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推荐|于合理: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

2016-12-21 于合理,郝金明等 测绘学报

《测绘学报》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

于合理1,2, 郝金明1,2, 刘伟平1,2, 田英国1,2, 邓科1     

1. 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2. 北斗导航应用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1

收稿日期:2016-05-05; 修回日期:2016-09-05

基金项目: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GFZX0301040308);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SKLGIE2015-M-1-6)

第一作者简介:于合理(1989-), 男, 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GNSS时频传递方法。

E-mail:

摘要:传统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算法通常把接收机钟差当作相互独立的白噪声逐历元进行估计,而忽略了钟差参数历元间的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Kalman滤波对高稳定度的原子钟钟差进行建模,拓展传统PPP时间传递模型中的接收机钟差参数,并给出了Kalman滤波过程噪声协方差和初始状态向量的确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算法时间传递结果需要一定收敛时间的问题,使解算结果更加符合原子钟的物理特性,能够显著提高时间传递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可将单站时间传递精度平均提高58%,站间时间传递精度平均提高51%。

关键词: 原子钟     物理模型     精密单点定位     时间传递    

A Time Transfer Algorithm of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with Additional Atomic Clock Physical Model

YU Heli1,2, HAO Jinming1,2, LIU Weiping1,2, TIAN Yingguo1,2, DENG Ke1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time transfer algorithms of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the receiver clock offset is estimated epoch by epoch as independent white noise and the short-term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poch of the atomic clock offset is ignore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time transfer algorithm of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with additional atomic clock physical model is proposed. The receiver clock parameters are expanded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by using Kalman filter to model the clock errors of high stability atomic clock, and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ovariance matrices of process noise and the initial state vector of the Kalman filter is presen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of the traditional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algorithm, and the result of the algorithm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tomic clock, this algorith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time transfer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time transfer results of single station can be increased on average by 58%, and the accuracy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stations can be improved on average by 51%.

Key words: atomic clock     physical model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time transfer    

在高精度远程时间传递中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o 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TWSTFT)和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时间传递技术是精度最高的两种方法[-]。TWSTFT需要专门的中介卫星建立通信链路,且参与双方都需要专门的发射接收设备,设备价格昂贵,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较大的实验室应用。而PPP时间传递算法是单站作业,操作灵活方便,时间传递的精度可达亚纳秒量级,其短期稳定度甚至优于TWSTFT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时间传递领域。随着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s, IGS)和国际时频机构的深入合作,许多实验室已经将PPP方法用于时间传递和原子时的计算[],国际计量局还将其用于维护协调世界时的运作[]。文献[-]对PPP时间传递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献[-]还对非组合PPP时间传递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能有效避免传统PPP算法由于观测值组合过程中观测噪声及多路径效应误差被放大而造成的对接收机钟差解算的不利影响,解算结果优于传统PPP算法。传统的PPP时间传递算法通常是将各历元接收机钟差看作相互独立的白噪声逐历元进行估计,未充分发掘接收机钟差参数在相邻历元间变化可能较为平稳的约束信息。同时由于接收机钟差、测站高程和对流层参数的高度相关,解算得到的钟差序列往往会偏离接收机钟差序列多项式的特性[-],时间传递结果还会存在一定时间的收敛过程。为此,本文利用原子钟的物理特性对接收机钟差建模来进一步提高PPP时间传递的精度和稳定性。

利用接收机钟物理特性对钟差进行建模的思想并不是最新提出的,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GNSS轨道等相关参数的精度就采用不同的随机过程模型来对接收机钟差和对流层进行建模[]。但由于早期的接收机一般采用稳定度较差的石英钟,即使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也无法准确描述石英钟的运行特征,钟差建模对解算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而目前许多时间实验室都已经配备了高稳定度的原子钟,这使通过钟差物理建模提高时间传递精度变得可能。近年来众多学者对钟差建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卫星原子钟建模方面,文献[]在顾及原子钟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原子钟的Kalman滤波器;文献[-]进一步研究了原子钟滤波过程中状态矩阵和观测噪声矩阵的确定方法;文献[]利用原子钟物理特性对钟差建模实现了对铷原子钟的状态监测。在接收机钟差建模方面,文献[-]对低轨卫星星载接收机端的钟差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献[]对高稳定性地面接收机钟的随机模型进行了研究;文献[-]对通过接收机钟物理建模来提高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针对接收机钟差建模提高时间传递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处于起步阶段。文献[]通过接收机钟差建模对接收机钟差参数估计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主要是针对石英晶振接收机,并不能有效提高时间传递精度。文献[]也对基于原子钟钟差模型的时间传递算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因此,本文利用原子钟的物理特性,采用Kalman滤波方法对接收机钟差进行建模,给出了Kalman滤波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初始状态向量及其协方差矩阵的确定方法,并重点分析了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对单站时间传递及站间时间同步结果的影响。

1 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1.1 基本观测模型

对于双频接收机,PPP时间传递算法一般采用消电离层组合观测量[],观测方程如下

 (1)

 (2)

式中,j为卫星号;ΦP分别为载波相位和伪距消电离层组合观测量;ρ为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δt、δtj分别为接收机和卫星钟差;N为消电离层组合模糊度;T为对流层延迟;εΦjεPj为观测噪声及多路径等未模型化的误差影响。

1.2 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

原子钟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其钟差通常采用简单的一次多项式或二次多项式进行描述[]。限于篇幅,本文仅以二次多项式为例进行分析

 (3)

式中,x(t)为t时刻的接收机钟差;a0a1a2为确定性分量,分别表示参考时刻t0的初始钟差、钟速、钟漂,当a2=0时,式(3)可简化为线性模型;εx(t)为随机变化的不确定性分量。

PPP时间传递算法通常采用Kalman滤波进行参数估计,一般是将接收机钟差当作独立的白噪声,逐历元估计钟差参数,未充分发掘接收机钟差参数在相邻历元间变化可能较为平稳的约束信息。若考虑接收机钟差历元间的关系,可附加原子钟的物理模型进行约束,拓展传统PPP模型中的接收机钟差参数,使解算的钟差序列仍然体现原子钟的物理特性。具体做法是在PPP时间传递基本观测方程式(1)与式(2)估计接收机钟差参数的基础上,同时估计钟速和钟漂参数。此时观测方程中未知参数为测站三维坐标参数、钟差、钟速、钟漂、对流层和模糊度参数。为了便于推导和直观地显示附加钟差模型的方法,公式推导过程仅考虑钟差模型参数,观测方程简化为

 (4)

式中,Lk为观测量;Ak=[1 0 0]为设计矩阵;Xk=[x(t+τ)y(t+τ)z(t+τ)]Ttk时刻的三维状态向量,x(t)、y(t)、z(t)为接收机钟差(时差)、钟速(频率)和钟漂(频漂),τtk时刻与tk-1时刻的时间间隔;Δk为观测噪声。

Kalman滤波三维状态空间方程为

 (5)

 (6)

可得状态空间方程的简化形式

 (7)

式中,Φk, k-1为状态转移矩阵;Wk为三维过程噪声向量,其协方差矩阵Q可以表示成过程噪声参数的函数[]

 (8)

式中,q1q2q3分别可用调频白噪声、调频随机游走噪声和调频随机奔跑噪声来描述。

若原子钟线性频漂不明显,可采用二维状态模型来描述接收机的动态过程,此时状态转移矩阵和协方差阵需要根据三维状态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

2 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的确定

系统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的确定是Kalman滤波的关键,可由原子钟的滤波过程噪声参数来表示。过程噪声参数可以通过哈达玛总方差或阿伦方差进行估计。

2.1 基于哈达玛总方差的过程噪声估计

原子钟频漂较明显时,可采用哈达玛总方差来估计过程噪声参数。基于时差数据的哈达玛总方差计算公式为[]

 (9)

式中,Hadmard2(τ)为采样间隔为τ的哈达玛总方差;τ=0τ0为原始数据采样间隔;m为平滑因子;N为时差数据个数;{xi#}为去除频漂的原始时差数据子序列映射延伸得到的子序列。

当同时考虑调相白噪声和状态方程中存在的3种调频噪声,且假设调相白噪声与其他3种噪声不相关时,可推导出公式[]

 (10)

式中,q0为对应于调相白噪声的测量噪声参数。

2.2 基于阿伦方差的过程噪声估计

原子钟频漂不明显时,可以采用阿伦方差来估计过程噪声参数。基于时差数据阿伦方差计算公式为[-]

 (11)

式中,Allan2(τ)为采样间隔为τ的阿伦方差;N′=int (N/M)+1为测量间隔为τ的时差数据个数。

当同时考虑调相白噪声和状态方程中存在的3种调频噪声时,可推导出公式[]

 (12)

设定不同的采样间隔,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哈达玛总方差(或阿伦方差)公式,联立各式利用最小二乘算法即可解得过程噪声参数q0q1q2q3,进而确定系统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

3 初始状态向量及协方差确定

Kalman滤波算法需要给定初始状态向量及其协方差矩阵。在无先验信息时,通常令初始状态向量为零向量,协方差矩阵为aI,其中a为很大的正数,I为单位矩阵,以确保滤波结果的无偏性。但在没有先验信息时,滤波器初始化会比较困难,且会影响滤波器的稳定性。在进行连续解算或已知先验信息时,若已知3个时差测量值l(0)、l(1)、l(2),τ1τ2为这3个观测量的采样间隔,则根据式(13)-式(21)即可确定状态向量初值X(2)=[x(2)y(2)z(2)]以及协方差矩阵P(2),其中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试验分析

由JPL发布的“loglist.txt”文件可知,截至2016年6月2日,IGS已经有超过130个跟踪站配备了高频稳度的原子钟,其中71个配备了氢原子钟[],这为本文算法性能的验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了验证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的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1月5日配备了氢原子钟的WAB2、CRO1、PTBB、NRC1和MDVJ 5个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试验分析。观测数据采样间隔为30 s,采用伪距和载波相位消电离层组合观测量,伪距与载波相位的权比为1/10 000,高度截止角设为10°。试验采用静态模式进行处理,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三维坐标、接收机钟差、钟速、对流层延迟和模糊度参数。卫星轨道和钟差采用IGS提供的事后精密星历和钟差产品,为了避免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对接收机钟差造成的系统性偏差影响,利用CODE发布的DCB产品对其进行改正[]。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PPP解算。

方案1:将接收机钟差当作白噪声,采用传统的逐历元估计一维钟差参数的方法。

方案2:顾及接收机钟差历元间的相关性,采用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方法进行解算,过程噪声由阿伦方差根据IGS事后精密产品解算得到。

目前IGS提供的事后接收机钟差产品精度为75 ps,可将其作为真值进行比对。由于IGS事后精密钟差产品的采样间隔为5 min,因此本文以5 min为采样间隔对方案1和方案2的时间传递精度进行分析。限于篇幅,仅给出了WAB2和CRO1两跟踪站采用两种方案得到的结果与IGS时间序列对比,分别如所示。同时将两种方案的钟差结果分别与IGS最终结果作差可以得到对应的差值序列,分别给出了WAB2和CRO1两跟踪站单站时间传递结果的差值序列。

图 1 WAB2-GPST两种方案结果与IGS时间序列对比Fig. 1 WAB2-GPST results of the two schemes compared with IGS time series

图 2 CRO1-GPST两种方案结果与IGS时间序列对比Fig. 2 CRO1-GPST results of the two schemes compared with IGS time series

图 3 WAB2-GPST两种方案时间传递结果与IGS差值序列Fig. 3 Difference between WAB2-GPST results and IGS from two schemes

图 4 CRO1-GPST两种方案时间传递结果与IGS差值序列Fig. 4 Difference between CRO1-GPST results and IGS from two schemes

-可知:

(1)方案2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方案1,单历元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而方案1由于未使用原子钟物理模型作为先验信息进行约束,需要一定时间的收敛过程才能达到较高的精度,WAB2和CRO1两测站分别需要22 min、35 min才能收敛。另外,对方案2得到的坐标,对流层和模糊度结果进行分析,其收敛速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方案2由于附加了原子钟物理模型,得到的接收机钟差时间序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方案1,与IGS发布的事后精密钟差结果的一致性较高,更能准确地描述接收机钟差序列的变化规律。

(3)从明显可以看出,方案1解算的钟差序列略微偏离了接收机钟本身的多项式特性,这是由于方案1解算的钟差序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解算的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不属于钟差的其他误差源而造成。方案2的滤波结果更能准确可靠地反映原子钟的物理特性。

中给出了WAB2、CRO1、PTBB、NRC1和MDVJ 5个跟踪站相应的误差统计结果。表中SD为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用来衡量钟差误差序列自身的离散程度,RMS为均方根误差用来衡量钟差估计值同真值之间的误差。

表 1 两种方案结果时间传递精度Tab. 1 Accuracy of the time transferring results from different schemes

ns
测站统计
类型
方案1方案2精度提高
程度/(%)
WAB2SD0.270.07
RMS0.280.0871
CRO1SD0.340.17
RMS0.470.1862
PTBBSD0.290.06
RMS0.300.0873
NRC1SD0.210.10
RMS0.320.1553
MDVJSD0.230.08
RMS0.240.1633



可知,各测站方案2时间传递结果的SD和RMS均优于方案1,方案1的钟差解相对较为离散,方案2的钟差解稳定度较高,与IGS结果的符合程度更高。方案2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后,能够显著提高PPP时间传递的精度,可将WAB2、CRO1、PTBB、NRC1和MDVJ 5个跟踪站的单站时间传递精度(RMS)分别提高71%、62%、73%、53%和33%,平均提高58%。该算法对于促进PPP时间传递技术在国际时间实验室等高精度时间同步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为了进一步分析本文算法应用于站间时间同步中的精度,将各站利用PPP获得的原子钟的钟差结果相减即可得到站间时间同步结果,给出了两种方案得到的不同时间链路的时间同步序列的精度统计结果,为更好地观察时间同步序列变化情况,以CRO1-WAB2时间链路为例给出了站间时间同步结果同IGS结果的差值序列图。

表 2 两种方案时间同步结果精度Tab. 2 Accuracy of the time transferring results from different schemes

ns
测站统计
类型
方案1方案2精度提高
程度/(%)
CRO1-WAB2SD0.370.18
RMS0.430.2151
CRO1-PTBBSD0.280.17
RMS0.370.1949
CRO1-NRC1SD0.230.17
RMS0.240.1729
CRO1-MDVJSD0.310.10
RMS0.520.1473



图 5 CRO1-WAB2链路两方案时间同步结果与IGS结果差值序列Fig. 5 Difference between CRO1-WAB2 results and IGS from two schemes

根据可知,方案2得到的站间时间同步结果的精度明显优于方案1,与IGS时间同步结果一致性较高,能够可靠地描述测站间时间同步序列的变化规律。由可知,方案1采用传统算法CRO1-WAB2链路需要大约35 min才能收敛,而方案2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后几乎不需要收敛时间即可达到很高的精度。方案2相比方案1,能够将CRO1-WAB2、CRO1-PTBB、CRO1-NRC1和CRO1-MDVJ链路的站间时间同步精度分别提高51%、49%、29%和73%,平均提高51%。

5 结论

鉴于当前许多国际时频实验室和IGS跟踪站均配置有高性能原子钟,本文通过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对现有PPP时间传递模型进行改进,使用Kalman滤波对接收机原子钟进行钟差建模,研究了Kalman滤波中系统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初始状态向量及协方差的确定方法,并重点分析了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对单站时间传递及站间时间同步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后,解决了传统算法中收敛过程的耗时问题,显著提高单站时间传递和站间时间同步的精度,可将单站时间传递精度平均提高58%,尤其是WAB2和PTBB站精度提高水平高达71%和73%,同时可将站间时间同步精度平均提高51%。研究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对于国际时间实验室实现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拓展GNSS在时频传递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GNSS接收机,其前提是要判定接收机钟本身的物理特性。它要求接收机配备有高精度和高稳定的原子钟,否则加入钟差物理模型后不但不能提高时间传递精度,反而会引起比较大的误差。

【引文格式】于合理,郝金明,刘伟平,等。 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J]. 测绘学报,2016,45(11):1285-1292. DOI: 10.11947/j.AGCS.2016.20160217


更多精彩内容:

院士论坛|王家耀:地图哲学——哲学视野下的地图文化


论文推荐|张兵兵:SWARM卫星简化动力学厘米级精密定轨


新闻|南极科考内陆队出发  吕立楠负责导航


行业动态|民航局:坚持自主,协力开展北斗通航应用


院士论坛|周成虎:地图与大数据


地图带你穿越时空——“2016·第三届中国地图文化大会”地图文化展览侧记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实施细则




权威 | 专业 | 学术 | 前沿

微信投稿邮箱 | song_qi_fan@163.com



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测绘学报」,关注我们,扫描上图二维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欢迎加入《测绘学报》作者QQ群: 297834524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稿件编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