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丨《鄞州宋史研究论文集》出版





【书名】鄞州宋史研究论文集

【作者】陈志坚 张凯 主编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ISBN】978-7-308-23202-9

【定价】128.00 元

【上架建议】历史

【装帧】精装



主编简介





陈志坚,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张凯,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宋代鄞州,从王安石治鄞、王应麟和《三字经》到两宋名相、海丝文化,在宋史与宋学的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宝贵且丰厚的宋韵文化资源。本书稿收录近代以来,学界关于鄞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思想、中外交流等方面的代表性论著,系统全面地展现宋代鄞州的历史文化风貌。


目录





家族与社会

宋代明州楼氏家族研究 / 包伟民

宋代科举社会的形成——以明州庆元府为例  / 近藤一成

南宋四明地区耆老会概述 / 周扬波

士人家族与地方主义:以明州为例 / 柳立言

政治、地域与家族——宋元时期四明士族的衰替 / 黄宽重

由“鄞县”到“临安”:两宋之际四明史氏的崛起道路 /  游彪 龙耀祥


人物与思想

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 / 叶嘉莹

灵谿词说——论张孝祥词 / 缪钺

论黄震理学思想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 张伟

“甬上四先生”对象山心学的继承和张大——以“心本论”为中心的考察 / 范立舟

试论王应麟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成就 / 钱志熙

楼钥《北行日录》的文体、空间与记忆 / 李贵

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 张邦炜


对外交流与社会经济

宋代两浙的海外贸易 / 徐规 周梦江

宋代明州与高丽的贸易关系及其友好往来 / 倪士毅 方如金

宋代明州州治鄞县城乡之发展 / 宋晞

五代宋明州市舶机构初建时间及演变考 / 方祖猷 俞信芳

海外贸易与唐宋明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 李小红 谢兴志

宋代明州的人口规模及其影响 / 陆敏珍

晚唐至宋初明州城市的发展与对外贸易刍议 / 丁雨


附录 鄞州宋代研究论著选目



前言





宋代是古今变革的枢纽,研究宋史、宋学可以明辨中国人心风俗的演变;宋韵文化是两宋文化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与传承至今的文化价值。宋史研究首先是一项放眼全国的文化事业,正如陈寅恪指出的那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对于宋韵的深入理解,乃是理解中华文明的关键一环。

如果就立足浙江而言,宋韵研究尤其显得重要而迫切,因为宋代正是浙江历史文化开始腾飞的时代。虽然宋以前,浙江历史文化有过十分辉煌的成就,如新石器时代的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春秋时期的越国,五代时的吴越等,都是中华文明的光辉篇章,但就整体上,浙江的历史文化能在全国有重要地位,乃至占据舞台中心,还是要等到宋代才开始。换而言之,宋代开始直至近代,浙江文化堪称中华文明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我们要深入认识宋代的历史文化,提出宋韵研究绝对是首要之务。

单就宁波而言,其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也略同于浙江地区,宋代是宁波崛起的关键时期,其标志就是宋代的宁波已经成为两浙地区的一大经济中心和文化重镇,鄞州可谓唐宋时期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典范。梳理宁波宋韵,显然也是整个宋韵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耕耘,宁波宋代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已然十分可观。这一研究范围,可谓是一时一地,但研究成果却非常之多,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硕果累累。张如安编的《北宋宁波文化史》《南宋宁波文化史》,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宋代宁波的研究成果,从论著对象和内容看,已经十分全面,且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即有三大亮点:一是家族研究,二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三是重要思想家研究。

一、家族研究。宁波宋代历史研究中最大的亮点是家族研究。家族研究,从宁波角度而言,或者视为地方史的问题。但吸引了众多史学名家的关注,可以说明宁波的家族具有代表性,具有全国性意义。从政治家族史家到文化家族楼家,这些家族之所以能够引起足够重视,首先是因为他们都在宋代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非一时一地的问题;其次,这些家族都在明州这一地方的社会空间呈现错综复杂之势,以当时丰富而典型的家族形态展现。宁波家族研究中,可谓名家辈出,大作纷呈,如戴仁柱、柳立言、小林晃、黄宽重、黄敏枝、包伟民、游彪等名家,都著有大块文章、著作。戴仁柱的《丞相世家:南宋四明史氏家族研究》是最早涉及宋代四明家族的著作之一,堪称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该书着重探究史家的政治活动,以政治世家的角度来考察史氏。

戴仁柱又有《政治成就与世袭团体的成长:宋代明州史氏》一文,收在《晚期中华帝国的家族组织》一书中。游彪和龙耀祥的《由“鄞县”到“临安”:两宋之际四明史氏的崛起道路》一文,以政治空间上的变化探讨四明史氏家族逐渐走出乡里,步入政治权力中心的过程。除对史氏家族的综合论述之外,对史氏个体的研究同样数量众多,以史浩研究和史弥远研究为主,有蒋义斌《史浩研究:兼论南宋孝宗朝政局及学术》、何忠礼《试论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的和战:兼论对张浚和史浩的评价》、小林晃《南宋后期史弥远专权内情及其嬗变》等研究成果。另有对史氏家族在文化领域作用的探究,如黄敏枝的《南宋四明史氏家族与佛教的关系》从寺庙坟观及与高僧的关系入手,讨论了史氏家族与佛教的关系。

关于另一家族四明楼氏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包伟民《宋代明州楼氏家族研究》、唐燮军与孙旭红的《两宋四明楼氏的盛衰沉浮及其家族文化:基于<楼钥集>的考察》、庞桧存《宋代新兴士人家族研究:以楼钥家族为例》等。这些论著对楼氏家族兴衰情况进行考察,并分析楼氏家族如何维持兴盛,包括通过婚姻、交游、组织和参与地方公益及文化活动等。黄宽重《南宋四明士族人际网络与社会文化活动:以楼氏家族为中心的观察》一文,从楼氏家族的发展轨迹、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家族兴衰与社会流动这三个方面入手,将讨论范围扩大到婚姻、交游、教育、学术、社群、公共建设等。黄氏另有《发明本心:袁氏家族与陆学衣钵》一文,探究四明袁氏,收录于《宋代的家族与社会》一书中,全面介绍了袁氏家族由起家到中衰,继而再次兴衰的六代族人,并考察其家族的运作机制与学术传承。

柳立言为家族史研究提供了具体思路,其《科举、人际关系网络与家族兴衰:以宋代明州为例》一文,从科举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人际网络切入,探讨了科举对宋代明州地区的士人家族之兴衰的影响。黄宽重《政治、地域与家族:宋元时期四明士族的衰替》一文试图对四明地区士人家族的发展历程进行跨代研究,指出在宋代,科举出仕是家族兴起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南宋末的政治斗争,四明士族走向了分化与对立。

另外,郑丞良的《南宋明州先贤祠研究》,也是一部分析宁波人物和文化的力作。

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宁波东临沧海,向西则是广阔的内陆腹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宋代在宁波设立市舶司,是官方指定的开放港口,因此学界对于两宋时期宁波海外贸易、对外文化交流等内容的重视不言而喻。

对于宁波港海外贸易状况的研究无疑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宋代中日贸易持续保持繁荣,另外与朝鲜半岛等地的海外贸易网络也渐次开辟。虞浩旭《论唐宋时期往来中日间的“明州商帮”》一文,探究了唐宋时期一批以明州商人为主,以明州港为基地,以日本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明州商帮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张伟《略论明州在宋丽民间贸易中的地位》探索了北宋建立后明州和高丽的民间贸易,指出在宋丽民间互通有无的贸易交往过程中,明州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林士民《论宋元时期明州与高丽的友好交往》通过对历史遗址、遗迹的考察与文献资料研究,证明浙东明州港自唐、吴越时期到宋元时期一直是中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窗口和纽带。

海外贸易是对外往来的重要方式,内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兴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李小红《海外贸易与唐宋明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文,认为海外贸易是唐宋时期明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外在推动力,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贸易发展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论述了海外贸易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明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另外,明州市舶司和航济亭等机构的设置,保证了海外贸易的有序进行,与此相关的研究有方祖猷和俞信芳《五代宋明州市舶机构初建时间及演变考》、纪昌兰《宋代明州航济亭设置时间考辨》等。

宁波不仅是开展贸易往来的大埠,还是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与日本、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是宁波主要任务,僧侣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德华《唐宋时期鄞州与日本的佛教交往》一文对唐宋时期日本与鄞州的佛教交往殊胜因缘等作了探讨,郭万平《来宋日僧成寻与宁波商人陈咏》则探讨了宋日僧侣与商人的互动关系。方祖猷《宋明州高丽宝云义通大师事迹考:兼论其在佛教史上的作用》叙述了高丽僧人义通从高丽至明州弘扬天台宗的情况。此外,涉及宋日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还有渡部武《<耕织图>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董贻安《唐宋时期的明州茶禅文化与“海上茶叶之路”》、江静《赴日宋僧无学祖元研究》等。

三、人物研究。人物研究的出彩是因为宋代宁波名人众多,最著名者有杨简、黄震、王应麟等,还有以地域显名的学派“庆历五先生”“甬上四先生”,除此之外,外来人物王安石、张孝祥等同样在宋代宁波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与明州人物相关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

作为宋元之际的学术大儒,王应麟以其经史和文献的双重造诣,一直备受学界关注。钱穆的《王深宁学述》从师承和为学精神等方面论证王应麟之学实源出朱熹学统,并偏重经史之学。张三夕、杨毅《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从王应麟的历史世界与学术思想出发,考察其学术渊源。另外,对于王应麟经学、文学思想的研究也逐渐涌现出来,王水照《王应麟的“词科”情结与<辞学指南>的双重意义》,从王应麟家族的“词科”情结着手探讨《辞学指南》的编纂背景及其于文章学史上的意义。钱志熙《试论王应麟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成就》,结合南宋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论述王应麟学术格局的形成及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

此外,黄震的思想主张也为学界重视。张伟的《论黄震理学思想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地位》认为黄震是程朱理学的继承者、修正者,其理学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张伟另有《黄震的社会政治思想及改革观》一文,考察黄震在民族忧患意识支配下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方案,深入剖析其政治思想。吴怀祺《宋代学术史著作和黄震对理学的总结》,考察了黄震的学术著作《黄氏日抄》。

除对理学大家的研究外,以宁波这一地域为划分依据的学派也备受关注。李小红、陈雁《庆历五先生:宁波文化坐标的节点》一文,认为庆历五先生在宁波学术文化坐标中居于节点的位置,是宁波学术文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范立舟的《“甬上四先生”对象山心学的继承和张大:以“心本论”为中心的考察》认为四先生的学术核心观念“心”来自陆九渊及其兄弟,但又表现出不同于陆九渊的特点。对于“甬上四先生”又有单独研究,如曾凡朝《杨简易学思想研究》、蔡方鹿《杨简的心学思想及其在心学史上的地位》、杨万里《有契于心:袁燮文艺思想之精神内核》等。

外来人物对宋代宁波面貌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王安石曾任鄞县令,政绩斐然。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一文,探寻王安石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的传承与差异;杨渭生《王安石在鄞县的事迹考略》则梳理王安石在鄞县的政绩与这一时期的诗篇。幼年居住于鄞县的张孝祥以词作闻名于世,缪钺《灵谿词说:论苏、辛词与《庄》、《骚》;论陈与义词;论张孝祥词》一文认为张孝祥兼有清旷和豪雄两种长处,在词的发展史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文学家中,词人吴文英也受到很大的关注,其中尤以叶嘉莹的《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为人瞩目。

当然,以上几个亮点的总结只是宁波宋史研究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宋代宁波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考古建筑等基础研究也时常有新进展出现。

两宋时期可以说是宁波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也颇受学者关注。日本斯波义信所著《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宋代的明州”一节,认为唐宋时期刺激明州发展和城市化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交通和远距离商业的发达。邹逸麟《广德湖考》论述了广德湖的地理位置和其在水利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广德湖废湖为田的原因。日本西冈弘晃《宋代明州鄞县的开发和水利问题》一文,以水利建设的视角来介绍明州城市发展的状况。成岳冲《论宋元宁波地区主干水利工程的分布与定型》认为在宋元时期宁波水利网系统已经形成,并指出每个县都有一个或两个中心工程。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从人口、交通、水利等方面入手,将之作为区域经济形成的要素加以分析。另有乐承耀、徐兆文《宋代宁波农业的发展及其原因》、侯强《宋元时期宁波盐业考述》、苏金花《唐宋明州制瓷业发展述论:以考古资料为主的考察》等文章从不同产业出发考察宋代宁波经济发展状况。

另外,宁波还保存有大量宋代考古遗址、建筑,是宋代宁波风貌最直观的表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的《浙江宁波市唐宋子城遗址》一文,详细记载了子城考古挖掘资料,指出了唐宋时宁波城区的位置和构筑工艺。杨古城、曹厚德、徐宁的《浙江鄞县东钱湖南宋墓道石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和陈锽的《鄞县东钱湖南宋神道石刻艺术初探》探讨了东钱湖神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宁波保国寺还保存有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编著的《东来第一山:保国寺》一书,对保国寺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结构都作了详细论述,其中“保国寺及祥符殿的宏观价值”一节探讨了保国寺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祥符殿与《营造法式》制度有诸多相似,可以认为它代表11世纪初最先进的木结构技术。

最后一点,在长期研究和众多成果的基础上,宁波宋史研究已经产生了一些总结性的成果,如《宁波通史·宋代卷》《北宋宁波文化史》等都是证明。以上的总结,乃是我们对于宁波宋史研究的一些粗浅认识,挂一漏万,颇有不足。今年,浙大历史学院开展了与宁波市鄞州区社科院的文化合作,承担了《鄞州宋史研究论文集》的编撰任务。我们基于以上对宁波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的认识,做了选编论文的工作。

论文选编时,我们首先从三大特色亮点出发,包括家族、海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其次也希望从研究者的角度来反映宁波宋韵的研究状况,尽量涵盖多位作者,因此每位作者的论文只选一篇;最后根据论文本身情况做筛选,比如有些论文因为篇幅过长或版权问题,只好忍痛割爱。

选编论文的最大痛苦,不在于没有好的论文,而是要去掉太多本来值得选编的文章。实际上,在选编过程中,编者也深深感受到,在如此浩繁的成果中,要选出极少量来作为代表,其实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虽然本书完成了初次选编,但完全不敢认为已经将重要论文一网打尽,甚至不敢说一定能够代表宁波宋韵研究的成果。不过如果还有机会再出版更多续编的话,庶几可以弥补一点点初编的不足吧。

由于选入本书的各篇文章发表时间跨度较长,相应的表述、格式、注释方式等不尽相同,本书在尽量保持原文风貌的前提下,对有关表述、格式、注释方式等按今天的出版规范做了一些细微调整,请读者注意。各篇文章的作者,我们大多已联系到,个别作者未能及时联系上,也祈请谅解。




图文编辑 | 陈志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