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点击上方“深大社科学报”可订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ChatGPT的政治社会动能、风险及防范

张夏恒1,2

(1.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2.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22)

摘 要:ChatGPT作为一款基于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人机对话应用程序,其广泛运用将对政治社会带来诸多影响。ChatGPT具备较强的政治社会动能,其对多个社会领域、应用场景的嵌入将使得政治社会面临机遇与风险兼具态势、出现技术的不断演化迭代、迎来更多类人化的替代物、遭遇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同时,ChatGPT也会引发政治社会风险:政治风险方面,ChatGPT使用过程中的数据流动会冲击国家主权独立性,数字技术霸权可能威胁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可能面临渗透风险;社会风险方面,就业结构、社会传播、伦理道德、人口安全等领域都可能因为ChatGPT而产生新的风险。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秉持鼓励发展、保障安全、技术规制、协同监管的原则对其加以防范。具体而言,应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加快构建ChatGPT发展的安全生态;坚持积极引导与有效治理并进,加快推进ChatGPT协同监管体系;坚持技术规制与立法保护并举,加快净化ChatGPT风险防范环境。

关键词:ChatGPT;政治社会动能;政治社会风险;总体国家安全观;人工智能;协同监管;防范原则

作者简介:张夏恒,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家级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新兴产业及技术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的变迁历程、

演进逻辑及价值指向

叶路扬,傅鹤鸣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作为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成就的高度凝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赓续探索、成功走出的一条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局部探索、初步创建、发展完善、持续推进和系统深化5个阶段,其内在演进逻辑体现为国家治理理念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变迁、民众地位由臣民向人民变迁、社会治理方式由人治导向向法治导向变迁和公共管理活动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变迁。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逻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对西方资本逻辑、两极分化现象、物质主义、“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和霸权主义的历史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及巩固现代化领域的中国话语权和创造并拓展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新境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指向。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叶路扬,法学博士,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科技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傅鹤鸣(通讯作者),哲学博士,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佛教中国化的

一个侧影

杨吉华1,2

(1.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上海  200433)

摘 要: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形象从儒佛冲突的调和、佛道精神的沟通和佛教自身的变革3个层面呈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可能性逻辑,其入世修行、逍遥应世、道德自救等行为方式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处世心态、人格理想模式追求、人生境界追求和艺术创作等产生积极影响。以“在家修行”和“在欲行禅”方式而获得精神解脱的维摩居士,通过自身道德行为规范,将佛教的他力救赎与自力救赎有机地融入社会规范中,从根本上消除出家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对立,实现了自我人生境界“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相互衔接,既较好地调适了儒佛之间的道德伦理冲突,又在与道家追求逍遥自由的最高精神沟通中,破除世俗社会对佛教“出世”概念的狭义化理解,突出彰显中国化佛教既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意义、又充分关注现实人生解脱之道的特点。由此,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开启了一条心出世而身入世的新人生模式,并为他们将相对抽象的佛禅义理上升为对自我人生实践的内在超越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维摩居士;士大夫化;佛教中国化;居士佛教;佛儒冲突;佛道精神;道德自救

作者简介:杨吉华,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唐宋词、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早期刻经、写经的文本流变及其

语言文字学价值

刘   征1,郑振峰2

(1.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摘 要:我国刻经活动始于北朝时期,主要集中在邺都近畿,至隋唐时期敦煌写经、房山石经大量涌现。对比早期刻经、写经与刻版大藏经《大正藏》可见,早期刻经、写经呈现语句简单、用词朴素、借字繁多的基本样貌,北朝邺都近畿刻经更是展现出使用古字的特点。佛经在后世发展中呈现以增加、改换字词为主的语言演变,所改换的字词多以近义词为主,少有增减语句、省减字词的现象,偶见错漏之处;同时音译词的差异佐证了中古语音的变化;在经文传抄演变中多将借字改为本字,部分借字保持原貌显示了佛经抄写的相承性。对早期刻经与各版本《大正藏》差异及相合情况的量化分析进一步表明,《大正藏》通行本与早期刻经的不同之处多能在其他版本《大正藏》中得到体现。总之,早期刻经、写经二者多相吻合,推进了对佛经翻译原貌的揭示;早期刻经、写经能够补正传世佛经,两者互相印证,是对“二重证据法”的充分实践。早期刻经、写经在文献学、版本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佛经;刻经;北朝;敦煌;大正藏;文本流变;语言文字学

作者简介:刘征,文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字学研究;郑振峰,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字学研究。


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趋势及

商业模式创新

王经绫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当前,数字音乐产业主要有收费下载、广告分润、会员增值服务和社交音乐平台等4种商业模式,其中存在音乐质量和下载费用的平衡、广告过多和广告质量的不可控性、强制用户购买会员服务、潜在的用户数据滥用和泄露的风险以及管理成本高、侵犯版权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市场中消费者力量的崛起,打破了传统音乐市场的博弈均衡,逆转了商业模式,并进一步影响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在生产端,音乐内容的生产方式从人工到人工智能,科技力量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在消费端,知识产权从垄断到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将逐渐打破音乐版权的垄断基础;在音乐的寻找方式方面从搜索到个性化推荐,音乐的差异化需求逐渐得到满足。未来,数字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将不断创新。流媒体订阅模式能满足用户对便利性、灵活性以及作品丰富性的需求;音乐IP化将进一步挖掘具有IP特征的音乐作品价值;音乐社区模式将在现有的平台模式下提供更有价值的音乐内容和更好的社交功能,形成独特的音乐社区特色和亮点。而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模式将使用户可以通过数字音乐平台进入虚拟音乐世界,得到更加全面的沉浸式音乐体验。

关键词:数字音乐产业;商业模式;流媒体订阅模式;音乐IP化;音乐社区模式;沉浸式体验模式

作者简介:王经绫,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字文化产业研究。


金融结构演进驱动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及效果

吴芳梅1,郑建锋2

(1.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金融资源错配对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1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金融结构演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效果,结果发现:(1)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演进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地区和时段回归显示,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及显著度由东部向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且2012年以后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此前的,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性。(3)在机制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文化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度是金融结构演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路径。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风险可控的现代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金融结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融资成本

作者简介:吴芳梅,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民族旅游研究;郑建锋,应用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经济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


绿色金融如何赋能制造业

绿色竞争力提升

孙英杰,林   春

(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绿色金融是双碳背景下推动我国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泉。基于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绿色金融对我国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赋能效应,得出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具有稳健的促进作用。(2)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以及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绿色金融影响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渠道。(3)绿色金融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存在结构异质性、区位条件异质性和融资特征异质性。结构异质性方面,在绿色金融的4个维度中,绿色证券、绿色信贷以及绿色投资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保险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4个维度中,绿色金融对绿色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绿色环境保护和绿色技术创新,最后是绿色经济支撑。区位条件异质性方面,只有北方地区的绿色金融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果要优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融资特征异质性方面,高融资成本组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优于低融资成本组;信贷相对活跃组表现为促进作用,而股权相对活跃组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转型升级;区位条件;融资特征

作者简介:孙英杰,金融学博士,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林春(通讯作者),金融学博士,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社会互动影响家庭商业保险配置的

传导机制及效应

孙   辉1,张仁寿2

(1.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商业保险兼具风险管控与财富管理双重功能,是家庭安稳和家庭幸福的重大选项。基于社会互动视角,根据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探讨社会互动影响家庭商业保险配置的传导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总体看,社会互动与家庭商业保险配置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变换度量指标以及变换回归样本之后,结论依然稳健。分样本看,社会互动仅对处于一线(准一线)城市、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教育时间不小于15年)以及位于东部沿海区域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具有显著正效应。金融素养在社会互动促进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地,内生式社会互动显著提升了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情景式社会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二者分别提升了居民对于商业保险的信息知晓度与信任度,从而推动家庭参与商业保险,金融信息传递与金融产品信任是社会互动影响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重要传导机制。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创造良好的社会互动氛围,提高社会互动质量;提升商业保险产品与家庭保险配置决策的适配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政府对社会互动的推动引领作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社群经济的智慧监管与约束。

关键词:社会互动;家庭商业保险配置;金融素养;信息传递;选择能力;社会互信

作者简介:孙辉,经济学博士,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政政策绩效评估与家庭金融研究;张仁寿(通讯作者),管理学博士,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统计学研究。


智能监控社会的形塑过程与机制

匡文波,姜泽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 以新媒体平台用户的信息隐私为中心,考察平台用户隐私披露与让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对“智能传播时代的监控社会何以形成”这一重要议题的积极回应。分析发现,智能监控社会由个体、组织、平台与社会共同形塑,各层级均含有能够形成建构性力量与解构性力量的因素,智能监控社会的强度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抗。个体因素是影响隐私披露与让渡的内在动能,用户心理层面的社交需要、情感支持、隐私计算与社会信任影响主动隐私披露;从众心理、便利需要、工作需要与生存需要影响被动隐私让渡。用户心理通过平台机制的作用后,可能导致广告骚扰、生活焦虑、媒体倦怠、安全风险等后果。互联网平台是监控社会维持的中枢层面,平台通过搭建“注册/登录”“社交/互动”“搜索/浏览”“交易/服务”4种主要场景来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隐私政策、设计隐私政策呈现方式等策略使用户尽可能多地披露与让渡个人信息,最终将造成正当监控、强制监控、精准监控、动态监控、横向监控与麻醉监控等社会影响。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组织构成了连接个体用户与互联网平台的中介,其作用机制是将分散的个体进行整合,进而将个人决策上升为集体决策,将组织成员的个人信息与网络平台进行共享。此外,文化、价值观等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对智能监控社会的形塑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关键词:隐私披露;隐私让渡;智能监控社会;网络平台;个人信息;算法

作者简介: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姜泽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


基层政社权责嬗递的联动逻辑、

实践样态及融合治理

何   阳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基层政社权责关系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地区政社权责嬗递历经政府向社会尝试放权、政府向社会扩大放权、政府向社会收缩放权3个阶段。整个过程呈现出行政吸纳自治的实践样态。乡镇政府负担在行政吸纳自治的政社权责嬗递中形成,主要表现为工作任务量大和工作人员思想压力大。政策文件和网格化管理机制为乡镇政府权责扩大、社会权责缩小提供了实现载体,而基层事务宽泛化、政策刚性扩大化、监督考核过密化和政社权责模糊化是造成权责转化、负担加重的深层逻辑。为乡镇政府减负应坚持国家社会二元合一的价值理念,在渐进解决基层事务宽泛化、政策刚性扩大化和监督考核过密化等体制性问题基础上,将破解政社权责模糊化作为切入口,以村民自治能力为准绳重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体系。与此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和健全“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融合治理方式为村民自治提质增效。

关键词:权责嬗递;乡镇政府;村民自治;基层减负;党建引领;“三治合一”

作者简介:何阳,管理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研究。


元宇宙赋能城市治理:

机理、问题与路径

刘   洋1,韩永辉1,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420;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元宇宙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基础、虚实相融的空间形态、独特的信息存储方式等优势,冲击着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按照“技术赋能—需求驱动—治理重构”的思路,元宇宙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拓展城市治理边界、依托扩展现实技术创新城市治理理念、依托区块链技术丰富城市治理工具、依托数字模拟与推演技术重塑城市治理流程,形成“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模拟仿真—趋势预测—决策制定”的智能城市治理路径,从而促使元宇宙城市治理具备主体协同化、过程全周期化、机构扁平化等创新特征。然而,在元宇宙赋能城市治理进程中,仍然存在数字安全与隐私难以保障、政府机构利益易受侵蚀、产品内容监管压力增大以及社会不平等加深等方面的隐忧。为此,中国未来城市治理应继续沿着智能、精准与便利的演变思想,在紧急问题应对、生态环境治理、旅游秩序整治、城市空间规划、智慧政府建设等更多应用场景中实现突破,同时从元宇宙技术研发、制度创新、内容监管、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加强元宇宙理念与城市治理的相互契合度,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与现代化能力。

关键词:元宇宙;城市治理;技术赋能;治理风险;治理重构

作者简介:刘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全球经济治理与宏观经济研究;韩永辉(通讯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跨国投资研究。


区块链赋能数据资产证券化

及其法律治理

马治国,张   楠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摘 要:数据资产证券化是数据资产与证券融资有效结合的一项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和挖掘数据资产价值。目前,我国初步具备了探索“数据+资本”双要素融合的基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动证券创新的同时,区块链凭借技术原生特性在信息安全、信用建设以及监管革新等方面凸显着优势,其实质是对数据资产证券化流程的数字化重构。然而,区块链在具有赋能效用的同时还存在3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法律制度滞后于技术赋能实践导致的法律风险,二是区块链自身局限与不当应用引发的技术风险,三是现有监管模式难以适配金融科技创新造成的监管风险。为此,有必要兼顾创新运用与风险防范,从完善法律制度、明确行为规范、强化金融监管等维度构建法律治理框架,为盘活数据资产价值和推进数据资产证券化提供制度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数据资产;证券化;金融科技;技术赋能;法律治理

作者简介:马治国,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研究;张楠,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研究。


“云景观”思想实验及其社会本体论运用

陈常燊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社会本体论是当代形而上学和社会科学哲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围绕社会实体的物质构成与物质组合论题,“云景观”的一系列思想实验成为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并由此形成了两条进路:一是分体论分析,它关注事物的组合是否受到某种限制;二是同一性分析,它关注时空偶合对象是否存在某种同一性标准。然而,基于分体论同一性的主流立场难以回应来自“构成无需组合”以及“构成并非同一性”这两个原则的挑战。分体论同一性的两个方面都假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因此关于云的稳健实在论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相对类别同一性”概念,为此需要引入“可能世界”的概念。借助爱泼斯坦社会本体论中的“锚定-奠基”模型、巴恩斯的“本体论涌现”以及达斯古普塔的一般主义等理论资源,能够克服主流立场背后预设的还原论和个体主义倾向。由此观之,对“云景观”的这一探索路径不仅适用于诸如云这样的自然种类,而且能有力地刻画社会事实和社会群体的本体论特征。同时,社会事实和社会群体的“云景观”思想实验还必须基于对分体论同一性论题的拒斥。

关键词:社会本体论;云景观;社会群体;涌现;一般主义

作者简介:陈常燊,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外国哲学、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研究。


现代都市空间生产下日常生活与

消费主体的再生产逻辑

任   政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  200025)

摘 要:伴随着资本主义都市化进程中资本积累模式与剩余价值榨取方式的转换,现代都市空间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再生产的全新模式。资本主义通过对都市空间生产的操控,实现了对日常生活及其主体的再生产,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辩证逻辑关系。现代都市空间生产的规模化开展及其都市组织的不断扩张,推动了日常生活及其主体生产的空间组织基础的重塑,使资本运行由生产逻辑向生活逻辑和主体逻辑拓展。由此,都市空间生产及其都市组织推进了消费主义式日常生活体系的扩张与生成,同时也生产与塑造了迎合资本增殖所需要的现代消费主体。现代主体的异化也从以工作场所为组织形式的劳动异化蔓延与扩展至以都市组织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异化和生存异化。为此,都市空间生产的变革与都市组织方式的重塑成为解构资本主义都市空间生产下消费主义式日常生活与消费主体再生产逻辑的空间实践路径。这推动了都市空间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重塑日常生活体系、祛除主体的生存异化,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了主体自由与解放的空间展开与实现。

关键词:都市空间生产;日常生活;消费主体;都市组织;三元辩证逻辑

作者简介:任政,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性都市批判理论研究。


“摆烂文化”的意识形态症结与治理

林   峰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120)

摘 要:“摆烂”是一种当事人自暴自弃、放任自我、任由事态发展的“反向认同”行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摆烂文化”是一种以“逃避可耻但有用”为价值取向的时尚实用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处世态度与应对方式。它是青年群体在面临理想与现实、付出与收获、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时产生的复杂社会心态的集合体,其中既有“屌丝”的戏谑自嘲、“恶搞”的解构反讽,又有“葛优躺”的消极颓废、“佛系”的无欲无求,还有“废柴”的自卑挫败、“躺平”的犬儒逃避。可见,“摆烂文化”折射的是青年群体在面对困难和遭遇挫败时所生发出的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和普遍的失控感。“摆烂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呈现出抵抗竞速社会的时间暴政、疏解内卷蔓延的努力失效、建构暂逃困境的反向认同等意识形态旨趣。在网络狂欢制造的“我摆烂我快乐”、技术迭代衍生的数字劳动新形态以及功绩社会成果量化和数据计算评价方式的合力作用下,“摆烂文化”呈现出“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精神异化、“比烂游戏”和“数字玩工”的劳动异化以及“自我压榨”和“自我剥削”的自我异化等意识形态症结。对此,主流意识形态应立足青年多元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保障青年成长发展,以对话包容的新姿态引领青年社会心态,并以法治建设为落脚点对网络空间文化生态进行治理。

关键词:“摆烂文化”;意识形态;逃避心态;身份认同;情感需求;发展困境

作者简介:林峰,法学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青年亚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


宋代乳母高度职业化与

生子不举问题史证

张廷波

(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摘 要:从唐代中后期开始,乳母行业逐渐呈现日趋明显的职业化状态。进入宋代,随着中上层社会妇人普遍不愿亲自乳哺态势的加重,乳母行业进入带有明显商业化性质的高度职业化阶段。此时,不仅乳母队伍数量庞大,且在形貌特征、衣着体态、精神气质等方面呈现趋于高度一致的典型性与群体化特征。由于相对于其他职业,乳母行业的较大回报率使得底层妇女趋之若鹜。而职业乳母队伍的扩大,也使得上层社会制定了较为严苛的乳母选择标准。高度职业化的乳母实际关涉到宋代人口发展过程中两大关键性问题:一方面,在医疗条件并不发达、幼儿夭折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职业乳母对于雇主而言是保育幼儿的重要参与者。她们多数终其一生都服务于主家,甚至养护了主家几代人。很大程度上,职业乳母甚至被视为上层社会幼儿保护神,得到极高礼敬。另一方面,由于乳母职业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她们必须有所生养才能分泌乳汁,进行乳哺工作。现有史料证明,职业乳母几无可能携带自己孩子进入主家共同抚养。因此,她们所生孩子多数情况便被弃留于原来家庭,或由家中老人以米糊等养大,或被买卖、赠送、丢弃,甚至溺亡。多数职业乳母背后,都隐藏一个或者多个生子不举悲剧。然而,目前学界却基本忽略了宋代乳母高度职业化与两宋民间严重生子不举之间的必然关系。

关键词:宋代;乳母职业化;保育幼儿;生子不举;群体化

作者简介:张廷波,艺术学博士,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与宋史研究。

欢 迎 关 注 本 微 信 公 众 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755-26534976

投稿邮箱:sdxb@szu.edu.cn

官方网站:https://xb.s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44—1030/C

版权所有

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深大社科学报

延伸阅读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大社科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