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赵剑波|构建“科创+制造”双元动力——国际城市经济发展经验对北京的启示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2-05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原系统(http://rem.cueb.edu.cn/)仅提供查询服务,不再接收新投稿,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构建“科创+制造”双元动力——国际城市经济发展经验对北京的启示

赵剑波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

► 作者简介:赵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

中国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一直向周边地区疏解低端制造业,聚焦发展高精尖产业,着力打造创新型城市。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更是为城市经济更新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分析了全球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创新的趋势和经验,认为城市创新产业的选择应该强调经济属性,并且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国内大型城市需要警惕其他国际大都市曾经经历的产业空心化风险,避免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的简单对标和经验依赖。北京应着重构建以“科创+制造”为双元动力的发展模式,促进数字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重塑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在城市产业选择方面,要促进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创新,构建全产业链竞争力,培育更多的行业隐形冠军企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北京;城市更新;产业疏解;未来产业;国际经验

一、研究背景

随着步入工业化后期,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这是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方向、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聚集高端产业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应避免产业空心化风险。尤其在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新规律时,中国的一些城市容易出现简单对标的倾向,从而选择和实施错误的发展路径。在这种路径依赖或经验依赖的思维下,很多城市聚集了众多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而忽视了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在工业化后期,到底应该怎样走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经济更新之路?本文通过提出“科创+制造”双元动力的概念,试图准确找到城市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围绕通用技术创新、产业链竞争力、隐形冠军企业等维度,把科技创新融进制造业产业链升级,走出一条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二、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

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呈现两大特征,即“以人促产”的发展新范式和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城市新产业。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国内城市还应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规律。

(一)新范式:以人促产范式正在形成

“城-人-产”范式正在变得更加重要。数字经济时代,在科技和城市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先“造城”,再“聚人”,后“引产”。城市需要保持创新动力,其对科技人才和高新产业的需求尤为迫切。科技需要城市,城市具有创新的土壤、人才和市场,两者共同塑造了城市经济更新。科技创新实力强劲的城市,往往是研究机构、知识服务等创新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这些资源对初创企业和知识型人才极具吸引力。在城市经济更新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主要驱动力,社会网络效应则加强了知识型人才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了更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向在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创新环境,打造一个可以吸引创新人才与企业的高品质城市。

(二)新产业:科技产业塑造创新城市

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新经济模式使得科技企业既能植根城市,也能以较低的成本协调其庞大的商业生态网络。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型,由于成本、安全等原因,生产、研发等职能逐渐向城市外梯次转移,转移到郊区、甚至离岸外包等,但现在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这些产业又有了回归城市的可能性。相比于传统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数字经济使得科技企业能够依靠信息的链接形成虚拟产业集群,例如基于大数据处理、知识协作和创新聚合平台的合作研发模式、网络协同制造模式等。在城市经济体系中,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能够受益于创新生态网络,基于规模经济和示范效应实现城市产业的创新提升与突破。

(三)新规律:灵活借鉴其他城市经验

城市经济更新应着力重塑主导产业。大城市在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同时,还应保持先进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因为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制造业聚集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实现条件,容纳就业,也能够帮助大城市构筑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未来特大城市的发展将不再是扁平化的扩张,而是纵深方向的拓展。城市经济的功能定位将更精准,发展方式将从“数量式扩张”转向“内涵式优化”,由单中心、高集聚转向多元化、开放式的多中心空间格局。从历史经验看,产业疏解形成的新城或者科技园区,难以解决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关键要通过“科技回归都市”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的重点是通过植入新的产业业态,形成多元产业体系,进而重塑城市经济的活力。

三、对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北京应该准确找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以“科创+制造”为双元动力,把科技创新融进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升级,走出一条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一)城市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明确城市经济发展方向。经济专业性、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一般指产业政策),三者共同塑造城市经济整体优势。北京的科技创新模式可以定位为“旧金山+东京”的综合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端制造为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提升全产业链的控制力。北京应保持制造业GDP占比的稳中有升,一方面要布局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通用性、颠覆性技术领域。更重要的是,应避免过于专注细分领域,因为只有当新兴技术具有通用性、颠覆性,并能够融入传统产业链条并提升其效率时,才真正具有科技创新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强化产业链竞争力,制造业企业(如汽车或者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必须要提升协同制造能力,强化制造业产业链在京津冀、全国乃至全球布局。

三是避免产业“空心化”陷阱。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不能主动放弃发展制造业,把科技中心建设和中低端制造业发展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具有严重的误导性。现代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尤其在产业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和大量的通用技术是与生产制造环节深度嵌入的。北京应主动避免产业空心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在保持一定先进制造业规模的条件下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二)发展动力的选择

任何单一产业都无法支撑北京的科技创新生态。北京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多元动力,走出一条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1. 促进通用技术创新

一是培育通用技术创新生态。每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促生不同的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但任何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主导产业都是以通用技术产业为基础。北京的产业政策思路不是人为选择城市主导产业,而是通过加大对通用技术的投资,形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领先的机制和创新土壤。

二是培育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基础设施是必须要建设的。结合相关经验和实践来看,工业互联网是深化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

三是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北京应围绕文化、科技、商务服务等符合首都核心功能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点领域,建设面向未来平台经济的孵化器、加速器等众创空间。探索设立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未来产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做好资金与创新孵化服务,助力优秀科创孵化平台发展壮大。

2. 构建产业链竞争力

一是在全球层面构建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也离不开制造业这一载体。当服务业占城市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后,投资和经济增速回落现象就不可避免。北京应当吸取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促进产业的发展不仅依靠龙头企业和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重构产业链,重点发展制造业企业的关键环节、服务部门等。

二是筛选制造业产业链选择的重点领域。一方面,应在传统制造领域发挥“小米模式”,在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电子消费品等优势领域,鼓励发展制造业“新模式”。另一方面,在新兴技术领域以底层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控制力。人工智能的产业布局和政策引导一定要避免消费端聚集和替代性增长现象,通过不断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使得未来能够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

3. 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一是着重抓住主要产业和领头企业。北京需要以北汽、京东方、小米、联想等企业为主导,培育形成产业链的影响力,把汽车和电子做成北京的“超级产业”。可以采用“小米+其他传统汽车品牌”合作发展的模式,或者“百度系统+其他中小品牌”协作的模式,北京企业可以在芯片、操作系统、网络服务等方面发挥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作用。

二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按照产业链发展的思路,应着力发展高端节能环保机械、工业机器人、数字医疗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关键总集成及零部件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协作、社会化配套的产业体系,打造主干产业优势突出、综合配套体系比较齐全、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15—25页。)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s://jjyg.cbpt.cnki.net/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赵剑波|构建“科创+制造”双元动力——国际城市经济发展经验对北京的启示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