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只讲一个故事,一个岕里的故事…

长兴人都在看→ 长兴发布
2024-09-05

▲云雾缭绕的小浦镇方岩村

长兴人把两山之间的宜居之地称为“岕”。

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所在地。早年间因为三面环山,只有东向可以通行,相对闭塞的环境保留了它原汁原味的文化。例如:古银杏文化、民俗文化、京剧文化……

在挖掘岕里文化的一众“学者”中,有一位被称为“马老师”。他就是马卫平,是长兴县文化特派员。


马卫平是土生土长的小浦镇方岩村人,1981年毕业被分配到小浦教书后就一直研究岕里文化,干的最出名的事儿是创办了长兴农村小学第一个艺术团队——“小京班”;做的最有恒心的事儿是挖掘地方文化,写下40多万字的民间文艺作品。

见到马卫平的那天下午,烈日当空,银杏叶上反射着金色光斑。沿着方岩村的小路慢行,同绿色银杏叶相称的,便是岕里婚俗的那抹红。


岕里婚俗,是马卫平八年前就参与挖掘的项目。

说起这个项目,他“强势输出”,连着介绍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能蹦出400多个字,每一句话里都有故事。

“比如,新娘在闺房里吃的上轿饭,会有鸡头、鸡翅膀、鸡脚,寓意齐全;吃上轿饭时,要往东南西北吐几粒米,寓意四方来财;新娘要坐在蚕匾里吃上轿饭,因为蚕匾代表勤劳,‘蚕’在长兴话里谐音‘财’。”马卫平说,他去过长兴县档案馆,跑过湖州市档案馆,也翻阅过《吴兴志》等地方志,最后确定八都岕的婚俗是独一无二的。

和上轿饭一样,岕里还有三道茶、银杏宴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明清至今,岕里人从许亲、迎亲、接亲的一套婚俗流程。

在马卫平的指导下,岕里婚俗被体系化展示,形成了岕里婚庆沉浸式情景再现演出秀和游客的体验式项目。


当喜牌开道、锣鼓响起时,新郎骑马、新娘坐轿的场景便会再现。他们从外场的迎亲古道走来,在内场的博物馆里举行仪式。表演的多是方岩村村民,观演的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第一次看到这么隆重的传统婚礼仪式。”“是年轻人喜欢的仪式感”“堵门、抢红包,每个环节都有意思。”……那时,游客们的评价围绕着岕里的话题,满是喜色。


这是马卫平在方岩村挖掘提炼的优秀地域文化,是“岕里婚俗”1.0版的故事。承载这个故事的,还有集纳明清时期、解放初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个不同时期婚俗和婚房的岕里婚庆博物馆等。

“1.0版,从村口到岕里婚庆博物馆1100米,只有一条路,打卡体验的空间有限;2.0版,正在打造环线,将村里的景点串接起来,把结婚后的事儿也‘包圆’了。”马卫平说,方岩村将打造长兴首个“婚俗文化基地”,集纳中西。

2.0版,要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那,方岩村还有什么故事可以说吗?马卫平说,还有很多。

比如1500岁的银杏树“怀中抱子”,会通过这条环线被大家看到,树下祈福的活动也会开展;2012年打造的槿树谭公园,空间已被重新打开,可以承接草坪婚礼、水上婚礼等;还有规划建设中的喜宴中心以及计划打造的婚俗文化伴手礼等。

“在岕里,‘白手起家’‘生搬硬套’做项目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文化支撑。”马卫平正在用他的文化积累去助力村庄发展,“写”一篇融合的文章。“岕里婚庆更平价,这也是在促进移风易俗、传播时代新风。今明两年,希望能给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

方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建中说,岕里婚俗文化是十里古银杏长廊的节点。银杏叶黄时,游客慕名而来,村里卖菜饭的爷爷奶奶一天能多挣1000元左右,对村里的工作更支持了。“比经济,我们比不过有工业企业的大村,但我们可以讲文化、讲古韵,文旅也是一条路子。”古韵方岩是现在村里打造的品牌,而马卫平是打造品牌的“文化素材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潘正美老人正在教外籍友人制作香囊、虎头鞋。

眼下,岕里婚俗2.0正稳步推进中,马卫平还在深挖环线的每个节点的文化。他希望,作为文化特派员服务的这两年,能把村里文化的底子挖得更深些,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些。

这是文化特派员马卫平

和岕里村庄的故事

故事的终章会怎样?

婚俗文化又能给方岩村

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时间会给出答案

……



-END- 

大家都在看👇




比“小龙虾”大一倍!长兴“小青龙”上市啦
台风“云雀”生成!接下来长兴天气……
长兴县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记者 | 冯茹春部分图片来源 | 小浦镇方岩村摄影 | 谭云俸 王健俊编辑 | 叶丽欢
初审 | 计 楠二审 | 王胜国

终审 | 张啸松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掌心长兴APP的“社区”版块,点击“我要发贴”分享您的(照片或短视频)。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长兴发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兴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