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901期【大象聊学习1020】小学生学用尺量物的一个盲区

2017-06-25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成为学习者,做专业的、接地气的、学习过程实证研究者。


小学生学用尺量物的一个盲区


文   项恩炜


语音整理稿,未经作者审核


各位伙伴,大家好!

今天的大象聊学法又与大家见面了!


今天,聊一个话题,非常的具体。

是我跟一位小学生所学到的。

 

我们在学习用尺子丈量物体的时候,

学生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从故事开始


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放假了,也不用去学校。


那么我正好带着他说,要不帮忙,我在工作室正好搬新家,我们要做家具的添置。


我们现在先丈量一下工作室这个大小怎么样?然后我们才能去买到合适的家具,否则买进来放不下,那就完蛋了!


他表示非常的愿意、也充满期待。


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知识,我就问他:“你会用尺子帮我量吗?”

“当然会啊!因为我们倒数第二个单元,学的就是度量衡!”


哇哦,

读了小学就是不一样!

你看这些知识你都学会了。那行,因为你学过了,所以今天你就可以成为我的小帮手了。

 

接着,

我们就去了工作室,

开始量。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我发现他做得很棒的一点是他知道要从零开始,也会不断地叮嘱我说拉直拉直。那毫无疑问这一点证明了在他学习这个用尺子量物体的时候,是经过这样的一些训练的。

果然,我问他,那你们在学校里面量过吗?他说当然量过啊,我们量过桌子、量过橡皮、量过书本、还量过学校教室里那个门。

老师带了一把皮尺过来,后来让我们说还可以量什么?让我们就每个人都说了一个比方说还可以量操场啊!还可以量这个房子呀!反正每个人都说了一个。


问题来了

当时听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觉得挺好的,没问题!但是后来两人一操作就发现麻烦来了。


当量这个窗户的长度的时候,其实,这个窗户宽,它一共有180厘米,一米八。结果小家伙一看之后马上就报80、80!


很有意思!

我在纸上也就写了80。这也不对呀?怎么一米都不到呢?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米八。

这个背后是一个什么问题?

 

小家伙也很委屈,

你看,这明明是80嘛……


觉察


我发现了他在读这个数字的时候,读值的时候更关心的是尺的接近物体末端的这个尺上的标记数字,他会很在意的。


他看到这边有个80,直接说是80。然后忘了这个时候,第一眼看的应该是前面那个红色的标志,再往前看,前面红色标志是零呢?还是1呢?还是2呢?


其实第一步眼光要往前看,发现前面有个1。哦,这是1米啊!然后再往这边数,发现是个80那可以说是叫做一米八,或者说这是一百八十厘米。


体验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有意识的让他多丈量了一些有长度的整个墙壁的宽,整个墙壁的长。里面量完之后,我们又绕到外面去量了一下,后来不断的训练,他终于能够养成这个习惯。


先往前看前面那个红字是多少,然后说,三米七十二,两米十八,就这样会报出这个相关的数字出来。


那报数字的前提是他的眼光第一眼看的是前面那个红字,再看物体的末端对应的尺上的那个具体的数字。


学习者按


我就想这个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和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经历了怎样的体验有关系呢?

我目前形成的假设是在学的过程当中,用尺子来量书本,用尺子来量橡皮,那这个时候挑战比较小,确实是看到了七厘米就是七厘米,看到二十厘米就是二十厘米,他不用做一个单位的事实上在尺上面的一个升级,起码没有进入到一米这个范畴之外的内容。


而量一些涉及到米和厘米组合在一起的体验的时候,恰恰是老师也用了一把卷尺量的是门,但这个时候是全班就一把卷尺意味着不会每个小朋友都参与的,更多的孩子是在那边看。


而只是观看了一下,甚至很可能是老师和一两个学生在上面表演,这个过程的体验,对于具体的教室里的几十个孩子当中的具体的一位而言是体验不充分的。

 

而后面一个补救性的措施呢,

孩子的体验是觉得尺子可以量什么?

我们可以量跑道、我们可以量房间的长度。当孩子说这个话的时候,尤其是前面有五六个孩子一说之后,后面第七个第八个孩子说的时候容易进入信口开河的环节。


比方说我可以量整个黑板的长度,我可以量整个凳子的高度,我可以量家里电视机的长度,我可以量外面马路的长度。


他随便说而脑子当中并没有出现真的去丈量时候,那个尺的变化、那个颜色的变化,这种感觉他是没有的,他更多的是会跟着前面孩子说一个某一个具体的物品,他会很兴奋的来说另外一个物品。

并没有启动数学当中丈量时候度量衡单位的变化和长度的延伸,这种感觉未必能找到。

因此,我有一个感受。


如果下次再有机会来教或者再有机会来学这个用尺子来量物品,无论如何一定得请孩子用一把直尺二十厘米之内的直尺来量小物体,这个经验要量足。


与此同时,得拿一把卷尺哪怕分小组合作也好,一定要走出教室去量一些长距离的物体物品,比方说教室的长度,比方说走廊的长度,比方说跑道的长度。


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切身的体验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识别。


感谢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教会了我这一点,

原来我们在学习用尺子丈量的时候

竟然容易有这样的一个误区存在,

我们在教学的设计当中

是需要有意识的做这样的调整。

 

我今天的分享的就到这里结束!

附:往期大象聊学习微信


第900期 【大象聊学习1018】孩子学习,好像一塌糊涂,怎么办?

第899期【大象聊学习1018】设计的力量

第899期【大象聊学习1017】学习和两棵树
第897期 【大象聊学习1016】生活中的大智慧

第896期 【大象聊学习1015】学习过程缺什么?

第895期 【大象聊学习1014】巧妙的位置记忆法

第894期 【大象聊学习1013】失败,要怀孕多久才能成为成功之母?

第893期 【大象聊学习1012】有一种学习叫做:感同身受

第892期 【大象聊学习1011】聚焦的程度,学习的品质

第891期  【大象聊学习1010】学习的小秘密座位

第890期【大象聊学习1009】第一次,很重要!

第889期【大象聊学习1008】真相,从高考结束开始!

第888期 【大象聊学习1007】高考阅读题,作者自己答不出?

第887期  【大象聊学习1006】撑开学生的感觉

第886期 【大象聊学习1005】   做孩子的靠山

第885期   【大象聊学习1004】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第884期  最好的外语阅读方法

第883期   中考复习,“会”与“不会”

第882期    【大象聊学习】“兀”去哪儿了?(日拱一卒1002)


编辑:珍珍

田野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是致力于:

做专业的、接地气的、学习过程实证研究者。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 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