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居心何在!医生用4毛钱治好了血液病男童?

叶正松 离床医学 2023-11-22


来源 | 江淮医学

作者 | 叶正松


近日,一则《医生用四毛钱的药治好血液病男童!家长:原本打算筹钱做骨髓移移植》的新闻,上了热搜,刷屏网络。


还有很多这样的标题报道,越看越气,怕大家心脏受不了,就不一一贴图了。某音上的视频更是铺天盖地:




这则病例,具体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一位四岁男童,还没满月就重度贫血,需定期输血,一岁半后双腿肌肉大面积萎缩无法站立,四处求医。

先后到过湖南耒阳和东莞、深圳多家医院,花费了20多万元,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吃了两年激素和化疗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建议只骨髓移植。

直到去年底,他们遇到了东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的刘自强医生,这一切才峰回路转。

刘医生在给孩子体格检查时发现其神经系统一系列阳性体征,就怀疑是不是身体中某种物质缺失或蓄积,既引起了造血系统又引起了神经系统的问题,这所有的症状都是一种病的多种表现

这种一元论思维,促使他决定为孩子进行神经系统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了可疑变异基因SLC52A2。这个基因的变异,会导致“进行性桥延性麻痹综合征”疾病的发生。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延髓功能障碍以及重度泛发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后者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独立行走能力丧失。

该疾病的病因是由核黄素代谢所致,患者可通过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B2缓解病情。


于是,刘医生就给这名患儿维生素B2补充治疗,结果,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在三个月之后到了。患儿的红细胞完全正常,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消失了,再也不用输血了,原本肌肉萎缩无法站立的孩子,也能慢慢可以行走了。

患儿吃了3个多月的维生素B2,总计300片,每片0.39元,花费不到120元

孩子终生靠补充维生素B2维持正常生理代谢需要 ,但这与骨髓移植前后的巨额费用负担相比,几乎就不成为负担


作为全球只发生过两例的罕见病,最难和最牛的是如何进行确诊。


在这次确诊过程中,“党八股”式的详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刘医生厚积薄发的知识储备和医学素养功不可没。因为这个全球仅两例的罕见病,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都并不能联想到这个疾病。

这才应该是这一新闻的闪光点和要素。

但是媒体却偏偏忽略了这一重点,无视罕见病的诊断艰难和重要性,反而用“医生四毛钱治好了血液病”这个标题煽动大家的情绪,给人一种“治好血液病只要几毛钱”,从前花巨额医疗费治病的都是坑人的即视感。


这样的“选景取材”角度所营造出来的新闻场景,带给人们的读后体验和心理情绪,有多可怕?不言而喻!


一个代谢异常的罕见疾病,因为医生临床思路方向问题,而导致诊断水平差异,从而造成结果不同,这本确实是一件值得患者欣喜和值得临床医生参考探讨的经典病例。但遗憾的是再一次被媒体发掘而疯狂带偏节奏,含沙射影的描述成为医生道德层面的一次事件,进行无底线炒作,不仅令人恶心,且令人愤怒!

实际上,“四毛钱治好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媒体第一次“炮制”。

曾经在2015年,一些媒体就已经干过。

一位西安的王先生因为高血压头昏,到西安521医院挂急诊救治,医生测血压为160/110,就给开了4毛钱的氢氯噻嗪、氨氯地平两种药物,把他的血压降了下来。高血压是慢性病,不可能吃一次药就痊愈,需要长时间服药控制,四毛钱只是暂时控制住了患者的血压而已,就这,我估计很有可能是患者极力要求医生这么处理而已。可是,媒体撇开这些不谈,却别有用心的写成《急诊医生开4毛钱药治好病!患者家属:不可思议》

一时之间,“4毛钱就治好了高血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而四毛钱只是暂时降了血压的事实被忽略,血压根本就难以根治的医学事实被罔顾。人们天怒人怨的谴责“
都说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原来是我们没有碰到这样的好大夫”!

你说混蛋不混蛋,缺德不缺德?

可这样混蛋逻辑缺德报道的事情,一直以来,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像个癫痫,一遇刺激就老毛病又犯。

大家还记得十年前的那个《婴儿被诊断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的新闻吗?

2011年,一个出生六天的婴儿无法排便,前往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疑为
先天性巨结肠,做手术需10万元。婴儿父亲拒绝手术,转投其他医院,医生只是开了八毛钱的石蜡油缓解了婴儿症状。结果媒体就硬是把这对症治标的治疗措施炒作成八毛钱治好了十万元的病。

10万与8毛的巨大反差,如同平静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引发了巨大的舆论狂潮,铺天盖地的网民纷纷指责医生“过度医疗”。所幸的是,那次事件,因为孩子的确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确需要花费10万多元手术,最终,孩子父亲不得不亲自道歉,孩子得以手术,事件得以扭转。

此事,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反转和近乎喜剧化的结局,让媒体赚足了海量流量,让群众情绪得到了泄洪,让医生感到了无限悲哀!


这样的报道并没有因为那次事件的强烈反转从此销声匿迹。而是,从那时起,时不时的就有类似新闻,重复着一样的节奏,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带动着人们的情绪,挑拨着医患的关系。

说句实话,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中国医生实在是太难了!

一直以来,承受着世人越来越严苛的技术和道德双重标准,活在患者日益增高的期许目光里。



如果说,这个社会上真的有圣人,我觉得,只有中国的医生才配得上这个称呼!因为,人们不仅希望他们要乐于奉献,还要甘于清贫。

我国医疗卫生仅以占GDP6%的比重服务着占全球25%的人口,中国医生的收入只是美国医生的5~7%,工作量却是美国医生的5~7倍,这样的数据,令人泪目,却人人无视,个个装睡!


他们喜闻乐道不遗余力讴歌礼赞的是什么?

是要你医者仁心,还要你贫贱不移


对于所谓的用最少的钱看最难的病,一直是他们热衷于炒作和追捧之能事。在他们看来,这个苍茫世界,杏林园内,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越便宜越好的变态的好医生标准,近些年,一直被媒体不断的倡导,也不断的误导。

居心不良,也其心可诛!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两大价值,左边传递真实,右边记载历史。新闻报道是要对历史负责的,铁肩担道义,才能妙手著文章。作为一名记者,你可以不在乎温泉和共情,但至少要尊重事实和真相。因为新闻就是求真、抵达真、传播真、捍卫真!做记者写新闻,如果做不到全面,至少要客观;如果做不到客观,那至少要做到谨慎;因为你不知道你的投笔会不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飞刀,被舆论左挥右砍,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推翻一切,审判一切。所以,新闻人要有新闻人的情怀和担当,公义二字大于天!正如毕淑敏所说:“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像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老新闻人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谆谆告诫过: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渐奸。


当为了流量,选择夺人眼球的恶臭标题时,我就想问问你们这些媒体和记者: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前辈说过的话,是否还对的起你手中的笔和心中的道义?!


你敢不敢回答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