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名异书今犹在!

段逸山 中医药文化杂志 2022-04-24

《伤寒直指》


关于强健


强健(1704- ?),原名强行健,字顺之,号易窗道人,上海人,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医家。除《伤寒直指》外,另撰有《痘证宝筏》。


强健的这部《伤寒直指》各卷卷端题“南阳张机仲景著,高平王叔和编次、聊摄成无己批注、上海强健校补”。有前后两序。前序落款为乾隆二十四年,后序落款为乾隆二十八年。据此,其完稿时间宜为后者,即 1763 年。据《痘证宝筏》强健序,该书写于乾隆二十三年,亦即 1758 年,可知《痘证宝筏》先于《伤寒直指》完成。


清人周中孚(1768-1831)所撰《郑堂读书记》对此二书皆有著录:《伤寒直指》十六卷,原稿定本,国朝强健撰……是书与所著《痘证宝筏》皆未有刊本,仅存原稿,李筍香于嘉庆乙丑之冬并得之,因先以《痘证宝筏》付梓焉。《痘证宝筏》六卷。上海李氏刊本。国朝强健撰……其书与所著《伤寒直指》俱未付梓,仅存稿本,李筍香于嘉庆乙丑之冬并得而藏之,即于明年冬校梓是书,并为之序。其《伤寒直指》,卷帙较多,未及付刊。


从这两则题记中可知,强健的《伤寒直指》十六卷与《痘证宝筏》六卷均为稿本,并由李筍香于清嘉庆十年即 1805 年收藏,《痘证宝筏》于第二年即 1806 年付梓,而《伤寒直指》因“卷帙较多,未及付刊”。题记所云李筍香(1766-1828)名筠嘉,又名云阶,字修林,有筍香、吾园、近翁诸号,上海人,候补光禄寺典簿加六级,为嘉庆、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有慈云楼、古香阁、红雨楼、若云轩等藏书处。李筠嘉还编辑、刻印了一些书籍,其中就有《痘证宝筏》。由于《痘证宝筏》曾经刊印,《伤寒直指》“未及付刊”,因而《清史稿·艺文志》仅载录《痘证宝筏》强健《伤寒直指》稿本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已有点校本问世


关于余远


余远,字元度,锡山(今江苏无锡)人,所著《伤寒直指》系两卷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该书抄本,上下卷前并题“锡山余远元度父著,男配龙是祺、壻华应旂在升参校,龙城戴蕃嵩潜庵父、同邑钱焜慎轩父同订”,上下卷末并有“外孙文畅、文春恭阅”字样。末叶有“一九七九年五月沈秉一据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本抄录”题记。沈秉一先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资深馆员,所据藏本未明言何本。《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图书目录》载:“伤寒直指二卷。(清)余远(元度)撰。1979 年本馆据清康熙间刻本抄录。”参合此两条著录,则沈先生所抄底本宜为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的康熙刻本。


余远这部《伤寒直指》,《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中国医籍通考》云:“伤寒直指,余远,二卷,存。现有版本:清康熙间刻本、抄本。”这里所指“清康熙间刻本、抄本”宜指沈先生所抄本及其所据底本。但令人遗憾的是余远《伤寒直指》康熙刻本今存亡未知


余远另撰有《用药心法》一书。《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中国医籍通考》载:“用药心法,余元度,佚。”并节录出自《延绿阁集》的“华希闵序”。《中国医籍大辞典》载:“用药心法,清余元度(佚其名)撰述,华希闵辑录。成书年代未详。见《延绿阁集·华希闵序》。”归入“亡佚类”。


华希闵(1672-1751),字豫原,号剑光,又号芋园,江苏无锡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著作繁富,有《大学约言》《中庸賸语》《论孟讲义》《易书诗礼春秋集语》《性理注释》《延绿阁集》。《清史列传》卷六十七有华希闵传《延绿阁集》凡十二卷,《用药心法·序》见于卷六


序文有三处值得注意:一是华希闵称余元度为“外舅”,《尔雅·释亲》有“妻之父为外舅”语,则华希闵乃余元度之婿;二是《用药心法》系华希闵整理余元度所述而成;三是《用药心法》唯抄录两部,一授其儿华嘉,一授其堂弟华某。正因为该书寥若晨星,中医书目多未记载。


两书比较


强健与余远这两部同名的《伤寒直指》相距甚遥,约有如下数端:从撰著时间言,虽皆属清代,但一为康熙时,一为乾隆时。余书居前,强书在后。从卷数文字言,余书少而强书多。前者两卷,寥寥约三万言;后者十六卷,洋洋三十余万字。从内容主旨言,这两部《伤寒直指》也大相径庭。


强健《伤寒直指》,卷一至卷七按照王叔和编次排列,载录《伤寒论》条文及成无己与各家注释,卷八列《伤寒论》方及各家方解,卷九起以林澜《伤寒折衷》为本,间补作者见解。用强健的话来说,即在林澜《伤寒折衷》十二卷基础上“选精节约而复编之。凡有疑窦,悉补管见,以发前贤未尽之蕴”,对林氏之说“斟酌损益”,“补其精而删其谬”。强健认为历代伤寒著作繁多,“大抵随文释义者多,抉疑补漏者少”“群贤独少指迷,因循附和”,而所著《伤寒直指》“皆出自心裁,言则必穷根柢,直指是非,故名书曰《直指》”。可见强健之《伤寒直指》乃“直指”前人注释之“是非”。


余远《伤寒直指》,上卷九十二篇,其中除《伤寒脉法》《用药寒温辨》《标本论》等十一篇专论外,其余皆解析伤寒证候,且每用《内经》之旨加以疏解。下卷九篇,有《看伤寒法》《温病辨》《论伤寒六经变证法》等,末篇述历代疗治伤寒三十七方之辨证用法,组方以取之于明代陶华《伤寒六书》、龚廷贤《鲁府禁方》者为多。余远对伤寒证候的重视乃是其治伤寒学的一贯态度。华希闵在《用药心法·序》中说到:“(余远)尝语余:病一而症之变凡几,症一而候之变凡几。识其症,审其候,而后可以用药。”华氏将余远此语概括为“症候诸变说”。据此而言,余远《伤寒直指》“直指”的是伤寒证候。


余论


中国古籍中的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现象甚夥,古今学者曾有涉及。清人祁承说书“有实同而名异者”“有本一书也,而故多析其名以示异者”,并举了一些实例。今人杜信孚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著有《同书异名通检》与《同名异书通检》,后又与他人合作编著《同书异名汇录》与《同名异书汇录》其中《同名异书汇录》所收同名异书共三千五百余条,内有中医书目二十七条,但余远与强健的这部同名异书《伤寒直指》未见收载。

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