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预告:2022年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校庆学术报告第一场

2022年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校庆学术报告



主讲人:

金   雯    中文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

林云柯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时  间: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13:30

地  点:   腾讯会议:193-906-579


讲座题目:

“人类科学”的兴起:人工智能文化史前传






讲座简介



科幻小说的原点可以从《弗兰肯斯坦》即使回溯,星际航行的故事早在18世纪就已经出现,人造人的故事的原型也在此时浮现。这个现象与“人类科学”和推测性人类社会史在启蒙时期的兴起紧密相关,也有赖于“虚构”观念的兴起。了解这段文化史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天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思考人与非人的界限如何浮现,如何推动启蒙现代性的构筑及其在后世的延展和变迁。






主讲人简介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著有Pluralist Universalism(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 2012)和《被解释的美》(2018),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期刊(SSCI, AHCI)编委。领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互鉴研究21&ZD278)。译著包括布鲁姆《影响的剖析》(2016)、翁达杰诗集《剥肉桂的人》(2018)和乔丽·格雷厄姆诗集《众多未来》(2020)等。并以莫水田为笔名在自媒体上写作评论、随笔与诗歌。



讲座题目:

《银翼杀手》与“弗兰肯斯坦传统”

——人工智能题材的思想史叙事





讲座简介


2017年由AlphaGo所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以极其迅速甚至泛化的形式影响着人文学界,但同时也造成了某些经典科幻作品价值的淹没和缺席,比如同一年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虽然掀起了一阵怀旧风潮,但却仍未能激活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反思。实际上,类人智能主题的科幻不但一度是科幻作品中的经典题材,同时也是科幻这一艺术类别的原始主题。为什么科幻艺术会在这样一种题材中发生,类人智能题材又如何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空里随相关时代的科学与哲学思潮沉浮,这是《银翼杀手》这一作品从被冷漠到被追封经典的命运背后所蕴含的具体的思想史内容。本讲座以此为切入点,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史中所关涉到的科学、哲学及其内部发生的范式转型,复兴一种“弗兰肯斯坦传统”的科幻透视视野,同时也为科幻作品未来的样式变革提供参照。





主讲人简介




林云柯,文艺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副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艺理论与日常语言哲学,并长期从事艺术与文化批评工作。曾任南开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曾于美国天普大学哲学系访学。近年来于《文艺研究》《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于《新知》《上海艺术评论》《青春》“凤凰文化”等报刊、新媒体发表各类评论文章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日常理性及其责任:斯坦利·卡维尔哲学及文艺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译著《布迪厄:关键概念》(迈克尔·格伦菲尔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论牺牲》(特里·伊格尔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站中)1项,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长按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