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亲历者讲述总书记与大湾区的故事

本报记者 人民日报政文 2021-05-21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领航掌舵,把脉定向。


今天,来听听三位亲历者讲述总书记与大湾区的故事。


从800到8000名设计师:

 为了那份沉甸甸的嘱托 

本报记者 吴 姗

  

  佛山市顺德区有个广东工业设计城。设计城创新科技馆入口处,一行大字十分醒目:“希望下次来时能看到8000名的设计师”。


  科技馆旁边是一间古朴雅致的老年人幸福生活体验馆。这些年,馆内始终摆放着一台多功能电暖桌和可步入式浴缸。


  2012年12月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工业设计城,那时这里的发展刚刚起步。“看到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总书记问得认真,看得仔细”,时任设计城负责人邵继民现已退休,作为那次参观的讲解员,现场细节仍记忆犹新,“总书记肯定电暖桌配置的足部取暖功能很贴心,点赞浴缸的侧开门方式能避免老人滑倒。”


  在这间当时仅有500平方米的展馆,习近平总书记停留了一刻钟。邵继民回忆,一套卫生间应用情景,也曾引来总书记赞许的目光。“看到墙上安装的帮助老人起身的扶手,总书记点头称赞很人性化。”


  当天,总书记还考察了设计城创新科技馆。临别时,邵继民激动地表示:“我代表设计城800名设计师欢迎您再来”。总书记笑着回答,“希望下次来时能看到8000名的设计师”。


  从800到8000,广东工业设计城只用了4年多。习近平总书记这份沉甸甸的期待,为设计城、为顺德、为整个工业设计,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进行业发展的升级和蝶变。


  37岁的熊浩就是8000名设计师之一。这名库尔兹·库尔兹设计事务所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用“实打实”一词形容在这里得到的支持和有关的政策措施。他特别提到,顺德区和设计城对提供和寻求设计服务的两方都给予资金补贴,为行业形成良性循环充分托底,令创业者很有归属感。


  熊浩说,庆幸自己选择了回国创业,随着办公面积从60平方米增长到2800平方米,公司软硬件方面都在靠拢世界级水准,这是在国外创业不敢想象的成果。“我们要继续加大对中国优秀设计师的培养力度,回报祖国。”


  熊浩的创业奋斗史,是顺德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缩影。截至去年底,广东工业设计城拥有4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国内外设计大奖300多项,累计有效专利5000项以上,建立起集基础研究、功能设计、营销设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一体的工业设计服务体系,日益发展成为“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经设计师们自发倡议,2014年起,12月9日,总书记考察广东工业设计城这一天,被定为“设计日”。每逢“设计日”,设计城会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设计活动,俨然成为“网红”打卡点。顺德有多个镇街也根据自身产业特色,打造起设计产业集聚区。


  放眼大湾区,区位优势突出的顺德依托工业设计提升改造,逐步成为被争相投资的热点区域;佛山的传统制造业也进一步通过数字化转型适应新时代发展。


  百尺竿头,砥砺前行。创新和活力让更多精彩故事正在大湾区这片实干的热土上演。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担起“用好管好大桥”新使命 

本报记者 程 龙 王 尧


  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如一条巨龙飞架三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代表性工程,港珠澳大桥为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树立了典范。

 

  虽然已经正式开通两年多,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的工作重心一直没离开过这座桥。每次来到大桥上勘测作业,苏权科总会在毗邻香港大屿山的东人工岛上驻足,思绪总会回到那个令人振奋的日子。

 

  2018年10月23日上午,伶仃洋上云开日出、海天一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东人工岛详细了解大桥建设情况后,会见了大桥建设者代表。总书记同苏权科握手时,苏权科自我介绍是项目总工程师,总书记亲切地说:“谢谢你们了!你们辛苦了!”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还勉励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苏权科说,总书记对下一步管理大桥作出了明确指示: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万多名施工人员、1000多名科研设计人员投身港珠澳大桥建设,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牢记嘱托,不辱使命。

 

  打开新版珠三角区域地图,港珠澳大桥的出现,使港澳正式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打通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道路交通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这里有了最生动展现。

 

  “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感觉在伶仃洋上建大桥是为国家争气,有一种特别光荣的使命感。”如今,苏权科的新使命是要建造一座数字化大桥,实现大型跨海集群工程的智能化运维管理。

 

      “我们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一片赤诚丹心,担起‘用好管好大桥’新使命。”苏权科说。




在深圳前海创业圆梦、融入安家,香港青年陈升:

 和大湾区这片热土一起成长 

本报记者 陈 颖


  在毗邻深圳河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陈升正在刚装修好的新办公室里和几位香港青年分享在深圳的创业经验。


  “我是和这片热土一起成长起来的!”陈升是港湾创新(深圳)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他们公司是最早一批进驻深圳前海的香港青年团队。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前海考察。在深港青年梦工场,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陈升等5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代表,并同他们谈创业、谈梦想。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升至今仍难掩激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我们这些创业的年轻人,总书记说,梦工场是圆梦的地方。这句话让我们在场的每个年轻人都心潮澎湃”。


  陈升的“寻梦”之旅也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重要讲话。“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前海并发表重要讲话,香港社会非常关注。一时间‘前海’成了我们同事间谈论的热词,也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那一年,陈升和朋友开办了一家人力资源培训顾问公司,频繁来往深圳、香港。渐渐地,深圳成为他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在这里,陈升看到了电子支付以及整个互联网生态发展,深深感觉到未来将有很多机会。


  2014年秋,他们在深圳开设分公司。其后他们通过了香港青年协会的面试,被推荐入驻当时刚刚开园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成为首批来到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团队。


  “这是一片可以‘做梦’的创业沃土。”陈升说,这里不仅有“港人、港味、港服务”的独特环境,还有各种创业讲堂、座谈会,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咨询。


  “总书记对我们说过,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今天回想起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一节生动的国情课,帮我们找到发展的定位、方向和方法。”陈升说,“我想把我的创业经验介绍给更多的香港青年,希望可以给香港青年在事业发展上多一个选择。”陈升已帮助引进超过300个香港团队来深圳创业。


  “整个大湾区就是我的家,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大湾区生活的一种常态。”如今,陈升把学习和科研放在香港,把商业网络拓展放在深圳,“希望香港青年除了‘创’以外,也能多多‘融’,寻求与内地人才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责任编辑:史一棋


精品力荐

担当作为系列谈(完整版)

致敬英雄系列谈(完整版)

四问校外培训系列谈(完整版)


一周看点

特别策划 | 你脚下的土地 都是英雄的遗迹



更多热文
❖ [收藏]人民日报12篇评论 “剑指”形式主义顽疾
❖ 武汉伢,请打开这封十年后的来信
❖ 原创短视频:献给守护中国的每个你
❖ 中央为何表彰这10个集体 | 今昔对比照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