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IA-霍普杯2017二等奖作品解读 | Back to 1953

2017-10-25 UIA-霍普杯国际建筑设计竞赛

编辑 | XL 


编者按:


本届“UIA-霍普杯2017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延续“演变中的建筑”的主题,并以“改变与重塑”为设计题目。


对于这样的主题,作者说:我无意为了“怀旧”而阻止旧城改造,因为现在的城市空间理应为现在的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生存资源;方案试图注重整体的建筑感知,用某种气氛唤起住民的记忆和经验,以反对当代建筑领域过分强调建筑的理智和概念加速了建筑物质的、感觉的和具体化感觉的消失……


我们一起来体验下作者试图营造的建筑感知与氛围。



 

前言


作为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旧城改造总是与城市更新相伴。现实情况是除了极少数历史文物以外,大多数阻碍城市扩张的旧建筑都被夷为平地,被组成新生活秩序的钢筋水泥所取代。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经历的日常空间的存在是由场所决定的,空间只有通过场所才具有其生活的特性和存在的立足点。旧城改造往往是一个将已被认知并赋予价值的“场所”,重新变成“空间”的过程。


民主里


2013年,我来到武汉求学。


2014年,武汉市发布城市形象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这句在城市各个角落LED滚动播出的口号足以体现这座城市更新速度之快和愿望之强烈。


2015上半年,因为课设的关系,我去过武汉内沙湖边上的棚户区民主里社区,但做的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课题。当时的印象是一排排长长的只有一层的红砖瓦房子,巨大的梧桐从路中间长出来,也许他们先民主里而存在着。去的时候那里已经成了大半个废墟,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梧桐的絮,从剩下的房子仿佛可以看到上个世纪老武汉的生活。


少数还没搬走的孩子们四处疯跑,老人们在树下坐着乘凉玩牌九。我悄悄爬上一间房外面极陡的楼梯,推开二楼的门,里面没有人,但里面的陈列好像揭示着还有人住在这。外面露台上,破裂的水泥花盆里,绿色依然在长着。


©吴永义 图:民主里社区(摄于2015)                        


临走前,从路边碎石堆里捡了一块门牌,蓝色白字,“民主六里19号”。房子已经被拆解,门牌竟然幸存了下来。我将它带回去,挂在寝室书桌前的墙壁上。门牌上的白字白天吸收了充足的光之后夜里发出荧光,像是民主里不散的魂,昭示着它曾经怎样的存在过。


只是,它们应该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里并夺回自己的领地……


 

改变与夺回


比起“改变与重塑”,我更喜欢“改变与夺回”这个翻译。


©吴永义 图:基地肌理变化(图片来自Google Earth)


当我第二次去民主里的时候(2017),这里已经基本拆除殆尽。这里曾是武汉第六棉纺厂(原武昌第一纱厂)的工人宿舍区,原建筑多为单层标准化住宅。经过50多年的变迁,积玉桥区域已经建设成武昌中心高端住宅办公区。从政府规划方案显示,该地块未来将建设2栋超高层办公楼以及8栋超高层住宅楼。


©吴永义 图:公开的规划方案(图片来自网络)


©吴永义 图:现在积玉桥区域某一地块的万达地产(图片来自网络)


©吴永义 


但我无意为了“怀旧”而阻止旧城改造,因为现在的城市空间理应为现在的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生存资源;所以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将承载非官方历史和城市居民回忆的场所保留下来,作为曾经生活面貌的印迹,甚至使其与新生活秩序所相融?


也许有……


积玉桥C片规划将建造小区的区域内一共有71块民居旧址,其中大部分属于民主里,还有部分来自周边的自建房。这些旧址整齐地南北向排列,与新建的高层住宅产生戏剧性的对比。


©吴永义 


这种戏剧性和旧址本身严谨的排列使得旧址转化为“死”的纪念性场所成为可能。同时,71块旧址经过一一整理,抽象并重新演绎,结合小区景观的布置,可以分配不同的日常功能,具有了“生”的意义。


©吴永义 


©吴永义 


由于原址上新建的Block已经不能还原当时的使用功能,即居住,所以本方案试图从原场所抽象出代表原场所结构和精神的六个原型作为所有block的基本框架。在建筑现象学的另一方向,梅洛-庞蒂的知觉论认为我们的身体是我们在我们所参与的活动中与我们感知到的其他事物中体验和呈现出来的。本方案试图注重整体的建筑感知,用某种气氛唤起住民的记忆和经验,以反对当代建筑领域过分强调建筑的理智和概念加速了建筑物质的、感觉的和具体化感觉的消失。新住民们能够从这些原型的具体尺度,空间感受,并在环境里与其他人的互动中体会到曾经属于这个场所的生活秩序。


©吴永义 


©吴永义 


最后这71块旧址和地面一起形成了一层近地表的介于建筑与场地之间的物质。也许新的住民在从百米高空中的家向下眺望或者穿行在地面的时候,能从这种“非常规”中,激发起探寻曾经的“常规”生活的好奇心。


©吴永义 


©吴永义 


©吴永义 图:其中某两个block的具体尺寸


 

过程与感言


这次竞赛大概前后陆陆续续准备了一个月。由于想法比较偏感性和个人经验,不想受太多干扰,所以独立完成。


之前对于基地已有一些了解,但这次再去的时候原建筑已经基本拆除了,所以只能通过记忆、以前拍的照片、谷歌地球历史图像和网络资料来努力还原曾经的样子。概念确定并准备好基础资料以后,主要进行Block原型的设计并安排71个Block使之能与未来小区的场地相容。之后就是常规的调整深化和表达的工作了。


2017/10/19

THURSDAY

最后感谢霍普杯的主办方,因为无论得奖与否,一个学生也许能从每届的竞赛题目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一直保持设计的热情,关注未来也关注生活中的细微点,在感性处更加感性,在理性处更加理性。


 

作者简介





吴永义

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系


 

成果展示


©吴永义 



霍普杯高校巡展正在火热进行中,想要足不出校看展览?想要为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一股清泉?霍普杯获奖作品巡展期待走进你的校园,走到每一个学子的身边!


联系方式: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联系人:刘春月  

  电话:18600687310  

  邮箱:liuchunyue@uedmagazin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中间建筑艺术家工坊3楼


UIA-霍普杯 2017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UIA- 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始于 2012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为国际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为主办单位,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进行指导,由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是面向国际建筑高校大学生的年度建筑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五届。2017年霍普杯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


“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经过五年的推行实践,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之一;这一竞赛在我国建筑学教育体系中促进了设计理念与扎实建筑学功底地有效结合, 在国内外建筑教育界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评审嘉宾

评委会主席:

让·努维尔  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2008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评委会执行主席:

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评委成员: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伊拉里亚·瓦伦特(Ilaria Valente)  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城市规划与建设工程学院院长

李振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彼得·罗素(Peter Russell)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千叶学(Manabu Chiba)  东京大学副校长、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

张   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尔·古斯特文(Ole Gustavsen)  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校长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齐   欣  齐欣建筑总建筑师

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建筑中心主任

赵   恺  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设计总监


组织委员会:

主席:孔宇航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席嘉宾

柳   青  《城市·环境·设计》(UED)  杂志社执行主编

成   立   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更多UIA-霍普杯精彩作品解读

敬请关注UED公众号及霍普杯公众号



👇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获奖作品解析”


▲霍普杯2017一等奖作品《 隐于市 Always an Escape 》


▲霍普杯2017二等奖作品之一《Trim & Connect》



更多精彩竞赛信息(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通道)



👇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 内容版权归UED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UED Contact

uedmedia@uedmagazine.net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 |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环境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