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京也要有 SOHO HOUSE 了,谁在期待这样的私人俱乐部?

🏡 乌云装扮者
2024-08-29


一则已经让“创意阶层”们狂欢了一阵子的消息:为创意人士开设的会员制俱乐部 Soho House 宣布即将入驻东京,这是它首次进入日本,也是继孟买、香港、曼谷之后亚洲的第四间 Soho House。


这条消息意味着,你只需要填写一份申请表,附上自己的信用卡流水、简历以及两位现有会员的推荐信,等待“委员会”的录取通知,再交每年超过一万元人民币(因 Soho House 所在地区而异,27 岁以下的会员可以得到折扣)的会费,就可以和“全东京最重要的创意社群”在豪华的酒廊、房间、餐厅和天台泳池社交。


● 东京 Soho House 释出的效果图


这听上去就像申请名校 MBA 学位的过程。


但某种意义上, 对于 Soho House 所定义的“创意阶层”来说,或许正是如此:比起享受那些豪华的设施,“成为 Soho House 会员”这件事已经是最重要的了。



《欲望都市》第六季里,Samantha 用蹩脚的英国口音,拿着别人忘在卫生间的会籍卡混进 Soho House,想要用露天泳池,却被服务员礼貌地请出去。


电视剧评论家们会说,它想展示的并非“失去了游泳池的使用权”,而是被某种难以捉摸的“上流社会”拒之门外的感觉。


● 纽约 Meatpacking District 第一家 Soho House 内景


而实际上,《欲望都市》在这里取景时,Soho House 还没有在纽约正式开业(所以泳池里的水是冰凉的),但它也不需要等到电视剧播出才会名声大振:对想要加入 Soho House 的人来说,该知道的人,已经早就知道了


在《欲望都市》播出将近二十年后,2022 年的美剧《创造安娜》里,女主角 Anna Delvey 的一个朋友被 Soho House 拒绝入会时,她漫不经心地说:“我宁愿去麦当劳呆着,或者开一个自己的俱乐部,然后拒绝他们的会员。” 


在剧情的后半段,她真的打算租下纽约的一个历史建筑,开一个类似的私人俱乐部。


● 剧透警告:这个俱乐部没有开成,因为 Anna 是个骗子。


就像《创造安娜》暗示的那样,如今在全球开出 42 间会所、数间餐厅酒吧和 SPA 馆的 Soho House,已经不负众望地成为了一种“酷”的实体符号


● 孟买 Soho House


● 特拉维夫 Soho House


然而,就在今年 3 月,做空机构 GlassHouse Research 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去十年的大规模扩张让 Soho House 背负着越来越多的财务压力,从 1995 年成立,到 2021 年上市,Soho House 从未盈利过。


尽管 Soho House 很快发布了声明否认此事,全球各地想要加入 Soho House 的人们也仍然心甘情愿地留在漫长的等待名单上,我们仍然想问这样一个问题:


2024 年了,还有多少人会为“私人俱乐部”买账?


● 俯瞰纽约 Soho House 的泳池




🏢


电影《社交网络》的开篇,就是 Jesse Eisenberg 扮演的扎克伯格在和当时的女友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哈佛的“终极俱乐部”们。


你从不会知道他们的录取标准具体是什么,但只要你的宿舍门缝里被塞进纸条,就代表你被“punch”了——有资格进入下一轮、下下一轮的面试。


而经过这样层层筛选出来的,是被俱乐部的成员们认为“最值得结交”的一群人。事实上,这正是世界上大部分古老的私人俱乐部的运作模式:把有前途的成员们聚集在小圈子里,交换资源、相互帮助。


而 Soho House 在 1995 年创立之初就似乎打破了这条规则:那些在“上流阶层”里通用的符号,比如银行余额、显赫的家族姓氏和成功的长辈,都不再适用。创始人 Nick Jones 明令禁止任何人穿西装套装进入 Soho House。


● Soho House 创始人 Nick Jones


他想要吸引和招募的,是他自己定义的一个新阶层: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


电影制片人、音乐人、演员、作家、艺术家、时尚品牌公关都在这个范畴之内,而随着 Soho House 扩张到不同城市,这些职业列表还在不断扩张。


唯一不变的就是:金·卡戴珊、《比佛利娇妻》的所有参演人员和华尔街精英总是会被拒绝。


● 不过 Kanye West 一直是 Soho House 的忠实顾客,他和 Kim 离婚后还在洛杉矶 Soho House 录制了《Donda 2》专辑,直到他因为争议言论被取消会员资格。


在哈利王子的自传里,他提到自己刚认识梅根时,是从 lnstagram 私信和短信聊天开始的。想要约她在伦敦见面时,哈利先提议了去他家里,梅根觉得不太合适。


于是,她选择了 75 Dean Street 上的 Soho House:这里几乎是伦敦唯一一个能让人坐下安静地喝两个小时酒,而不会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把偶遇名人发到网上的地方。


● 75 Dean Street 上的 Soho House


能成为皇室成员初次约会的地点,“会员制”当然功不可没,但 Soho House 也在硬件条件上下足了心思:它选择的每个地点都是各个城市中“最有腔调”的街区,从它发源的伦敦苏荷区(Soho House 也因此得名),到香港的上环,再到东京即将开幕的南青山……不会是典型的“富人区”,但却能集结城市中最有活力的一群人


● 香港 Soho House 的顶楼泳池


创始人 Nick Jones 将 Soho House 的设计理念总结为“舒适”。当时,他找到了一处能够连通三栋房子顶层的空间,原本打算将它改造为餐厅,却发现整个空间只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入口


● 位于伦敦苏荷区希腊街 40 号的第一家 Soho House 入口


这显然不适合作为餐厅入口招揽顾客,却可以为一个“会员制私人俱乐部”制造足够的神秘性和仪式感。而室内的设施,则需要迎合“创意人士”们的喜好。


于是,你会在每间 Soho House 里看到复古风、乡村风的陈设,搭配着从全球各地淘来的设计师家具和摆件,以及挂在墙上的当地艺术家作品。


● 哥本哈根 Soho House


建筑师们表示,他们在每个空间都会依据当地文化进行不同的风格化设计,但却又追求在全世界的 Soho House 中达到一种“统一性”。


● 香港 Soho House 的部分空间,灵感来自王家卫的电影


除了豪华的客房、餐厅、酒吧之外,Soho Home 还在近年推出了“Soho Works”: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进阶版 WeWork,只不过和你共享办公空间的人里,不会有程序员和保险销售。


它也不会为所有人配备电动升降办公桌和人体工学椅,因为 Soho House 会默认创意人士们可以窝在沙发上完成工作。


● 位于伦敦 Shorditch 的 Soho Works 办公空间


另一个 Soho House 的“标准配置”,是《欲望都市》的同款屋顶泳池。管理层们发现泳池甚至比 SPA 更受欢迎,于是在选择未来每个 Soho House 地点时,能否造一个屋顶泳池就成了必须纳入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 2016 年,Soho House 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家居购物网站 Soho Home,售卖复古风格的家居产品。价格并不便宜,但创始人 Nick Jones 这样描述自家产品:“这是一个经过编辑的经典系列,是我认为人们想要在家里拥有的东西。”



而 Soho House 内挂着的所有画作,都是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它几乎从不出钱购买艺术品,而是用会员积分来跟艺术家做交换。


● 波特兰 Soho House 的大堂,挂着 Yuyang Zhang(左)、Tanner Lind(中)和 Andrea Alonge(前台背后)的作品。


Soho House 全球艺术总监 Kate Bryan 做了一个这样的类比:“毕加索以前会在度假的地方呆上两周,然后给前台留下一幅画以示感谢。我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在一个商业化的世界里,做一些如此老派的事情,感觉真是好极了!”


大部分艺术家也乐于接受这种安排,认为 Soho House 的会员们很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买家。但实际上,Soho House 并不会在墙上挂上艺术家名字的资料卡。


● Melanie Flood 拍摄的一系列照片挂在波特兰 Soho House 二楼楼梯的顶部



🏢


这样“支持当地艺术”的举措,在今年三月刚开业的波特兰 Soho House 显得尤为讽刺。



它租用的建筑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洗衣厂旧址,在 1980 年被一群艺术家租下,成为了“艺术家合作社”,直到 2016 年被卖给房地产商,再被租给 Soho House,许多艺术家因此被驱逐出了这栋建筑。


● 波特兰 Soho House 内景


即使 Soho House 选用了140 件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它并无意去邀请曾经在这栋大楼里活动的艺术家们加入会员——大部分艺术家们也负担不起昂贵的会费。


● “艺术家合作社”曾经的租户 Joanne Radmilovich Kollman,她对新的 Soho House 表示怀疑


在某个层面上,这件事反映出了 Soho House 的矛盾之处:它既希望不拘一格地招揽人才,成为“创意人士的天堂”,又在会费和入会条件上设下门槛;它既希望打破原有被财富构建起的阶级壁垒,却又最终只吸收那些在城市中有权势的人加入。


这些矛盾更反映在经营的困境上:Soho House 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独特性”(exclusivity),却又需要依靠会费来扩大经营。2023 年 10 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它仅在一年间就增加了 21% 会员,当时的总会员人数已经超过 18 万人。


● 西好莱坞的 Soho House


就在 2010 年,Soho House 还对当时的纽约会员进行了一次清理门户:因为许多“重要会员”抱怨这里变得不酷了,创始人 Nick Jones 就决定踢出大约 1000 名会员,“让俱乐部回归创意根源”,被踢出的会员大多是金融精英和企业高管。



这不意味着 Soho House 是一个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组织。事实上,正是在纽约 Soho House 开幕之际,它为二十多个媒体、时尚、电影界的精英人士免费发放了会员资格,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哈维·韦恩斯坦。


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 Soho House 对城市的意义,也印证了一个新的趋势:大多数人需要的,仍旧是一个更开放、更平等的对话空间。一个几乎封闭的系统,究竟能催生多少伟大的创意?



就像《The Stanza》的创始人、Soho House 的前会员 Nadine Choe 所评论的那样:Soho House 已经越来越接近一家地产商,而非它自己所宣称的“创意人士的天堂”。会员制俱乐部真正的挑战,在于建立一个“真实的社区”,而不是一个有额外收费的高级餐厅。


即使如此,仍然有数十万人等待着 Soho House 的回信。


据说,递交申请之后,Soho House 从不会回复明确的拒信,而是让人保持期待。这几乎成了一些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把更亮眼的成就更新进简历,然后重新递交申请,等待着那扇窄门终于向自己敞开。☁️

① Does Portland Need a Soho House? (Does It Even Want One?, New Y0rk Times

② "Above all, design has to be comfortable" says Soho House founder Nick Jones, Dezeen

Why Soho Hous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NSS Magazine

④ Soho House Deal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But It Trades for Art., Portland Monthly

作者:Lili  版式:Lili

教科书级别的包豪斯作品,这次你真的可以住进去

西宁,没有人会白来一趟

SKP 正式来到武汉,我们更想在这里搞清楚:什么是 SKP-S?

为什么现在是奢侈品电商最需要“编辑内容”的时刻?

瓶子里装着巴黎的空气,盒子里装着米兰的普拉达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乌云装扮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