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论坛新闻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分论坛成功举办

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分论坛成功举办

11月8日至10日,由自然资源部指导,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举行。10日下午,举办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分论坛,论坛由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副院长刘纪平主持。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在致辞中强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是对党中央关于“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要求的响应,是履行“两统一”职责重要环节与抓手,是落实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支撑。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并致力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对“资源、资产、资本”状态及变化的精细化调查、动态化监测及场景化管理,关键点是深化改革创新,要加强科技融合创新,强化数据成果共享应用,加强组织机制创新。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相关软件系统在国家重大战略与工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期待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燕琴在致辞中强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在自然资源全链条管理中处于最前端,调查监测技术直接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调查监测总体技术方案,组织开展了试点和体系建设,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也积极参与了第一批国家级试点,技术支撑调查监测业务工作。为更好聚焦支撑自然资源部核心职责,突出服务部重点任务,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机构,发挥效能,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专门成立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定位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承担自然资源管理与重大战略应用的服务保障,聚焦自然资源要素智能解译、自然资源统计分析评价、碳收支核算等研究方向,持续发力,发挥科技优势。燕琴对模型共建单位、平台推广落地单位、院士专家、社会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合作,联合攻关,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

本次分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龚健雅教授,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原司长苗前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史文中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实验室副主任、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科技创新部部长张丽研究员作了学术报告。他们都极具广阔视野,长期致力创新引领,从科学与管理视角解读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应用于管理实践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分享了遥感智能解译框架与大模型及其在国土监测中的应用精彩报告,龚院士强调,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与深度学习技术密切相关、大规模样本库是遥感智能解译的数据驱动、深度学习框架是遥感智能解译的操作系统,为此,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库 LuoJiaSET,遥感影像专用深度神经网络框架LuoJiaNET开源共享;瞄准遥感大模型,提出了LuoJiaNET赋能大模型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设计思路,创建了五个一:“一个样本库、一套框架、一套众包样本采集工具、一个基于LuojiaNET的遥感大模型、一个开放平台”,期望以五个一成果为基础,建立和培育开源、开放的智能遥感生态,实现技术引领、全栈自主,促进产业发展,并指明了多模态数据专用处理框架、地学知识嵌入、可解释性机制、时空信息智能决策等科研方向。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原司长苗前军高工分享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得到了有效推进,学理的认知和技术的创新在具体实践中得到检验。为继续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亟需厘清自然资源概念并明确其分类,遵循落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统一”原则,整体驱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从而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赋能与升维。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兼顾技术逻辑引领同时契合行政逻辑,提出自然资源的“六态”和“+”与被“+”的“四XUN(寻/询/巡/循)模式”;提炼一种普适性的思想方法,不但可以指导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参考。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史文中教授分享了《系统发展遥感变化检测与AI技术-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主题报告,回顾了遥感变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分析了遥感变化检测与不确定性理论及图像配准误差的空间分布规律,介绍了基于AI的变化检测技术及系统,以及面向滑坡制图、建筑物识别的模型、方法、流程、软件及应用,指明了 GeoAI、数字孪生、高精地图、可解释AI (XAI)、量子计算和量子机器学习(QML)、保护隐私的深度学习(例如,联邦学习)、边缘计算和AIoT、分布式深度学习、区块链、元宇宙等科研方向,向全人类开放了城市信息学里程碑著作–Urban Informatics。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教授分享了《大型基础设施形变星载InSAR监测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众所周知,具有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能力的星载InSAR技术是遥感领域的前沿科技,在城市生命线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是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维的核心关键技术。林院士团队在国家863、973等计划支持下,历时17年,以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建设与运维为需求牵引,组织了对星载InSAR技术的联合攻关,突破了干涉图质量提升、形变稳健估计、模式智能解译与工程化综合处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服务于重大基础设施雷达遥感监测的“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工程应用-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一体化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建设与运维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实验室副主任、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科技创新部部长、张丽研究员分享了《地球大数据支撑海岸带自然资源监测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海岸带作为特殊的陆海耦合区域,在消除贫困、实现持续经济增长、保证粮食安全及创造可持续生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度动态的海岸带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问题亟待解决。相关监测数据和指标的缺乏是制约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进程与政府科学决策的主要瓶颈之一。地球大数据具备宏观、动态、客观的监测能力,在支撑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构建了地球大数据驱动的“数据-指标-评估”海岸带自然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利用地球大数据技术和方法生产了海岸带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产品,期望打破自然资源数据获取与支撑 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共享壁垒,更好地推动海岸带自然资源监测与可持续发展事业。

此外,本次分论坛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联合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二地理信息制图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遥感院、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金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FeatureStation AI、NaturalSAE两大软件平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侯伟博士汇报了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研究及应用最新进展。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董春主任分享了《自然资源监测统计分析与评价平台》,该平台具有一体化、全流程,效率高、结果准,可扩展、易搭建等特点,构建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生态地表计算、人口空间化、地类变化监测基本统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分析等13个专题应用系统,已经应用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指标验证、区域耕地非农非粮化、流域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山脉生态廊道构建与分析等分析评价业务中,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统计分析、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空间化新型产品生产、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研究等提供了支撑。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顾海燕副主任分享了《遥感监测业务模型与人机协同智能解译系统》,该系统具有强业务、可定制,全流程、自迭代,轻量化、易上手等特点,主要解决变化信息提取精准度不高导致的生产效率不高的工程化难题,实现了变化图斑提取由“人工地毯式”向“智能引导式”跨越,已经应用到国家重点关注的耕地与生态保护规模化监测业务中,在耕地非农化监测、卫片执法监测、生态空间保护监测、主要农作物提取、光伏用地评估等业务中也得到了应用。后续继续共建共享遥感监测业务模型,形成强时空自迭代的遥感监测业务本地化模型,减少大家在共性问题上耗费的经费和精力,推动解决AI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侯伟副研究员分享了《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研究及应用新进展》,瞄准双碳目标,形成了不同尺度的碳排放核算及其空间化方法和碳储量估算方法,在京津冀、西藏、江苏、山西、宁波市以及伊春市等多地开展了不同尺度的技术试验,研制了碳收支核算系统,联合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12家单位共同开展《陆域碳收支空间核算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编制,拟于近期报送审查。

来自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全国各省市自然资源厅/局测绘地理信息相关单位、科研院所、高校以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约35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领域专家、行业精英、社会同仁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共同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

供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大会专栏



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圆满落幕科技日报:地理空间智能加持 智慧服务千行百业
媒体报道 | 央视新闻:截至今年上半年 我国各类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总量近2300万台/套
媒体报道 | 新华社:我国遥感卫星数量质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媒体报道 | 央视新闻联播: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超7700亿元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暨北斗应用博览会在浙江德清开幕分论坛新闻 | 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论坛成功召开分论坛新闻 |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与雷达卫星遥感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城市地下管线:共建共享共生共赢”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导航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发展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与交易论坛成功召开分论坛新闻 | “创芯驱动 北斗赋能 智慧未来”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智能化测绘在自然资源监测、文旅融合、测绘产品质检中的创新研究与典型应用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工程测量智能化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多元融合赋能测绘地理信息数字化转型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智能PNT与智能化测绘技术装备”分论坛顺利召开分论坛新闻 | 时空大数据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地图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AI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分论坛圆满召开分论坛新闻 | “全空间智能GIS赋能CIM与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实景三维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北斗赋能智能驾驶分论坛成功召开分论坛新闻 | 数字孪生赋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新闻 | “筑牢实景三维基底,聚力数字孪生演进”分论坛成功举办展商风采 | 博宇智图——TSPA Plus 相位解缠绕技术亮相大会展商风采 | 地理孪生 数实共生:吉奥时空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山维科技携多款自主创新产品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丨锐思数智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暨北斗应用博览会展商风采 | 坚守初心 创新突破——合众思壮盛装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创新引领,探索无限——土豆数据参展2023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数慧时空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 发力数据要素市场展商风采 | 飞燕遥感携实景三维全流程产品体系与解决方案亮相大会展商风采 | 国地科技:跨界融合,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转型升级展商风采 | 四维远见新一代测绘装备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向“数”融合,丰图科技精彩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星月科技参展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暨北斗应用博览会展商风采 | 南方测绘:重磅新品备受关注,精彩亮相首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超图:空间智能闪耀德清,领导大咖纷纷“打卡”展商风采 | 相约德清 共谋发展:航天宏图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城信所亮相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展商风采 | 岩石科技:系列硬件产品盛大亮相, 广获好评
主论坛预告 | 李德仁院士:时空AI驱动创新发展——论数据、算法、算力与应用主论坛预告 |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
主论坛预告 |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数字经济浪潮中的北斗时空产业发展暨年度北斗发展指数发布科技与产业发展沙龙 | 时空信息赋能高质量发展主办单位简介 | 中国测绘学会主办单位简介 |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主办单位简介 |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地简介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 了解更多产业要闻 ↓↓

请将我设为星标★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在“阅读原文”增加本文链接)

编辑:李   娟审核:余   青

>>2023年中盘点文章合集

>>协会通知

>>近期要闻

征稿启事

预见2023”“企业家风采”“新品发布汇”“产学研合作”“国际市场”“地信企业”“专精特”“会员动态”等主题宣传(专栏)进行中,欢迎投稿!

联系人:李娟 13370105015(微信)

邮箱:xc@cagis.org.cn


祝贺成功举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