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委员观点|黄志辉:三个“共同体”与当代中国青年的有机秩序观

全国青联
2024-09-04

来源:《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1期)

编者按
2022年6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青年工作》出版发行。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近日,全国青联社会科学界别四位委员结合自身学习体会,撰写了理论文章,在《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1期)上发表,供大家学习借鉴。

三个“共同体”与当代中国青年的有机秩序观
全国青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副主任、教授   黄志辉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为当代中国青年工作指引了航向,引领青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脚踏实地参与中华民族与世界社会的文明建设。书中从中华民族与世界社会等多个层面凝练了建设“共同体”的要义,成为当代青年开展实践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高频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理念,为当代青年在多层次的政治社会框架中提供了参与秩序构建的主线与方向。三个共同体相互辩证,互相倚赖,蕴含有机联系,既为青年提供了实践行动的框架底座,又扩展了青年知行合一的广阔视野。在学术研究领域,青年知识分子也能借助前辈学者如费孝通先生有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战国世纪”的世界秩序观、新人文精神等有关三层秩序的理论,深入学习总书记的三个有机共同体理论。

一、三个共同体及其内在有机性

(一)当代青年的实践方向

总书记的共同体理念与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密切相关。其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可为有为的行动前提。在《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总书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铸牢使命、美好前景与青年群体的人生担当联结起来。书中有上百个段落着墨于两个概念丛之间的关系,即“青年”“青春力量”“青春命运”“青春先锋”系列概念与“民族”“中华民族”“民族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概念的密切关联。总书记深刻表达了希望当代青年领悟革命前辈关于“青年者,国家之魂”的内在精神,全面论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青年行动轨道与方向的内在奥义。

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青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天地。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一文中,总书记明确指出了世界各国青年群体的交往交流交融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之间的交往。”他鼓励中国青年有担当、有责任,真切关心国家、人民和世界。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世界各国青年的共同责任,各国青年应该团结奋进,共同“为促进民心相通、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其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当代青年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共同实践目标。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的、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系统建设,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原创性理论。近年来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其内涵、理想与实践方向不断明晰,这是对新时代新生态的新方案。青春伴绿水,青年护青山。人与自然的有机共同体理念,指引青年进一步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世界的愿景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向。

(二)当代青年的实践要求

三个共同体内部以及三者相互之间均存在有机联系,这是在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开展青年工作、明确青年群体使命担当的认识论前提。青年群体应从有机的共同体认识角度出发,展开新时代的有机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有机共同体,青年群体应该具有明确的国族归属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具有多元意义的有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用“石榴籽”的比喻,鼓励各民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共进。总书记曾在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采用“多元一体”的概念,剖析中华民族有机共同体的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两者辩证统一。”当代中国青年可以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体会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真正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当代中国青年应在世界文明建设过程中贡献中国智慧。总书记曾用“地球村”比喻世界社会的紧密关系,并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这个星球上的人民能够风雨同舟的共同愿望,“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总书记对人类整体社会的共同体理念,倡导合作、包容与豁达,拒绝“零和博弈”,力求美美与共。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两个共同体理念,均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并一起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更是当代青年的行动指南。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也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在21世纪,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总书记明确倡议对自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理念前提,为当代中国青年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根本遵循。生命共同体是世界的而非一国一地的,是总体的而非局部的。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理念,意在将自然界视作与人息息相关的有机生命体,不断探索互促互进、和谐共存、有机循环的生态繁荣,从而拒绝“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倾向。

(三)青年实践的有机情境

三个共同体理念各有侧重维度,但又有机关联。总体上看,三个共同体充分展现了时空维度的巨大联结与跨越。铸牢中华民族立场迈向世界社会,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迈向有机自然,立足当下反思过去面向未来,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共存,多重构造了一个总体性的有机情境。

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族认同与经验内涵,为另外两个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根基和东方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及成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成效的决定性前提。不仅如此,中国传统中的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多元一体等观念,能够为世界秩序、生态文明的建构提供智慧资源。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另外两个共同体提供总体的价值导向与建设目标。当今世界变局百年未有,和平与战争共存,总体并不太平,加上美西方霸权政治、强权金融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不断侵扰构建美美与共世界秩序的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构建太平天下,为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球各个国家提供精神家园。

最后,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建设不断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提供总体延续的发展方案。只有彻底摆脱“人类世”的中心主义,克服物欲与独占自然的心理,人类方能延续自我与世界,实现世界生态的多物种共存,这也为国内外青年群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生命哲学与政治实践层面的行动建议。

三个共同体理念的内在有机性,构成了当代青年重构世界观的理论前提、内在视野、行动方向与实践原则。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明确了当代青年自觉担当的立场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青年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自我反思与行动自觉。青年群体应该积极运用三个共同体理念,展开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关切,为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费孝通先生的“新战国世纪”论与世界秩序观
在与三个共同体有关的研究领域中,学界诸多先贤如顾颉刚、范文澜、费孝通等各有耕耘。其中,费孝通先生不仅从多元一体的角度论证过中华民族的总体格局,而且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出发,探讨过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关系,晚年更是对21世纪全球社会的秩序体系展开了深入思考。费先生曾不断倡导青年群体从小在全球社会体系以及自然文化的多样性中培养出人与人、族与族、国与国的互动意识,塑造寻求共同利益的理性态度。他在晚年撰著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样的雄文后,开始从全球建设共同世界秩序的角度,探讨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方案。当代青年可借鉴费先生的理论视角,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共同体理念。

在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上,费先生将21世纪认定为“新战国世纪”。所谓“战国世纪”,是他的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或许是受了亨廷顿、福山等人的影响,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比喻成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国家、民族、社群之间合纵连横、征服争夺或合作竞争,而21世纪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新战国世纪”。但是中国文化立于德性,反对以霸凌弱,所以费先生在20世纪末提出世界秩序需要一位“新孔子”的观点。他认为新战国世纪之所以“新”,是因为需要一位新的孔子。新的孔子在面对世界文化冲突时能够实现共生共存,其中“美美与共”的最重要前提就是各自的文化自觉,以及在世界秩序之中的“美人之美”。

新孔子的心态是对个体主义心态的有机超越。费先生认为:“今天的‘圣贤’,不大可能是由某一种文明或某一个人物来担当。”代表人类命运的圣贤是一种文明交融的“合力”,不可能是单一的人物或人文。在“新战国世纪”的比喻中,21世纪的世界格局必然是20世纪分久必合的延续结果,新圣贤将是人类“合”的总体性文化表达。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世界不再隔绝。一个本来“各美其美”的世界,需要“美人之美”才不至于出现冲突。然而,在西方近代史中,“美人之美”的秩序并未出现,遑论“美美与共”。西方在这500年里并没有找到一个和平共处的秩序,相反他们从海上掠夺、武装侵略、抢占资源开始,形成了以强制弱、争霸天下、战争不绝的格局。在费先生看来,无论从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西方建立世界一体秩序的理想都落空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秩序没有道德基础,无法向前推进。

面对美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费先生认为,中华民族可以为世界秩序提供美好的文化给养而不是威胁。当西方没有为这个“世界秩序”贡献更多的道德智慧时,中华民族可以从道德风气与心态层面提供秩序整合的道德资源。费先生给出的具体答案是:必须在政治与经济层面之上建立起世界性的心态观。这种心态是各种想法、观念、意识的汇集,是精神层次的汇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心态传统,成为费先生批评西方霸权、建立和合世界的理论依据。

由此,他建立了有关人类社会的三层秩序观:其一为共享的经济秩序观,其二为共遵的政治契约,其三为道义秩序。三层秩序观各有侧重,但同样有机共存。世界秩序的心态应由文化道德力量来左右,而非枪炮与金元。费先生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王霸论”来批评西方中心主义,“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中国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经验,推崇道德,推己及人;而当时美国挑唆的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以霸制人的代表。为了进一步描述“王霸论”,费先生多次强调了其有关美好社会的叙述,认为“美人之美”是美好世界的标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而在霸道的世界中,强调他者“以我为美”的心态则是对他文化价值标准的凌驾,容易引起纷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不断勉励当代青年去获得这种互鉴互美的精神。没有交往交流,就没有交融互鉴。因此要“发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精神”,去认识并理解“他者”,从而理解自我。这是倡导从自我的要求出发不断去联结世界的精神,从各美其美升至美人之美,最后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就是说,德性世界秩序的形成,必须要有美人之美的有机文明前提和心态基础。

此外,费先生的“新人文精神”也为总书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做下了重要的学术注脚。费先生将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关系称为“新人文世界”。自然本是人文世界的客观基础,但是由于人类出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欲望,破坏了自然,使得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有所对立。费先生从“合”的有机角度,赞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他认为天人对立是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观念前提。西方的物欲主义、个体主义、中心主义等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是开启天人对立的源头,应回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获得一种物我相容的自然心态秩序,这种立场也正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观念出发点。

总之,费孝通先生对于共同体的学术探讨及其三层秩序观,在学理上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共同体理念非常契合。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这种有机观的核心要素,为当代中国青年理解三个共同体、体察当代世界秩序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三、在和合世界中的自觉
三层秩序观和三个共同体理念,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从中国传统中发掘建立世界秩序的文化资源,倡导全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对仅仅从西方文化中寻找世界性的道德根基,更反对以政治、经济为轴心建立世界秩序和自然生态体系。当代中国青年需要充分警惕类似萨义德所批判的那种充满东方学偏见的西方视野。诸多西方理论将东方视为绝对的他者,将西方塑造为东方的发展与未来,这正是三个共同体理念不断规避的、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主义陷阱。三个共同体理念在拒绝全盘西化的同时,并不是要与西方隔绝,而是要警惕那种以霸制人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单线进化主义,为当前世界的秩序构建提供和合之力。当人类命运的总体格局出现时,每个国家应该在这个世界秩序中贡献力量。只有各国规避“唯我独美”的本位中心主义,交融合作,才能塑造新世纪的新圣贤,才能建设一个有机相连的和合世界。

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三重共同体的内部构造和外部联系呈现出整体的有机性特征,这要求当代青年用有机的整体视野去看待世界社会,建设三个共同体。而建设共同体的实践准则,内涵于三个共同体的内部规律中、有机联系中、整体结构中,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有机实践来获取有关三个共同体的真知灼见,至少需要三种自觉。

一是应该具备全面学习领悟三个共同体的认知自觉。不仅要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而且要认识到这种自觉与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关联。此外,目前的中国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可持续的新生态发展格局等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对三个共同体开展有自觉意识的理解和行动。

二是应该具备理论与实践贯通的行动自觉。这要求当代青年在三个共同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之间开展知行合一的转换,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视野中,实践互学互鉴互美的理念。真正的知行合一要求我们总结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融汇世界现实与理想图景,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均衡的生态关系时做到身体力行,用理论关照现实。

三是应该在世界大变局之际具备反思自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族青年勠力同心、众人拾柴。而只有在有机的共同体中开展有机实践,才能鼓励青年群体构建一个内在与外在融洽相连的世界,并基于此去理解当下的世界秩序、自然生态与人文心态的关系。

总之,在三个共同体的有机关系中,深含美美与共的真谛。青年群体唯有充分领悟其中的内在结构与有机关系,才能在三个共同体的建设中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世界关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民族全人民的复兴。尤其是青年群体,更应该具有人民立场的扎根性,具有中国道路的本土性和世界眼光的长远性,具有实践立场的有机性,从而贯通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中国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关怀心,由此才能融会中国和世界的智慧,有立场、有情怀、有决心地建设三个共同体。

编 辑丨骆丞承
校 审丨彭英琳
值班编委丨董俊杰
审核丨刘爱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全国青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