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山东聊城圆满召开

2021年7月11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中国网议库研究室、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办,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承办的“2021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山东聊城召开。来自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中国网议库研究室、聊城大学、临清市委宣传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江南大学、德州学院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

此外,首都师范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历史学院70余位本科生参加本次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是学生大运河遗产与历史地理综合实习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拟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使同学们加深对大运河文化价值与精神的理解、掌握大运河时空维度演化过程,了解空间信息技术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等。

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宫辉力,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资讯中心副主任、中国网议库创始人张宁锐,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分别致辞。首都师范大学地信国际学院副院长王涛、中国网大运河品牌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杨晨等主持研讨会,

宫辉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大运河是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新时代、新背景、新运河,希望研讨会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既古老又年轻、既熟悉又陌生的大运河,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张宁锐在致辞中介绍,为了更好、更专业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发布后短短1年时间内,中国网上线了大运河频道,先后举办了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大运河”主题赛、第17期中国网议库沙龙暨“讲好大运河故事”主题研讨会、“对话运河”系列主题采访调研活动等活动。今年年初,为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精品线路和统一品牌行动”、“运河文化高地繁荣兴盛行动”“打造大运河文化艺术品牌”等相关要求,成立了“中国网大运河品牌联盟”并将定期发布“大运河品牌价值榜”,以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大运河品牌价值提升。

郑民德在致辞中介绍,为加强运河学术方面的交流,推进运河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2012年6月聊城大学成立运河学研究院,先后与国家民政部地名所合作横向课题“运河地名文化数据库”和“地名运河丛书”;承担山东省发改委《山东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建议稿)》项目;受山东省文旅厅委托,创建“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主持召开了“区域、跨区域与文化整合”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等国际性会议10余项。为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大运河文化价值与精神、空间信息技术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遗产保护、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综合实习基地建设等主题展开学术报告,进行学术研讨。

报告人简介:宫辉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云孪生——云上大运河

报告内容简介:从云计算、数据战略及近两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讲述,探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北京大运河的五脉,在知识导向下构建云上大运河的概念模型和数字模型;在万物智联时代,创造数据优势,从数据驱动角度,实现事物关联分析,发现因果关系,实现交叉协同,开拓新视野,发现新规律。

报告人简介:井扬,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委党史(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主任。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聊城市社科联主席团成员,聊城市社会科学院智库专家。

报告题目: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示范区浅论

报告内容简介:山东省临清市作为明清时期运河上的商业都会,现在仍保留有部分商业城市街巷格局和商业遗迹,为此,他建议在大运河文化带山东段建设中赋予临清保护传承示范区的定位,推动临清文旅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项目在山东的顺利实施。

报告人简介:郑民德,博士,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聊城市“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明清小说中的山东运河城市

报告内容简介:明清时期山东运河的贯通,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崛起与繁荣。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关于山东运河城市的记载与描述,其内容在政治方面涉及城市交通、河政与漕政、军事,在经济上涉及商业、商人与贸易状况,在文化上涉及民众生产、生活、风俗、信仰等方面,充分反映了运河对山东区域社会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明清小说对山东运河城市的刻画,一方面是对现实情境的客观描述,同时也在文学创作与艺术塑造上有所提升,充分体现了小说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艺术特点。

报告人简介:杜龙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流域规划、水利信息化、水利史等相关研究。

报告题目:大运河对华北平原水系结构变化及城镇布局演变的影响

报告内容简介:大运河的贯通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北平原的水系结构,形成了以水运交通功能为主导的网络状水系统。这种水系结构对城镇体系布局造成的影响体现在:一、使华北平原早期的中心城镇由山前平原转移到平原中部;二、城镇选址和发展的适宜区域除了大型河流的冲积扇顶外还包括了主要河流的分流点与汇流点;三、在漕运功能的牵引下形成了新兴的运河城市链,从整体上导致华北平原城镇几何重心东移。从大时空尺度演变来看,城镇体系布局对水系结构及改变存在自适应机制。

报告人简介:罗衍军,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区域社会变迁史、运河史、乡村社会变迁史研究。

报告题目:冠县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冠县属于大运河文化带的辐射区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且独具特色,有亟待开发的巨大空间。该文通过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冠县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状况,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推动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形成冠县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带动冠县的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报告人简介:刘怀玉,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报告题目:扬州运河航运实践及其思考

报告内容简介:介绍了扬州运河航运实践情况,并建议在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建设“六圩口门客厅”和六圩轮渡“乡愁之门”等,形成世界航运窗口。

报告人简介:梁国楹,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原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概念性层次上的大运河文化带德州段建设问题

报告内容简介:在梳理德州运河文化变迁及其特点以及德州运河主要文化资源基础上,着重论述南运河德城区段“五大片区”和卫运河武城夏津段“一纽带四核心”概念性建设思路。期望德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能形成后发优势,建议在市委市政府层面上建立运河保护与开发工作委员会及工作机制,统筹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成立大运河开发建设集团,加大政府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搭建融资平台,在建设主体和建设资金上拿出切实举措,加大运河沿线治理和生态运河建设力度,实事求是地解决水源问题,在文旅通航上迈出关键步子。

报告人简介:吴金甲,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理学博士。

报告题目:地域文化视角下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文化遗产的地域文化特征尤其需要充分重视。研究通过专家咨询法与问卷调查法获取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现阶段保护现状;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核心物质文化遗产点。针对大运河这种特殊的文化遗存,以大运河聊城段现有文化遗存为切入点,提出“构建文化遗产核心区,打造文化遗产拓展区”的保护思路。

报告人简介:胡梦飞,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

报告题目: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与策略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加快大运河文化公园(山东段)的建设与保护,是充分挖掘大运河山东段自然、历史与文化优势,精心打造山东省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缺少知识储备、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在山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概念认识不清、建设和管理主体不明确、遗产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和不足。

报告人简介:连冬花,哲学博士。现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大运河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构建大运河遗产话语的三重维度

报告内容简介: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我国政府在国家层面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大运河遗产话语体系,树立了国家形象。在构建中国大运河遗产话语的时代意义基础上,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个体微观层面三个维度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运河遗产话语体系,整体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报告人简介:胡克诚,历史学博士,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运河史研究中心主任、《运河学研究》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

报告题目:运河研究发表平台建设浅议——以《运河学研究》为例

报告内容简介:20世纪以来我国大运河研究学术成果的发表,除学者个人志趣爱好外,深受国家政策影响,特别是运河申遗(2005-2014)、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7-2019)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19-2021)的提出和贯彻,强力推动了大运河研究三次高潮的出现。但与之相对,专业的运河研究发表平台建设严重缺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河研究成果发文量的需求。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内首家运河主题学术集刊《运河学研究》解决了专业运河研究发表平台缺失的问题。

报告人简介:王雪莹,女,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研究生。

报告题目:临清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对策

报告内容简介:在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的发达带动了临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临清地区留存了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该文通过分析临清运河文化遗产的现状,针对临清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对临清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基础上的传承发展,形成运河文化遗产发展与乡村振兴间的良性互动,巩固临清运河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临清运河文化历史名城的底蕴。

报告人简介:顾一琳,女,首都师范大学地信国际学院遥感科学及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

报告题目:京杭大运河临清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报告内容简介:通过研究2013-2020年大运河土地利用类型状况,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和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探究大运河申遗之后土地利用情况,并且可以同时验证政策对于地方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当地政府执行政策的能力。

报告人简介:高博,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报告题目:大运河文化传承、综合实习基地建设

报告内容简介: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自2018年面向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大运河区域地理实习,兼顾课程思政,挖掘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力争打造红色课堂,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

与会人员在现场踊跃提问,与专家、学者们交流。





闭幕式

闭幕式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主任宫辉力教授再次感谢报告嘉宾所做的精彩报告及与会嘉宾的到来;并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我们相约在2022年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研讨会。中国网议库创始人张宁锐发出倡议,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在以中国网为媒介,向更广泛的群体宣传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与利用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来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公众号)


编辑:田蕾
初审:余青  
审核:王增宁
>>协会最新通知
>>近期要闻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众号

——  关注产业精彩,了解协会动态  ——


微信号:dixinxiehui

Email:info@cagis.org.cn

官网:www.cagis.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