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真正去研究学生——深化对学科教学本质的关注

尹后庆 守望新教育 2022-04-27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今天,我们在讨论如何深入改进教学、如何关注教师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去真正地研究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处境。——尹后庆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朱永新《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卓越的教研,造就卓越的教师

当前教师遭遇的三大问题——教师的专业化表现与真正的专业化要求有哪些差异?

教师成长的关键:做好六个研究!

真真切切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生命里的需求

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


我们需要真正去研究学生

原创|尹后庆

来源|第一教育专业圈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在今天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如何借助“强校工程”的力量来打造和提升学校,同时促进教育的改变?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上海第一批纳入初中改进的 270多所学校主要研究的是学困生问题,包括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飞虹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是着眼于解决学困生问题。今天的初中学校同样面对学困生问题,只不过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表现程度和反面不一样而已,特别是基础性学科的学习中的问题,这是初中学校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做呢?我觉得有几条思路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研究学生。今天,我们在讨论如何深入改进教学、如何关注教师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去真正地研究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处境。基础教育领域有很多有价值的科研课题成果,但课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科研层面,成果也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和学校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来推广和采用这些成果。比如,我们有一些研究在分析思路、分析工具、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好的成果,研究者能否结合研究成果开发出一些适合教师使用的工具,让他们在教学中用这些工具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教师使用了工具又能反过来促进工具的改进,从而使工具更加完善。

第二是理念的落实。现在我们都很强调教育理念更新,都在用自己的话语阐释教育理念,这当然很重要,因为对理念的认识是一个自我内化和建构的过程。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往下走,对于校长和教师来说,更需要的是对理念转化为行动,最终体现的是操作层面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理念的不同。这就好比知识的学习,学习者通过学习赋予了知识“我”的意义,是我对知识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我的理解和你的理解会有差异,但都有价值。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五环节”,不同的教师落实起来也会不一样,但即便不一样也都是有价值的。对于学校来说,重要的是找出教师在落实五环节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并非一蹴而就,这背后体现的是学校的文化自觉。一开始在学校的倡导下可能是少部分教师能选择这样做,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慢慢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推动当大部分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时候,那剩下的一小部分教师也会逐渐被“同化”。学校需要这样的文化积淀,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历史名校不因校长更替而产生起伏波动的原因所在。


第三是深化对学科教学本质的关注。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分数的提高,这样容易把知识碎片化,我们应该更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甚至迁移到其他领域去解决问题,这是更高层次的理解。

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考试学科得高分与追求素养的教学“两张皮”现象。不少人觉得,追求素养培育的课程就应该是探究型的、跨学科的、校本课程的、STEM 的。基础型课程中学科知识的教学始终无法摆脱对分数的追求。但从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来讲,从浅层次的理解一直到深层次的理解,这条路一旦打通,我们就会发现素养就是从知识点经过若干专题单元之后,在知识不断结构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知识的积累与素养的发展可以而且应该不矛盾。当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去联系和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一旦他们是用心去体验、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会更加充实,价值观也由此得到了改变。所以,学科教学不能仅仅追求碎片化的知识记忆,而要从浅层次的知识的解释性理解,走向对知识以及知识背后的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的理解。

学科教学的改进其目的不仅仅是分数提高,更重要的是人的核心素养提高,是人的“三观”的提高,是人的社会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从学科教学到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都要着眼于此而重新设计学生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富有挑战地去学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调动他的全部感官,去理解用符号表达的知识背后的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教学最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学生身上呈现出何种状态能表明学校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是今天教学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从课程的标准到课时教学要求的层层推进的设计,我们再来设计学生的哪些表现能证明他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什么工具、支架来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这样的设计,这是今天教学改革深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本文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本文系作者在浦东新区基于内涵建设的初中强校工程峰会上的发言,整理 / 赵玉成。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19年6月B刊,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卓越的教研,造就卓越的教师
当前教师遭遇的三大问题——教师的专业化表现与真正的专业化要求有哪些差异?
教师成长的关键:做好六个研究!
真真切切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生命里的需求
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教学研究如何助推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论教师教学研究的价值意义
深度学习的内涵和设计——课堂转型的标识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