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药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党委宣传部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23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工作开始啦!为方便大家了解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即日起,我们将分期推文,介绍我校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概况、学科优势与特色,为您报名提供指引。


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广东药科大学始建于1958年,1977年开办药学本科专业,是华南地区最早从事现代药学教育的院校。药学学科是我校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核心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平台良好,是学校龙头学科。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本学科的药剂学、药物化学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6年药物分析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涵盖药学类主要本科专业和药学二级学科,已形成了完整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药学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临床药学重点学科。药学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为B,在全国104所参评高校中排名并列第21位。


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9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共计7575万元,其中纵向课题191项,经费5171万元,横向课题114项,经费2404万元;研究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56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78篇,其中SCI、EI收录205篇;研究生导师获授权专利105项。


学科方向

01

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药学一级学科设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医药经济学等9个学科方向。


导师队伍

02

本学科现有导师114人,其中教授60人,副教授53人;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5人,硕士学位10人。


本学科共有博导5人,珠江学者2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教育部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8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0人,广东省新药审评专家1人,广东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6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4人,广东省新药筛选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1人,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药学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药剂学学科带头人1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理事1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理事1人,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委员1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药技术分会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人,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八、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人,广东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人,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人、委员2人,广东省基本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2人、委员1人,多位老师担任Natural Product 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30多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03

1. 就业方向

(1)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研发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研发、销售、经营、药学服务等工作;

(2)在药物研究机构、医药院校从事医药科研、教学等工作;

(3)在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从事药品检验、监督管理、申报等工作;

(4)在医院药学部从事药学服务工作;

(5)进一步读博进修或出国进修。


2. 就业情况

本学科各专业与医药行业的生产实践衔接紧密,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供不应求。已毕业研究生352名,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在各种研究院所工作的有25人,考取公务员的有9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有37人,在医院工作的有56人,在大中院校工作的有25人。



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广东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6年),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学科(2018年),中西医结合基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9年)。2015年底获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现有多个优秀科研平台,满足专业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教育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拥有教育部糖脂代谢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脂代谢三级实验室”和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创新研究中心、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糖生物学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的代谢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国际合作基地及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合作共建的吴阶平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研究平台。


该学科依托单位广东药科大学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谢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单位等。学科创立岭南代谢病国际高峰论坛品牌学术会议,连续主办5届“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吸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香港、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到会交流,在促进基础医学研究转化、提升临床科研水平、增进国际合作方面获得了同行专家的广泛赞誉。此外,还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领域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


本学科近5年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0余项,总经费1亿多元。发表论文400余篇,三大索引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27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1项、何梁何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首届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医药界首位获奖者)等为代表的各级科技奖励10余项。


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9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共计7575万元,其中纵向课题191项,经费5171万元,横向课题114项,经费2404万元;研究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56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78篇,其中SCI、EI收录205篇;研究生导师获授权专利105项。


学科方向

01

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设有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方向,研究方向包括:①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②中西医结合肿瘤学;③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④中西医结合脑病学;⑤中西医结合药理学。


导师队伍

02

本学科现有固定人员58人,高级职称人员46名,博士以上学历人员39名,涵盖了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中药学、药学、化学、药理、药剂、分子生物学、健康管理等多个专业。导师队伍中有多名兼任全国多个一级学会会长、副会长职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名中医等,另有南粤百杰、珠江学者、国家级、省级 “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日本北海道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留学归国人员、中国科协九届全委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指委委员等多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


广东药科大学是广东省最早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为广东省培养预防医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2011年取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本学科近五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近千万元,科研论文50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教师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0余部;承担省级、校级教改课题5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60余篇,学生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获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改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奖2项,广东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4项;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5项。


本学科现有实验教学平台5个,占地总面积10000 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约2000 万元,具体分布如下: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国家投入经费100 万元。②广东省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 年,广东省投入经费45 万元。③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12 年,广东省投入经费30 万元。④广东省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广东省投入建设经费225 万元。⑤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 年,教育部投入经费40 万元。此外,“流行病学”、“卫生化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配有多媒体教室24 个,配有投影仪教室24 个,实验室及辅助用房6503平方米: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理化检验室、仿真实验室四大功能区。配备各类仪器设备908 件,共1000 多万元,9 间计算机机房,420 台计算机。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可直接利用。学术研讨室10 间。多功能会议室2 间。宿舍可直接利用校园网,可通过校园网进入互联网。仿真实验室1 间,精品课程网站2 个。


近年来,我院陆续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这些基地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类别齐全,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流的平台。

上述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开展学科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学科方向

0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公共卫生信息学、化妆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等7个招生学科方向。


导师队伍

02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37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15人、本科4人,有正高职称导师22人、副高职称导师15人。本学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历史传承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拥有高水平高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优秀教师团队。本学科学院现有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师德标兵,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三级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部级一级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部级二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03

1. 就业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就业面广,而且就业后接触的行业领域也较丰富。就业去向有:

(1)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2)报考国家、地方级的公务员等,如卫计委,药监局是作为医学生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选择;(3)大型综合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统计科;(4)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5)医疗教育,培训等单位,公司;(6)医疗保险公司等;(7)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8)考博士或出国留学深造。


2. 就业情况

近五年,本专业共有128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较高,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省、市、区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基础医学是我校重点学科,是我校最早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点之一。其中病原生物学方向2004年开始招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方向2006年开始招生,2010年基础医学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点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基础综合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人体科学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教学科研条件良好,可满足基础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近5年,承担科技部“新药创制专重大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近100项,获资助经费累计达2000多万元。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0篇。


学科方向

01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设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和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5个招生方向。


导师队伍

02

学位点现有导师42名,其中,正高20人,占51.2%;博士学位34人,占87.1%;45岁以下22人,占56.4%。二级教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导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培养工程教师18人,10位教师具有留学经历,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5名。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副理事长1人,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1人。导师与在校研究生比例约为1:1.88。教师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年龄层次合理。


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03

1. 就业方向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生物与药物公司。


2. 就业情况

迄今,共招收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生20余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学生有100多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业学生近20余人,还有部分学生在生物与药物研究相关公司从技术工作。



生物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生物工程广泛融合了生命科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是运用生命科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获得所需要的性状,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等的应用学科。覆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等学科方向。


广东药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广东省生物技术候选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制药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广东省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等科研与教学平台,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数十项。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超过4000多㎡,仪器设备较为齐全,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型和分选型流式细胞仪、基因表达分析系统、全自动发酵罐、大功率超声破碎仪、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AKTA层析仪、PF-2D目标蛋白快速分离系统、荧光定量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多台架的大型仪器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目标、学科方向及特色

01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的开拓思维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与动态,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学科方向及特色: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生物工程专业设有:(1)生物制药与材料工程、(2)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3)免疫治疗与细胞工程等三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针对生物工程研究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打造以新型抗体、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生物技术药物传输系统新材料及新型核酸类候选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以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改良技术及应用为主题的技术平台;以CAR-T、TCR-T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监测点阻断等新型免疫治疗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平台。


导师队伍

02

本学科现有导师39人,其中16位教授,23位副教授,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其中20%有国外留学及学习的经历。有“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校级培养对象11人。多人担任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等重要学术职务。已经形成了一支层次较高、总体素质优秀、开拓进取、富于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


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03

本专业就业方向较为广泛,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在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研发企业或研究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相关行业的研发、生产和质控等方面的技术以及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本学科各专业与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行业的研发及生产实践衔接紧密,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供不应求。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广东药科大学始建于1958年,1977年开办药学本科专业,是华南地区最早从事现代药学教育的院校。药学学科是我校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核心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平台良好,是学校龙头学科。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本学科的药剂学、药物化学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6年药物分析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涵盖药学类主要本科专业和药学二级学科,已形成了完整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药学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临床药学重点学科。药学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为B,在全国104所参评高校中排名并列第21位。2014年获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9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共计7575万元,其中纵向课题191项,经费5171万元,横向课题114项,经费2404万元;研究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56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78篇,其中SCI、EI收录205篇;研究生导师获授权专利105项。


专业方向

01

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了制药工程与技术、药物研发与转化、药品检验与分析、临床药学与应用、药品流通与管理五个方向。


导师队伍

02

本学位点现有导师9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48人;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0人,硕士学位10人。


本学位点共有博导4人,珠江学者1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教育部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8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0人,广东省新药审评专家1人,广东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6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4人,广东省新药筛选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1人,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药学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药剂学学科带头人1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理事1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理事1人,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委员1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药技术分会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人,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八、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人,广东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人,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人、委员2人,广东省基本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2人、委员1人,多位老师担任Natural Product 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30多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03

1. 就业方向

(1)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研发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研发、销售、经营、药学服务等工作;

(2)在药物研究机构、医药院校从事医药科研、教学等工作;

(3)在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从事药品检验、监督管理、申报等工作;

(4)在医院药学部从事药学服务工作;

(5)进一步读博进修或出国进修。


2. 就业情况

已毕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78人,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在各种研究院所工作的有6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有5人,在医院工作的有11人,在医药相关的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共有51人,在高校工作或考取公务员的有3人。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广东药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始建于40年代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成为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临床医学系,1980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2006年获得内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与附属第一医院一体化,实行医院、临床医学院一体化管理。2015年获得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017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经过60多年的传承和建设发展,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2个,省级“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1个,其他重点专科8个。我院同时本院也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机构、国家级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本学科进入ESI前1%。


临床医学学科依托于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2014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认证,并且是广东省临床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且建有65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1300万元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内设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等;具有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两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单位。


学科方向

01

本学科开设的招生专业有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等。


1、内科学

现拥有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风湿骨内科等专科。其中:心血管内科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重点专科及我院重点专科,围绕专科发展方向,目前可开展的专科技术包括:经股动脉、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床旁漂浮导管检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房颤、室早等多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球囊扩张,颈、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及下肢动脉的介入治疗等。消化内科是我院重点专科,临床上大量开展了内镜下的各种无痛检查与微创手术,例如胃镜下经皮胃造瘘与胃空肠造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综合诊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经DSA、B超、CT协助下的各种介入诊疗;慢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胃肠肿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重症胰腺炎三个方面。呼吸内科针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膜疾病、肺部恶性肿瘤等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呼吸衰竭和重症肺炎的抢救以及复杂的发热性疾病的诊治更有独到经验;近年来更是成功开展了多项高新技术项目,尤其是经纤维支气管镜的多种复杂、疑难的操作,包括纤维支气管镜下气道内肿物消融术、气管内支架置入术、CT导向下纵隔淋巴结穿刺术等。血液内科在个体化的诊疗在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MDS、老年血液病及各类贫血和出凝血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难治复发淋巴瘤、老年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内分泌科是本地较早开展早期糖尿病强化治疗及综合治疗的医院之一,而且开展糖尿病教育工作接近20年,在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尤其是伴有多脏器严重合并症的重症病人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在甲亢、甲亢合并妊娠及伴有严重甲亢并发症的治疗上达省内先进水平。在一些少见,罕见的內分泌腺疾病上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神经病学

神经内科是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开展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以及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如急性脑血管病、慢性脑供血不足、中风恢复期、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癫痫、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脑膜脑炎、头痛、头晕、失眠、痴呆、脊髓病变、肌肉疾病等;科室拥有齐全的专科诊疗相关设备,如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脑功能监护仪、视频脑电(含睡眠系统)检测仪以及床边康复治疗设备,如脑血管治疗仪、肌痉挛治疗仪、吞咽治疗仪等。科研方向主要为神经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运动障碍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和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3、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医学影像科配有德国Siemens数字胃肠机1台,美国GE双螺旋CT机1台,荷兰Philips全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0T MR、1.5T双梯MR、多功能数字900万像素平板摄影(DR)各1台,德国Agfa 2000万像素计算机摄影(CR)1台,日本Toshiba多功能X光机1台,美国Kodak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1套。出常规放射检查外,科室开展的新技术项目主要有:不孕不育症的介入治疗、良恶性肿瘤的栓塞化疗、血栓灌注溶栓术、主动脉夹层大支架腔内隔绝术、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腔道狭窄的扩张成形术、囊肿的硬化治疗、脓肿的造瘘与引流、药盒导管系统皮下埋植术、CT穿刺活检与注药治疗等。


核医学科现有Elscint的SPECT机、甲状腺功能测定仪、放射免疫仪、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分析仪和锶(90)-钇(90)前列腺增生治疗仪等设备。主要开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共40余项、甲状腺功能测定、SPECT等检查和核素敷贴治疗皮肤病(浅表毛细血管瘤、疤痕疙瘩)、肿瘤骨转移治疗、131碘治疗甲亢、云克治疗浸润性突眼、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治疗前列腺肥大等核素治疗工作。


4、临床检验诊断学

检验科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凝血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数十台先进仪器设备,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研究生课题等提供研究平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了分子检测技术如HBV-DNA、TB-DNA、EB-DNA、HPV-DNA、HCV-RNA检测,感染指标新项目如IL-6、PCT、超敏CRP以及过敏原、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另外,本科室还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教学点、临床检验医师培训基地及认证的HIV初筛实验室,在参加卫生部和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中,连续多年被评为合格/优秀实验室,科室的管理水平、业务技术、质量保证和人材培养都处在广东检验界的先进行列。


5、外科学

现拥有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乳腺科、整形美容科等8个专科。其中:普外科拥有先进的进口电子腹腔镜、纤维胆道镜、液电碎石仪等先进技术设备,并有超声诊断、CT、MRI、介入放射、HIFU刀等支持设备,能够开展各种肝、胆、胰、脾外科手术,包括各种肝癌的肝叶切除术、巨大肝癌联合脏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脾切除、胆道镜手术等内镜手术,在复杂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神经外科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广东省最早开展神经外科专业的科室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科室。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开展一系列复杂手术如颅底及深部脑肿瘤切除、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并脊柱内固定、复杂的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修复、神经内镜技术、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脑立体定向技术等;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面,开展的微创钻扎及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损伤小,康复快,疗效甚佳。骨科从五十年代医院建院开始设立骨科专科病房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是医、教、研结合为一体的科室,是广东省唯一“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治疗与研究基地”,“骨质疏松病人教育广东分会”,“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骨质疏松诊疗协作基地”,在关节置换手术、脊柱手术、高龄患者骨折治疗、显微外科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心胸外科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89年开始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尤其在复杂先心病和重症瓣膜外科手术有较好的成绩,近两年顺利完成体外循环下同期“主动脉缩窄成形术”,“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置换术”,“冠脉搭桥+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法洛氏四联症矫治术+主动脉置换+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等复杂联合心脏手术;普胸外科方面根据肺癌、食道癌的临床分期,开展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术后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为肺癌、食道癌患者提供从诊断到治疗全程一站式服务。泌尿外科熟练开展腔内微创手术治疗肾、输尿管、膀胱各类巨大铸型复杂结石、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肿瘤等,开展微造瘘肾镜肾巨大铸型结石碎石取石术,及腹腔镜下全膀胱全切术、肾脏肿瘤、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前列腺切除等,二十余年前就成功开展了肾移植手术,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6、妇产科学

妇产科是医、教结合为一体的科室,配有电视腹腔镜、宫腔镜、B超、胎儿中央监护系统、远程胎儿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微波理疗仪、电子阴道镜等先进仪器。妇科方面:积极开展妇科4级腹腔镜手术,近年已完成近百例腹腔镜4级手术,如大于孕3个月的全宫切除术,复杂的粘连手术,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镜下妇科恶性肿瘤分期手术。广泛深入的开展了妇科内窥镜和微创手术;宫颈病变的规范化治疗,首先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BS报告系统和HPV的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开展宫颈病变诊断的“三阶梯”模式;进行LEEP及宫颈锥切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产科方面:开展了COOK CRB(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技术,避免了以往的药物促进宫颈成熟引产可能发生子宫收缩过强、羊水栓塞等不良并发症,更安全更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7、眼科学

眼科拥有独立的眼科百级层流手术室,有国际先进的检查和治疗器设备如美国AMO公司White Star冷超乳仪、美国Alcon公司Infiniti超乳仪、美国Storz高速玻璃体切割机、德国蔡司激光机、法国BVI眼内外激光治疗系统、法国光太YAG激光机、德国Muller手术显微镜、Leica手术显微镜、Topcon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仪、德国蔡司公司Iol Master、眼科专业A/B超、Topcon-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Topcon非接触眼压计、视野检测仪、角膜曲率计、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眼电生理检查仪、眼前节照相机系统、同视机、综合验光仪等眼科精密仪器。眼科是国内较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单位之一;同时开展了羊膜移植术、角膜移植术、抗青光眼手术、斜视矫正术、眼部肿瘤切除术及眼部开眶术、弱视治疗、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激光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和激光治疗眼前节疾病等诊疗技术;近年开展了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等新技术。


8、肿瘤学

肿瘤科是医院重点学科,包括化疗病区、放疗病区、直加室、伽马刀室四个独立核算的专业部门;科室设备齐全,包括医科达电子直线加速器、全身伽玛射线肿瘤治疗机、模拟定位机、后装机、热疗机、粒子植入系统、Precise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ADAC公司Pinnacle调强放疗计划系统、IBA调强验证系统、电离室矩阵、三维水箱、剂量仪、人体体模、全自动切割机、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肿瘤冷循环微波消融机、内生场全身肿瘤热疗机等先进肿瘤设备;开展了除外科手术以外几乎所有的治疗项目,尤其开展了卫生部规定的与肿瘤治疗有关的第三类医疗技术中的3项,包括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消融、肿瘤热疗。肿瘤科团队作为重要的肿瘤专科力量在省内肿瘤治疗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广东省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副主委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副主委单位、广州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并在一个细分专业任主任委员、7个细分专业任常务委员。


9、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康复医学科是广东省最早建立并设置有病房的康复医学专科之一,配备运动训练、作业治疗、理疗,语言认知训练、吞咽障碍治疗室,同时还设有康复矫形器制作室及专门开展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的传统医学治疗室。主要开展脑中风、脑外伤及脊髓病变或其它各种病因所致的肢体瘫痪、平衡功能障碍,语言、吞咽功能障碍及包括植物人在内的意识障碍等的康复治疗;骨关节病、骨科术后及各类软组织损伤后的关节、腰、颈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功能恢复;各种疾病或老年性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认知功能减退的康复训练等,近年来新开展的人工手法与吞咽治疗仪相结合的吞咽障碍治疗,B超引导下的肌痉挛肉毒素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导师队伍

02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导师52人,其中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地市级以上人才共21人次。



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生物与医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相关领域方向范围大、口径宽、覆盖面广,和多个工程技术类别或领域交叉融合。生物与医药产业具有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产业相关工程技术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方向层出不穷,其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朝阳产业。生物与医药类相关领域的发展必将对人类与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原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的领域对应调整为生物与医药(0860)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属于工程类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生物技术、医药、食品、发酵、精细化学品相关行业,主要培养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学科方向

01

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色,我校生物与医药专业主要领域有:制药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是化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一门工程技术类学科。以培养具有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1.培养目标

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本领域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从事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的研制、开发、生产等工作能力的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导师队伍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科研能力强的学术梯队。现有教师80人,其中硕导61人,博导1人,正教授27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67人,具有海外经历16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优青1人,“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省级1人、校级2人。

近五年科研项目总计262项,经费6000万,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1项,1200万,省部级科研项目87项,2000万,横向项目182项,4000万。出版专著62部,发表学术论文762篇。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成果转化或应用10项,专利转让合同金额600万。


3.就业方向及情况

毕业生可到制药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和营销企业、、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营销、检验监督和研发等相关工作。也可报考生物技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生物技术与工程

本领域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运用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原料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获得所需要的性状,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等的应用学科。覆盖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方向。


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广东省生物技术候选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制药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广东省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等科研与教学平台,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数十项。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超过4000多平方,仪器设备较为齐全,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型和分选型流式细胞仪、基因表达分析系统、全自动发酵罐、大功率超声破碎仪、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AKTA层析仪、PF-2D目标蛋白快速分离系统、荧光定量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多台大型仪器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1.培养目标及研究特色

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的开拓思维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与动态,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本领域针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打造以新型抗体、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生物技术药物传输系统新材料及新型核酸类候选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以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改良技术及应用为主题的技术平台;以CAR-T、TCR-T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监测点阻断等新型免疫治疗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平台。


2.导师队伍

现有导师39人,其中16位教授,23位副教授,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其中20%有国外留学及学习的经历。有“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校级培养对象11人。多人担任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等重要学术职务。已经形成了一支层次较高、总体素质优秀、开拓进取、富于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


3.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就业方向较为广泛,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研发企业或研究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相关行业的研发、生产和质控等方面的技术以及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本学科各专业与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及生产实践衔接紧密,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供不应求。


食品工程

本领域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食品原材料及食品的加工理论与工程化技术,食品加工、贮藏与流通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变化及其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属性影响的理论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理论和实践,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新食品研发理论与技术等。培养在食品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培养目标

本领域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具有坚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全面的专业素养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食品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导师队伍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科研能力强的学术梯队。现有教师20人,其中硕导6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具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4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人。

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9项,厅局级项目16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4项,共获得科研经费近1000多万元。出版专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9篇(JCR一区8篇,二区12篇),EI收录论文8篇。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3等奖1项、市级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2项成果分别通过了省、市科技成果鉴定。


3.就业方向及情况

毕业生可到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原料及食品生产和营销企业、食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食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工程管理、营销、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监督等相关工作。也可报考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博士研究生。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中药学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中药学专业为广东省优势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获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到目前为止,共招收研究生575人,2019年获得硕士学位101人,在读约240余人。


本学科点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室、广东高校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中药学专业(广东药科大学-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中药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中药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药分析专论课程为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


本学科点拥有占地13000平方米的主体教学科研大楼,有学校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康美药业;广东药科大学现代中药工程研究院”;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学部共建有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建有分子生药学、分子药理学、中药组织培养学、中药制剂检测、中药化学分析等6个研究平台。实验相关用房总建筑面积24608平方米(含中山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多万元,分布在大学城和中山校区;已建立了近100余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3个省级研究生示范基地,15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家产学研基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条件。


本学科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部产学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多层次课题。其中 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6项,厅局级项目28项,各类横向课题89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8项,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5项;省部级科研获奖数26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510人次,获奖教材4部,并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主编单位;发表论文1200篇,其中SCI收录约40余篇。


我校与海南康芝药业有限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医药企业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研究生。


招生方向

01

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


1. 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中药剂型和制剂处方的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中药炮制工艺、饮片GMP生产及饮片标准化。


2. 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中药在生产、流通、应用等的质量控制及其方法与技术,并制定规范化质量标准。


3.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技术与方法,并开展相关活性物质成药性研究。


4. 中药药效评价与应用研究:主要进行中药实验用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研究、药效与毒性的评价。


5. 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主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品质评价及其在日用品、保健品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


6. 中药炮制原理与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主要通过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研究,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导师队伍

02

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31人,教授63人,副教授(或副高职称)68人;博士学位94人,占72 %;45岁以下52人,占40%,博士生导师6人。兼职导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长江学者及杰青7人。有校外合作导师127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16人,基地合作导师与校内导师比例约为1:1。本学科点大部分老师为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的专家,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药品管理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品开发与培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筛选与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中医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药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制剂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1人。另有各专业委员会委员31人。另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及校级教学名师多人。


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03

1.就业方向

医药院校、医院、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检验机构、中药研发单位、药品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医药贸易部门等,并输送攻读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人才。


2.就业情况

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因有企业实践学习经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素质,高技能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整体就业率达到98.2%,近五年毕业生中约50余人考取博士,其中20余人考取公务员,40余人到高校工作,60余人到医院工作,50余人到中药相关企业工作。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广东药科大学是广东省最早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201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取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实验教学平台5个,占地总面积10000 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约2000 万元,具体分布如下: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国家投入经费100 万元。②广东省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 年,广东省投入经费45 万元。③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12 年,广东省投入经费30 万元。④广东省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广东省投入建设经费225 万元。⑤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 年,教育部投入经费40 万元。此外,“流行病学”、“卫生化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配有多媒体教室24 个,配有投影仪教室24 个,实验室及辅助用房6503平方米: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理化检验室、仿真实验室四大功能区。配备各类仪器设备908 件,共1000 多万元,为本学科师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学科近五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近千万元,科研论文50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我院已与7 家公共卫生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深圳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佛山顺德人民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20 多名,探索出一条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能够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已与我院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硕士研究生。


招生方向

01

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疾病预防控制等3个研究方,如下:


1. 职业病防治:评估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研究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2. 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学指标,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等。


3. 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系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知识,对传染病和慢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和评价。


导师队伍

02

本学科目前有校内导师37人,其中正高职称导师22人、副高职称导师15人;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5人;其中博导1人。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本学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历史传承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拥有高水平高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优秀教师团队。本学科学院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师德标兵,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三级学会主任委员,省部级一级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部级二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就业方向

03

随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不断增多,我国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为:1.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2. 大型综合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统计科。3. 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4.国家公务员,地方级的公务员等。如卫计委,药监局,是作为医学生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选择。5.医疗教育,培训等单位,公司。6.医疗保险公司等。


本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较高,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省、市、区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广东药科大学于1985年开办护理专修科,是广东省最早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高校之一,2005年招收全日制护理本科学生,2014年取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是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获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我校护理学科在传承广东药科大学“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紧随国内外护理学科和医学、药学等的发展趋势,依托学校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附属医院的办学优势,与学校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重点学科紧密结合和交叉,积极开展药物护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领域的研究,着力发展医、护、药相结合,重点体现药物护理的新兴学科。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的学科发展理念,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高层次护理人才,促进广东省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广东药科大学国家级临床试验基地、广东药科大学护理智慧工程中心、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以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持,为学位点搭建了良好的实验和实践平台。


学位点拥有一支高层次、高素质、可发展的人才队伍。目前我院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博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1人。教授2人,副教授13人。目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校级培养对象 6 人。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01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护理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决策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


培养方向:学位点以社会健康和护理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学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等学科优势、结合导师队伍研究方向和基础设置了慢性病护理、母婴护理、重症监护等专业学位培养方向。


办学条件、特色和水平

02

现有导师26人(校内21人,校外5人),毕业于“985”、“211”高校导师18人;合作导师43人。学院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近5年获得中央财政和广东省教育厅专项教育经费380万,现有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1家和护理实践教学基地26个,为护理研究生专业实践和完成学位论文提供所需的师资、场地和设施保障。


学位点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依托广东药科大学优势,开展药物护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的研究。近三年来主持省级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3项,总经费1145.31万元,人均科研经费约54万元;发表SCI论文3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7篇。


国际交流合作情况

03

学位点基于“护理研究与循证护理”课程平台,邀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护理学院专家教授为研究生做精彩学术报告;同时利用学校学术活动大平台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知名临床专家和院士的专题报告和讲座。2016 年至2018 年学校共计举行大型学术活动 109 场次。2015年至2018年,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共计47人次,其中,26人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了论文交流报告。其中一篇入选“2017年欧洲伤口管理委员会年会”论文壁报交流并进行口头汇报,一篇入选2019年“第一届考克兰香港研讨会”壁报展示,一篇获得“2016年第七届中外护理学生交流”优秀论文奖。


毕业生就业

04

2015年至今已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85人,目前已有两届共45名毕业生。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大医院相应的专科或科室,从事母婴护理、慢性病护理和重症监护等领域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或护理管理等岗位工作,或继续博士教育。




  荐  阅  读






















不负初心 铸梦军营丨广药大十六学子光荣入伍

学深悟透 真信笃行|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

守初心 担使命 共奋进|广药大召开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

超燃!广药大学子深情告白伟大祖国:生日快乐! 

【重磅】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周宏灏院士受聘为广药大附一院双聘院士


编辑:吕晓君

责任编辑:倪慧玲、汪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