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节 这些电影要唱反调

前言

关于文中反母爱的电影,这可能让你难以接受,但它却是现实的一部分。


母亲节,一个传统文化里用来歌颂母爱的伟大的节日。这个主题可能你已经在铺天盖地的商家营销文案和各种煽情的文章里看到腻了,母爱诚然伟大,但伟大这一个词不足以概括母亲的全部。


今天推荐的电影囊括了形形色色的母亲们,他们伟大,卑微,自私,无助,总之与一味赞颂母亲的电影不一样。


推荐这些电影的目的并不说母亲不值得赞颂,而是希望通过理解女人在成为母亲身份之后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境遇,能给大家带来关于母亲这个身份的不一样的思考。



1


《逃亡》将家庭主妇想逃离这种生活的主题进一步放大呈现出来,甚至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也是这部电影评价不高的原因吧。

片中不愿承担母职的女主告诉丈夫自己的真实感觉:“我并不在意孩子们是否乖乖吃晚饭去上学,我只是强迫自己在意。”这部无比悲观而负面的电影其实展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说出自己真实感受的母亲群体:她们后悔生了孩子。

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不成为母亲的自由吗?如果选了这条路,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非议,女性在无法对抗这样的社会文化时,有时候只能被迫成为母亲。

被迫成为母亲将会对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悲剧,可想而知。

2


《日常对话》是导演黄惠侦的一部私人纪录片,明明是母女,明明住在同一屋檐下,黄惠侦和母亲两人之间只有沉默。要撕开伤口很残忍,但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跟过去和解。黄惠侦成为了那个“执刀人”,划开跟母亲的沉默,也划破两人的隔膜。

导演黄惠侦怨恨自己的母亲从小不爱自己,抛弃家庭,整天在外与女朋友在一起,明明是女同性恋却还要结婚生下自己。然而在与母亲进行长时间的谈话之后,她才知道,母亲自身也是这个父权的、异性恋霸权主义社会的受害者。她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根本无法勇敢做自己,被迫结婚后也受到丈夫的家暴,所以只有等女儿长大了她才能自由地去和女朋友在一起。

3


《无人知晓》改编自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年轻的母亲,抛下自己五个还没长大的孩子,让他们自生自灭。

很多时候母亲也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当她意外成为母亲,就是悲剧的开始。当意外一次又一次的发生,说明这个悲剧已无法收拾。

是枝裕和以毫无花哨而言的朴素手法,详尽记录了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家庭、一群被虐待的孩子。表面上这是一部儿童片,实质是对社会发出的拷问。

4


《万箭穿心》这部电影离我们太近,以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女主李宝莉可能是你母亲的身影,也可能是你妻子的身影。

在这部电影里,李宝莉作为母亲,她可能只跟儿子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作业做好了没?

在自我传统的夹持下,她与儿子抗争了近20年,最终却发现儿子从来没有笑过。


5


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当然这是一个撒比观点。

法国喜剧《一件幸福的事》所讲述的就是一位正在读哲学博士的文艺女青年,在怀孕的9个月里以及生产后的哺乳期是怎样艰难地接受另一个生命的到来,以及自我身份的转变。

刚开始怀孕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好像被异形附身,感觉一个陌生人从体内控制着自己。更有意思的是,她在这9个月里要完成一篇博士论文,主题就是哲学中的“自我和他者”概念,这和她所面临的怀孕处境完全契合。

电影的最后,她意识到:母爱不是天性,而是需要通过学习得来的。并且放弃了晦涩的哲学论文,而是选择用阴性书写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成为母亲的过程。

6


《塔利》可以说是部恐怖片了,很多人说看了有避孕效果。

生了三个孩子的女主,再也回不到二十多岁青春时期每天都在深度思考人生的日子了,她的生活里只剩下了奶粉尿布以及帮不上忙的丈夫,好在有个叫塔利的年轻女子来给他们家做保姆,帮忙照顾孩子。故事的结尾让人震惊,这里就不剧透了。

《塔利》和《一件幸福的事》一样展现了一个女人在成为母亲之后所面临的困境,如果仅仅用“产后抑郁”四个医学化的字来概括这一切就未免太简单了。事实上,母亲这个身份一旦形成,它就在无限膨胀吞噬一切,甚至吞没作为主体的女性自我,让女性自我怀疑:我究竟还是不是我?

7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一部赞扬母爱的电影,但却不是主流文化中所理解的那种母爱。

导演阿莫多瓦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表现的是女人承受痛苦的能力。一个女人,不必一定要是职业演员,也能很好地去撒谎、去表演、去做戏。男人和女人有着一样的寂寞、痛苦,但女人对此的反应要戏剧化得多,也惊心动魄得多。从这一意义上讲,男人看上去确实要比女人少了一些什么。”

8


《妈咪》加拿大90后天才导演多兰的第五部剧情片,展现了单亲家庭中狂躁而又深刻、依赖而又隔膜的母子关系,但不同于多兰导演的前作《我杀了我妈妈》的高度自传属性,《妈咪》更加宽厚和温暖。年轻的导演用变换的屏幕画幅来展现母子之间的张力,让观众从视听语言中生理性地感受到母子之间情感的爆发。

9


《找到你》是一部让人惊喜的国产电影,原本以为它会像是《亲爱的》那样仍然歌颂母爱的伟大和艰难,但其实电影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却同为母亲身份的女性生存困境,甚至还表达了对母职和母爱的反思。


电影结尾的旁白说:“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我甚至觉得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是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不过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最要感激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

10


如果说《找到你》还是有展现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心,接下来的两部片里,则刻画了一些“不尽职”甚至想逃离母职的母亲形象。

《时时刻刻》被视为本世纪初最经典的女性主义电影,三个女性,三个不同的年代,经历着相似的源于女性身份的痛苦。尤其是其中一个家庭主妇,每天下午她会觉得人生多么空虚苍白,她拥有爱情、家庭、孩子、不愁吃喝的生活,然而还是无法满足,缺的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女性自身的主体性,在那些年代里,都不曾被发现。

电影自留地粉丝交流群开放了!

更多信息 进群交流 

你懂得...

先关注本公众号:电影自留地

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666
加群主后 拉你进群

入群规定动作:

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进群时出示截图

打卡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