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运河畔升起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闪耀明珠

北京发布 2023-08-25
↑点击上方“北京发布”,订阅权威信息!
开栏的话
文化兴则国运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建设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不断焕发活力与生机。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今天的中国,正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坚定迈进,北京作为首都必须扛起使命、作出表率,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今日起,北京发布推出“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栏,围绕“探寻首都历史文脉”“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解码北京文化新业态”三大主题,深入多元多样的城市发展场景,为您全面呈现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突出成就及群众身边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积蓄古都北京在新时代所蕴含的自信力量。敬请关注。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全面进入内部精装修阶段,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预计9月底竣工。北京日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

盛夏午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副中心三大建筑“浮现”在浓绿的树荫之上。这里北邻大运河,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年紧张有序的建设,目前,三大建筑初具规模,大门将启。


不远的将来,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充分展现文化设施集群辐射的巨大潜能,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添一颗闪耀的明珠。

“文化粮仓”里,大戏不落幕。北京艺术中心整体设计元素提取自漕运码头岸边的古粮仓,由国家大剧院运营,体量与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本址相当。守正创新,将成为北京艺术中心发展的关键词。国家大剧院运营15年来积累的先进经验以及“高品质、高水准”的双高艺术标准,将继续在这里延续,同时,结合区位优势和错位发展需求,北京艺术中心将充分融入运河元素、北京文化元素、京津冀区域文化元素,构建现代、多元、开放、创新的艺术生态,持续擦亮“大戏看北京”的城市文化名片。

“森林书苑”里,书香正芬芳。北京城市图书馆整体设计元素来源于银杏叶片和森林山谷,由首都图书馆运营。步入大厅,两座三层高的“书山”耸立相望,未来,书籍和座席将依山而布。“书山三层的阅览空间面积达到了18000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单体阅览室,我们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说。数字智慧,让北京城市图书馆充满“温度”。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国内最大的机械书库,配有自动分拣机、智能送书机器人等设备,能实现图书的自动出库、自动分拣、自动搬运。这里还将提供24小时阅读服务,在识别技术的助力下,读者可凭身份证件自助进出、借阅书籍。

“运河之舟”里,文脉永流传。大运河博物馆项目整体设计元素来源于船舶、风帆和水浪,由首都博物馆运营。“首都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各自侧重从‘都’和‘城’两个角度阐述北京的历史文化。”首都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兼东馆筹备处主任张宇介绍,大运河博物馆同时侧重展现北京城与运河之间的关系,主楼二层将设有“北京的大运河”基本陈列以及“北运河长卷”专题展厅。年轻多元,将为古老的历史注入新的生机。市民共享大厅设置了功能空间,融入大量时尚元素,持续吸引年轻观众,并对“博物馆”的可能性进行更多解读。历史与当下、传承与创新彼此映照,博物馆将成为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

聚文化之力,展首都风采。接下来,副中心三大建筑将继续结合实际使用需求,稳步推进建设。作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这里将尽情绽放北京的无限魅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推荐阅读:

●  北京:8月17日夜间至19日将迎新一轮降雨丨朝闻北京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23年第30期)>>>

●  方便上班族!北京多家医院开设晚间门诊,内附挂号方式——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发布视频号,欢迎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