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2017-02-23 诸玲珍 出版参考

科技学术期刊是科技成果集中传播的基本载体,一个国家科技学术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国科技发展的动态。在报道最新科研成果、批评现有研究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015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014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的科技学术期刊4983种,对为科技人员提供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如何尽快进入科技学术核心期刊、如何更好地服务科技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探索科技学术期刊的主要发展特点、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有助于我们认清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理顺科技学术期刊的办刊思路,找准办好科技学术期刊的突破口。

当今科技学术期刊的主要发展特点

从全球范围看,科技学术期刊大致经历了创建时期(1665-1778年)、专业化发展时期(1778-1830年)、检索化发展时期(1830-1930年)、规范化发展时期(1930年以后),目前正经历到数字化发展时期(1995年以来)。经过350年的发展,科技学术期刊至今形成了如下三个主要发展特点。

学术影响力成为科技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准

科技学术期刊是传播自然科学及技术成果的媒介载体,是科学技术领域前沿技术探索、最新科技成果传播、创新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展示、交流阵地。其质量高低、影响力大小更多取决于学术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同。

作为科研成果输出和表达的主要形式——学术论文,在相关科技学术期刊刊登发表后,被引用和被下载(信息化时代)可以看作是体现科研成果被认知和认同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术论文之所以被引用源于引用者对作者思想和观点的关注、理解和认同。因此,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可以粗略地用来描述被认同的价值,论文的被下载也是科研成果得到认知的一种途径,其下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考察论文被认知、成果被利用的可能性大小。

当前科技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基于论文被引用、被下载等统计数据衍生出来的多种评价指标(见表1),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影响因子指标。

当一本科技学术期刊被上述指标体系衡量为优质期刊后,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作者、读者的关注度就会极大提高。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科技期刊是被学界冠以“CNS三大刊”的Cell、Nature和Science,这三个全球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是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的代表,他们是众多前沿科学成果的必争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的科技论文大国。据统计,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58.11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二位,数量比2014年统计时增加了15.4%;论文共被引用1287.60万次,增加了24.2%,排在世界第四位,位次保持不变。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速度明显超过其他国家。

科技学术期刊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当今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高度分化,分科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受此影响,科技期刊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的学科特色越来越明显。我国目前各高校、科研机构几乎都有自己出版的科技期刊,很多科技期刊都仅专注于某一细分专业的科学技术领域。这种具有学科特色的科技期刊能集中并迅速地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发展成果,易受本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青睐。

科技学术期刊的信息化时代特色日益明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学术期刊的办刊效率,特别是提高了编辑—作者—读者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多方面提高了科技学术期刊的展示力、影响力。科技学术期刊不仅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传播,社会大众也可通过互联网媒介直接感受到最新科技成果的动向。


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瓶颈

科技学术期刊不同于传统的媒体办刊,一是其稿件基本来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前沿科学探索,应用技术成果等内容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所形成的科技论文,媒体主要是做好吸引、收集、编辑出版这些稿件的工作;二是稿件质量的认定,更多地通过编委、审稿专家的鉴别;三是期刊质量的判定,主要来自于科技工作者的关注、认同和利用。因此,做好科技学术期刊主要应研究并处理好期刊发展诸要求及其相互关系。

从目前来看,制约科技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优质稿源获得难度大、学术依托力量不足、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和读者对象的难定位。

优质稿源获得难度大

学术论文稿源是科技学术期刊生存的基础,优质稿源对提升科技学术期刊质量至关重要,刊发大量的优秀论文则是从普通期刊成为优质期刊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由于受到学术评价体系的制约,特别是科技学术界盛行“唯影响因子论”,使得国内优秀稿源纷纷外流或者分流,出现了“大多数一流稿件投向国外期刊,二流稿件投向国内少许一流期刊,三流稿件投给国内大批科技期刊”的现象。科技学术界已经开始在反思这种现象,认为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若上述情况不改变,则国内少数优秀科技论文将成为国内众多科技学术期刊竞相争抢的资源,竞争会日益激烈。而对于没有被“SCI”“EI” 收录,不是“核心”的大批科技期刊,包括像《电子科学技术》这样刚刚创刊的期刊,就更是面临缺少优秀稿源、难以提升质量的困境。

另外,国内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仍然不多,很多文章研究成果没有创新性,有的研究就是套用雷同的实验框架,仅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更换,这直接导致了许多科技学术期刊的编辑只能在大量水平一般的稿件中选择刊登。由于长期缺乏优秀稿源,期刊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很多作者的优秀稿件将另投他刊。因此,将陷入恶性循环,阻碍期刊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期刊的生存。

再者,中国期刊之间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稿源重叠现象。如《电子科学技术》创刊以来,共收到稿件200余篇,其中未通过科技论文查重系统检测(重合率>10%)的稿件约占1/4。

学术依托力量相对不足

高质量地办好一本科技学术期刊,对于提高所属单位在某一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现有的科技学术期刊绝大多数都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协会组织的下属期刊,反之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协会组织也都有自己的科技学术期刊。因此,其刊物主要功能便成为了本单位科技学术的窗口、学科建设的园地、科技成果的宣传阵地。其学术依托便是本单位的科技人员、教研人员等,一般都有院士、教授或博导领衔、把关。

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2014年新创刊的科技学术期刊,是为打造其在工业和信息化科技领域影响力的重要尝试。然而,客观上看,我们可依托的本单位的科技学术力量是相对不足的。一是单位自身科技学术资源缺乏;二是本单位有影响力的科技专家资源不足、可依托程度不高。

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审稿专家队伍建立困难

科技学术期刊具有出版的规范性、对学术质量控制的严格性及其提供内容的实时性等特点,必然会对期刊的编辑专业化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科技学术期刊的编辑,一是要具备本期刊所对应的相对学科知识的专业化水平,对学术论文的立意、观点、内容及先进性具备初步的专业鉴别力;二是要对编辑业务具备基本的专业化能力,包括论文格式、排版校对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三是要具备一定的期刊专题策划、组织的相应能力,包括专业选题、专家的遴选与沟通、作者的沟通与交流等。

专家队伍建立困难表现在:一是由于期刊刚刚创办,知名度不高;二是,期刊定位宽泛,涉及领域太多,专家也不好定位。

读者对象难定位影响期刊方向

由于受当前科技学术评价体系的影响,新创刊的科技学术期刊,初期不仅面临着稿源开拓的难题,而且也面临着读者对象、发行对象的准确定位难题。因为一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眼睛盯着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和“EI收录期刊”等优质期刊,所以我们开展期刊宣传、稿件征集等工作的效果十分有限。而我们如果只将稿件对象定位在二类甚至三类高校、科研单位范围,长期来看显然又会影响期刊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期刊的未来发展。


科技学术期刊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加强研究探讨,确立期刊的长远发展规划

从科技学术期刊的功能角度来看,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认为:科技期刊是通过出版活动对科学知识进行认证、精炼、传播和保存的一种过程,通过这种过程让研究者、教授、学生和公众进一步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现代科技学术期刊最核心的四种功能是:记录、精炼、传播和保存。为此,作为新创刊的科技学术期刊,则应首先从这四个功能角度研究期刊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并进而形成发展规划,为期刊发展奠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积极开拓稿源,稳定来稿量并吸引优质稿源

稳定的稿源是科技学术期刊的生存基础,也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前提。如果稿件质量总是达不到期望的标准,编辑被迫降低录用标准而维持正常出版,那么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准则成为空谈。反之,如果来稿数量足够,编辑主动取舍的余地大,才能从中挑选出优秀稿件,因而能大大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科技学术期刊的稿件来源一般有两个途径:约稿和自由来稿。

在科技学术期刊创刊初期,由于外界认可程度、业内影响力等问题,再加上期刊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完全靠自由来稿肯定会陷入被动。因此,主动约稿、开拓稿源才是上策。目前,科技学术期刊界已经普遍认识到约稿对提升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的主要做法有:一是瞄准基金项目及重大科技项目;二是瞄准业内重点科研单位和权威的科学家;三是依托相关科协系统;四是发挥编委、审稿专家作用;五是面向科研一线主力;六是部分高等院校电子科技院系的师生。总之,策划组稿已经成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重要环节,是编辑综合工作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建立起编辑与专家、作者的良好沟通渠道,建立长期、立体的组稿渠道,期刊在相应科技领域的影响就会不断增强。

建立科技学术期刊的品牌和特色,提高期刊展示度

目前科技学术期刊的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征稿对象、组稿资源上的重叠必然会导致期刊的同质化。为了“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立品格,展现自我个性,扩大在学界及期刊界的影响,就一定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也就是要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和特色。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开辟一些学术质量较高、围绕业界热点的专栏;二是要提前策划重点选题,积极组稿,出版优质专刊。通过这样的专栏、专刊等精品专辑,可以为期刊带来更多的关注度,从而有助于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另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科研人员对刊物的认可程度和投稿取向上。因此,科技学术期刊一定要重视扩大在读者和作者中的影响力。一是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如通过与研究者保持良好关系来获取高影响力的论文;为作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来获得作者的美誉度;精心选择论文主题,使其具有相当的关注度,读者感兴趣。二是充分用好互联网,提高数字出版时代科技学术期刊的展示度。三是多参加业内的展会和研讨会,向专业人员推介期刊。

培育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编辑出版队伍,不断提高期刊质量

要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核心是要培育一支专业、高效的编辑出版队伍。一是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敬业的编辑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编辑胜任科技学术期刊工作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三是加强研究,提高编辑的专业前沿把握能力和专业发展的敏锐感;四是加强交流,提高编辑与专家、学者、作者的沟通、交往能力。

大力开展内外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科技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和维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而能否整合好期刊内外、方方面面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期刊的未来。

一是充分发挥编委会委员、审稿专家的作用。期刊编委被称作把握期刊办刊方向和期刊质量的“守门人”,科技学术期刊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委会的作用。随着科技学术期刊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期刊甚至开始从传统的“编辑部办刊”模式向“编委会办刊”或者是“学者办刊”模式的转变,以确保期刊的办刊方向、办刊质量和影响力。定期和编委会及审稿专家联系,召开专家会议,沟通近期选题及杂志存在的问题。

二是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科技行业协会、基金会等的联系与合作。

三是利用、整合好本集团内部相关部门的科技资源,做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四是建立维护好活跃专家、作者资源,可在年底评选出最佳作者,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科技学术期刊有着35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作为该领域的新军,要正视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加强研究交流,积极探索实践,努力走出一条适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具有长效发展机制的科技学术期刊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系《电子科学技术》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