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编辑部 武大文科学报
2024-09-04



本期目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建专栏)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王立胜


 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


共同富裕实现的资本逻辑与路径探赜

李楠 李昀励


法治中国的话语表达

何志鹏


跨学科研究


重构“新文科”:数字技术语境下两种文化的对话

傅才武 明琰


ChatGPT 是否会吞噬我们的剩余快感——人工智能时代的病理学分析

蓝江


哲学研究

性恶论与政治秩序——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与重释

何怀宏


20 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家关于文化多元主义与辩证法的论争——以金岳霖、张东荪与张岱年的逻辑哲学为切入点

徐英瑾


从非同一的视角看社会历史中的“魔力”——阿多诺的分析及其启示

王晓升 任豆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考论

郎廷建


历史学研究

战时日方史料《中共概说》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认知 

胡德坤 涂杰欣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工作的实践举措及其重要启示

阮一帆 胡梦婷


经济学研究

 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


数商兴农背景下数智赋能乡村农商文旅融合的逻辑与路径

吴江 陈坤祥 陈浩东


数字货币的“不等边三元悖论”与监管治理——基于卡—梅框架视角的研究

尹振涛 程雪军


管理学研究

众创空间运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研究

卫武 徐和衍 石永东


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研究 

李健 谢依欣 刘海建


社会学研究

 华中乡土派社会学


村庄治理: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

林辉煌


还原论视角下中国农村生活治理的困境及其超越

冯川




论文摘要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作者: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硬核。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民族化形式,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实践的。就实践方法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秉持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思维;就实践活动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中国的,因为它面向中国实际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逻辑;就实践的自由特征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世界的,因为它引导人类走向自由与解放,彰显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关怀。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新唯物主义


共同富裕实现的资本逻辑与路径探赜

作者:李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昀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资本既表现为一种追求增殖的价值即资本一般,也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特殊,具有正反双向的二重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是体现马克思有关资本一般性同特殊性相统一规定的一类经济范畴,其中公有资本所有权归全体人民或集体,是共同富裕的压舱基石;非公有资本作为以私有生产关系为本质的资本,既能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重要驱动力,亦会在监督与引导不足的情况下无序扩张,悖逆共同富裕的民生指向。当前,明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属性,并聚合各类资本合力以促进共同富裕,是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点关照。新发展阶段,持续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服务共同富裕大局,一方面要坚持公有资本主导地位,发挥其全局调控功能,增进其民生担当,充分展现其领富效用;另一方面要鼓励非公有资本发展,引导其服务民生福祉,坚决遏制其无序扩张,充分展现其促富效用。

关键词:公有资本;非公有资本;资本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


法治中国的话语表达

作者:何志鹏(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

摘要:对于法治中国进行高水平的话语表达,不仅是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关涉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法治观念和传统总体淡薄、民间对法治话语表达存在一些误解的情况下,推动法治话语的建设和高水平的表达,能够回应和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助力民族振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中国法治话语的核心要素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人民的主体性与主导性、体现知变应变求变的革新精神、彰显理念确立与规范完善的进程、体现法律与道德对治理结构的融合、展示法治中国的全球理念与世界担当。为了有效地向国内和国际社会表达包含上述核心要素的中国法治话语,需要强化中国法治话语表达的生动性,凸显表达的受众友好性,注重话语表述的适当态度,尤其是要通过完善法学教育培养表达中国法治话语的人才队伍。法治话语的高水平表达是建构良好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而且有赖于各专业领域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话语体系建设;人民至上;社会治理;国家形象;国家声誉;党的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精神


重构“新文科”:数字技术语境下两种文化的对话

作者: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明琰(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教育领域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对立问题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这两种文化的对立性早已根植于人类在探索自然和规训自身过程中物性与灵性的分野。百年来,中外学界一直努力探寻弥合两种文化的方式及第三种文化可能存在的形式,并从学科建设角度讨论两种文化的沟通连接方式以消除两种文化的隔阂。21世纪数字技术特别是元宇宙、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创造了“第三种文化”的雏形。数字技术将人类社会的人文信息与自然物质要素在数字空间相连,形成实现人文与科学协同共进的新型空间,建构了实现学科融合的现实路径。未来如何在数字文化语境中实现两种文化的对话和融合将是新文科建设的突破口。文化产业既是文化与科技发展交叉的典型领域,也是数字文化应用的前沿,可作为新文科建设的试验田来探索未来新文科建设的基本样态和可行路径。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数字技术;新文科;文化产业


ChatGPT是否会吞噬我们的剩余快感——人工智能时代的病理学分析

作者: 蓝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研究中心)

摘要:在ChatGPT成为学术讨论热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人们并不是真正在讨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真实存在,而是在人类自身的象征秩序中,将其颜貌化,变成人类象征秩序下的一个崇高对象。在我们将ChatGPT崇高对象化的同时,也意味着人类主体接受了象征秩序的阉割,蜷缩在象征秩序划定的界限里,从而陷入俄狄浦斯式悖谬性命运轮回之中。为了避免这种悖谬,我们需要延伸剩余快感的概念,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给出在多层次的象征层面上重新构想人工智能幻象的可能性。一旦让人工智能重新对象化为一个崇高对象,也意味着主体接受了新的象征秩序,成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主体。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学习;剩余快感;精神分析


性恶论与政治秩序——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与重释

作者:何怀宏(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荀子的人性论以主张性恶著称。但这种性恶论是否真的如其所称的那样完全真实?其逻辑是否自洽?从荀子的诸多论述验之以人的知、情、欲三个部分,却明显透露出并非如此。对人性既然可以“化性起为”,就要有化的动力和根据。这些根据和动力也正是荀子承认的人普遍具有的道德辨知和同情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性中可视作善端而存在。被荀子视为性恶的欲望,主要指过度和不加节制的欲望,而非一般的生欲。那么,荀子为什么还要极力主张一种性恶论呢?这与他对一般政治秩序的捍卫紧密相关。这种对“明分使群”的捍卫正是荀子对传统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贡献。但在特殊政治秩序方面,它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估计不高的政治理论的主要趋势还是迥异的。

关键词:人性;善恶;政治秩序;荀子;性恶论;道德辨知;政治哲学


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家关于文化多元主义与辩证法的论争——以金岳霖、张东荪与张岱年的逻辑哲学为切入点

作者: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20世纪上半叶,汉语哲学界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作为罗素访华事件的副产品,分析哲学的方法与数理逻辑的工具开始传入中国学术界;二是以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家在汇通中西哲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始建立汉语自身的新哲学体系;三是唯物辩证法开始传入中国。三股思潮剧烈碰撞,最终使得两个逻辑哲学问题成为当时学界的重要话题:一是数理逻辑能否成为各文明体哲学构建的基础框架?二是数理逻辑究竟是辩证法需要克服的对象,还是与之并行不悖,或者是形而上学构架的逻辑基础?与今日中国哲学界的风气不同,当时中国一流的哲学家特别是金岳霖与张岱年,在面对张东荪提出的“逻辑多元论”时,都愿意为数理逻辑的基础地位提出全面辩护,并且认为数理逻辑的使用既不影响哲学构建的民族特色,也不影响辩证法继续在方法论上起效。

关键词:数理逻辑;辩证法;文化多元主义;金岳霖;张岱年;张东荪


从非同一的视角看社会历史中的“魔力”——阿多诺的分析及其启示

作者: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任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在阿多诺看来,魔力是世界精神的主观形式,这是在一般与个别、偶然与必然、社会与个人被不自觉地相互结合并相互转换的时候出现的。在这个魔力的控制下,一般、必然、社会被戴上了特殊、偶然和个人的假面具。命运、统计规律、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都显示出这种魔力的作用。虽然特殊、偶然和个人被一般、必然和社会等发挥的魔力操控,但是人却往往意识不到魔力的作用。因此,这种魔力也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它把生物规律和理性原则结合在一起。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目的和手段则颠倒过来了。虽然魔力是总体试图取得绝对统治的必然结果,这种总体的统治必然是矛盾的,但是,魔力作用下的人们可能意识不到这种矛盾。摆脱这种魔力需要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摆脱魔力的冲动,阿多诺则把实践上的冲动纳入了沉思之中。

关键词:魔力;非同一;历史哲学;阿多诺;黑格尔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考论

作者: 郎廷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考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实为守正、深化及出新之必须。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和书信中含有大量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蕴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这些思想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的生态批判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为逻辑主线,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维度展开,贯穿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和共产主义学说。其核心内容包括人化自然观、自然界财富观、人与自然和谐观三个方面。深化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研究,应该回到文本、深耕细作,对这一思想进行整体把握、系统研究,并在研究中践行实践导向、知行合一、顺应时代的通俗表达。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判;劳动价值观


战时日方史料《中共概说》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认知

作者:胡德坤(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历史学院)

          涂杰欣(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战时日方资料《中共概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共概说》认为,中共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重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重视党领导一切的原则,成为中国抗战的核心力量;重视依靠和发动群众,受到民众拥护,深得民心,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可以说,该书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中国的未来。中共抗战的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日方《中共概说》;中共理论与政策;抗战中流砥柱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工作的实践举措及其重要启示

作者:阮一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梦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出于建立抗战统一战线、充实自身力量、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等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领导开展青年工作。通过全面改造共青团、积极组建群众性抗日青年组织,积极发展青年教育、培养训练抗日青年干部和人才,着力推进报刊和文艺宣传工作、加强青年抗战动员等实践举措,为争取抗战胜利集聚起强大的青年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开展青年工作的成功实践,对新时代加强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必须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着力发挥团组织工作效能;必须统筹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青年有生力量;以青年为中心,为青年生存发展纾困;必须建好网络舆论阵地,加强青年价值引领。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青年发展;共青团


数商兴农背景下数智赋能乡村农商文旅融合的逻辑与路径

作者:吴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陈坤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陈浩东(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要:数商兴农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方向,强调利用数字技术将商业与乡村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但是,当前学界对数智赋能乡村产业的逻辑与路径的认识尚不清晰。在构建数商兴农新业态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数据、技术、智力三大赋能要素,通过数智赋能的连接、互动和聚变三大赋能作用,推进农商文旅融合的数据共享、数实融合及数字生态的建设,从而助力乡村数商兴农的突破,推动乡村三产融合的落地。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三产融合;数智赋能;数商兴农;数据要素


数字货币的“不等边三元悖论”与监管治理

——基于卡—梅框架视角的研究

作者:尹振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程雪军(同济大学法学院)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新型数字货币的涌现对传统法定货币与监管产生了冲击。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货币带来了创新性的变革,促进了货币的数字化与多元化发展,大幅提升了货币发行与运营的综合效率,但也衍生出“不等边三元悖论”,即它不可能同时实现币值稳定、信用载体以及去中心化的三元目标,极易引发不等边的法律风险、金融风险与技术风险。根据法经济学的卡—梅框架,从私人数字货币透视“不等边三元悖论”下的具体风险,可发现全球典型国家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治理主要有三类: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洋法系国家秉承财产规则,采取开放性监管政策;以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秉承责任规则,强调整体福利的法律保障;以韩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恪守禁易规则,严格禁止数字货币交易。当前,我国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货币监管治理体系:采取分类监管原则,明晰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创新金融监管体制,推进行为监管与智慧监管;深化技术监管应用,促进数字货币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数字货币;“不等边三元悖论”;监管治理;法经济学


众创空间运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研究

作者:卫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徐和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石永东(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已成为社会创新基地。绩效水平不仅反映了创新主体健康水平和发展潜力,也揭示了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为践行创新发展的平台主体,众创空间的绩效水平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地方政府依靠政策的制度保障优势,着重发力于有效核心变量,能够提高政策成本效率,形成强有力的行业指导能力,拓展众创空间发展潜力。充沛的地方资源利于锚定发展基础优势,促进核心要素的全面发展和协调配合,提升众创空间的生存韧性。在保障众创空间基础发展因素的需求下,强健的技术支持也能够有效提高众创空间健康水平。区域间的统筹合作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弥合地域差异的运营绩效问题。

关键词:众创空间;运营绩效;组态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研究

作者:李健(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谢依欣(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

          刘海建(南京大学商学院)

摘要:我国家族企业陆续进入代际传承高峰,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应对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考验已成为当前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受社会情感财富影响,处于代际传承中的家族企业往往表现出较低的企业创新水平,这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构成了阻碍,而风险承担水平在此间起到了中介机制的作用。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社会责任承担弱化了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也弱化了风险承担水平在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家族涉入强化了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也强化了风险承担水平在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代际传承;家族企业创新;风险承担水平;社会责任承担;家族涉入


村庄治理: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

作者:林辉煌(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摘要: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权力谱系社会学本质上是探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的互动互构机制在治理层级和时空层面的渐变规律。总体来说,它具有三大理论要素,一是成分论,二是互构论,三是渐变论。成分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组合关系。互构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三种成分相互构造的结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渐变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成分相互构造的模式在不同层级、不同时空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从这一理论框架出发,可以清晰地辨识中国治理体制的优势及风险,并可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西方和全球的治理经验。

关键词:村庄治理;国家治理;治理单元;权力谱系社会学;国家—社会关系;差序格局;治理层级;村级治理组织


还原论视角下中国农村生活治理的困境及其超越

作者:冯川(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性质已转变为生活治理。提升农村生活治理的有效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基层行政主体在生活治理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活治理不但没有使基层政权合法性的提升达到预期水平,反而制造出大量社会舆论风险点,使生活治理陷入上下夹逼、进退失据的困境。以农民日常生活的特质为本位,从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的关系出发,可以将生活治理困境的生成原因归结为生活意志的不可还原性与行政本身的还原论倾向之间存在的张力。一方面,生活意志体现为不可还原的认同感、实践感、历史感和直观感;另一方面,对农民日常生活的景观化还原、工业化还原和数字化还原等行政还原逻辑,导致生活治理从村庄生活场域的使用价值中抽离出来,代之以带来政绩增值的交换价值。对生活治理困境的超越路径,在于遵循反还原的实践逻辑深入人的内心世界,着眼于生活规则的再造、沟通渠道的建立和治理主体的识别,对人的观念和认知产生作用。

关键词:生活治理;农民生活秩序;人居环境;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美丽乡村;文化景观



以下三种方式均可查阅电子书:

1.扫描(或识别)下方二维码;

2.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3.复制网址到浏览器中打开:

https://book.yunzhan365.com/clob/rphz/mobile/index.html





阅读原文查看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大文科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