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安夜空】第122期|金志来:“泥与火”之歌

金志来 黄山日报
2024-08-28

新安

夜空


用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泥与火”之歌

——记祁门瓷厂变迁


金志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祁门瓷厂是祁门县最靓丽的名片之一。高大挺拔的烟囱,红红火火的窑炉,琳琅满目的瓷器,承载着几代祁门瓷人的光荣与梦想、骄傲和自豪。 

然而,正如这眼前的阊江,一江春水向南流,潮起潮落,大浪淘沙。在市场经济的汹涌澎湃大潮中,祁门瓷厂和祁门茶厂、朝阳厂相继停产、转让,成为岁月红尘中一抹难以忘怀的记忆。

01




      瓷器是“泥与火”艺术,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祁门盛产瓷土,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祁门瓷土就已供应景德镇制瓷。祁门瓷土,色泽纯白带花纹,有“天然配方”和“瓷土之王”美誉,曾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景德镇烧制精品瓷器,用的就是祁门瓷土。传说景德镇曾用祁门太和坑瓷土,成功为晚清慈禧太后烧制御床。慈禧太后兴高采烈之余,一道懿旨封了庄岭瓷土,专供皇家开采烧制“御瓷”,还赐名庄岭村为“太和坑”。



  祁门产瓷土很早,生产瓷器也很早。祁门生产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而近代祁门生产瓷器,则始于解放后,始于“地方国营祁门瓷厂”。


  1951年11月,祁门县政府在东乡横路头(原属三联乡,今属金字牌镇横联村),成立“地方国营祁门瓷土厂”。 


  1954年,为了扩大瓷土生产,邀请屯溪茶商孙友樵、宁尉庭、宋笑如等人携资入股,在祁门东乡双溪流(原属三联乡,今属金字牌镇石川村)成立“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由宋金声担任厂长,孙友樵、宋笑如、倪秋盛为副厂长。1955年,李汉斌被任命为“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党支部书记。 


  1958年,祁门县决定将“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改建为“地方国营祁门瓷厂”,任命李汉斌为祁门瓷厂党支部书记,宋金声为厂长,宋笑如、巫世君为副厂长。同年秋,程虎率50余人到湖南醴陵电瓷厂学习取经。


  1959年国庆前夕,“地方国营祁门瓷厂”成功烧制第一窑“献礼瓷”,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献礼瓷”的烧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祁门瓷厂干部职工,也确定了祁门瓷厂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发展方向。同年9月,程虎率42名青年职工到江西景德镇的建国、宇宙、东风等瓷厂,学习日用瓷器生产技术。



    在景德镇学习期间,程虎等人走访在景德镇的祁门籍瓷业人士,动员他们回家乡工作。先后有汪佐章、郑丽华、郑祖佑、郑升根等10多人,申请到祁门瓷厂工作。同时,由安徽省政府出具聘书,聘请景德镇制瓷的杨泉、黄昌义、胡青春、黄敬典、周腾龙、王佐木夫妇、万林辉夫妇,湖南醴陵的邱佳振等十几名师傅到祁门瓷厂工作。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企业技术骨干和科室车间负责人。


      1960年春,在景德镇半年学习期满的全体学员回到祁门瓷厂,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备安装、机械调试、修建圆宝窑中,很快就试烧出窑了一批日用瓷器。经过检测,所有瓷器全部合格。

02




    1960年3月,为扩大再生产,祁门瓷厂决定在金字牌岭头筹建年产1500万件日用瓷的新厂区,方大茂担任筹建时期的“地方国营祁门瓷厂”厂长。


  由于当时物资条件差,资金不足,企业白手起家,勤俭办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厂很快于1961年底建成,1962年开始批量生产。新厂建成后的金字牌祁门瓷厂党委书记为李汉斌,厂长赵云章,副厂长程桂森、王仲周、汪石卿。


  1966年,金字牌岭头新厂区被正式命名为“国营安徽省祁门瓷厂”。



  1978年,祁门瓷厂扩建,当年招收工人700余人。为提高企业产量产值,增加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需要,瓷厂决定成立“安徽省祁门瓷厂陶瓷试验站”“安徽省硅酸盐工业科学情报站”,先后研制出了高温乌金釉料、祭蓝釉、天青釉、胭脂红釉,为生产高档瓷创造条件。


  1985年,祁门县委、政府提出要把祁门建成“安徽瓷城”。之后几年间,祁门陶瓷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先后创办了赤山瓷厂、建筑陶瓷厂、阊江瓷厂、太后瓷厂、东方瓷厂等10多家企业。


  为提高全县瓷业企业制瓷技术水平,培养高档瓷画红娴熟技工,为祁门瓷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祁门县在金字牌中学开办“陶瓷中专班”,先后招生200多人,聘请祁门瓷厂的郑丽华、万林辉等人授课,学生毕业分配到祁门县瓷厂、赤山瓷厂、阊江瓷厂、祁门建陶厂等企业工作。 



  1990年,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祁门瓷厂已发展成为拥有13个科室、15个车间、职工1400多人(其中五级以上技术人员有300多人)的中型国营企业。从矿山开采、原料加工到成型烧炼、彩绘包装以及模具匣钵等一条龙全部配套,基本实现了成型流水化、烧成隧道化、运输车辆化和部分成型干燥链式化,企业年产日用瓷器18000多万件,产值1700多万元,生产花色品种有100多种。

    

    笔者通过查阅祁门瓷厂历年档案资料了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是祁门瓷厂最红火兴旺、生产形势最好的时期。1980年,生产瓷器1928万件;1978年,企业产品合格率95.2%、一级品率67.7%;1992年,工业总产值1721万元;1991年,实现利税145万元。是祁门瓷厂的生产、技术、效益指标的历史最好水平。


    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三十多年的开拓创新。祁门瓷厂从生产粗瓷、普瓷到生产中高档日用瓷、工艺瓷、旅游瓷等各类产品,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0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祁门瓷厂一跃成为安徽省陶瓷生产骨干企业,生产各类中低档和部分高档瓷器,产品销售本省和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江西、北京、辽宁等地,少量出口创汇。


  祁门瓷厂生产的中高档产品,造型优美,画工精细,琳琅满目,花色品种百多种,既充分反映了祁门瓷土的优异品质,又体现了祁门瓷器生产的精湛技艺,产品远销英、美、德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1972年问世的祁门瓷厂“双龙竹节杯”,画面设计为双龙戏珠,造型自然别致,粉彩描金,既清新古雅又富丽堂皇,曾荣获安徽省轻工业厅优质奖,深得越南胡志明主席推崇,畅销东南亚、北美等地,广为瓷器爱好者收藏。 



  用庄岭“太后坑”瓷土为基本原料烧制的薄胎瓷,是祁门瓷厂生产的艺术珍品,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一只口径达13.5厘米的薄胎碗,仅重75克,最薄处不到0.5毫米,通光处可清晰地看到背面的山水图。1973年秋季广交会上,一位日本商人花200美金买到一只祁门瓷厂烧制的薄胎碗,满面春风,喜笑颜开。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驰名中外。我国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代康熙年间为青花瓷生产的巅峰。1976年,祁门瓷厂成功研制生产青花瓷,产品于1985年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 


  “结晶釉”又称艺术釉,是色釉装饰中的一种顶端珍品,红色的称桃花釉,白色的称白皇后,黄色的称金皇后。1978年春季,在首都美术馆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祁门瓷厂生产的红底白花结晶釉花瓶获得专家学者高度好评,参观者赞不绝口。


  祁门瓷厂生产的各式各样毛主席像章和绘制刘胡兰、江姐、王杰、海南岛女民兵等英雄人物的茶杯、笔筒等日用瓷器,以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瓷器收藏家的抢手货。


而在祁门瓷厂历史上最为风光、最让祁门瓷厂人激动和自豪的,是企业先后四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生产瓷器,选送使用,既充分展示了祁门瓷器的风采和精湛的设计生产技艺,又为祁门瓷厂和祁门瓷人赢得了无上荣光。

04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祁门瓷厂迎来了企业自建厂以来最高光、最辉煌的时期。1991年,产值1701万元,销售收入825万元。当年实现利税145万元,创造了企业效益的历史纪录。


  1992年,祁门瓷厂年产量1411万件,产值1721万元,产品合格率81.78%,一级品率39.01%,销售收入850万元。实现利税51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企业产销(产量、产值、销售)则创造了历史新高。


  常言道: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加之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1992年之后,祁门瓷厂由盛而衰,企业的产量产值、质量效益逐年滑坡。



  1993年,祁门瓷厂年产量1290万件,产值1592万元,产品合格率79.81%,一级品率23.63%,亏损额146万多元,企业出现亏损。


  1994年,祁门瓷厂年产量824万件,产值1294万元,产品合格率55.33%,一级品率10.17%,年亏损310万多元,企业持续亏损。


  1995年1-6月,企业亏损337.3万多元。


  连年的企业亏损,沉重的企业包袱,企业从矿山——生产——产品——销售的小而全、大而全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加之体制机制和生产经营等等方面因素的累积叠加,1996年,祁门瓷厂终于不堪重负,被迫停产。


  2006年,企业改制,整体出让。2010年,浙江湖州和黄山的两家企业合资收购祁门瓷厂,注册成立黄山恒源石英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石英矿、陶瓷矿及其制品至今。


  如今,当年炉火通红、浓烟滚滚的高大烟囱依旧耸立,但早已不再吞云吐雾;往昔机器轰鸣、紧张繁忙的车间,也渐渐回归平淡寂静。曾经的火红风光,曾经的热闹喧嚣,成为人们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记忆。

-END-

作者简介:金志来,笔名“今生”“如梦今生”,安徽省省作家协会会员。六十年代生人,曾就职县委政研室、宣传部,人大机关。闲暇时,或行走于山水之间,或沉醉于美文之中,记录旅途风景,体悟人生百味。有文字见诸国家、省市报刊杂志,著有《挥师东南》《祁门御医与名医》《祁门古代进士》,与人合作编著祁门系列历史文化丛书,有《祁门民间故事》《祁门古祠堂》《祁门曾国藩行辕》《祁门牯牛降》等。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图片来源|本报资料图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王婧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往期推荐


【新安夜空】第99期|胡靖:目连戏,为你而歌

【新安夜空】第100期|胡景明  张天天:潜口感怀

【新安夜空】第101期|吴顺辉:黄山,“黄帝之山”

【新安夜空】第102期|方鹤影:屯溪入海流

【新安夜空】第103期|黄华英 :舌尖上的记忆

【新安夜空】第104期|叶文俊:我的青山便是你(组诗)

【新安夜空】第105期|汪莘:用诗画推介宣传黄山的宋代词人

【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清水源头话洪星

【新安夜空】第107期|黄立华:南街的同学

【新安夜空】第108期|程亚星:夏日黄山等您来

【新安夜空】第109期|峙琨:梅姑娘的院子

【新安夜空】第110期|黄亦白:我们的名字叫“黄山”

【新安夜空】第111期|胡景明:煤油灯下岁月长

【新安夜空】第112期|周太生:尚书里之约

【新安夜空】第113期|洪 波:阳光灿烂红旗村

【新安夜空】第114期|吴敏:为黄山而歌

【新安夜空】第115期|吴卫华:别路绕山川

【新安夜空】第116期|方鸿惟:来吧,走路去

【新安夜空】第117期|高莉莉 吴静:天路之歌

【新安夜空】第118期|黄良顺:去始信峰看日出

【新安夜空】第119期|吴孙民:晒秋徽州 呈坎风流

【新安夜空】第120期|项丽敏:荠菜赋

【新安夜空】第121期|许若齐:屯浦归来一片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