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雨丨李清照14:明诚去世

点击关注 ☞ 喵咪文学社 2021-02-28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第十四讲

明诚去世

如果说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李清照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大丈夫气概,表现出了渴望恢复中原重返故土的胸襟和抱负,相比之下,更加显出当权派们的奴颜卑膝、自私自利。这样的英雄气概连与她相濡以沫了近30年的丈夫赵明诚也应该在妻子面前感到羞耻。大家又要奇怪了赵明诚一个考古学家一介文人,国破家亡又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怎么就说他也要感到羞耻呢?大家别忘了赵明诚好歹也是朝廷命官,比起本应在深闺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婆来说他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也就是南渡第三年的二月,赵明诚当时正在江宁担任知府,一天深夜城内发生兵变,兵变的前夕赵明诚的同事江东转运副使李牧事先得知了消息,赶紧将兵变的事秘密告诉了镇守建康的赵明诚,赵明诚居然对这天大的消息无动于衷,李牧没办法只好自己派军士和民兵埋伏在城里,兵变的时候,埋伏的军士们有备而来,打退了进攻的叛军,等到天亮的时候,李牧来找赵明诚,发现赵明诚居然在半夜从城墙上拴了一根绳子跟两位手下一起悄悄地逃跑了。事后赵明诚被罢官,两位手下各降两级。这件事一发生,我们可以想象象李清照这样豪气干云,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女人,面对丈夫懦弱无能、贪生怕死的举动,心里该是多么的悲凉,多么的无奈。


在赵明诚罢官之后,夫妻俩离开江宁,再一次过起了逃亡生活。就在这年四月,宋高宗也逃到了江宁,江宁府改称建康府。在逃亡途中路过乌江的时候,李清照写下了一首名垂千古的乌江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原来安徽的乌江,就是当年楚汉相争的时候,楚霸王项羽自杀的地方。据说当年项羽被刘邦逼到乌江这个地方时,乌江亭长准备了一艘船对项羽说,江东地方虽然不大,但是也可以聚集了几十万人,足可以让你继续称王啊。他劝项羽先逃命再说,等以后有机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可是项羽仰天长啸说,是天意要我灭亡,我又何必渡江逃跑呢?想我项羽当年,率领江东子弟渡江往西,驰骋多年,创下多少丰功伟绩?如今这些子弟没有一人生还,我还有什么面目逃回江东,去面对我的相亲父老啊?


李清照写下这样慷慨豪迈的诗句,明摆着是说好男儿活着要顶天立地,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岂能做一个苟且偷生的鼠辈。她是多么怀念那个宁可杀身成仁也不肯临危逃跑的英雄项羽啊。诸位想想,李清照虽然骂的并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南宋那些贪生怕死的软骨头,可是赵明诚刚刚做了临阵脱逃的胆小鬼,难道他听了不会觉得羞愧?难道在胆气纵横的妻子面前他还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不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当然在李清照面前应该找个地洞钻下去的大男人,远远不止赵明诚一个人。所以,即使做了临阵脱逃的胆小鬼,赵明诚的被罢官也只是象征性的。


两个月后,同年五月,赵明诚在逃亡的路上又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被重新起用为湖州知府。在逃难旅途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再一次面临了人生不可知的离别。而且这次离别在李清照看来,一开始就有了太多不祥的预兆,这次赵明诚必须与李清照告别,先赶到建康去参见暂时驻扎在那里的宋高宗。6月13号被重新起用的赵明诚似乎已经忘记了临阵脱逃的耻辱,意气风发地与妻子告别,可是这回李清照的感觉却很不好。她对已经上岸准备出发的丈夫喊道:如果城里局势恶化我该怎么办呀?赵明诚叉着手远远地答复她,反正你就跟着大家一起跑呗,如果实在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先扔掉笨重的家伙,其次是衣服被褥,再次是书画,最后再扔古器。只有最珍贵的宗器绝对不能扔,人在东西在,要是东西丢了,除非人死了。说完骑着马一溜烟就去了。


赵明诚的临别嘱咐,一方面体现出一个考古学家令人敬重的职业精神,一方面却又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跟妻子离别,他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收藏品,竟没有一句话关照妻子的安危。这一回李清照还没有来得及品尝离别的相思,没有来得及品味近30年来婚姻的得与失,分手时候的不祥预兆很快就应验了。


七月末,她就收到了改变她后半生命运的一封信,从信中得知赵明诚在奔往建康的日夜兼程中中了暑,一到建康就病倒了,李清照一看到信心里就急的火烧火燎似的,因为近30年的朝夕相处他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别看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做学问做得住冷板凳,可是脾气却很急躁,中了暑肯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拼命的吃清热的寒药,那病就越发危险了。李清照不敢耽误,立马启程,紧赶慢赶,一天赶300里路,飞也似得到了建康,等他赶到时,性急的赵明诚果然已经自作主张吃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疟疾加上痢疾已经病入膏肓了,守候在丈夫病床前的李清照这时候已经无力回天。


8月18号,赵明诚赋诗一首永远的告别了相伴近30年的妻子,并且临终前“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没有给妻子留下任何遗言。一位绝代才女在步入老境时,被孤苦无依的扔在了这个看不到光明的世界上,从此那种浓厚的绝望和哀愁成为她晚年文字当中挥之不去的情绪。这以后的李清照就成了一个被泪水浸泡的泪人儿。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在她的词里再一次用到了弄玉和萧石的故事——吹箫人。她多希望她和赵明诚也能像弄玉和萧史一样夫唱妇随白头到老,在地为连理(枝)即使升天也能在天为比翼(鸟)啊。可惜的是赵明诚没能陪他到天荒地老,吹箫的人已经一去不回头,只留下了空空的玉楼。纵然梅花再开报告了春天的消息,可是折一枝梅花在手又能寄给谁呢?人间天上,这已经不再是淡淡哀愁的短暂相思,而是不可挽回的两个世界了。她和赵明诚一个人间、一个天上,再没人和她一起踏雪寻梅;再也没人和她一起烹茶赋诗;再也没人和她一起秉烛夜谈;甚至再也没人和她斗气赌狠;再也没有人能和她一起归去来兮,偕隐山林。


安葬赵明诚后,李清照写下了催人泪下的祭文: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她悲叹着丈夫正处在如日当空的壮年,以丈夫的学术积累和智慧,他的前途还大有可为,可是如日当空的丈夫却居然撒手西去,抛下妻子独自一人承受命运的悲怆。换了别的女人在遭遇了国难之后又紧接着夫亡的沉重打击也许早就一蹶不振了,可李清照毕竟是李清照,她没有倒下也不能倒下,虽然丈夫临终前没有给她留下任何遗言,但是30年的婚姻生活早已将她和丈夫融化成了一个人。赵明诚其实什么都没有说,李清照也知道丈夫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子女,唯一能让丈夫牵肠挂肚的就是那些凝聚了他们一生心血的收藏品。“与生俱存亡”,人在东西在。她不能跟丈夫一起升天,她必须留在人间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从此她开始独自一人在世间颠沛流离,为保护他们夫妻的收藏品,继续呕心沥血,尝尽世间一切可知与不可知的苦难。


刚刚与丈夫生离死别的李清照操办完丧事,自己累且痛,大病一场奄奄一息。虽然丈夫曾经说过舍命也要保住他们的收藏品,可是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那些收藏品,凭李清照一个病弱的孤寡老妇,根本不可能全部带在身边。而且此时金兵又开始大举南侵了,宋高宗保住小命要紧,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离开建康又开始仓皇逃窜。而在这之前朝廷已经将后宫人员全部遣散,其中隆祐皇太后逃难到了洪州,赵明诚有一个妹夫是南宋朝廷的兵部侍郎,跟随隆佑皇太后在洪州驻扎。于是李清照派两位丈夫以前的手下,将两万卷书、金石刻2000卷,以及其他一些藏品护送到了洪州的妹夫那里保存。而李清照自己大病未愈又经历了一场意外变故。


原来在八月份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叫张飞卿的人,听说著名的考古学家在建康,就拿了一把玉壶去请赵明诚鉴定收买,但赵明诚没有买,好像说了句,哎,这不是玉,是珉。珉也是一种玉石,不过价值比玉要低。有可能是那个人听了不高兴,拿着壶就走了,这件事后来怎么传来传去就变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谣言。有人就传说赵明诚是准备向北朝献玉,北朝就是金国。亡国的深仇大恨正在暴涨的时候,居然有人想叛变通敌,那可是不得了的罪过。虽然赵明诚人已经死了,可是叛国之罪岂是一死能够了之的?


李清照一听到这个谣言吓坏了,为了洗脱加在丈夫身上的流言,她就先把身边现有的所有古铜器全部捐献出来送给宋高宗,并且亲自到朝廷上为丈夫陈述事实、澄清罪名。这样一决定,她就追着皇帝的御驾往越州跑。可是等她追到越州,因为战争局势紧,张赵构在越州屁股还没坐热又往四明逃,李清照哪里追得上?祸不单行,就在这几个月的奔波中,又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金人在12月已经攻破洪州,李清照借存在妹夫那里的两万卷书以及2000卷金石刻等等珍贵藏品全部毁于一旦。


第二件,是李清照自己在追随赵构逃亡的路上,随身携带准备献给皇帝的古铜器,又在官军收编叛兵的时候被抢夺一空。


南渡时候装了满满15册的藏品,到这个时候,她的身边只剩下一些轻便的书册卷轴,因为她卧病在床的时候常常放在卧室里面,而且时不时的还把玩一番,所以保存了下来,所有的藏品到这时候只剩下一半不到。而此时金兵的入侵仍然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所以宋高宗的狼狈逃窜也仍然是马不停蹄。从越州出来,赵构又往明州、定海、昌国、台州、章安出逃。像猫捉老鼠一样,金兵一路从后面追赶,直把赵构逼得无路可逃只好跳到海里从船上逃往温州。


可怜李清照只能远远地看着皇帝的龙旗华盖跟着他马不停地奔跑,这期间李清照曾经想投靠在台州做官的弟弟李航,可是她刚到台州不久台州就失守了,台州太守出逃。她也只好跟着赵构继续逃亡。


绍兴元年也就是1131年,李清照也回到了越州,在一户姓钟的人家租了房子暂时安顿下来。到这时李清照身边也还剩下五六筐书画砚墨,因为她不放心搁在别的地方就藏在卧室的床底下,平时必须是自己亲手才能打开。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卧室的墙壁被打穿了一个,洞床底下的书画卷册被偷去了五筐。李清照悲痛不已,于是到处去张贴告示出重金悬赏,希望能够赎回一部分,果然才过了两天,姓钟的邻居就拿了18轴书画过来求赏。李清照明明知道是他偷去的,可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自己一个孤寡老妇没办法跟他理论,只好按赏价赎回。李清照还千方百计恳求他将其他的卷册也拿出来按价收购,可是其他的藏品从此音讯全无再也没有露过面。


在这次藏品的巨大损失之后,李清照的身边就只剩下了寥寥几种价值平平的书册、书帖,而就是这几种价值平平的书册书帖,她也还像爱惜自己的眼睛、生命一样精心珍藏呵护着。在这样含辛茹苦孤苦伶仃的逃难生涯中,李清照最大的精神依靠就是丈夫的这些收藏品,以及生前撰写的考古学巨著《金石录》。在逃难生活的短暂安顿中,她常常回忆起赵明诚撰写《金石录》的情景:每天晚上下班后他总要校勘二卷题跋一卷。总计共2000卷。有赵明诚亲手题跋的520卷。如今丈夫的手迹还像新的一样,可是他坟前的树木已经长到可以两手合抱了(树木合抱?赵明诚病逝才二年时间,杨教授说的夸张了)。每次睹物思人李清照都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他写下了自述生平最为详细的一篇文章《金石录后序》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她这样写道: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


想当年梁元帝萧绎建都江陵,当魏兵攻陷江陵的时候,萧绎命令手下将收藏的古今图书14万卷付之一炬,人家问他为什么要把书烧掉啊?元帝说,我读书万卷没想到还是有亡国的这一天,所以要把它们全部烧掉。隋炀帝杨广亡国的时候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后来唐高祖李渊平定东都洛阳,想把隋炀帝在观文殿收藏的新书8000卷运回长安,据说在运送途中上官魏梦见隋炀帝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的书运回长安去?结果船到黄河的时候碰上大风暴,船上装载的8000卷书全部翻到水里一件不剩。当天夜里上官魏又梦见隋炀帝很高兴地对他说,书我已经全部收回来了。


李清照在文章里引用的这两个故事,是在问自己,难道赵明诚也像梁元帝和隋炀帝一样,将这些书画藏品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连死了都不肯让东西留在世上,一定要收回去吗?又或者是天意认为我没资格享受这些珍贵的东西。为什么当年在收藏它们的时候是那么的艰难,可丢失起来却如此容易。我从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到如今已经34年,这期间经历过的忧患得失实在是太多了。


这篇序文的落款是:“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这一年,李清照应该是52岁。虽然从此以后,南宋的政局有过短暂的安定,但李清照的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她晚年最错误的一次决定,让她的名节再一次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李清照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