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 《德语人文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及其摘要

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
2024-09-04


《德语人文研究》2023年第1期

主  编:王炳钧 贾文键 

副主编:钱敏汝 韩瑞祥 王建斌 任卫东

邮发代号:2-449


01

本期目录


02

本期摘要

文学思索

德国女性文学的创伤书写与叙事疗愈

徐林峰 张 帆

内容提要:创伤书写是现当代德国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基于特定社会背景或历史事件的创伤书写呈现了德国女性特有的文化记忆与政治宣称,而结构性创伤的文学表征则体现历史骨架之外的人类群体性生存状态。本文结合创伤理论对德国女性的创伤书写与叙事疗愈展开分析,从创伤书写的文化与政治语境、结构性创伤表征与疗愈途径等层面接橥德国女性创伤叙事全景,探寻德国女性文学研究新路径。

关键词:德国女性文学、创伤书写、文化记忆、叙事疗愈



凝视视角下的权力关系超越——论安妮·韦伯小说《安妮特,一部女英雄史诗》

田思悦

内容提要:德国女作家安妮·韦伯凭其2020年出版的小说《安妮特,一部女英雄史诗》获得了当年度的德国图书奖。通过小说中多个有关“凝视”的场景,作家探讨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小说女主人公安妮特以“人性”为出发点,通过模糊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边界,试图超越凝视场景所折射出的不平等权力关系。

关键词:安妮·韦伯、凝视、权力平等、自我与他者


作为恶的杂糅体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析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

张雅丹

内容提要: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后现代小说《香水》刻画了一个执念于将少女体香通过技术转化为香水的形式进行储存并占有的艺术家形象。本文以小说主人公及其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借助布鲁诺·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杂糅体概念以及乔治·巴塔耶的色情理论,运用拟客体或拟主体生成过程的研究方法,分析小说对主人公格雷诺耶及其艺术品香水生成为恶的杂糅体的演绎,探讨“内折”以及“传译”过程的艺术呈现方式及其对于打破传统世俗社会所建立起的评判价值体系的意义。

关键词:香水、艺术家、杂糅体、恶



软体动物的躯壳——论穆齐尔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无定形性”

张舶航

内容提要: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在其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借由主人公乌尔里希选择与修葺私人住宅的过程,对“无定形性”这一概念所折叠的多重内涵进行了文学化的展示:乌尔里希居住的这所风格杂糅的小宫殿不仅仅象征着世纪转折时期奥匈帝国社会生活诸多方面新旧交织的状态,也是对于加速的现代生活之中碎片化经验结构的再现;同时,这所“无定形”的小宫殿也成了穆齐尔现代性批判的切口,呈现了现代人在诸多话语的规训之中、在社会环境的塑造之下失去独立内在性的状态。

关键词:罗伯特·穆齐尔、住宅、无定形性、公共性


文化学关键词

文化学关键词:灾难

周濛濛

内容提要:灾难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只有对人类社会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事件才能称为灾难,这一概念反映出社会的脆弱性。灾难强行闯入日常生活的程式中,以至于人们必须考虑到它的存在,它属于人类状况(conditio humana)的重要组成部分。灾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制造出断裂,人们对灾难的叙述使它成为人类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关于灾难的想象和认知只有在概念史的梳理中才能获得清晰的轮廓。因此,本文聚焦于灾难概念史梳理,着力展现灾难语义和灾难观的变迁历史,同时简要勾勒出德语文学中灾难书写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灾难、天意观、自然灾难、革命



语言研究

论异化与归化策略在典籍引文回译中的实际效果——以布莱希特戏剧《四川好人》的中译本为例

莫光华 王筱菂

内容提要:一般而言,异化翻译策略会保留原文的异质性,亦即保持译入语读者与原作的距离感;而归化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它凭借通顺的译文使读者以为自己阅读的本来就是原作。可是,当这两种翻译策略用于中国典籍引文回译这一特殊情境时,它们的作用则可能发生偏离。通过分析德国作家布莱希特的戏剧《四川好人》中典籍引文的回译,我们发现,异化与归化的实际效果与其传统意义上被定义的作用并不完全相符,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作用甚至发生了对调。

关键词:异化、归化、典籍引文、回译、《四川好人》



文化认知视阈下德语看图写作语篇研究

陈  嵘

内容提要:语言既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也是认知活动的产物。语言、文化、认知三者关系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也 是语言研究从“知其然”转向“知其所以然”的必由路径。认知语法理论基于人类的视觉认知体验,为观察研究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 提供了一个适切“窗口”。本文通过邀请德国大学生参与看图写作实验,收集德语语篇,建立语料库,从“选取”“聚焦”“突显”“视 角”四个识解维度实证分析德语看图写作所呈现的认知方式,发现德语受试在图画观察理解与语篇概念处理方面表现出语义详细度较高, 聚焦图画前景区域,主要焦点集中,采用并置时间视角、离心型空间视角和运用主观识解等特点,并尝试从写作教学、语言本体结构、民族文化等方面予以阐释。

关键词:德语看图写作、认知语法、识解



范畴化视角下李清照词作文化负载词德译情况浅析——以《宋词选:汉德对照》为例

汪俊臣

内容提要: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直是中国古诗词外译工作中的重、难点。本文尝试运用词汇范畴理论,以《宋词选:汉德对照》中收录的李清照词作为对象,根据已有分析这一策略在宋词德译过程中可起到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翻译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可采取不同的策略运用上位范畴的抽象笼统化、下位范畴的具象化、同等范畴的直译与替代等手段,使译本最完整且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与韵味。

关键词:宋词、翻译、文化负载词、词汇范畴理论



文化阐释

“观看欲望”的情感

林晓萍

内容提要:作为情感的“观看欲望”本身极具矛盾性:它既是一种社会性参与行为,意味着主体对他者的兴趣;也可以是越界的窥视,同时伴有无法避免的耻感。早在数字媒体社会到来之前,主流的视觉媒介如戏剧、电影和电视之中就已经形成了饱受批判的病态畸形的、“欲望”式观看行为。本文拟从观看欲望的行为——旁观入手,重构其媒介条件,讨论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作为情感的“旁观”在“感性分配”意义上的可能性。

关键词:观看欲望、观看、感性分配、情感


教学探讨

基于慕课的外语专业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以“德语语言学导论”为例

齐冬冬 高 磊

内容提要:慕课给当今的外语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如何使用慕课改善教学效果,怎样实现慕课和面授课堂的融合,学生对慕课+面授课的混合式课堂持怎样的态度,这些都是广大外语教师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德语专业高年级学习阶段的专业课“德语语言学导论”为例,探讨慕课+面授课混合课堂的运行机制,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学生中调研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和心得,以期为新形势下外语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慕课、外语专业课、混合教学


人文纵横

感性与神性在仪式舞蹈中合一——霍夫曼斯塔尔评圣·丹妮斯的舞蹈艺术

刘永强

内容提要: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霍夫曼斯塔尔的评论文章《无与伦比的舞者》(1906)。该文是霍夫曼斯塔尔在观看圣·丹妮斯的舞剧《拉达》演出后创作而成。它一方面包含诗人对舞者极富异域风情的仪式舞蹈的评价,另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对舞蹈这一艺术种类的、系统性的美学思考。本文首先勾勒诗人与舞者相遇的历史与文化语境,然后聚焦于评论文本,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呈现女性舞者圣·丹妮斯对霍夫曼斯塔尔及其舞蹈美学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露丝·圣·丹妮斯、《拉达》、《无与伦比的舞者》、仪式舞蹈、姿势



1918—1933魏玛德国反体制政党主流化的政治因素分析

赵 伟

内容提要:在魏玛共和国反体制政党的主流化过程中,魏玛体制的合法性危机与议会失灵成为主要的两个助推因素,在这其中体制的合法性危机作为一种根源性的因素,为反体制政党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得以滋生的环境。同时,在面对国内的反体制势力时,体制本身应当提供有效的向心力来规制这种分裂,然而,魏玛议会的失灵造成了这种规制能力的缺失,并且由此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分裂激励,随着共和国的每况愈下的境况,以及持续长久的体制失灵,选民逐渐从体制中撤回自己的信任,将票投给那些反体制政党,最终造成了反体制政党的主流化。

关键词:魏玛共和国、合法性危机、反体制政党



在线阅读及其下载


在学术期刊官网,查看本刊

https://www.bfsujournals.com/c/2019-07-18/486522.shtml


在知网,查看本刊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DYXX/detail


订购信息


天猫旗舰店

单期购买。通过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购买当期以及过刊。

往期精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购买链接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官网:https://www.bfsujournals.com/

欢迎分享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外学术期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