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孙锦萍等|上市公司创新决策的区域同群效应研究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2-05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上市公司创新决策的区域同群效应研究

孙锦萍 李亚飞 侯麟科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7期

► 作者简介:孙锦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亚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讲师;侯麟科,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


内容提要

区域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决策密切相关,考察企业创新决策对于厘清区域创新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从微观视角考察企业间社会互动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表明:中国上市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区域同群效应,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剔除行业影响和替换代理变量等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对同群效应产生方式的研究验证了观察式学习和交流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当企业观察到同群企业较高的创新回报或同群企业获取创新补贴时会跟随和模仿其创新行为;而企业间专利引用以及高管间老乡和校友关系带来的直接式交流、相似收入水平高管间潜在的间接式交流使得企业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学习同群企业的创新行为。同时,本文还考察了竞争程度对创新区域同群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创新的区域同群效应越弱。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中国的创新支持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同群效应;行业竞争;企业行为;社会互动

一、问题提出

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中国目前的创新格局来看,中国各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明显。一方面,各区域专利申请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各区域创新优势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以中国三大创新集聚区为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在利用外资创新方面极具优势;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则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方面优势突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基础创新能力强。既有研究认为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创新支持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包含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在内的政府创新政策以及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等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然而,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本质上是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差异,有必要从微观视角来考察区域创新能力分化现象。

综合已有文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均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但又不能解释区域创新能力的全部,因此尚有其他未被考虑的因素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第二,由于创新相关统计数据的限制,既有关于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的研究多从宏观视角展开,而忽视了微观因素。区域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决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认为亟需从企业创新决策出发探讨区域创新能力,以拓展相关理论。

二、创新之处

企业创新与其他企业创新行为密切相关。既有研究认为,同伴的行为和决策包含一些有价值的但企业没有掌握的信息,向同伴“取经”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认为对于创新这类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的投资,同伴的创新行为和决策对企业的参考价值更大。首先,同伴的创新能够增加企业的知识累积,降低企业试错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其次,同伴的创新蕴含了政府的创新态度和创新支持政策等信息,降低了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最后,企业创新不仅能够通过乘数效应,为同群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供可能,而且能通过增加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倒逼同群企业增加创新。彭镇等(2020)从行业同群视角出发,验证了同行业内其他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产出的积极影响。然而,本文认为区域内其他企业创新对企业创新更具参考意义。一方面,知识的溢出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距离越远,知识溢出的效果越弱;另一方面,同区域内的企业面临相同的政府政策和创新环境。因此,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区域内其他企业创新对该企业的影响,即企业创新区域同群效应。为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工具变量、剔除行业影响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地,本文对区域同群效应的产生方式进行检验,同时,还考察行业竞争对创新区域同群效应的调节作用。

本文的潜在贡献如下:第一,本文拓展了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与既有从宏观视角关注的政府创新政策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相比,本文从微观视角探讨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第二,本文扩充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关注的企业间社会互动是一直被文献所忽视,却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所探讨的企业间社会互动具有乘数效应,区域内同群企业的创新会沿着产业链、消费链传导。第三,本文基于社会互动理论考察了企业创新区域同群效应的产生机制,为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创新指明了方向。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中国的创新支持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基于社会互动理论,从微观视角探讨了企业创新的区域同群效应。通过分析同区域内企业间相互模仿和跟随的内在动机,本文从理论上说明了企业创新区域同群的内在逻辑。进一步,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创新的区域同群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创新区域同群效应的产生方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中国上市企业的创新行为存在显著的区域同群效应;其次,对企业同群效应产生的实现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式学习和交流式学习是企业间学习和模仿的方式。最后,对竞争的调节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区域同群效应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即行业竞争程度越高,企业创新区域同群效应越弱。

本文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政府层面。首先,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企业间进行学习和交流,建立区域内企业间良性学习机制,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地展开创新。积极组织召开“圆桌会”等企业间交流学习的平台,为企业间形成良性学习机制牵线搭桥,做好后勤保障。其次,地方政府应更好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中国特有的行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因此企业创新不可避免地带有政府烙印。政府应避免选择“拉力型”创新激励,而应采取“推力型”创新支持,让“看不见的手”发挥更大作用,让企业按照市场的偏好而不是政府的偏好做出创新决策。最后,创新资源稀缺是企业创新成本高昂、创新积极性低的根本原因,同区域内企业之间存在创新人才与创新资金的竞争。政府应采取措施帮助企业缓解创新面临的“人才缺、资金少”难题:一方面,政府应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到当地就业,实现“引智”到企业、到岗位,解决企业创新无人可用的难题;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措施帮助企业畅通融资渠道,实现“引资”到企业、到创新项目,解决企业创新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第二,企业层面。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以便掌握更多的创新支持信息。企业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政府创新支持能够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和资金约束。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交流学习。通过与其他企业交流,企业不仅能降低创新的试错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还能获取更多关于政府创新支持、市场方面的信息,降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创新风险。(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7期第115—131页。)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s://jjyg.cbpt.cnki.net/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孙锦萍等|上市公司创新决策的区域同群效应研究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