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唐诗走近大唐29:未日狂欢

丁中广祥 2021-09-06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还原真实大唐,演绎一朝百态民生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

自唐诗中窥探大唐风貌

梳理历史人文脉络

透彻解析大唐风骨

大唐是中国历目前的一倾流觞,唐诗却蜿蜒着中华文脉最大的一枝分流。五千年文明过眼,唐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千年历史如烟,大唐始终闪耀着独特的风华。


初唐的朝气满溢,盛唐的风逸丰美,中唐的绮丽华美,晚唐的余韵悠悠。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诗作,一众鲜明恣意的诗人。


文字如流水,诗人如落叶,一叶叶飘扬在文字的漩涡中,流淌出独一无二的人生:在政客和文人间摇摆的上官仪;天地一月,孤洁傲视的王绩;半入尘世半出尘的王维;风姿恣意的李白;中规中矩的杜甫;才华飘逸的上官婉儿;霸气天成的武则天;晕染了一个时代如胭脂艳丽的薛涛……


历史的烟云如此厚重,却无法淹没大唐的风景。千年烟月在,风情不曾改。这份课程,是说唐诗,也是说历史。是讲故事,也是在讲情怀。


本课程分别选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共四十余首唐诗,加以解析和阐释,顺应年代脉络,讲述历史风云,带领当代读者领略一个不一样的唐朝,感受那个年代另类的波涛汹涌,还原真实的大唐百态民生。

作者月满天心,70年代末女子,上学甚少,读书颇多,浪迹十年,终是幼稚,生活白痴,幻想达人。闲读红楼为趣,倦聆古筝怡情。文风无定,时嗔时喜,烟火与婉约并进,犀利伴温柔同行。2008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一轮圆月耀天心》《长相思不相忘》《总有一首诗,让你相信地老天荒》《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等。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29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于濆《古宴曲》



于濆的《古宴曲》写于唐僖宗时代,唐僖宗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皇帝,仅仅十二岁就即位了。按说他是没有资格即位的,他是大唐王朝倒数第三个皇帝,父亲唐懿宗,在位十四年,做事糊涂,不清正,奢侈荒淫,重用宦官,朝政已经一派乌烟瘴气。他去世后,宦官开始专权,他们为了控制江山社稷,设计杀死了唐懿宗四个成年的儿子,扶持幼小的唐僖宗即位,唐僖宗年幼无知,太监们专横跋扈,权倾朝野。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晚唐的三大毒瘤,无一不致命。唐僖宗是个倒霉的皇帝,不但没有能力收拾父亲留下的乱摊子,更没有本事刹住宦官专权之风,对于朋党之争更是毫无办法。于是,大唐彻底走向了衰败和颓废,天下大动乱开始,农民军黄巢起义,皇室山穷水尽。


虽也有小太宗之称的宣宗励精图治获得一段小中兴,但大唐的命脉终究已经尽了。想当初,李世民武则天何等的英明果断,奠基开元盛世,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大唐已经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天下大乱,人心相悖,宦官专权,皇帝无用。


《三国演义》里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兴亡谁人定,盛衰总无凭。从唐玄宗开始,历任皇帝都是推波助澜者,大家你挖一下,我挖一下,结果就给大唐葬送了。


黄巢起义,给了大唐王朝最后、也是最重的一击。黄巢攻下长安城,国号大齐,唐僖宗无力抵抗,和他的祖上唐玄宗一样,也在仓促间,逃往四川。


唐僖宗死后二十年,唐王朝即告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于濆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偏偏,唐僖宗年幼无知,不懂朝政也就罢了,他还爱玩,喜欢斗鸡、赌鹅,喜欢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除了管理朝政,几乎所有游玩的项目他都精通。他这样,如果生在富贵人家,做个富贵风流的纨绔子弟也就罢了,偏偏,他生在帝王家,继承江山大统,百姓就遭殃了。


唐僖宗对打马球十分迷恋,而且技术高超,曾经很自负地对身边的优伶石野猪说:朕若参加击球进士科考试,应该中个状元。石野猪回答说:若是遇到尧舜这样的贤君做礼部侍郎主考的话,恐怕陛下会被责难而落选呢!僖宗并不计较,只是一笑。他没有别的追求,只要能玩就好。


上行下效,大臣们自然也都跟着主子学,一个个不务正业,整日饮宴言欢,渲染得本该颓然的王朝,倒像是一个盛世。



公元880年,黄巢的起义军击溃唐主力军,杀大将,直取东都洛阳。唐军投降。唐僖宗逃跑,黄巢也没有追他。于是,唐僖宗得到了一个机会积蓄力量,等待反击。


国都破了,家也没了,就剩皇帝和一帮大臣还守在自己太平盛世的梦幻里,整日饮酒取乐。大臣们不关心朝政,不干正事儿,每次上朝议事都是昏沉沉的样子,盼着赶紧下朝,好回家饮宴喝酒。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华丽的朝堂上,大家都跟没事人一样,盼望赶紧议事完毕,乘坐华丽的马车回家,或者参加朋友的宴会去。末日繁华,王公大臣们日日饮宴,日日欢歌。跳舞的歌姬华茂旖旎,娇笑如春,她们捧着美酒,鬓发低垂,娇弱若柳,十分的养眼,让这些参加宴会的酒囊饭袋十分开心,她们跳舞,唱歌,歌舞升平,彩袖飞扬,金色的凤凰钗斜斜插在鬓边,自然风情无限。舞女们的一只凤钗,便可抵得上十户穷人家的口粮了。可见,开一个宴会,需要耗费多少银两。


外面已经要打到家门口了,家里还在欢宴,美女如云伺候,美酒如水畅饮,贵族们如此麻木,怎会管百姓的痛苦?


宴会累了,有人倚着楼台向下看,见有穷人背着柴走过,身上穿着破烂的衣服,满面的土色,一脸的艰辛。于是,这人笑着对其他人说:哎呦呦,怎么会有这样穷的人呢?众人也笑:你别瞎说了,咱们国家不会有这样的穷人吧,哈哈哈。


于是,歌舞再起,宴会又继续下去了,华丽的舞衣飞起,不菲的美酒入喉,绫罗绸缎嫌粗糙,珍馐美味多寻常。


几乎白描的一首诗,只一个笑字,便让读者心生寒凉!这些人,只顾自己享乐,谁还会管百姓死活?亡国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百姓虽然穷,却并不傻,他们不关心谁掌控政权,不关心谁当皇帝,百姓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过平静平安的日子,被剥削太久,他们也会反抗。且不说黄巢的军队便是集结的农民军,便说当黄巢的军队攻陷潼关的时候,唐僖宗调集京城禁军守城,当地一千多百姓自发来帮助黄巢挖土填壕,送东西支援起义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起义军很快就攻下潼关,迅速向长安攻去,而长安城内,自皇帝而下,还在饮宴欢歌,完全沉浸在麻木不仁的末日狂欢中。


就像八国联军进中国时,民众自发搬梯子帮助他们上城墙一样,当政权腐朽不堪,当高层只知享乐,没人关心百姓疾苦,便是自取灭亡。


于濆在诗里没有描述官员们怎样麻木不仁,怎么在朝堂上昏昏欲睡,甚至也没有说他们聚会一次到底花了多少钱,百姓的生活有多苦,只从侧面白描了宴会上参与服务的美女们,这宴会规格,便可见一斑了。


尤其结尾一个笑字,几乎是点睛之笔,极具讽刺,又写尽贵族的麻木冷血,和百姓间无可避免的决然对立。



宦官专权这种事不多,但是只要出现了,便是末日之兆。因为太监在宫里,本来就是下等人,他们连身体都是残缺的,在封建社会,他们根本没有为官做宦的权力。


历史上只有几个时期例外,太监专权,朝堂之上一派乌烟瘴气,一是东汉,一是唐末,一是明末。


太监在宫里被人瞧不起,出宫也不入正常人之列,一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人间多了些敌意,因为自身遭遇的不平而生出的对美好的愤恨。太监有文化的也好,一般都是家里穷,才舍得将孩子卖进宫里做奴隶,哪里有受教育的机会?


所以,一旦太监得势专权,那么国家必定一派混乱,百姓必然遭殃。东汉末年,多名幼主即位,太监们专权跋扈,权力比天子都大,于是天下三分,战乱四起,生灵涂炭。


唐末,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唐僖宗十二岁登基,并非自己的意愿,亦是因为太监借此掌控天下。


一旦太监得势,他们杀皇子,乱朝纲。唐僖宗的四个哥哥就是被宦官杀死的,甚至杀死皇帝都有可能,唐懿宗便死得不明不白,紧接着,唐僖宗年幼即位。


这不要说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就算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黄河中下游饱受旱灾之苦,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百姓皆以野菜、树皮果腹。河南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举事,传檄诸道: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然而这样的奏折根本传不到皇帝那里去,太监们只告诉唐僖宗天下太平,享乐就好,唐僖宗便也不问国事。


百姓灾难而死,不计其数,民怨沸腾,包括一干文人都开始写诗讽刺。无奈上层似乎铜墙铁壁,任何负面的消息都如石沉大海。


太监没有本事服众,他们一辈子也做不成皇帝,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扶持幼主,借助幼主来掌控天下,唐僖宗这个傀儡皇帝,便这样阴错阳差地,成为了君王。


晚唐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一段,唐穆宗之后,有八位皇帝都是由宦官所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化为乌有。


但是在晚唐时候,几位皇帝铲除宦官的企图,都没有成功。由此可见,晚唐皇室的衰弱,是何等的惊人了。南衙北司居然形成对立的局面,这是很罕见的。南衙是朝廷的机关,是真正处理决定国家大事的地方,北司是宦官集团,甘露之变失败之后,北司甚至超越了南衙。


大臣们毫无作为,撼动不了宦官的权力,也许这正是他们纵情声乐的原因之一吧,既然无法改变,不如假装不知。


于是,饮宴狂欢,歌舞升平,末日狂欢声动天地。


夕阳在最后的时刻,是最鲜艳的,一个朝代亦是如此,这是最后的挣扎。

【音频,请收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