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张亚斌、马莉莉|中欧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解、分工格局及价值网络结构——基于“MRIO-VRCA-VSNA”方法的多维透视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2-05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原系统(http://rem.cueb.edu.cn/)仅提供查询服务,不再接收新投稿,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中欧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解、分工格局及价值网络结构——基于“MRIO-VRCA-VSNA”方法的多维透视

张亚斌 马莉莉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

► 作者简介:张亚斌,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讲师;马莉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创新性地融合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制造业及细分部门的贸易价值构成、显性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工地位和价值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对欧洲制造业间接出口国内增加值的规模及其年均增长率均大于出口国外增加值,德国占中国对欧洲出口增加值总额的比重高达25.59%;中国为增加值贸易顺差,技术密集型部门增加值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增加值进口。(2中国劳动密集型部门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但技术密集型部门较低,中欧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多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增加值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有所提升。(3中国制造业的前向参与度总体上大于后向参与度,价值链分工地位普遍提升;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以及机械设备部门前向参与度低于欧洲五国,但呈现出了先降后升趋势,后向参与度正好相反。(4中欧制造业价值网络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非常显著,德国大多数部门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权力指数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仅次于德国;中国正由价值网络中的“从属者”向“主导者”转型,双边增加值贸易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中欧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工格局;MRIO模型;价值网络结构

一、问题提出

20世纪末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各国的生产活动渐趋通过中间产品贸易相互联结,各自构成全球生产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发达国家专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工序的生产,而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生产。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与贸易自由化推动中间产品多次跨境往返,共同促进了各国贸易总额的持续扩张。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近年来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与欧洲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863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8 7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98%;出口总额由455亿美元增长至4 99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44%;进口总额由408亿美元增长至3 77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42%。根据欧盟统计局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欧盟已经连续1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于2020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然而,各国基于传统“商品总值”贸易核算的方法往往包含了中间产品跨境往返的重复计算部分,而“价值增值”贸易核算方法能够更好地还原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真实贸易利得。因此,在当前分工体系下,虽然中欧之间的贸易规模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增加值视角下各国制造业贸易利益如何分配,是否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各国制造业及其细分部门层面的比较优势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如何,在中欧制造业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如何?这些现实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显性比较优势-分工地位-价值网络结构”等多维分析视角,系统地考察中欧制造业及其细分部门层面的双边贸易价值构成、比较优势、分工格局与网络结构特征,对探寻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转型路径以及指导制定中欧制造业贸易投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之处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有:第一,深入到“部门-双边”增加值贸易层面系统考察了中欧制造业的利益分配问题。在区分不同价值构成下,测算中国出口增加值结构及其年均增长率的国别差异,同时根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对比分析中国增加值进出口及其年均增长率,揭示中国对欧洲贸易结构快速优化的内在原因与潜在空间。第二,改进多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创新性地构建增加值显性竞争优势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观简明地刻画出一国产业部门的“增值竞争能力”,较好地弥补传统基于总值贸易比较优势分析方法的不足。第三,从细分部门层面厘清了中欧价值链前后向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变动特征与演进方向,比较分析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以及机械设备部门参与度的时序演变与国别差异,揭示中国由“价值输入”到“价值输出”的转型特征以及未来亟待突破的重点方向。第四,创新性地结合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将其应用于中欧多边贸易价值网络分析框架,清晰完整地刻画出各国在价值网络中的“中心-外围”分工结构特征,较好地体现了从整体性视角研究多边贸易价值网络的优势。

三、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结合多种方法测度并分析了中欧制造业及其细分部门层面的双边贸易价值构成、显性比较优势、价值链参与程度、分工地位和价值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论主要包括:

第一,中国对欧洲制造业出口IVA规模及其年均增长率总体大于FVA,中欧双边贸易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大致在10%~40%。德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占中国对欧洲出口增加值总额的比重高达25.59%。中国整体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劳动密集型部门对俄罗斯顺差最大,技术密集型部门对德国逆差最大。中国劳动密集型部门VAX的年均增长率低于VAI,而技术密集型部门则正好相反。

第二,中国劳动密集型部门VRCA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比较劣势明显,其中基本药品和药品制剂部门VRCA最低,而欧洲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比较优势显著,中欧制造业仍然存在较强的价值链互补性。考察期内,中国多数劳动和技术密集型部门VCA指数上升,而多数资本密集型部门VCA下降;德国的技术密集型部门竞争优势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其基本药品和药品制剂VCA升幅最大。

第三,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普遍较低,前向参与度总体上大于后向参与度;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以及机械设备部门前向参与度低于欧洲五国,但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后向参与度正好相反。中国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总体上均有提升,纸张及纸制品部门升幅最大,其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中欧制造业的分工格局进入了明显的重塑与调整期,中国正由价值链“后向参与”向“前向参与”转型,并且已经在劳动和部分资本密集型部门构筑了较为稳固的竞争优势,正逐渐由“价值输入”向“价值输出”转型。

第四,中欧制造业价值网络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非常显著,中心国由德国与法国演变为德国与中国,中国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增加值来源国之一。德国多数部门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权力均处于领先水平,中国仅次于德国;中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指数较高,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部门接近德国,其他部门与德国差距较大,积极深化中欧价值链分工体系对提高中国在价值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至关重要。中国对欧洲各国价值增值和利益分配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正逐渐由价值网络中的“从属者”向“主导者”转型。

(二)政策启示

首先,拓展中欧增加值贸易广度和深度,促进双边价值链深度融合。

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应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和“英国工业2050”等欧洲工业发展战略对接。提升对欧洲国家中间产品进口质量,引导国内企业将高增加值中间产品“进口依赖”转化为“进口学习”,提高资本密集型中间产品国内增加值出口比重,改善技术密集型部门增加值贸易逆差。同时,研判欧洲发达国家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转型方向,避免被锁定在中欧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或者高污染环节。

其次,创新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特别是增强中间产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点提高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部门自主创新力度,缩小药品制剂和化学制品等相对劣势部门的技术差距。扩大高技能劳动力的教育供给,支持企业加大高素质劳动力培养力度,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型;重视工匠精神塑造和产品品质提升,厚植“专精特新”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土壤,以中间产品创新重塑中国制造业价值增值的竞争优势。

再次,以中欧价值链重构为契机,拓展双边经贸合作空间。

注重增加值贸易扩张对双向投资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中欧深化双边投资协定的重要时期,中国应把握中欧价值链重构的战略机遇,推进高水平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创新,签订和实施高质量的中欧投资协定,配套相应的金融和财税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国际研发合作等方式在欧洲布局。吸引欧洲先进制造业跨国企业对华投资,发挥竞争倒逼、技术溢出和学习模仿等积极效应,提升中国企业在中欧生产网络中的价值增值能力。

最后,构建中欧价值网络治理合作机制,促进中欧多边贸易高质量发展。

优化多边贸易网络的通达性,强化中国与德国的网络核心枢纽作用,充分发挥网络中心国的溢出效应。研判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贸易投资保护等不确定性因素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影响,通过调整优化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提升中欧贸易的“韧性”和“弹性”。推动中欧班列由“增量”向“提质”转型,构筑高增加值中间产品敏捷生产网络,确保中欧制造业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抓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契机,推动亚欧国家融入区域分工网络,促进中欧制造业增加贸易包容性增长,推动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46—66页。)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s://jjyg.cbpt.cnki.net/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张亚斌、马莉莉|中欧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解、分工格局及价值网络结构——基于“MRIO-VRCA-VSNA”方法的多维透视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