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毛毅翀、吴福象|创新补贴、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机制与路径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2-05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原系统(http://rem.cueb.edu.cn/)仅提供查询服务,不再接收新投稿,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创新补贴、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机制与路径

毛毅翀 吴福象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

► 作者简介:毛毅翀,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吴福象,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三角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是当前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要问题,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始于企业研发投入环节。本文基于对中国科技发展相关特征事实的梳理,以研发投入有效性不足为问题切入点,针对生产过程技术构建研发决策博弈模型,探讨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最优创新补贴方式,并以2010—2020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创新补贴能够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促进实现技术突破;另一方面,虽然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反馈机制,但其激励效果会因企业规模和所有制不同而产生差异。如果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不能精准匹配,则其产生的创新补贴激励空隙可能会阻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要政府引导企业通过“三重投资”实现技术突破。

关键词

技术突破;创新补贴;税收优惠;研发投入;三重投资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美国在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所采取的技术封锁与遏制策略,使得中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缺失问题充分显露。自2012年美国众议院宣称华为和中兴通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以来,2021年6月美国更是将59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美国和中国在科技和产业上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除此之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以维护国家安全、抢占科技发展先机迫在眉睫。因此,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已成为关乎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风暴中能否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紧要任务。

本文研究源于对以下现实问题的关注:一方面,“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引进战略虽然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和学习机会,实现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但是在相当程度上会导致中国一些中高端产业的核心技术环节被外资企业控制,制约并压缩了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空间,使其自主创新动力逐渐丧失。另一方面,更为紧迫的是,虽然当前中国研发(R&D)投入持续增加,但其对于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而言,强度及有效性明显不足。中国未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达62项,其中有35项是生产过程技术。以超高精度机床为例,国家重点扶持企业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需要向日本生田产机工业株式会社购买一整条伸铜双面铣面切削生产线,反映出中国在该领域核心技术的缺失。

从理论上讲,迪肯(Dicken,2003)研究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可分为空间压缩技术和生产过程技术两大类:空间压缩技术主要指实现空间位移和空间传送的技术;生产过程技术主要指改善工艺流程及产品性能的技术。其中,生产过程技术具有明显的关键性研发比非关键性改进创新率低的特征。而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成因主要在于全球价值链长期低端锁定以及技术生存期内投资不足。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则是从技术生存期内投资不足的分析角度出发,结合技术战略和技术政策错位,尝试将研发投入的作用上升到获取关键核心技术层面,以研发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有效性不足为问题切入点,针对生产过程技术进行理论建模,探讨引导企业进行关键性研发活动的最优创新补贴方式,并进一步探索企业层面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

企业自主研发活动往往具有公共产品和私有产品的双重属性,易出现“市场失灵”区域,因此,政府通常会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干预。当前,政府创新补贴的主要方式包括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两种。一方面,政府补贴能够缓解企业在创新上的资金约束,使其增加研发投入;而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希望在短期内获取投资回报,因此企业往往缺乏关键性研发的内在动力,这导致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可能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鉴于此,本文尝试深入探索创新补贴的不同方式引导企业关键性研发活动的机制,并就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的优化匹配以及企业技术突破实现路径等问题补充现有研究。

二、创新之处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拓展。第一,拓展既有的研究结论。既有文献多数关注政府创新补贴总体的激励效果,而本文则将创新补贴进一步细分为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考虑不同政策工具的异质性效果,进一步拓展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第二,丰富既有的研究方法。既有文献多数是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而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分析不同创新补贴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差异,并结合实证检验进一步补充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发现。第三,启发中国在企业创新政策上的改革思路。对正处于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力及其培养战略竞争中的中国而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极具紧迫性,本文关注政府补贴政策的技术突破目标,尝试将研发投入的作用上升到获取关键核心技术层面,探讨政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激励其进行关键性技术研发的有效方式。研究结论说明政府创新补贴仍存激励空隙,亟需精准匹配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并补充配套引导措施,凸显把握企业技术特征以及研发投入实质的重要性。鉴于此,应当从技术预测、研发实质监管以及企业治理等多方面激发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及能力,并进一步探索政府通过引导企业通过三重投资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路径。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关键技术突破始于企业研发投入环节,因此,政府如何激励并引导企业的研发活动,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的有效性,是当前日益激烈的全球创新力竞争中,中国培养新的竞争力和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机制的理论推演和数值模拟,并选取2010—2020年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而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创新补贴能够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促进实现技术突破;其次,研发补贴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研发投入,但当企业间研发投入相近时,激励效果则对大型企业不明显,同时税收优惠相较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最后,相比于国有企业,研发补贴更能够激励非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同时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税收优惠更能够激励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研究表明创新补贴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作用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实现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的精准匹配,从而避免产生创新补贴的激励空隙。据此,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钱德勒三重投资”探索政府引导不同技术类型的企业通过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重塑技术、结构和市场以实现技术突破的路径。

最后,针对政府激励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以下建议:简单而言,政府激励并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应当从技术、结构和市场三方面辅以配套措施,培育企业纵向观,推动实现技术突破。第一,可以积极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适时地持续地对产业内的技术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和未来进化方向进行预测,为采取合理的政策手段提供决策依据;第二,通过定向补贴和行业交流会等方式激励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积极实现技术突破;第三,对企业技术研发的实质以及产业内的技术差距进行有效监管和判断并从软硬两方面积极营造鼓励创新、适宜研发的营商环境。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26—45页。)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s://jjyg.cbpt.cnki.net/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毛毅翀、吴福象|创新补贴、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机制与路径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