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情回顾:2017年重大舆情事件分析之徐州爆炸案

警事V言 警视猫眼 2022-11-27



2017年已过四分之三,本号今日起将陆续推出今年以来全国重大舆情事件的处置经过,处置中存在的不足和经验收获。通过点评各地重大舆情事件的处置,分享本V观点,共同交流。


这篇文章本号发过,后来因各种原因被人删除。时过境迁,如今回头再来看一看三个月前发生的这事突如其来的爆炸案件,值得我们总结的有很多。



今年6月15日16:50,江苏徐州丰县一幼儿园大门外东侧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事发后,媒体及当地官方先后发声,对此事进行报道和信息公布。当时不少媒体以徐州丰县一幼儿园发生爆炸为题,是非常不严谨、不客观的。事实上这起爆炸案,事后大家都已知道,并非发生在幼儿园内,而是大门外侧。标题不同,在舆论上的定性就完全是两回事。


此事真相查明后,那些媒体纷纷删除或修改了原来的“丰县幼儿园发生爆炸”的不实标题,也是后期舆情引导的效果所致。这里,就不提那些有意无意犯错的大小媒体名称了。


一、网络舆情发生发酵概况


突如其来的爆炸案,发生在丰县当日16:50。爆炸案发生伊始,很多媒体及当地自媒体都简单判断为小学门口卖小食的流动煤气罐因操作不当引发的煤气爆炸,界面新闻等少量媒体报道引用目击者信息称,爆炸系一个售卖鹌鹑蛋小吃摊煤气罐爆炸所引发,离幼儿园大门十几米,这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版。网上在五个多小时的舆论传播中,各种版本的新闻纷至沓来,一时真假难辨,甚至还有外省已经发生过的爆炸案视频被人移花接木至徐州丰县爆炸事件。舆情产生的黄金2小时,可谓浑浊一片,不明真相。


至当晚10时,300余家网站发布转载相关信息,其中北京青年报、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率先发布,新浪、搜狐、澎湃、网易等媒体及本地媒体如现代快报、本地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帐号等随后跟进发布各种未经核实的信息,其中不乏大量的所谓现场照片和视频。部分图片虽然经过虚化处理,仍能见大量受伤者衣不蔽体,新闻传播产生了大量网民及媒体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视觉上的不适和社会恐慌。


警事V言: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令主管舆论的部门既紧张又焦虑,畏惧且不安。从事发到官方发声,明显需要一个调查、斟验、鉴定和处置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绝非某媒体大言不惭所称“官方发布不能落后于舆论”的奇谈怪论。谣言永远走在真相前面,所以才会有“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说法。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不必过于忧虑,毕竟真相只有一个,网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如果真相出来太早,他们反而不会适应。


16日凌晨2时许,徐州市政府在初步调查取证的前提下,在这个时间节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应该说,这个时间点既是事件延续,也是舆论炒作的冰点。新闻发布既与每天的时间点有关,也与每周的双休与非双休有关,还与重大敏感日期前后有关。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分析报告中将会陆续提及。


丰县爆炸,最终查实的情况是 8 人死亡(含嫌犯1人),65 人受伤。而此次事件的以性质为刑事案件,警方在最短时间内锁定嫌疑人,绝对是高效运作。通过最迅捷的信息传输途径,6月16日,新华社发布了丰县幼儿园外爆炸事件的概况,对舆情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博方面,截止事发后12小时,共有2300余主题帖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和点评(不含已被删除帖),网民评论逾8万条。包括本地大大小小媒体及自媒体在内的大量帖文进行了转发评论,夹杂着大量现场视频和图片的帖文,部分帖文含有血腥现场图片及不实视频图片,在第一时间被删除,彰显网信部门的工作力度。本V搜索到至少有80余篇帖文因含有不实信息被屏蔽或删帖,这个结果无疑是良性的。


在删除相关不实信息帖文的同时,近10篇警察自媒体发布的辟谣帖对舆情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有少数网民和媒体以移花接木方式将今年4月份发生在河北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二校区一起爆炸事件视频发布上网后得到迅速的纠正。由北京青年报设置的微博话题#徐州幼儿园爆炸#一度成为微博热搜榜首位,随后该话题被撤销。网络信息依法监管在此起事件中得到了初步的体现。



微信公众号方面,事发后12小时内,共有170余条帖文,大多以转发主流媒体及当地官方发布信息为主,引用“徐州发布”信息称,至当晚19点45分,事故造成66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成为本次事件的官方结论。网民们对官方的认定表现出超过8成的信任,说明网民群体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评论趋于理性。尤其是公安部连夜派工作组赴丰县指导处置爆炸事件,更多的网民评论显示为中性,这对此起案件引发的舆情最后得以迅速平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媒体及网民主要观点


丰县爆炸发生后,徐州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徐州和徐州网警巡查执法先后发布博文,公布爆炸事件概况并要求网民不要轻信网上各种传言。多数网民对此表示关切,并对遇难者表示哀悼,部分网络意见领袖发出提议要求网友要转发血腥图片和视频,尤其是不要传发信息来源不明的视频,也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自2015年底对网络无良媒体及无知大V进行有效管控后,网络舆论的话语权逐渐回归理性客观。


丰县爆炸案整体处置情况应该是很迅速且卓有成效,在网络舆论的应对方面,总体表现出部、省、市、县四级政府及公安机关的默契配合,按照舆情处置三同步原则有条不紊开展。但处置过程中也有些许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徐州公安官微发声后,徐州市政府官方微博徐州发布先后三次发布信息,但由于不可言之原因又删帖,表现出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不熟练。


这三次删除帖文内容及原因,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本号第一时间发布的舆情分析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人删除。但有一点,经历过这样阵痛的政府部门,他们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至少,那些领导对舆情的应对处置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比请花大钱那些公知们来上课有效得多。

警事V言:徐州官方发声期间,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连续通过网站新闻、官方双微平台进行滚动式播报,其他如新浪、澎湃、京华时报等也在不断跟进,观点基本以官方为准。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程序模式,与其拱手交出话筒,听由媒体去发布信息,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发声平台,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与主导权。


从网民的观点来看,目前微博依然是舆论进展的主要阵地,各种来源不明的视频及图片被发上微博,在各大帐号帖文下呈现各种评论,影响着网络舆论的大方向。不少朋友和本V谈到网络舆论主阵地时,对微博表示出已经过时、微信才是主宰,这样的论调并不科学。微博以最为零散且最大范围的信息来源,一直左右着各种不同观点的短兵相接的观点对决。绝大多数中间网民在不明事实真相时,依然选择了从众心态。


三、舆情事件进展情况及舆情走势回顾


某媒体用心良苦的一张照片


当地政府部门于案发当(次)日凌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该起爆炸事件并非过失操作引发,而是人为的为刑事案件,这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兴趣,令舆情走向第二次高潮。这并不奇怪,少数领导害怕引发二次舆情(注意,不是次生舆情),这是对舆情工作的短视,各级领导应该认识到,二次舆情往往也会成为平息舆情的转折点。


爆炸案件发生后,公安部及江苏省委省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公安部第一时间派员到现场进行工作指导。这在客观上冲抵了当地政府在事发后因为应对上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通过第三方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如实、客观的信息发布和卓有成效正面的引导,对迅速平息舆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仍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在屏蔽有害信息过程中,一些正能量内容的帖文也被一并删除,引发部分网民的不满,客观上削弱了理性评论冲抵负面评论的效果。


在随后的舆情发民过程中包括网民对作案者动机、身份等质疑,江苏省和徐州市两级网信部门协调各大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等对案件的过程进行客观报道评论,加上公安机关对故意造谣传谣者应予以依法从快处理并公布处理情况,卫生医疗部门对伤者救治情况尤其是重伤者的救治情况要及时公布,有力地配合了实体救助工作,取得了预期的处置效果。



徐州丰县爆炸案整体处置及舆情应对的效果,应该说还是比较到位,从领导决策到方案实施,从网下处置到网上引导,都是可圈可点的。江苏网信部门官方微信公号江苏舆情对此事也予以了高度评价。至于说这是一个典范,有些言过其实,毕竟我们不能忽视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讳疾忌医往往也是官方媒体的一个通病。


突发事件也是对政府部门应对处置舆情工作能力的考验,只有充分掌握舆情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牢牢掌握新闻发布的主导权和舆论的话语权,严格按照三同步原则开展线上线下工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少出错,有序应对,有效处置是关键所在。本V在事发三个月后对此事件进行一个回顾和梳理,希望上级有关领导能客观面对,平静阅读,笑纳观点,包容有度,如果能不再删除此帖,本V在此先表示由衷的感谢。


敬请好友留意:本号帖文每篇留言受平台限制,最高上限为100条。鉴于朋友们留言较多,超过100条及一些不文明留言无法精选,敬请谅解为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