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肖红军、阳镇|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多重紧张的战略响应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2-05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已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原系统(http://rem.cueb.edu.cn/)仅提供查询服务,不再接收新投稿,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多重紧张的战略响应

肖红军 阳镇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3期

► 作者简介:肖红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阳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本文从混合型组织的“多重紧张识别-多重紧张影响效应-多重紧张的战略响应”这一逻辑链条出发,建构混合型组织紧张表现形式的钻石模型,识别出以使命紧张和制度紧张为表现形式的本源性紧张和以战略紧张、治理紧张、运营紧张和身份紧张为表现形式的引致性紧张。在此基础上,提出紧张度对混合型组织可持续成长影响效应的倒U型关系,认为恶性紧张容易引发单向性使命漂移、内外部合法性冲突、组织治理失灵、扩展性受限等组织脆弱性问题,良性紧张则可以激发组织创新性、促进制度逻辑重构并促进组织身份制度化,有利于组织的可持续成长。针对混合型组织出现的多重紧张,本文结合紧张度和混合元素性质认知两个维度,拓展性地提出针对“紧张”的适度竞争、适当激发、分离战略、整合战略和弹性战略五种响应战略,并基于紧张形式与组织类别建立针对恶性紧张的响应战略适配矩阵。

关键词

混合型组织;多重紧张;战略响应;适配矩阵;可持续成长

一、研究背景

混合型组织(hybrid organizations)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的混合经济制度,作为传统市场经济(私营部门)、政府机构(公共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在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以及重大社会问题治理上出现失灵风险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一方面,21世纪以来,商业社会化趋势愈演愈烈,社会责任理论深入发展,利益相关方理论、三重底线理论、企业公民理论等在不同程度上被企业和学界所吸收,经济组织观、契约组织观等理论难以帮助企业及时响应并解决企业所链接的多元利益相关方诉求和复杂社会问题,企业开始通过社会化运作寻求社会责任实践的创新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面临着资源受限、发展难以持续、生存空间受到商业组织挤压等问题,面对志愿失灵的风险,以非营利组织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组织也开始追求商业化运作带来的资源、技术、边际效率和创造性等优势,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以期弥补其志愿失灵的可能性。这一背景下,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以及第三部门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由此涌现出一批以实现经济活动参与主体的经济价值创造与社会价值创造的兼容共生、寻求商业使命与社会使命合意性整合的混合型组织。

混合型组织能够脱颖而出,其关键原因在于其具有多重使命目标、多维制度逻辑混合、多维价值创造的核心特征。混合型组织的使命在于保证其商业造血能力的同时,实现商业与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对多维制度逻辑的合理安排以及与多重利益相关方的互动实现对多重需求、多维期望的响应,并最 终实现与利益相关方多维价值的共创共享。微观组织层面,混合型组织一方面可在组织内部保持多重逻辑和多维身份的共存,以获取多维内外部合法性和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不仅在供应链上游获取必要外部资源时存在优势,而且可在供应链下游吸引特定客户群体,为组织发展提供潜在市场机会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混合型组织内部多重逻辑的碰撞可促进知识交流和组织学习,激发组织的创造性,为组织所面临的各类复杂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破解部分商业企业与社会组织难以实现的可持续发展难题。社会层面,混合型组织的发展弥合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政府失灵、志愿失灵等缺陷,同时规避了商业组织在逐利动机驱动下出现的“社会脱嵌”行为,在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价值创造方面表现出单维组织难以超越的优势。然而,混合性使混合型组织相对单一性组织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引致多种形式的内部紧张(tensions)和外部紧张。当组织面临制度同构压力,为获取生存所需的内外部合法性,必须对多维制度逻辑作出响应。在相互矛盾的制度压力下,混合型组织运行过程中将会出现冲突和混乱甚至组织的漂移。基于以往学者提出的混合型组织光谱,除光谱的两端分别是具有纯粹商业性特征的商业组织和具有单纯非营利特征的社会组织外,中间则根据其混合性质的不同被划分为具有创收行为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型企业和践行社会责任的营利性企业。虽然不同类别的混合型组织具有差异化的混合度,其在现实运行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但他们都面临来自多重利益相关方的不同需求和多重制度逻辑的挤压,使得组织面临内隐与外显的多重紧张,如果混合型组织不能对这些“紧张”做出合意的战略响应,那么混合的可持续性(sustain hybridity)和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将遭受挫折。

二、创新之处

目前学界对于混合型组织紧张的研究一方面集中于其分类与表现形式上,以期对混合型组织面临的各类紧张进行深入洞察,划清各类紧张形式的边界,包括从紧张的内外来源、构成以及内容分类等层面进行紧张形式识别。另一方面则集中于混合型组织对“紧张”表现形式进行管理的战略响应,以期寻找缓和或者消除紧张、实现可持续性混合的组织战略响应模式。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现有针对混合型组织紧张的研究并未形成系统的、分层次的、可清晰辨识的“紧张”表现形式识别框架以及清晰描述各类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其识别边界的模糊性使得学术界难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紧张”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组织产生的差异化影响。其次,目前某些针对战略响应的研究侧重于以单案例为基础的轶事描述,难以形成普适性结论。再次,另有一些关于如何管理“紧张”的研究在理论阐述和实践效果中出现较大分歧和冲突悖论,使得混合型组织在进行“紧张”管理时无所适从,难以在诸多理论中找到针对性、匹配性的战略响应模式。最后,现有理论研究几乎一致将“紧张”视为危害混合型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有害因素,忽略了不同紧张程度在组织可持续成长中发挥的差异化效用,忽略了适度紧张对混合型组织的创造性与活力的激发效应。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与混合型组织可持续成长相关的紧张和冲突,并创造性地予以针对性响应,从而实现混合的可持续性和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基于以上研究不足,本文尝试对混合型组织的多重“紧张”表现形式进行多视角梳理与整合,建立混合型组织“紧张”形式的识别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多重紧张对混合型组织可持续成长的影响效应并基于紧张度探究“紧张”与混合型组织可持续成长之间的影响效应;以及针对混合型组织多重紧张延扩响应战略并构建战略适配矩阵。

三、研究结论与贡献

一是构建出混合型组织紧张表现形式的钻石模型。混合型组织面临的多重紧张可以被区分为本源性紧张和引致性紧张,前者包括表现为多重使命目的竞争的使命紧张和反映为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制度紧张,后者包括战略紧张、治理紧张、运营紧张和归属紧张。

二是提出“紧张度”与“紧张”对混合型组织影响效应的关系。“紧张”对混合型组织可持续成长的作用取决于“紧张度”,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即阈值之下的良性紧张有益于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而超越阈值的恶性紧张将对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造成危害。恶性紧张容易引发单向性使命漂移、内外部合法性 冲突、组织治理失灵、扩展性受限等组织脆弱性问题,进而对混合型组织可持续成长形成制约效应。良性紧张可以激发组织的创新性,帮助组织重构制度逻辑并促进混合身份制度化与合法化,有利于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基于紧张度、紧张形式、组织类别等多方面因素,针对混合型组织多重紧张延扩响应战略并构建相应的战略适配矩阵。针对混合型组织的多重紧张,合意的战略响应应当依据紧张度、紧张形式、组织类别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适配性的战略选择与深化。从紧张度来看,可以结合紧张度和混合元素性质认知两个维度,分别建立适度竞争、适当激发、分离战略、整合战略和弹性战略五种匹配性响应战略。从紧张形式来看,过度的使命紧张和战略紧张更适宜采用整合战略响应,过度的治理紧张和运营紧张更适宜采用分离战略响应,过度的归属紧张和制度紧张可以采用弹性战略和整合战略予以响应。从组织类别来看,针对过度“紧张”的响应,共益企业更倾向于整合战略中的合成方式,狭义社会企业、嵌入社会责任的商业企业更倾向于弹性战略或整合战略中的吸收方式,具有创收行为的非营利组织、践行社会责任的营利性企业更可能采取分离战略。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3期114—129页。)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rem.cueb.edu.cn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肖红军、阳镇|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多重紧张的战略响应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