三:保持作品连段成文小窍门。
A:时间连接,作品按时间顺序写。如:《鲁滨逊漂流记》
B:空间连接,作品按地点变化写。如:《西游记》
C:环境连接,情节随环境变化而变。如:《骑鹅旅行记》
二、例文比照,锤炼语言
对照小贴士和例文自主修改梗概草稿。
【设计意图: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是写作品梗概的语言要求,也是学生写作中的难点;每部作品的脉络不同,连接方法也不同。小贴士二是用例文片段指导学生明白叙述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的区别及转换方法;小贴士三则根据作品线索列出了四种连接方法,帮助学生巧妙连文。】



环节五:评价修改  参与评选


一、互评后再修改


二、文章发表


带着写好的梗概参加学校的修订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活动。


【设计意图: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策略,应贯穿于习作全过程。此处是终极评改,前三条评价标准分别从写出的梗概对作品原意的把握、连贯通顺,重点内容的提取、语言的简明,以及符合要求的字数等文章样态作评价。第四条标准是对写梗概方法合理运用的评价。发表环节是习作任务情境得以实现的重要体现,也是习作的交际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由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同步资料精心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