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最苏式的几碗面

老城老砖 老城七十年代 2022-12-06

         早上头起来吃一碗面是老苏州苏式生活的规定动作之一,到底哪几碗面是老苏州觉得最江南的面呢?让老城老砖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一碗面应该是江南阳春面,苏州有,上海有,无锡常州都有这碗让老人难忘的阳春面,早上起来高到体面吃股息的落魄旧朝资本家遗老,低到郊区进城卖完自家地头里蔬菜的农民,他们会同时出现在苏州大大小小的面馆里吃阳春面,最令他们难忘的是那阳春面里的汤水,当时很多面馆是用骨头熬出来的,还经常有人拿着锅子来卖一碗阳春面带回家一家人分着吃,具体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

       第二碗面是观前街朱鸿兴面馆,这家百年老店就是著名作家陆文夫笔下《美食家》主角每天早上必定赶过去要吃得头汤面,该店面的特点是蛮鲜咯,丝丝甜咯,老店是在人民路的,现在搬到宫巷,太监弄路口,新店二楼也能用餐,外地客人上海人去的最多。

        第三碗面是苏州昆山的奥灶面,面特点是浇头好,爆鱼面一律用青鱼,鸭用昆山大麻鸭老汤烹煮,口感肥而不腻,该店在亭林公园南侧,也算百年老店,最近二十年苏州胥城大厦酒店也推出红白二汤的奥灶面,老苏州相约去那里吃面的也很多。

         第四碗面是苏州同得兴面馆,第一家开在怡园边上,获得成功后又在南园宾馆马路对面开了第二家,第二家装修得有点古色古香,最特别的是它有一间包厢是骑跨在小河上的,窗外能看到小桥流水,店里的招牌面是枫镇大肉面,可以说白糟粒粒,面汤鲜滑,焖肉皮入口即化,味道令人难忘,同得兴可以称得上苏式面的革新成功者。

          第五碗面是苏州姑苏桥面馆,在人民路北寺塔南面150米,门口有云片太湖石和石凳子,走进店里装修风格有园林的味道,桌椅有明代家具的风格,二楼也有堂吃和包厢,装修风格有艺术气息,面品种有三虾面等等,味道如何你只要看门口每天排队等吃面的人群就知道了,老城感觉是苏州面店独一份,而且老少皆宜,不信你可以自己去姑苏桥体验。

           (附苏州园林欣赏)

       苏州姑苏区拙政园远香堂西南侧,有一个为了发挥水景优势,明代造园家创造了我国私家园林很罕见的别院水庭景色,那就是小沧浪水院,从倚玉轩南游廊向西,可以见到一青瓦朱栏廊桥跨水而去,桥身微微拱形,清风徐来,桥身映水倒影随波晃动,好似一道彩虹飞越池面,故取名小飞虹。
      小飞虹向南分隔了一个独立水中别院,向北宽广延伸形成烟波水面,又与香洲和荷风 四面亭互为对景,是苏州名园中的经典中的经典。

        拙政园过中部去西部,第一个亭子是宜两亭,过亭便可到三十六鸳鸯馆,这是西部园子最主要的厅堂,说是鸳鸯厅,有二层含义,一,是一个屋顶下南北分成两部分,中间用隔扇雕花进行分隔,一边顶部用园材做梁架,一边用方材做梁架,一边是男主人和男宾喝茶之处,一边是女主人和来宾女眷会晤的地方。第二层含义,历史上园主曾经在厅前北部水面养过三十六只鸳鸯,现在也有二十多只鸳鸯无忧无虑的在水面上悠闲生活。
      这座鸳鸯厅南馆宜冬居,前有小院,种植多株山茶花,所以又称十八曼陀罗馆(后来补种的),北馆临水池宜夏居,可依窗看荷花,看鸳鸯戏水,透过晚清进口的蓝玻璃能看到近似雪景的山坡。

       这座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四个角有四个耳室,可以挡风,可以坐佣人等主人使唤上菜,可以坐琴师弹琴,可以让演员换剧装,如此周到的考虑园林中生活起居方便,这是一个苏州古代建筑的杰出孤例。
      苏州八十年代后期重修盘门三景景区时把这个经典复制到了吴宫喜来登的后花园,扩大了好几倍。

(有苏州老年相关问题添加作者微信讨论解决方案18601173850)

(原创)从四维角度看苏州

未来三十年用吴文化提高苏州软实力

老城的网友谈苏州最经典一碗面

(原创)评弹大书最后的名角扬子江和惠中秋

原创)苏州五十年前的寄卖商店

(原创)儿子用鞋盒装教授父亲骨灰事件反转

(原创)追思江南一代高僧明学

(原创)四十年来奇怪的男女恋爱变迁史

(原创)风雨相王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