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测绘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及实践

测绘之家 2022-07-17


      摘 要:以测绘保障脱贫攻坚战为出发点,浅析测绘服务精准扶贫的理论要求,梳理测绘服务精准扶贫的运行优势,阐述测绘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成效,探讨测绘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期能更好地利用测绘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测绘保障;地图服务;知识服务;脱贫攻坚信息系统;精准扶贫

     一、服务精准扶贫理论要求与现实需求

      (一) 服务精准扶贫的理论要求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围绕“两个确保”脱贫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从“三位一体”“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个强化”多维度阐述脱贫攻坚的组织保证、扶贫格局、基本方略和实施路径等,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指引、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精准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也成为指导当前许多工作的科学方法,而以数据目标诠释精准扶贫开发理念,则可更充分发挥出数据精准定位和开放共享的应用价值。现代测绘地理信息作为现代航空航天遥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的战略性新型技术,不仅可以为脱贫攻坚提供“哪些地方、哪些人口贫”“怎么扶”“脱贫效果如何”等精准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技术服务,而且其成果数据的准确性、现势性、完整性、权威性及动态可视化等特点也与精准扶贫的机制要求紧密契合。测绘服务精准扶贫已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

       (二)精准扶贫中的测绘服务需求

扶贫开发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精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关键在“精”,基础是“准”,“扶”为核心。
通过分类施策,真正做到村有规划、户有计划和人有办法,坚持目标导引、问题导向、精准滴灌和靶向帮扶,才能帮助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子”。随着“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精准扶贫方略持续深入推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产业发展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决策实施、扶持对象精准识别、因村派人精准帮扶和脱贫成效客观评估等方面都需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和高新装备的有力支撑,也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化、信息化和体系化的保障服务。
1、 “扶持谁”“谁来扶”过程中地图服务成果应用需求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在建档立卡基础上绘制贫困地图,挂图作业,按图销号,符合精准扶贫要求。通过对贫困人口分布规模、贫困程度以及致贫原因等信息进行准确的地理信息采集、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将抽样调查统计的贫困人口定向识别为精准扶贫的对象目标,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准确的扶贫地图,不仅能为动态管理、结对帮扶和成效考核提供精准的工具导航,直观展现贫困区域“穷在哪里”“为什么穷”以及“发展优势”等,还能辅助组织部门选派具有对应优势的专业人才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因村派人精准。
2、 “怎么扶”过程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需求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重点在“五个一批”工程的实施。发展生产脱贫,要立足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易地搬迁脱贫,要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易地搬迁安置地点;生态补偿脱贫,要将生态补偿、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生态脱贫结合起来。贫困地区的发展更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约束性关系,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做到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和绿色发展。从资源属性方面来看,自然资源可以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需注重资源数量、空间分布和生态保护等内容,这就需要测绘地理信息提供技术支撑。
3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撑需求
贫困地区的安全饮水和特色产业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建设,而农副产品销售、电商物流和社会扶贫则需要加快交通、通信、市场等的建设,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才能解决好入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小到水塔定高定位、水利管网铺设、巷道硬化放样,大到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以及搬迁安置工程建设实施等,都需要现势性好、科学准确和信息全面的地理空间数据作为信息支撑,进而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

     二、 服务精准扶贫能力基础与运行优势

     (一)能力基础

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呈现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态势和趋势,为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测绘支撑保障服务明确了新的任务。
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推动了地理国情监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智慧)城市、应急测绘和现代测绘基准服务系统等新型服务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获取与处理以及知识化政务地图服务等新型技术,不仅拓宽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领域,还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的价值,更彰显了测绘地理信息为国家重大战略保驾护航的能力。测绘服务重大战略实施所形成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技术装备、软件工具及标准规范等丰富实践,为测绘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储备了过硬的保障能力。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已经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保障,测绘服务精准扶贫也具备了更加良好的工作机制和运行环境。

      (二)运行优势

以绿色、智能和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贫困地区摆脱发展困境,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就在于利用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共奔小康、共同富裕。从4D的数字地图数据及其元数据到面向市场的数字导航地图(Digital Navigation Map,DNM),再到集成5D产品的空天地一体化;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DI)到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再到空间信息网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SIG)和可知识挖掘的空间信息服务;从静态的二维平面到动态的基于图形信息和影像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再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测绘的融合,正在加速推动以探测、感知和认知为主要功能的传统测绘,由主要面向自然延伸到面向社会和人类自身,不断满足泛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服务需求,进而向知识化、普适化、泛在化和智能化发展。测绘技术的革新,为用户提供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认知环境与人的关系,使用和构建地图的活动和能力,有效解决扶贫信息数据失真和化解资源约束等难题,为精准扶贫治理提供知识服务,在提高贫困地区社会生产和提升贫困群众劳动生产力方面具备可靠的运行优势。
1、 有效解决“扶持谁”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失真难题
利用无人机获取航空影像,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对比,结合入户调查走访,绘制贫困村户籍地图和贫困人口分布图,直观地反映扶贫对象信息。通过挂图作业和按图销号,有效解决贫困人口识别前,因抽样调查推算和层层分解指标中存在的数据失真,而导致部分贫困群众游离在扶贫帮扶体系之外等问题。
2、 科学化解“怎么扶”过程中的资源约束难题
生态系统脆弱和自然资源紧张是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难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以及北斗定位等空间信息技术,快速获取准确、动态的贫困地区多要素地理信息,全面掌握该区域自然资源现状和生态环境背景,厘清生态脆弱区、环境质量退化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等本底状况,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实施和脱贫成效考核提供基础地理空间数据。
通过监测水资源、土壤资源和干旱环境等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要素多时序动态变化,分析、发现其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开展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监测预警,为实现贫困地区自然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精细化管理,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保护和工程修复等打造信息支撑平台,也为科学评价扶贫开发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3、为精准扶贫治理提供可靠的知识服务
垂直管理机制虽然有助于职能部门科学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提高扶贫项目安排措施到村到户的纵向行政效率,但仍存在横向扶贫信息封闭、无法共享或共享不及时以及形成信息孤岛结构等问题,同时,信息数据不闭合和多头反复上报等现象在帮扶实践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扶贫开发工作中,外在独立的“条状数据”和内在逻辑的“块状数据”需要进行更科学的关联与整合,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实施流程和实施成效需要进行更直观的动态监管,部门协同与整体发力综合性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利用测绘技术,构建脱贫攻坚信息系统,有效关联整合扶贫基本资料与扶贫进程,科学直观呈现全方位动态化监管,为贫困地区产业扶持发展、基础设施规划及重大项目安排等提供辅助决策和监测评估,为分析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特征、发展潜力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提供可靠的知识服务。
此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我国一项重大战略,不仅能历史性解决我国绝对贫困问题,还将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因此,利用测绘科学技术手段和空间数据,开展科学客观的减贫成效评价,从而有效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借鉴吸收我国的减贫经验。
三、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应用及成效
笔者所在的“两联一包”帮扶单位,以测绘保障精准扶贫为出发点,按照测绘服务精准扶贫的理论要求和运行优势,将扶贫开发与测绘业务进行融合,完成对口帮扶村脱贫攻坚任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平台和脱贫攻坚信息系统,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等,充分发挥测绘专业优势,助力科学脱贫攻坚。

        (一) 地图服务助力对象识别精准

为了真正把贫困人口底数弄清楚,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获取多期镇中心城区和帮扶村的高分辨率影像,在影像图上采集全村宅基地边界数据,同时配合所在辖区开展“一标三实”工作,严格按照户籍数据对每一户宅基地进行“三实”属性标注,从源头上确保全村有户籍农户分布明晰、信息完整、数据齐全,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结合农户申请情况,纵向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识别标准,横向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利用总结的“察院看窑房、开管看水缸、坐炕拉家常”入户工作法“按图索骥”,摸排出真正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并在识别作战挂图上进行标示,通过便捷直观的地图服务使“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的贫困户识别程序更精准。

      (二) 位置服务助力措施到户精准

利用手机导航定位,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无人机影像,驻村工作队快速精确完成了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贫困户、危房改造户和易地搬迁贫困户等位置采集工作,有效提高位置采集精度,确保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电商物流等各项帮扶措施能够精准到户。

      (三) 信息系统助力项目安排精准

以“天地图·陕西”为基础,开发脱贫攻坚信息系统,做到系统统一、图层统一、底图统一和标识统一。脱贫攻坚信息系统将碎片化的各类扶贫数据与高精准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了县、镇、村3级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数据在线填报、动态更新、分类统计和报表导出;构建精准识别、精准分析、挂图作战、精准施策和成效展示等功能模块,在线分析贫困对象的贫困特征及其致贫原因,实时记录帮扶活动,逐人逐项跟踪落实政策等;通过影像与专题数据的对比,直观展示村级自然资源分布、基础设施现状和帮扶成效进展等,为村级产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完善和脱贫成效分析提供科学参考。
以政务云环境为支撑,面向服务架构体系设计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平台,包含辅助决策、对象管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协同办公、公开查询、监督考评和运维管理等8个应用系统,在业务数据填报导入、信息点定位采集、专题一站式浏览和全景导航地图等方面进行关键创新,利用地图定位、像片绑定留底和高分影像比对等信息化手段,将易地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审核关口前移,直观展示易地搬迁成效。

     (四)知识服务助力动态监测精准

村级贫困信息精准采集与统计分析平台包含分户信息采集、分户信息更新、逻辑关系检查、精准信息统计、精准数据挖掘和拓展操作工作等功能,一方面,可以将贫困人员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在校生状况、劳动技能、务工状况、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和扶贫政策年度享受情况等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每年度贫困学生信息数据以及因病致贫享受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报销情况等进行便捷汇总,为贫困人员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提供科学的知识挖掘服务,从而构建长效的防返贫机制。

       四、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与路径

为了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实际工作中应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长效的防返贫机制,利用测绘技术更好地服务“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一) 服务乡村基础治理能力提升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与处理技术,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服务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等,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活动,破解乡村振兴发展用地难题。开展乡村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摸清农村宅基地与集体资源家底,让发展优势资源看得见、摸得着,让集体资产公开透明,保障服务宅基地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影像调绘和外业核查等技术手段,编制农村水利管网和机井等基础设施影像图,帮助统筹布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工程规模化,有效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率和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二)测绘+精细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利用高光谱、无人机、VR与AI技术,构建土壤与农作物遥感监测模型,推动测绘+精细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造由专题数据和地理数据等驱动的智能化农业产业生态平台,科学实现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土壤墒情元素监测、作物产量估算、无人机植保精准施药施肥、农业保险与期货决策等,推动农业产业管理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强化测绘科技支撑作用。

      (三)地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助力富民乡村产业发展

利用“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建设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构建镇、村、户3级标准地址,服务乡村物流网络建设。通过网格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追溯机制,服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助力富民乡村产业发展。

     (四) 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平安乡村建设

在自然灾害和疫情突发时,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可及时高效地给救援部门或决策部门提供灾害演变地图、疫情监测地图和行动指挥地图等信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和高效的工作效率,最大化降低灾害或疫情危险,同时,便于社会大众和受灾群众及时获得准确的灾情和救助信息,构建协同的应急保障服务体系,助推平安乡村建设。

       五、结 语

本文从测绘服务精准扶贫的理论维度、现实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梳理了测绘保障精准扶贫的运行优势,探讨了测绘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方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只有以贴近“三农”发展和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进行测绘应用创新,利用测绘科技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更好的支撑保障作用。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助手微信)

来源: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推荐阅读

【关注】《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印发,涉及多项测绘标准!

【视频】ArcGIS XY数据定义坐标系后看经纬度

【招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22年公开招聘232人公告(含测绘、遥感等相关专业)

【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F卫星

【行业】高端论坛报告PPT | 李维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1)




推荐关注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