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体育之星】国际学院——秦申奥: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2017-06-26 暨南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


秦申奥,男,国际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4级。曾获暨南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暨南大学国际土风舞大赛非洲组金奖(团体);“Vancouver Wreck Beach Bare Buns Run”男子17-25年龄组第二名。




第一次读到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我在开始跑步后的第三个月,作为一个跑步方面的入门者。犹如在一个爽朗的秋日,慢跑在街道,经过一地落叶,清脆的声响呼应着阵阵的脚步声,心里那个有关“跑步”的声音同村上的文字就是这样引起了共鸣。也正是因为这样,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标题啦。


高中毕业时,我还是一个重达95公斤的男孩子,不曾想过自己可以将跑步作为一种爱好,更不要说挑战马拉松了,简直是空中楼阁,而开始跑步是在大一下学期初。恰巧遇上广州短暂的春天,冬日的湿冷渐渐退却,便是这样的一个夜晚,我偶然经过操场,望见照明灯下跑步的人们,刹那间心中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要不去跑步吧,坚持一段时间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这便是我开始跑步的契机,出于怦然心动而后付诸行动。正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契机,每个人才得以成为自己而非他人。

最初只能绕着操场跑5、6圈,跑完之后精疲力竭,但幸运的是我终究坚持了下来。之后便是一个个里程碑式的事件,第一个10圈,第一个5公里,第一个10公里......这样说来可能会让其他人感到好笑,但对于一个在前19年一直未能保持运动习惯的人来说,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一场重塑自我的朝圣,怀着一颗如圣徒般诚恳的心。之后暑假有幸参加了学院的暑假项目,在加拿大温哥华的UBC学习了一个月,在此期间当地宜人的气候更是激发了我持续跑步的欲望,我甚至还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Wreck Beach Bare Buns Run(沉船滩沙滩裸跑),并取得了男子17-25年龄组第二名的成绩,收获了人生中跑步得到的第一块奖牌。



告别温哥华,我对于跑步的激情继续燃烧,心中的那个声音又这样说到:“要不去试着跑场马拉松吧,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追寻着心里的声音与远方的文字,我的朝圣有了新的方向。月跑量从最初50k逐渐增加到100多k,最后甚至达到了150k,筋骨之劳磨练出愈发强大的内心。最终我将自己的首马选择在了2016年元旦举行的容桂半程马拉松。

随着发令枪响,我随着人群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人生中的第一场马拉松。前3公里因为人太密集跑不开,只跑了6分半的配速。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人群开始稀释分层,这时我得以提高配速,并达到了5分15秒每公里的目标配速。到了5公里处,我的身体开始出现“极点”现象,两腿有些发软,呼吸困难,这是体内器官与系统在身体进入运动状态后未能及时适应导致的。我开始放慢脚步,加深呼吸,心中的那个声音也出现了:“坚持!极点是可以克服的,平时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终于,我克服了极点,恢复了自己的目标配速。路旁的观众,身边的跑友,还有均匀的呼吸声和心跳声,伴随着我的脚步,渐渐感受不到筋骨之劳,这是大脑分泌多巴胺的结果,也是内心开始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按理说马拉松是应该匀速跑完的,但我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最后一公里处开始加速,最终到达终点用时1小时53分钟,这也是我目前半程马拉松的PB(Person Best)。终于,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实现了一个胖子的蜕变。




2016年元旦之后,我又陆续参加了北京野鸭湖冰雪马拉松、清远马拉松、扬州马拉松、肇庆马拉松、长沙马拉松,并幸运地获得了参加12月11日广州马拉松的机会,将在广州这座城市完成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不要让平淡的岁月充满了无奈,不要让细碎的日子消磨着豪迈。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可以勉励大家。作为普通人,纵使不能取得傲人的成绩,只要勇敢地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并坚持下去,就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路就在脚下,何时出发都不会晚。


师长点评

秦申奥同学将跑步作为一种习惯,在跑步中发现一个更好的自我,体现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每个暨南人学习。体育之星不应该局限于“最快最高最强”,更应该推选出这样勉励大家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优秀代表。


国际学院辅导员 陈海




来源:学生处

编辑:陈仪

审核:杨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暨南大学学生处官方微信

“暨南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

重要通知 · 朋辈分享 · 暨南繁星 · 学习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